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践研究

2023-09-19 16:58付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5期
关键词:产教新疆校企

[摘           要]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迫切需要通过发展高职教育,实现高技能人才支撑产业发展。高职院校目前已成为新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产教融合更是为新疆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育人创造了良好条件。通过对新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状展开调查,为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对新疆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路径展开了探索。

[关    键   词]  新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5-0121-04

产教融合目前已成为新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但在高等教育系统中长期存在的“中心—边缘”结构、无须担责的教育契约关系等问题,使新疆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动力受到限制,如何走出当前面临的人才培养困境,已经引起新疆各高职院校的重视。只有在明确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状的基础上,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创新措施,更好地推动新疆高职教育发展。

一、新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状

(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首先,新疆各地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扎实推进实习实训资源建设,产教融合的广度、深度逐年提升,在校企共建基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数量取得了新突破[1]。其次,产教融合趋势下,学校与企业协同发力,积极推进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新疆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在专任教师中所占比例不断提升。最后,新疆地区近年来正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推行现代学徒制,加快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各学校通过引企入校、订单培养、引教入企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积极推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革新。就总体情况来看,新进各高校的人才输出质量呈现大幅提升趋势,高职院校教育水平的提升,也使人们对职业教育逐渐秉持重视态度。

(二)缺少完善的产教融合体制机制

通过对新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新疆出台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方案更多是基于国家政策导向或者围绕当地发展重点,将国家方案作为行动指南,在产教融合上缺少与区域发展规划以及产业特色的结合,创新程度有待提升,从一定程度上促使新疆产教融合制度环境处于僵化状态,不利于新疆高职院校因地制宜培养高技能人才[2]。

(三)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中的动力不足

新疆许多高职院校还未打破长期存在的高等教育系统“中心-边缘”结构的限制,使高职院校在参与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仍缺少强大动力,缺少将自身打造成高新技术高地的意识,甚至认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责任主要由高校承担[3]。在公办高校等教育垄断局面还未打破的高等教育机会市场中,新疆部分高职院校还因生源问题局限于买方市场,这就是说在新疆的高等教育机会市场中,公办高校的第一类需求长期比较充足,但高职院校长期面临着第一类需求不足的情况,在生源危机下新疆高职院校参与产教融合的动力稍显不足[4]。

二、新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主要模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新疆多数高职院校近年来正积极推进实施订单培养模式,通过与大量企业展开密切合作,强化与地方各行政部门、组织结构的联系,落实对学生的订单式培养,近年來向社会输送了大批量人才,通过与企业联合建设培养模式,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制订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校企联合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对学生的定向培养,由企业提供实习条件、部分专业教师,在学生毕业且具备岗位胜任力的情况下直接到合作企业就业,定向为企业输送人才[5]。

(二)产学研合作模式

新疆高职院校充分利用日渐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丰富的科研资源,积极与地方技术创新体系融合,正积极拓展校企合作渠道,加大力度培养新疆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高技能人才[6]。如校企合作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实现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互利共赢;高职院校联合科研机构设置专门的人才培训班,协同开展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活动,并由学校派遣师生参与企业组织开展的科研活动。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

产教融合下新疆许多高职院校通过教师、师傅联合传授的方式,采取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的工学交替方式,由学生在校完成理论学习、在企完成技能训练,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其中企业的责任是为学生提供具备岗位指导功能的师傅,同时与学生签订导师带徒协议,对师徒权利、责任、人才培养目标等进行明确,通过真实的工作场景实现人才培养[7]。

(四)共建实训基地模式

共建实训基地模式目前在新疆高职院校实施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由高职院校选取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与企业共同实施合作办学模式,如引企入校、引生入企等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能有效将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的优势发挥出来,实现双方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如高职院校定期安排在校生进入合作企业进行带薪实习;学校与企业在校内联合建设实训基地,或者由企业通过承包学校场地的方式,投入适量资金建设实训基地;也可以由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在校外建设实训基地[8]。

(五)实习合作模式

实习合作模式是校企合作中比较传统的做法,在产教融合中仍有部分院校沿袭这一模式。其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搭建实习实训平台的方式,解决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分为顶岗实习、跟岗实习等方式。其中,顶岗实习一般是在第六学期由学校组织学生在毕业前参与一段时间的企业实习,由学校聘请企业专业人士对学生提供实习指导,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参与工作实践;跟岗实习通常是在第五学期结合企业需求,让学生参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实践活动,由企业师傅带领学生进行操作,指导并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9]。

