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春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陕西 西安 710018)
国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自身肩负重要的社会职责,全方位落实和推进国企深化创新改革背景下,面临竞争愈发激烈,有必要选取可行性较高的方法和策略,不断强化内部控制,增强自身竞争优势。高效、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不仅可全方位确保国企满足时代发展需求,而且确保内部活动实施规范化、有序化,高效化避免经济活动开展风险,提高国企管理水平。为从本质层面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有必要掌握国企实施内控的重要意义及其作用,梳理其存在的不足,提出有效的控制策略,助力国企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有企业持续性创新改革,对内部控制提出新的要求,按照国企生存和发展客观要求,不断强化内部控制工作,有助于精准性掌握国企运营状况,做好内部资源整合和配置,积极控制各类活动实施风险,高效化控制各项业务实施的风险,达成国企发展战略目标。
国企实施内部控制具有多方面意义,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第一,保证内部财产安全。财产始终作为国企发展的根基,确保财产安全是国企管控的重要内容,构建高效、完善的内控体系,可对各环节做好监督,避免内部资产流失。始终以内控制度为导向,约束各项行为,缺少活动实施更具规范化、标准化,可从本质层面确保资金高效化配置和使用,确保国企内部财产安全、可靠。
第二,控制经营风险。完善、健全的内控制度,有助于全方位把控不同活动实施面临的风险,增强国企风险抵御能力。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国企管理人员可从内部投资、配置等活动进行精细化分析,动态化掌握国企经营中薄弱点,深究其成因,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国企估测和防控风险水平,促进其良性发展。
第三,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国企主要结合当下生存及未来发展状况,从宏观层面积极考量长短期效益,制定满足国企发展的战略方案,最为关键的是内部控制活动是国企对不同职能部门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力争实现各方面战略目标,始终确保各部门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相互间做好协调和互动,从宏观层面达成国企战略发展目标。
随着内外环境处于动态化变更,国企面临多个业务开展风险,需充分结合实际状况应构建完善、可靠的风险防控机制,为各项工作开展做以支撑,促使不同工作获取较佳的实施成效。由于国企面临竞争愈发激烈,具体开展经营中遇见各类风险,此类风险不同程度干扰各项活动实施成效,影响整个国企内部经济效益。部分国企忽视风险管理工作,长效风险控制机制缺位,无法结合国企未来战略规划和效益进行风险控制,促使国企开展各项工作时面临较多风险。此外,部分国企并未结合实际需求,构建高效化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过多将重点放置于风险事后处理工作,内部财务产生风险过程中,缺少与之相适应的应对策略和方法,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整个国企健康、长足发展。
思想始终作为核心驱动力,针对国企缺少正确的内控思想认识,无法将其思想落实于实践层面,难以最大限度展示内控制度优势和价值。部分国企内部各级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视度不足,将重点放置于经济效益层面,忽视国企内部管理和控制工作,对其自身价值和优势有所忽视,片面将内控管理视为整个财务管理范围内,导致内部人员自身内控意识滞后,开展和落实各项工作过程中,难以凸显内控管理实际约束价值,不同程度影响国企内部健康、长足发展。
完善、高效的内控管理制度,有助于为内控管理工作高效化实施提供指导,但内部控制制定是否到位,直接关乎整个国企内控制度实施成效,应对其高度重视,国企内控工作中各职能部门对制度执行和贯彻成效,对内控制度全方位执行产生直接的影响和干扰,决定国企生存及其未来发展。部分国企针对内控执行力薄弱,最为关键的因素监督力度不足,无法对其制度落实全过程做好监控和把控,整个监督工作难以实现全方位覆盖,监管重点多处于表面,提供的力度缺少不足,影响其自身作用和价值。
信息时代背景下,各类先进技术为内部控制优化提供相应的优势,重视信息化完善和优化工作,更有助于集成内部控制、转化内部控制,构建高效化内控信息化系统,从本质层面解决各类问题,确保内控程序更具完善性、综合性,最大限度凸显内部控制价值。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内控信息化建设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缺少内在高效化交流和沟通,无法将相关岗位做好规范、标准化分工,难以将具体责任落实于个人层面,影响整个内部控制实施有效性;第二,管控力度不足,国企资产缺少安全性。国企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是否具有规范化、标准化,实际管控力度不足,难以实现账实相吻合,增加国企内部固定资产流失风险;第三,内控信息化平台建设力度不足。当下内控信息化建设缺少统一性,并未选取合理的信息技术搭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难以实现信息化建设目标,无法提升国企内控水平。
高效、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是从本质层面全方位落实和执行内控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制度建设缺少完善性,无法有序开展各环节工作,内部各项活动实施难以实现有章可循,不利于各环节工作实施,缺少相应的科学性、合理性。由于国企内部控制认识理念滞后,导致其制度制定过程中自身适用性较低,难以确保国企发展客观需求,未结合国企未来发展战略规划做好考量制定,导致整个制度可行性不足,影响整个内部控制实施有效性。此外,随着国企不断创新和改革,内部业务逐步增加,其制度应跟随时代发展主趋积极做好更新和优化,进一步确保其自身适用性,由于国企当下内控制度更新存在滞后性,与国企发展不相匹配,影响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无法保证国企各项活动高效化开展和实施。
高素质的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始终作为整个内部控制主要实施者,其自身管理素养决定工作成效,当下国企内部控制管理人员自身素养有待提升,无法获取较佳的成效,最为关键的因素包含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培训执行力不足。从本质层面分析,企业竞争主要是人才竞争,国企高度重视人员培训,制定完善的计划和方案,但对其执行力不足,并未将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估,影响人员参与培训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引入内控管理人员选拔缺乏完善性。招聘内部控制管理人员时,并未结合实际状况,过度重视其自身理论基础,忽视其实践技能,复合型人才占比较少,无法打造新时期内部控制管理队伍,影响整个内部控制管理活动的实施,其自身工作效率及质量有待提升。
