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玉晶 魏 雯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昆明 650500
湖滨缓冲带是指湖泊水体从湖岸扩展到陆域一定范围的隔离生境,介于湖滨带与开发利用区之间,是自然与人类相互协调的产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湖滨缓冲带的植物不仅有涵养水源的作用,还能通过生物循环过程对湿地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和分布产生影响[2-3]。合理的植物应用不仅能促进湖滨湿地的可持续发展,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对城市景观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现代景观设计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景观外部环境形象的感受最为直观[4]。景观评价就是根据个体及社会偏好,评价不同种类景观的视觉质量,Daniel等[5]将其称为“风景美”。常用的景观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6]、语义差异分析法[7-8]、美景度评价法[9]等。
大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植物种类,也使其成为冬季最适合旅游的城市之一。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在潜意识里对冬季植物景观不够重视,如果只偏重夏、春、秋三季的植物营造,将会降低冬季植物景观的观赏价值[10]。在冬季,植物景观因其独特的季相性更具有吸引力,因此讨论如何完善大理冬季植物景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11]。洱海湖滨缓冲带的建设是洱海生态修复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以构建水域和陆域交界地带的生态安全屏障作为目标,兼具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和发挥湖滨景观游憩的功能[12]。本研究筛选出影响洱海湖滨缓冲带冬季植物景观美景度的10个景观因子,建立冬季景观评价模型,分析各景观因子与植物景观美景度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洱海湖滨缓冲带冬季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大理(24°41′—26°42′N,98°52′—101°03′E)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滇中高原西部与横断山脉南端交汇处,地处低纬高原,形成了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点:四季温差小,分雨、旱季,冬干夏雨;年平均气温14.9℃,年日照时数2 227.5 h,年降水量为1 051.1 mm。洱海位于大理北部,是典型的内陆断陷高原湖泊,是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泊,被誉为“高原明珠”,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环洱海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设计实践项目自2019年启动以来,生态修复成效显著[13]。2021年,洱海入选中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2022年6月,洱海流域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汇入洱海的18条短程河流以苍山为源,统称为苍山十八溪,每一条溪流汇入洱海前在沿湖区域均形成一个河口湿地。本文以这18个河口湿地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的65个较为分散的景观样地空间能充分代表洱海湖滨缓冲带植物景观。