(六)合办大赛模式

由高职院校负责落实引进企业技术、设备、工艺,举办由企业冠名的专业技能竞赛,企业在其中负责颁发奖学金和技能证书,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师生感知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和未来趋势。组织技能竞赛,能有效实现对学生的激励,驱动学生不断锤炼自身技能,并将技能竞赛成果转化为高职院校宝贵的教学资源,在竞赛活动的支撑下,逐步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形象与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助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改革,推动以赛促教学、以赛促合作。

(七)职教集团模式

该模式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筹建职业教育集团事项,在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领导下,成立一个专门负责统筹、指导的工作机构,协调相关部门,引导当地职业学校、优质企业组成。其中,集团实行中高衔接贯通办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调校企之间的协调性和资源共享,通过系统性的人才培养方式,向社会输送更多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地方经济提供更充足的人才保障。

三、新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实践路径探索

(一)完善顶层设计,推进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建设

产教融合旨在解决好产业发展需求侧与职业教育供给侧不匹配的矛盾,有利于实现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与创新链“四链融通”,需要地方政府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企业、社会组织、高职院校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结合当地经济结构与产业发展需求,明确高职院校发展定位,适当优化专业布局,完善对新疆高职院校实施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强化对各高职院校与产业发展的指引。例如,地方政府鼓励高职院校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设置特色专业、新兴专业,实行专业化发展与错位发展,避免出现重复设置专业和浪费资源的问题,联合企业投资开发专业建设工程,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尽快推出一批具备地方特色的品牌专业。地方政府可以加强与当地大型企业的沟通,以出台指导文件、优惠政策的方式,鼓励大型企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面向整个区域范围,充分发挥行业其他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例如,由地方政府明确区域内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在试点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行业企业、高职院校有效协同的过程中,切实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面向行业企业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通过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教师不仅可以在学校内部做好专业课程教学,还能深入企业对实习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在做好顶层设计工作的基础上,为提高新疆高职院校的人才输送水平,各级教育部门应提高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重视程度,在国家体制机制建设的指导下,结合地方特色纵深推进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不断完善产教融合育人的体制机制,建设具有新疆特色的实习实训基地,着力打造特色化产业孵化转化平台,推进校企深度融合[10]。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地方产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的调查,以目标为导向制订关于高職产教融合的指导政策、行动指南等,适当对传统的体制机制进行创新,进一步体现新疆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因地制宜特征,培养更多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站在校企合作的维度,校企双方可以通过共建产业学院、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展开合作,实现在投资、管理、招生、教研等多个方面的协调,相互之间加强联系,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11]。

(二)提高高职院校参与动力

提高新疆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中的参与动力,是帮助高职院校摆脱人才培养困境的根本途径,针对这一问题,应尽快打破当地高等教育系统中“中心—边缘”结构对高职教育发展的限制,提高高职院校的自我认识程度,主动出击争取与企业的合作,协同推进教学、实习等合作事项开展[12]。在生源总量开始下降以及各类高校扩招的趋势下,高考考生选择余地越来越大,使高职院校逐渐陷入招生难的困境,部分高职院校无法完成招生计划,新生报到率远低于公办高校,这是“中心—边缘”结构的直接体现,表明新疆高职院校与公办高校之间形成了一种类似假性繁荣的现象,甚至出现局部供过于求的情况,与公办高校形成了典型的“中心—边缘”需求结合[13]。此外,还需要积极鼓励企业通过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方式,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实训实习等环节,真正将企业的人才需求融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环节,通过高职院校面向企业引进优秀企业导师的方式,打造完善的“双导师”师资队伍,在校企协同的基础上,健全“双导师”选拔、培养、考核与激励机制,选拔更多高技能人才担任企业导师,适当平衡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的福利待遇,为企业导师提供教研、科研的机会和条件。校企双方可以协同开展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协同落实人才培养工作,将产学研合作基地打造成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新疆高职院校在不断探索产教融合路径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探索新型的专业设置方式,注重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准确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实现专业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有效对接,在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深度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

(三)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职业教育的特征决定了高职院校要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积累并总结丰富的职业教育经验,并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一种具备职业教育特色、地方特色的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在新疆推动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高职院校如果能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通过真实的工作场景为学生开展实习实训教学,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产业、岗位的认知程度,并在工作岗位上提高解决各类工作问题的能力。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必须将企业内部一些具有技术含量和专业性的工作任务引入课程教学中,或者由企业专业教师、师傅将一些真实的工作案例引入教学活动中,以此突显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等特征[14]。

