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培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23-09-19 00:40李娅玲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职教论文文献

李娅玲,王 婷,肖 莉

(1.华南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学院,广东,汕尾 516625;2.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

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1],而教师则是推动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2022 年发布的《关于开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提出,要逐步提升职教教师培养学历层次,提高职教教师培养质量。在此背景下,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后文简称“职教专硕”)作为促进中职教师队伍建设和完善教育硕士学位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自2015 年正式设立以来,为提升中职教师学历层次及奠定中职卓越教师培养基础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今职教专硕的人才培养已经进入了第八个年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因此,为了更深入地洞悉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并研判新时代下的发展趋势,对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的研究进行综述便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对职教专硕设立以来(2015—2023 年)人才培养的文献进行梳理,旨在探讨职教专硕人才培养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趋势。

一、研究设计

系统文献综述法能使研究者以严谨、可复制的方式选择、定位、评价和整合大量研究,对某一研究领域已知和未知的研究做出清晰梳理[2],目前已在大量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3]。为全面回顾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本文遵循系统文献综述的一般程序和报告建议(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PRISMA)[4],设计了包含三个阶段的系统文献综述研究流程,如图1 所示。

首先,基于研究目标,以“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职教专硕”“教育硕士(职业教育领域)”“职业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为检索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并将检索时间设置为2015—2023 年。为尽可能覆盖所有相关文献,均选取主题/摘要/关键词(T/A/K)三种检索方式。共检索出中文文献126 篇,均可获取全文。然后,基于两个标准阅读全文以排除不符合研究目标的文献:(1)研究对象非2015 年正式设立的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如王重阳(2018)的研究对象为农村教育硕士[5];(2)综述类、会议报告或报道等,如王屹(2018)关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的研讨会综述[6],平和光等(2015)对改革开放40 年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综述[7]。共计排除57 篇不符合要求的文献,最终获得文献69 篇。最后,分别采用内容分析法与文献计量法对经过遴选纳入的69 篇文献进行内容特征和外部特征分析。

二、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研究文献的外部特征

文献计量法是一种采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来分析科技文献的各种外部特征(如作者、文摘、关键词、引文等)的定量分析方法[8]。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来分析当前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研究文献的外部特征,包括文献发表数量分布、主要期刊来源、基金支持及文献的主要作者。

(一)文献数量分布

某一研究方向论文于某一时间区间内的分布数量从某种层面上代表了此领域相关理论研究水平的历史轨迹及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为更好地从宏观视角了解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初步统计,结果如图2 所示。从文献的发表年份看,文献发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有些许波动。2018 年前发表的文献并不多,彼时职教专硕人才培养尚处于初期探索中,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职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9-10]等问题。2018 年后文献量相对较多,并于2019 年达到研究顶峰。这一阶段伴随首届职教专硕学生的毕业,相关领域内的学者们开始对培养过程中累积的经验进行总结,对遇到的困难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反思,因而相关研究成果不断增加,保持着较高的研究热度。

(二)主要期刊分布

统计发现,69 篇样本文献共发表于35 种不同的期刊(其中表1 仅列出文献量在3 篇及以上的期刊)。发文数量最多的期刊为《职业技术教育》,共7 篇;其次是《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和《职教论坛》,发文量分别为6 篇和5 篇;然后是《职教通讯》《职业教育研究》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可以看出,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研究的发文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类杂志和作为职教师资培养主体的技术师范类大学的学报上。总体上,发表在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 来源期刊的论文有27 篇,占总发文量的39.1%。由此可见,高质量期刊的发文数量与不断增长的学术热度在一定程度上相匹配,关于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的论文在撰写质量和研究深度上保持着良好态势。

表1 主要期刊分布

(三)基金支持

某个研究主题或领域的科研项目基金资助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研究主题或领域的热门程度。在统计的69 篇论文中,获得基金项目支持的研究多于未获得基金项目,共计46篇,占总论文数的66.7%。在获得基金项目支持的论文中,以省部级基金项目和市厅级基金项目为主,分别为14 篇和15 篇,共占总数的42%;获得国家级基金项目支持的研究最少,仅占8.7%。由此可见,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研究的热度较高但还有待加强;地方层面对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研究的重视度较高,这源于他们试图通过学术研究来优化职教专硕的人才培养过程,以此提升中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水平。

从各年度所获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篇数来看,2016 年至2017 年期间维持在每年4 篇,2018 年猛增至最高峰(9 篇),2019 年稍减,而后2020 年出现短暂下降,至2021 年又增长至8 篇,2022 年回落至4 篇(如图3)。总体而言,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研究中获得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数量较为可观,这也凸显了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研究的重要地位。