国企正式运营和发展过程中,面临多个风险,自身具备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防控水平较高,关乎国企未来发展成效,应对其加以重视,确保国企内部各项业务有序、合理实施。国企应高度重视内部风险控制工作,按照现下生存和发展趋势,积极汇总常见风险,构建完善、高效化风险控制机制,增强其风险抵御能力,客观、系统分析不同活动实施面临的风险,精准性做好辨识,逐步实现风险控制前移,将其各类风险因子遏制于萌芽阶段,建立全过程风险监督控制机制。针对国企各项业务和活动实施风险做好精准辨识和监督管控,创设较佳的风险管理氛围,并按照风险对各项活动影响的程度做好分类,按照类别提供相应的解决防范策略,确保各类风险得以把控,为国企良好发展保驾护航。
国企内部控制建设需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以正确的思想观念为导向,积极驱动行为,获取较佳的管理成效。国企内部管理层应发挥自身首级作用,为其他职工做以典范,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建设,从思想层面予以强化,掌握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价值和必要性,并将其落实于实践中,实现知行合一,引领其他职工做好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提高国企内部控制水平。
国企需积极开辟和扩展宣传渠道和途径,做好思想观念宣传,确保职工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性,并非属于单一部门或人员的工作,需全体人员给予重视,并全方位做好协调和融合,职工树立正确的内控理念,为后续内部控制工作高效化建设做以支撑,获取较佳的工作成效。管理层需动态化更新意识,动态化改善和调整内部控制实施存在不合理内容,将其与业务、运营进行联动,实现内控与其他管理统一化、同步化。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成效决定内控实施的效果,两者相互联动,制度制定具有完善性,但其执行力薄弱,仍无法获取较佳的工作成效。为进一步强化制度执行力,确保国企内控制度落于实处,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指导,实现各项资源科学、合理化配置和应用,为达成该目标建议全方位落实监督和追责惩戒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无法执行到位,最为重要的原因是违反或不按照相关制度实施的行为未进行惩处。为高效化将内控制度落于实处,需结合国企发展实际状况,有必要构建奖惩机制,针对表现优异职工给予奖励,反之违规行为做好约束和惩处,严厉惩处各类不合规行为,保证内部控制高效化落实,为国企内部各项活动实施提供支持。执行力始终作为制度的生命和灵魂,需对其执行进行全过程监督,并将其执行结果与薪酬、晋升等做好联动,规范人员执行行为,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价值和约束力。
高效的内部信息沟通,为内部控制实施提供良好的支撑,应对其加以重视,主要因国企实施内部控制工作,其包含人员、生产流程较多,需最大限度确保各部门做好协调和合作,构建良好的交流,提高信息资源传输有效性,助力内部控制实施高效化。信息化背景下,合理选取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内控信息平台,并将其与其他部门计算机联动,为人员构建交流的平台,实现内部信息共享,促使各部门信息系统完美衔接,获取全面、精准的信息,并对信息实际变化趋势、市场动态做好关注。
同时,需强化交流协作工作,促使各岗位职责合理分工,实施权责制,确保工作任务落实于个人层面,并将岗位职责具体内容渗透于各经济活动审批流程中,提高内部沟通和交流水平,获取较佳的内部控制管理成效。需强调的是,内部信息平台的建设,应重视安全和合规问题,实现多措并举保证信息安全、可靠,避免其内部信息存在泄露风险,以及动态化关注国家法律政策,确保其信息平台建设具有合规性,推动各层级、各部门及各人员沟通、协调和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
市场经济持续性发展,国企面临竞争愈发激烈,为从多个企业中脱颖而出,应做好创新和改革,持续将内部控制视为核心抓手,并优化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将其落于实处,获取较佳的内部控制管理成效。为从本质层面促使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完善和执行,实现运作规范化、标准化,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制定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需结合国企内部控制实施状况,不断将其监督管理机制做好优化和改善,对其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工作,掌握实施中存在的关键缺陷,以此为基础不断优化监督管理制度,定期做好内部控制做好评价,验证检验日常监督活动实施状况。需强调的是,监督管理制度的优化应保证动态化,结合国企自身生存和发展实际状况,持续性做好更新和改善,增强监督管理制度的适用性及可行性。
内部控制人员自身素养决定整个内部控制成效,应对其加以重视,深究其成因最为关键的是培训执行力不足,招聘和选拔不足,需结合实际状况,精准性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加大内部控制培训执行力。应结合内部控制管理人员自身薄弱点,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全方位监督培训执行状况,对其培训成效做好评估工作,并将培训成效与薪酬、晋升做好联动,显著提升综合素质水平。最大限度使用信息化手段和方法,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可定期做好培训工作,积极掌握培训中不足以及相关建议,确保整个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提升。另一方面,引入复合型人才。应积极做好人员招聘和选拔工作,需进一步注重人员实践技能和信息化水平,引入复合型人才,打造高素养的内部控制管理队伍,为内部有效管理提供支撑,为国企内部注入新鲜血液。
内部控制始终作为整个国企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是满足时代发展客观需求,更是国企持续性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为积极发挥国企内部控制制度优势和价值,应积极梳理内部控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深究其成因,有的放矢提出可行性策略和方法,促使内部控制实施更具规范化、标准化,推动国企各项资源合理化配置,运营管理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