党建引领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09-20 13:42:08童兰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3年9期
关键词:网络思政教育党建引领

童兰

[摘 要]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思政成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网络思政教育开展中,主要存在高校网络思政平台建设不完善、高校学生网络学习成效不佳、学生党建工作与网络思政教育联系不足等问题。文章针对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所面临的困境,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现状进行了细致研究,并针对当下环境提出了三种构建“党建+网络思政”一体化育人模式的主要途径。坚持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党建引领为主体,形成横向互通、纵向联动的育人格局,实现党建引领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

[关键词]党建引领;网络思政教育;一体化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09-0042-03

一、党建引领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进以党建为引领、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思政育人建设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然而,受到地理位置、经济水平、资源分配、教育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各高校的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发展程度参差不齐。

(一)高校网络思政平台的建设不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等“值得肯定和鼓励”。[1]在信息化教学的大环境下,各高校将思政教育工作和互联网技术进行了最大化地结合,但由于网络思政课堂是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新型思政教学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网络思政教育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层次水平。首先,部分经济和教育水平较弱的高校对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要求不甚明确,有的将网络思政教育与校内课程教学完全割裂开,片面追求网络教育的规模化和形式化,未解决教学形式单一的内在问题,未从根本上改变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难以打破单向“网灌”的育人局面。并且,大部分高校在建设网络思政课堂之初,普遍依托社会公共网络教学平台来构建网络思政课堂,极少部分高校能够深挖红色网络教学资源,将红色遗址以及红色文物的故事精神、红色旅游资源、红色影片等数字资源融入教学平台。

(二)高校学生的网络思政学习成效不佳

在传统的思政课堂中,很多大学生学习的实效性不强,接受的知识局限于教材和教辅资料,网络的多维化、信息化特点导致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发生改变。在网络环境中,学生可接触的外来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不断增多,如果青年学生不能以清晰的认知和准确的判断力辨别网络信息,一些负面信息将影响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甚至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此外,在日常学习中,部分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不重视,对思政课等选修科目存在认知偏差,导致这部分学生的认知程度只停留在獲取课程学分、完成学科任务的潜意识层面。在此时间段内,大学生还会因课程枯燥乏味、缺乏互动交流、自律意识不强等原因,无法心无旁骛地学习,导致大学生网络思政学习效果不佳。

(三)学生党建工作与网络思政教育联系不足

在国家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高校通过投入专项财力、人力、物力,加大对学生思政工作的关注力度,[2]为进一步完善学生思政工作,高校将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课堂紧密结合,致力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部分高校学生党支部难以妥善处理学生党建工作与网络思政的关系,忽视了对网络思政平台中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在网络思政课堂领域涉足尚浅,不能利用现有平台将“大思政课”的理论知识与线上活动相结合。

二、党建引领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势

网络思政教育是高校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战略高地。近年来,各大高校以新媒体技术、大数据网络平台为有效载体,全面开设“云中大思政课”,将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智能化推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党员积极与青年学生进行线上交流学习、主题研讨,充分发挥党员的传帮带作用,引领共青团员、青年学生端正思想态度,牢记时代嘱托,不忘初心使命。在探寻高校党建工作与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创新机制的同时,多措并举推进党建和网络思政工作质量全面创优,促进一体化育人模式的构建,为社会培养有理想信念、有学识胆识、有责任担当的高水平人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青年的力量。

(一)培育理想信念,深耕网络思政“责任田”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3]目前,各大高校以“党建+思想”作为开拓网络思政教育的主旋律,准确把握网络思政教育发展趋势。在组建网络思政百人团打造建言献策“微空间”中进行线上互动,从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党的理论体系、政治品格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树立身份意识,强化责任担当,让他们在实践中吸收开拓前进的精神与动力,坚持共产党人信念,实现人生价值。

(二)传承红色基因,唱响网络平台“主旋律”

红色基因和红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承的枢纽和桥梁,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丰富的精神文化、广泛的社会基础,是党和人民在改革、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披荆斩棘、迎难而上的时代结晶。为实现党建工作与网络思政教育的双向联动和深度贯通,以“党建+”燃动思政教育“红色引擎”,利用川渝平台同步“建党百年四史百讲”等100场专栏活动,形成党建红色文化宣传新阵地,全方位打造红色文化教育网络空间,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将红色文化的重要内涵和精神核心通过网络载体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从而有效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促使大学生积极传承革命文化,赓续红色精神血脉,推动大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厚植红色精神,笃行报国之志。

(三)增强政治素养,把握网络教育“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4]“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构建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思政教育打破了时空限制,给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带来了新的可能与挑战。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秉承党建引领的育人理念,及时更新育人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借助网络平台数据库,掌握高校师生的网络思政学习状况,进一步督促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思政教学质量,培养政治素养高、政治认同感强的优质高校学生。