图3 2015—2023 年职教专硕研究获得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图

(四)主要作者单位分布

通过对主要作者及其所属机构进行分析可以掌握研究者及其单位在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研究领域的基本状况。经统计,本领域共计69 篇文章中包括合著者在内仅有15位作者发表过2篇及以上相关文章,其余作者均只发表过1 篇文章,这表明职教专硕人才培养领域研究的人员不多,且多数研究人员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缺乏持续性。同时,对文献作者所属机构进行统计,在2015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审批的45 所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院校中,发文量最高的机构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共11 篇,发文量占比约16%;其次是广西师范大学,共6 篇,发文量占比约12%;紧随其后的是同济大学,共5 篇,发文量占比约10%(如图4 所示)。可见,作为职教师资培养单位的师范大学及少部分综合性院校是进行职教专硕研究的主要机构,其为职教专硕的培养和研究都作出了非凡的努力。

图4 45 所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院校发文量占比统计

三、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研究文献的内容特征

(一)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在一篇文章中虽然只有3~5 个,却代表着文章的核心和精髓。关键词共现分析能较好地反映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运用Vosviewer[11]对文献样本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得出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如图5 所示。图中每一圆圈的大小代表这个关键字的权重,圆圈越大表示该研究点的重要性越高;两个圆圈之间的距离表示了两个圆圈之间的亲缘性,距离越短则亲缘性越强,距离越远则亲缘性越弱。可以看出,学术界对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的研究覆盖了从招生、培养,到就业的各个环节,关注度颇高。同时,研究者们也重视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比较和借鉴,这使得研究的范围变得广泛。

图5 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

(二)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研究的内容特征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以定性的问题假设作为出发点的基于定性研究的量化分析方法,其最终结果是从统计数据中得出定性的结论。基于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所纳入的69 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研究者对职教专硕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聚焦国际借鉴研究和对策研究。

1.关于职教专硕人才培养过程的问题研究

2018 年第一批职教专硕学生的顺利毕业开启了我国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的新局面。时至今日,职教专硕人才培养成绩斐然,但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引起了各培养单位以及学界的关注。研究者们认为,在生源数量上,主要有招生规模小、报考人数少[12]、在职报考教师少、通过率低[13]等问题;在生源的质量上,存在生源前置专业跨度大,导致培养目标脱节[14]的现象;同时生源既有的教学与专业实践能力不足,普遍缺乏在中职学校从教以及在企业专业实践的经历[15]而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在培养目标上,存在“培养单位对职教专硕培养目标定位认识不清、未能完全体现实践性特点[16]、培养目标同质化有余而精细化、特色化不足”[17]等弊病,还有部分导师[18]以及任课教师缺乏职业教育背景的问题等都致使培养工作难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19]。在课程设置上,理论课与实践课设置结构不合理[16]、实践性课程课时安排明显不足[13][20]、专业课程实施效果不佳,与学科课程相割裂[21]。在导师队伍建设上,职教专硕的双导师团队建设不完善,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相结合的“双师型”导师组尚未建立,更谈不上“高校、中职学校、企业”三方组建的三导师团队建设。在学位论文上,出现论文选题偏离中职教师专业教学实践[22]、论文研究无法对接中职师资的现实需求[13]、论文写作与学术性论文的写作趋同化、重学理思辨、重宏观问题研究的现象[17],偏离了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就业上,由于中职教师的认可度较低和市场与人才供需不匹配等原因[23],出现职教专硕学生“不愿去”和“去不了”中职学校的双重困境[24]。

2.关于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的国际借鉴研究

我国开展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的时间较短,经验尚浅。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职教师资培养起步早,且一直在不断向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教育延伸,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25]。借鉴大量成熟的国际经验,对创新我国职教专硕人才培养模式、促使职教专硕人才培养更好地与中等职业学校和社会需求相对接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借鉴研究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既关注职教师资培养过程的各环节,又基于我国实际,并指出可供借鉴之处。如德国、美国、芬兰等发达国家职教师资培养具有“培养层次高、素质高;培养过程分阶段实施,系统性和衔接性强;培养方式注重理实一体化,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26]等特征;德国职教师资在培养过程中重视“职业性”“师范性”“学术性”三性融合[25]的做法,堪称世界典范;国际职教教师教育发展模式在培养层次上移的同时兼具融合属性,这些都是值得我国借鉴的做法。

