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鹰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80)
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必须通过不断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引入先进的资金管理方法,规范和约束内部资金使用,减少违规行为,提高使用效益,以便于单位向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推动我国事业发展。目前,事业单位在财务资金管理中仍旧存在较多问题,严重阻碍着单位发展。所以,围绕财务资金管理展开分析研究,本身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以下三部分内容展开分析论述,旨在对事业单位运行发展有所借鉴。
第一,复杂性日益突出。事业单位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需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主要有三种经济来源:一是国家财政收入,二是社会捐赠,三是其他收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的定位出现了一定调整与变化,资金使用范围也愈发广阔。在此情况下,以往的财务资金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单位日益变化的工作需求,日益复杂的业务活动,倒逼单位加强财务资金管理,以保证单位稳定运行[1]。
第二,公益性和社会服务性。事业单位是以推动国家政治、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持续发展为工作目标,持续地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获取并不是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所以,其财务资金管理也有着明显的公益性特点。
第一,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长远发展,事业单位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变革。高度重视财务资金管理,准确识别和确定各业务活动开展中存在的资金问题,深究造成该问题的根本原因,从源头着手制定应对措施,以此为基础,持续优化和改善单位运行模式,在满足时代发展要求的同时,提高单位存活度,推动我国事业发展。
第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杜绝国有资产私有化问题,能够有效帮助单位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减少资产闲置。近年来,针对财务资金管理,国家相继出台颁发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为单位加强财务资金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在此情况下,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管理向着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资金使用效率持续提升,促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近年来,随着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仍旧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财务资金管理层面,严重制约着单位职能履行。财政拨款,是事业单位最为主要的资金来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重申请、轻管理”问题,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在新时期背景下,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仍旧沿用以往陈旧的财务资金管理理念和手段,落后性特点突出,既影响着单位运行与发展质量,又不利于单位加快改革进程。
部分事业单位仍旧沿用陈旧的资金管理制度,并未结合改革背景下单位实际工作需求,以及国家政策内容调整,针对性地优化和健全财务资金管理机制,难以有效约束和规范资金使用全过程,资金浪费问题加剧,制约着单位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现阶段,为了更好地推进事业单位发展,确保单位充分履行职能义务,针对财务资金管理,国家相继出台颁发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定,指导单位落实各项财务资金管理工作[2]。但从当前实际工作现状来看,大部分单位仍旧存在“重业务、轻财务”问题,部分事业单位虽已在政策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了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但落实不严格,实施流程管控不到位,在极大程度上弱化了制度的约束与规范作用,致使制度流于形式。部分事业单位盲目借鉴,没有突出单位自身特点,制度的实用性较弱,资金浪费问题进一步加剧。
引入预算管理,并将预算管理与财务资金管理有效融合,是事业单位提高资金管理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财务资金预算管理实施效率远低于预期,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预算编制环节的科学性较低,管理人员对预算管控的认识存在突出的滞后性与片面性特点,局限性地认为财务资金预算管理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内容,其他各部门参与效率低下。同时,在预算编制中,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沟通效率低下,导致预算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难以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指标。另一方面,预算执行管控不到位,预算调整的随意性凸显,尚未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约束管理作用弱化,违规违纪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加大,资金浪费或资金占用问题加剧。
在实际工作中,财务资金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是目前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货币资金流动性较强,单位在实际运行中本身就面临较大的资金管理风险,极易出现各种违规违纪行为,比如私自挪用等等。第二,资金配置结构不合理,在购置资产时盲目性凸显,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占用、闲置等问题不断凸显。深究原因,在于单位并未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各工作环节的工作水平较低,资产使用年限大幅缩短,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诱发财务资金风险,影响单位运行和发展。
现阶段,大部分事业单位虽已开展信息化建设活动,但信息化建设方向模糊,目标不明确。随着国家财政的不断变化与更新,部分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进程明显落后于政策更新速度。部分事业单位尚未针对财务资金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财务部门与其他各业务部门之间存在的信息壁垒尚未完全消除,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信息沟通传递效率低下,无法保证监管工作的实效性,考核结果差强人意等等。