按照典型选样的原则,在洱海湖滨缓冲带内18个河口湿地内进行选样[14]。由于洱海湖滨缓冲带北、南、东线湿地较少,因此样地选择集中在洱海湖滨缓冲带西线50 km段,最终选取样地65个。照片拍摄时间为2022年12月20日和2023年1月15日的下午13∶00―17∶00。拍摄过程中镜头与地面保持平行,每次拍摄时尽量保持同一景深与相同高度,共拍摄305张照片,除去含有人物、建筑、道路等非植物要素的照片外,选取65张最具代表性的植物景观样地照片制作成美景度评价问卷,通过问卷星邀请评价人员进行评价。评价尺度采用七分制,分别为-3、-2、-1、0、1、2、3。分数越高,表明游客对该景观的喜爱程度就越高,反之越低。参与问卷评价的有140人,回收有效问卷134份,有效率为95.7%。其中风景园林相关专业人员占比56.7%。
由于不同评价人员之间的评判起始点或度量尺度不同,导致评分存在差异,为了降低这种差异的影响,将美景度评分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获得美景度评分的标准化SBE值[15]。
此次景观美景度评价问卷数据的信度系数和效度KMO的值分别为0.986、0.949,均大于0.9,说明本研究数据的信度和效度质量高[16],可以利用数据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景观因子对洱海湖滨缓冲带冬季植物景观的影响,采用SD法将上述65张照片中所体现的冬季植物景观分解和量化为10个景观因子,并拓展出相应的形容词对(表1)进行第二轮问卷调查[17-20]。评价尺度采用五分制,分别为-2、-1、0、1、2。
表1 SD法评价因子描述及相应形容词
选择10个形容词对描述洱海湖滨缓冲带冬季植物的景观特征。与SBE法不同,SD法评价人员的数量通常在20~50人,考虑到评价人员不能与SBE美景度评价重复,并且要对风景园林专业词汇具有较好的判别能力,因此选择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和学生共计40人作为本次的评价人员。将65张样地植物景观照片制作成问卷,通过问卷星邀请评价人员进行评价。回收有效问卷36份,有效率为90%。
利用SPSS 26.0软件,将SBE值作为因变量,植物景观评价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植物景观评价因子进行筛选,构建洱海湖滨缓冲带冬季植物景观评价模型。
将65个景观样地的SBE均值进行排序(表2)可知,洱海湖滨缓冲带冬季景观SBE均值的范围为-0.212~0.191,其中SBE值大于0的样地有37个(占57%),SBE值小于0的样地有28个(占43%),说明洱海湖滨缓冲带冬季植物景观质量一般,有待提高。通过对比各景观样地照片特征发现,SBE均值大于0且排名靠前的景观样地,拥有一定数量的水体面积(1/4至1/2左右),林冠线质量较高,植物群落多是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的复合结构,并且植物景观整体色彩丰富,植物种类相对较多,落叶植物占比高,冬季景观特色较明显;而SBE均值小于0且排名靠后的景观样地,植物种类匮乏,植物色彩比较单调,植物群落的层次多为乔草结构或草坪面积较多,林冠线质量差,景观显得萧瑟无活力。
表2 65个景观样地的SBE均值排序(降序)
从景观样地SBE均值前20名的景观评价因子(表3)来看,洱海湖滨缓冲带冬季植物景观植物群落自然性、植物色彩丰富度、落叶植物占比质量较好(SD均值均大于0.850),植物种类丰富度、植物层次丰富度、植物季相性、林冠线质量欠佳(SD均值均小于0.850)。含有水体的景观样地,SBE均值均大于0且排名靠前,景观样地SBE均值较高的景观,景观水体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在1/3~2/3;景观样地SBE均值排名靠后的样地,景观水体占景观面积的比例小于1/4或大于2/3;而水体面积小于1/4的景观样地12,SBE均值仍排名前20位,说明景观水体面积对景观质量具有一定影响。草坪面积过大的景观样地美景靠后,这和冬季草坪枯黄有关,此时草坪面积过大,显得画面更加缺乏活力,因而视觉效果也较差。
表3 SBE均值前20名景观评价因子结果
根据样地景观因子与SBE值的相关性分析(表4)可知,SBE值与落叶植物占比、植物色彩丰富度、水体面积、植物种类丰富度、林冠线质量、植物层次丰富度、植物季相性相关性较强;与植物群落自然性、草坪面积、地形起伏不具有显著相关性,说明植物群落自然性、草坪面积、地形起伏对洱海湖滨缓冲带冬季植物景观美景度的影响较小,在美景度评价模型的建立中可以忽略。
表4 SBE值与评价因子相关性