3.关于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针对职教专硕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学者们分别从入口生源、具体培养环节以及出口就业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如何从生源角度去保证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把好入口关是职教专硕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学者们认为,应有多主体关注并参与职教专硕的招生与培养[27]。教育部门应通过完善现有的招生制度、建立合理的推免制度以及学习德国建立该领域教育硕士“本科+硕士”制度来确保生源质量;培养单位和职业学校应注重宣传,对学生推出激励政策和提高教师待遇,增强报考职教专硕的吸引力[27],从入口的专业方向吻合、复试加强专业领域知识考核[13][28]等全过程提高生源质量。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单位应进一步明晰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的定位[29],加强对学科教学论导师队伍的建设,在源头上把握职教专硕学生的能力养成和专业发展,实现职教专硕学生专业能力和教育教研能力的一体化培养[23]目标。在课程上,要通过修订当前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不同类型课程所占比重,加大实践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和职业教育理论课程比例[21],合理设置具有职教特色的专硕培养课程[30],建立“专业课程、教育课程和职业课程”融合的理论课程体系[31]。在导师队伍建设上,加速推进“双导师制”的真正落实[32]以优化导师队伍结构,有条件的院校可在此基础上探索尝试“三导师制”,为学生安排校内导师、校外中职学校导师和行业企业导师进行分类指导[33]。在毕业论文方面,应改革论文评审制度,将专硕学位论文评审与学术型学位论文的评审区分开[13],在论文答辩时吸收具有高级职称的职业学校教师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甚至可以在企业或职业院校进行答辩[34];同时鼓励学生将调研与实践学习结合起来,尽量避免出现纯理论形式的学位论文,强化职教专硕学位论文的应用价值与实践支撑[17]。最后在就业层面,政府应通过政策和制度的完善,多方引导促进职教专硕毕业生就业,如人社部门应充分考虑中职教师的特点制定招聘政策[13],教育部门应完善职教专硕专业方向代码设置,以便于中职学校对口招录[12]。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从年度文献发表量来看,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研究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有些许回落。从期刊分布情况来看,发文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类杂志和作为职教师资培养主体的技术师范类大学的学报,论文质量较高。从基金项目资助情况看,以省部级基金项目和市厅级基金项目为主,地方层面对职教专硕研究的重视度较高。运用VOSviewer 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并结合对文献的二次阅读,研究发现,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的研究热点包括职教专硕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国际借鉴研究和对策研究三个方面。

但从研究者的数量、发文量来看,目前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研究领域的研究者力量主要集中在三所试点院校,且多数研究人员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缺乏持续性,核心研究团体尚未形成;在研究方法的运用上,思辨研究类的论文占绝大多数,有52篇,占总数的75%,实证研究类论文只有7 篇,占比10%。因此,该领域的实证研究亟待加强。

(二)未来研究趋势展望

1.加强合作研究,凝聚研究力量

介于职业教育本身的跨界属性,职教专硕人才培养需要职业教育学院与校内专业学院的协同合作,需要职教师资培养院校与校外职业学校、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人才需求单位等机构的协同运作。针对目前合作研究不多的现状,建议加强跨学院、跨学科的研究合作,加强培养院校与各机构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合作研究团体。这不但有利于促进学科融合,突破“专业教育+师范教育”的桎梏,实现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发展,构建多方参与的多学科协同培养机制,更有助于凝聚各方力量,丰富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协商解决职教专硕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

2.拓展研究内容的深度,拓宽研究的广度

就研究内容而言,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入挖掘研究主题,比如对不同省份区域、不同类型的大学和不同专业的职教专硕人才培养情况,以及不同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研究。此外,许多研究是从对策与建议的视角对我国职教专硕人才培养进行探讨,但是针对对策与建议落地实施的具体效果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相关对策与建议实施的有效性研究。另一方面,要拓宽研究内容的广度。目前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的研究聚焦于培养入口和过程,即生源和培养问题的研究,对培养出口即就业问题的研究关注度不高。而实际情况是,就业过程中,职教专硕的优势不明显,毕业生难以进入中职学校,这与职教专硕的培养目标是相违背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关系到职教专硕的生源吸引力和培养质量。建议今后加强追踪研究,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研,包括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本人的满意度调查,再将研究结果反馈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推动职教专硕人才培养工作的改进。

3.加强实证研究,促进研究方法多元化发展

实证研究是基于事实和证据的研究[35],在西方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主流。美国社会学家汉森(Hansen,D.A.)对实证研究的经典性概括是“实证研究致力于探寻确凿无疑的知识,所提出的是关于研究对象‘是什么、曾经是什么、可能是什么、有望是什么’的陈述”[36]。袁振国教授指出,“客观、量化、有定论和可检验”是实证研究的基本特征,这正是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研究所需要的。因此,我们建议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的未来研究应加强实证研究,提升研究的科学性。另外,建议拓宽研究视角,不局限于国内与国外职教专硕培养的比较研究,还应该对普通教育硕士与职教专硕人才培养进行比较研究,借鉴普通教育硕士培养工作22 年的经验,为当前职教专硕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打开思路。

猜你喜欢
职教论文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