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人才结构“老龄化”问题凸显,严重制约着单位各项财务资金管理工作的落实与开展。部分财务人员固守己见,墨守成规,并未及时更新理论体系,提高专业技能,仍旧沿用陈旧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模式[3]。部分事业单位虽建立了培训机制,但流于形式,没有定期开展专项培训工作,财务资金管理人员只能依靠自我主动提升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远不能满足单位实际工作需求。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对人员交接环节的监管不到位,财务账目的随意性凸显,严肃性不足,制约单位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应正确看待提升财务资金管理水平对自身运行发展的现实意义,加快传统管理理念转变,树立正确的管理体系,并使用先进的管理方式,以提高财务资金管理质量。一方面,管理人员应积极学习有关财务资金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先进技能,转变管理思维,增强管理能力,以更好地指导各项工作开展与落实。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在内部加强以财务资金管理为主题的内部宣传力度,积极使用各种传播媒介,比如官方微博、公众号等,引导全体职工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提高责任心,有效参与相关工作,自上而下地在单位内部营造良好环境,实现财务资金管理在单位内部的高效落实与应用。
为了有效实施财务资金管理,事业单位必须了解财务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明确财务资金管理工作开展的具体要求,全面正确解读国家政策规定,并将财务资金管理理念渗透到单位各业务活动和日常运行管理活动,在结合单位具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合理编订财务资金管理制度,并持续进行优化与完善。坚持不相容方位分离制,细化制度条例,科学划分各岗位权责义务,专人专岗,杜绝工作“轮空”,并为问责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同时,严格按照财务资金管理制度执行,保证相关工作规范开展,提高资金管理工作效率,梳理和调整资金管理工作流程,合理健全并落实财务报销流程。
基于国家政策规定,在结合本单位实际业务活动开展需求,以及财务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等,持续落实优化与调整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资金预算管理机制,也显著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强化预算执行力度,严格落实预算考核工作。在预算编制环节,事业单位应全面收集和整合上一年度有关资金预算管理的数据和资料,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造成预算执行偏差的根本原因,并结合资金实际使用用途,科学编制下一年度的预算指标。在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时,必须深入分析和论证各业务项目开展的可行性,从而编制出与单位实际需求相契合的资金预算规划。在预算执行环节,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执行预算规划,不随意调整,增强预算执行刚性,加强监督,及时发现预算执行偏差,并针对性地予以调整和应对,以便于保证实际执行效果与预期保持高度一致[4]。
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预算考核体系,合理制定各项考核指标,比如职工工作态度、实际预算执行效果等等。并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奖惩机制,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合理落实奖惩措施,在充分调动职工预算执行热情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预算控制。
树立风险意识是事业单位提高财务资金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与有效手段。一方面,单位应基于自身实际发展情况,选择设立专门的风险监督部门或者是工作小组,由单位负责人牵头,加强资金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公开性与透明度,保证账务清明,有效规避以权谋私等违规行为发生。另一方面,有效开展各项资金管理工作,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并完善资产明细表,梳理和优化资产采购流程。实现对资产管理各环节的动态化追踪与监管,选择合适的资产管理方法,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应对,以有效减少资产流失,在提高财务资金安全性的同时,最大化发挥资产效应[5]。
事业单位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变化,与时俱进,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积极引入先进的财务分析系统和软件,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效,确保各项财务资金数据传输的时效性与安全性,从而有效解决各项财务资金管理缺陷与不足。在建立财务资金管理系统时,事业单位应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口,保证各系统之间数据的有效传递。同时,积极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比如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建立并持续完善信息管理应用平台,依托平台提高财务资金信息数据处理效率,以及及时开展分析预判工作。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应建立健全评价反馈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审计审查工作,准确识别财务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管理人员,为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夯实基础。
基于实际发展情况,针对性地优化和调整人才培训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打造一支专业化的人才管理队伍,为单位财务资金管理有效落实奠定人才基石。随着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为了加快单位建设与发展,财会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能够准确应对各种工作问题与困难,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所以,事业单位应深入了解和明确财会人员实际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并定期组织财会人员开展以财务资金管理、财务管理、思想道德教育等为主题的专项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相关职工的综合素养。同时,还应加强业务培训,引导财会人员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单位各项业务活动开展流程和实际特点,进而不断优化和调整知识架构,增强自身工作能力。
综上所述,加强财务资金管理,是新时期背景下事业单位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单位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优化资金配置,减少资金浪费,实现健康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主要存在仍旧沿用陈旧的资金管理理念和模式、缺少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实施效率低下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事业单位应及时革新管理理念,自上而下地在单位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建立健全财务资金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加强财务资金管控;加强预算管理,强化各环节管控,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为相关工作开展夯实人才基础等等,推动单位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