(四)强化学校主体意识

首先,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对人才素质的培养,明确企业用人的关键标准,包括素质、知识、技能等,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其次,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的过程中,应主动与人才市场进行沟通和对接,必须强化与社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搭建一个专业建设统筹机制,及时对专业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确保现行专业机构能有效适应社会经济发展[15]。最后,高职院校应适当对师资结构进行调整,积极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适当提高与合作企业的合作水平,引入企业专业人才、管理人员,以专业教师、兼职教师的身份,进入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培训,以此保证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保持一致,基于产教融合将校企双方打造成命运共同体[16]。

(五)实现校企双方全面融合

在投资上,基于校企密切沟通明确双方责权,尽量保证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与资源建设上的投入均衡,共同推进实习实训基地、产业学院、服务团队、师资队伍等建设,在资源投入上应基本达成一致,面向校企双方制定完善的信息沟通、风险分担、收益共享等机制;在招生上,应保证校企双方供需平衡,学校招生必须了解企业的现实需求,掌握企业经营现状,主动与企业实施联合招生,共同制订招生计划,实现生源、计划与需求三者精准匹配;在教学上,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协同参与的方式,共同参与教学、教研活动,发挥各类教师的专业优势,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校企共同管理,即校企双方在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产业学院的过程中,委派代表成立管理机构,协同参与监督管理,对各校企合作平台的运行进行规范[17]。

(六)搭建建设信息化平台

信息化平台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深化和落实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重要载体,能为师生、校企双方提供便捷化的信息服务,推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向着信息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对产教融合具有较强保障效果。因此,在实施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建设信息化平台。一方面,可以由校企双方合作开展信息数据处理中心建设,联合推进信息化设备的升级改造工程,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在校园创设真实的职业场景,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丰富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实现高职院校实习工作的虚拟化发展,通过组织开展模拟仿真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体验感。校企双方还可以投入适量资金、人才、技术,落实计算机软件的研发、开发,不断完善平台功能,促进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利用虚拟化的平台优势为产教融合的落实提供强有力支持。另一方面,校企联合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尽快成立一个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团队。在产教融合中,出于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目的,充足的技术人才保障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建设和应用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校企双方要通过深入合作,积极引进和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尽快打造一支产教融合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尤其是需要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掌握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学校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设置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适当与激励、惩罚机制结合;也可以通过与企业签订长期定向合同,综合并利用校企双方各项资源,提高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及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总体成效。站在政府角度来看,其在推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政府除了要制定相应的原则性政策外,还需要从人才储备、资源引进、资金支持等多个方面出台科学的政策意见,考虑对学校适当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并从信息化建设的软件和硬件方面入手,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并通过吸引大量优秀信息技术人才,为高职院校產教融合提供更强大的支持,为校企双方实现良好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新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已经取得良好成效,但还存在高职院校动力不足、产教融合缺少地方特色等情况,需要针对新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状,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各高职院校摆脱育人困境,在积极创新、转型的基础上,面向全区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在有效填补新疆经济发展缺口的基础上,推动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孔臻臻.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路径分析[J].四川劳动保障,2023(3):13.

[2]郑丽伟.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的有效途径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9(1):4-6,75.

[3]徐一兰,李益锋,张跃飞,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4):6-8,60.

[4]刘志坚,晏慧敏.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内涵、困境与对策研究[J].山西青年,2023(3):9-12.

[5]申秀梅.产教融合视野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探析[J].大学,2023(5):168-171.

[6]邵锦秀.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价值诉求与实践路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2):20-22.

[7]屈保中.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数据,2023(1):103-104.

[8]肖梅,陶再平.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困境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3(2):149-152.

[9]张仕青.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双元”育人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4):156-158.

[10]辛海霞.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12):181-183.

[11]张炳烛,张红蕊.“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双元驱动模式研究[J].教师,2022(33):123-125.

[12]李锐,汪小芳.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2):4-5,9.

[13]杨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策略与探索[J].人生与伴侣,2022(43):53-55.

[14]何鹏.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22,24(11):9-12,28.

[15]李锐,汪小芳.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状及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22,43(10):7-8.

[16]景聪.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推动现代化信息教育[J].中国新通信,2022,24(20):134-137.

[17]胡创业.技能型社会视域下高职院校“区块链+产教融合型企业”耦合平台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22, 43(23):63-68.

◎编辑 马燕萍

①基金项目:2022年度新疆党建研究会高校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党建课题“新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XDJ 2022039)。

作者简介:付琳(1988—),女,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基本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产教新疆校企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疆多怪
校企合作五反思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