根据线性回归分析原理,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汇总中得出,模型的复合相关系数(R)为0.909,判定系数(R2)为0.845,判定调整系数为0.806,模型拟合度达80.6%,表明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有效的[15]。由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表5)可知,膨胀因子VIF值介于1~3,说明该模型的7个评价因子之间几乎不存在共线性,即美景度值与各评价因子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表(5)中植物色彩丰富度、落叶植物占比、水体面积、林冠线质量的显著性系数分别为0.024、0.045、0.046、0.023(均小于0.05),即这4个景观因子对美景度值的影响最为显著。综上,最终得到洱海湖滨缓冲带冬季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模型为:SBE=-1.360+0.460X1+0.411X2+0.435X3+0.512X5,其中X1为植物色彩丰富度,X2为落叶植物占比,X3为水体面积(2/3≥X3≥1/4),X5为林冠线质量。由此说明植物色彩丰富度、落叶植物占比、水体面积和林冠线质量是影响洱海湖滨缓冲带冬季植物景观美景度的4个主要景观因子。
表5 模型回归分析
植物色彩丰富度与SBE值呈显著正相关,这与许多学者的研究结论是吻合的。心理学研究认为,色彩能最直观地刺激人们的视觉。韦璐和黄清俊[18]、唐晶晶和姚崇怀[21]强调植物色彩的丰富度与季相性密切相关,并且丰富的植被色彩能够起到加强景观整体视觉效果的作用;王晓玥等[9]认为植物景观的搭配要强调花色、果色和叶色,要注重植物搭配的色彩丰富度与和谐感,提前预知植物因季节改变带来的色彩变化。因此,在洱海湖滨缓冲带冬季植物景观的营造中,应该更加重视植物景观的色彩搭配。
落叶植物的季相性明显,在植物景观造景中能产生强烈的季相感,这对于色彩匮乏的冬季环境尤其宝贵。在众多影响植物景观美景度的因素中,落叶植物占比对秋冬季节植物景观的影响最为显著[11,15],合理的落叶植物占比所呈现的植物景观季相美更能获得人们的喜爱。另外,植物最显著的特征还在于它的形态,在冬季,人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植物叶落而呈现出的形态美。因此,在洱海湖滨缓冲带冬季植物景观的营造中,应该更加注重落叶植物所呈现出的季相美和形态美。
本研究表明,景观含有水体时可以提高视觉效果,这与韦璐和黄清俊[18]的研究结果一致。以往很少有学者对水体面积与植物景观的关系进行探讨,更多的是关注植物本身的特征。税依妮等[22]在景观的视觉感知评价研究中得出,景观含有水体和植物,则景观感知评价的得分就有显著提高。事实上,与植物搭配的水体景观能创造出更多观赏的可能性。本研究对于水体面积对植物景观美景度影响的探讨不够具体,只停留在大概的目测估计,后续研究应该寻找更加合理的研究方法对水体面积进行细致的量化,再结合水体的质量进行深入探讨。在洱海湖滨缓冲带的景观营造中,应强化人的参与,结合空间和环境的特点,与植物景观搭配,使水体景观呈现出多样化和灵动性,增加洱海湖滨缓冲带冬季植物景观的可观赏性,进而提升景观质量。
前人已经将林冠线质量作为影响植物景观美景度的因素之一进行研究[23-24]。在上海环城林带林景观评价中,张凯旋等[23]将林冠线分解为“无起伏、起伏不大、起伏较大”3个评价层级,认为林冠线能显著影响植物景观美景度,并且当林冠线“起伏不大”时,美景度值较高。本研究结果则表明,林冠线质量与景观美景度为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的些许差异可能是研究对象的差异以及评价层级的不同所致。在后续研究中可将林冠线与林缘线作为植物群落外貌特征进行探讨。林冠线是勾勒优美园林景观天际线的重要元素,植物群落具有连续的林冠线,更具有自然的韵味。因此,在洱海湖滨缓冲带冬季植物景观的营造中,应该更注重树木高度的选择与搭配,以及通过植株间距的确定以营造丰富变化的林冠线[25],提高林冠线质量。
综上,由于影响冬季植物景观美景度的因素较多,本研究在选取影响因子时不可避免会存在遗漏,因此构建的洱海湖滨缓冲带冬季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模型不够精确。另外,本研究在影响因子的量化方面不够细致,比如落叶植物占比、草坪面积、水体面积等;还有林冠线质量、植物色彩丰富度等尚缺乏科学的评分标准,在后续的研究中可综合考虑更多影响因子如草坪质量、林缘线等,寻找影响因子量化新方法,同时考虑结合春、夏、秋季对洱海湖滨缓冲带植物景观评价进行更加全面的研究。
洱海湖滨缓冲带冬季植物的景观质量一般,景观质量提升空间较大。根据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可知,洱海湖滨缓冲带冬季植物景观美景度主要受植物色彩丰富度、落叶植物占比、水体面积和林冠线质量4个景观因子的影响。因此,景观美景度值较高的植物景观样地拥有和谐的色彩、适宜的落叶植物占比、一定数量的水体面积和优美的林冠线;同时还有着自然生长的植物群落和一定数量的草坪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