(四)加强辐射带动,构建一体育人“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5]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结合线上教育中信息传递及时性、参与人员互动性、学习资源海量性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平台联系党建思政育人的工作优势,形成以学生党支部为组织中心“点”,带动各学生团队服务“线”,进而向外辐射到学生成长整个“面”的育人体系。通过发布网络互动红色话题、制作网络红色创意作品,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网络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实现党建引领团建,团建带动群众,党团群互帮互促的新格局,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和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全覆盖。通过党建引领,强化网络思政教育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结合电子化平台和党员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党员带动团员,团员带动群众的可持续发展组织育人机制,为一体化育人模式的构建奠定基础,有效完善网络思政组织的育人模式架构。

三、党建引领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路径

在网络技术先进、信息传播迅速的新媒体背景下,教学模式不断更新,开始逐渐融入大数据时代,以网络为主体的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成为新时代“大思政课”的主流。高校党建工作作为推动网络“大思政课堂”教学的重要动力,需要通过健全组织育人架构,搭建网络服务型平台,完善网络思政育人体系,拓展组织育人载体,改进组织育人方法,进一步推动高校一体化育人模式的构建。

(一)借助新媒体平台,拓展教育路径

高校思政教育方式及人才培养方案受到新媒体迅速发展、网络技术广泛应用的影响,基于传统教学观念,利用网络平台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思政教育方式,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高校需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创新学习工作载体,改进组织形式,搭建“云党建”新模式,组织技术人员以“云”为载体,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等在网络媒介上搭建“云平台”,开发便捷的小程序,将高校学生学习心得、线上学习资料、党建活动记录等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利用先进技术打造思政教育“云资料库”等学习平台,拓宽思政学习路径。利用新媒体信息海量、资源共享和实时传播的优势,不断提高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认识,提升高校学生资料整理的有序性、探索知识的自觉性、钻研学术的踊跃性,让学生能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感知教育信息,持续端正高校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态度,丰富思政课的精神内涵。

(二)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网络教学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文化资源从中国共产党的艰苦斗争中诞生,其蕴含了百折不挠、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精神,传递着深厚的革命情怀与崇高的红色理念。高校应利用网络课程便捷、高效的优势,组织学生学习党史教育课程,了解红色革命历史,在身临其境中回望党的光辉历程,激励学生学习领悟党的理论成果,持续地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党员办实事的动力。

为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传播迅速、使用便捷的优点,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广泛性、共享性,打造红色教育主题网站,创建红色融媒体平台,并借助网络媒介宣讲英雄事迹、描述革命路线,将红色人物、红色文献完整呈现,以推进基层育人建设和网络红色教育互融互促。依托网络党史教育宣讲新模式,构建以革命红军战士宣讲、优秀教师宣讲为主,学生代表演讲为辅的思政红色活动专题,打造线上线下联合的红色育人思政平台,切实把握当前新媒体发展趋势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和育人工作,促进红色历史网络区域全覆盖,净化网络空间,推进学生学史明德、学史净心、学史增信、学史铸魂,以达到培养具有爱国情怀、报国之志的新时代人才的目的。

(三)多方达成共识,共绘发展同心圆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遵循时代性、实效性和多样性的原则,联合团总支、学生会、青年志愿者等各大学生组织协同配合,充分地发挥党组织对学生党团员的教育引领作用。利用“易班”平台、青志、党建官网等网络系统,时时推送各学生组织在当地政府、各社区、高校等区域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和思政课堂活动,实现平台对接、资源共享、机制优化,构建宽领域、多渠道、全方位的党员教育平台。学生党支部通过紧密结合各领域党建工作发展,科学评估高校学生党支部网络思政教育管理体制,因地制宜,在稳定“共赢”的运行机制上更好地联合多方领域的力量。

四、结语

大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党建为引领的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政课堂为提升网络传播内容品质,应融入优质党建文化,利用网络平台的延展性、时空性和开放性,高效促进网络思政教育的生产性与实效性提升,切实统一教育模式与学生思想动态。对于加强与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提升综合素养、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把学生党建工作和网络思政工作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构建一体化育人新模式,全面提高教學质量和育人水平,为其他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的同时,有效发挥了网络社会交流圈的传播力量、资源优势和引导作用,推动了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黄玥.习近平总书记心目中的思政课[N].新华每日电讯,2022-04-26(2).

[2]于阔城.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机制构建[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3(2):49-53.

[3]南方日报评论员.扎扎实实做好思政课建设各项工作[N].南方日报,2019-03-27(A04).

[4]李勤.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5]董杰. 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7.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网络思政教育党建引领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关于网络思政教育在高校应急教育中运用的思考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探析
决策探索(2017年4期)2017-03-11 05:36:54
网络思政教育的挑战与应对
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豫园街道党建引领下非公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
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引领强村惠民工作的研究
支部建在合作社 凝聚农户共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