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场馆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2023-09-19 16:59解歆韵徐雯陈丽萍
文教资料 2023年9期
关键词:场馆德育校园

解歆韵 徐雯 陈丽萍

摘 要:将校园场馆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我国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要手段。本文从校园场馆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入手,以明德育人馆为例,创新性地探索校园场馆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重点关注校园场馆资源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从而全面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和育人成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关键课程,对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实现青春梦想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1]。可见,结合历史文化资源探索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是重要探索方向。

明德育人馆作为校园场馆,设有革命文化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厅、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厅以及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馆,是丰富的红色资源、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华在校园内的浓缩展现。将校园场馆中的文化资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对于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生动性和代入性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提高学生的抬头率、参与度、认同感有重要作用。

一、校园场馆资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充实教学内容

目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高校思政课的痛点和难点。校园场馆资源有针对性地将教学内容具象化,增加了能够充分补充教材及课堂的展板内容,具备丰富的场馆资源和电子资源,能够结合校情、地方特色和扩充内容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内容互补,开展具有场馆特色的沉浸式互动教学,能够进一步帮助大学生坚定人生理想、感悟革命文化、继承优良传统,并不断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感召力。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明德育人馆集中展示了优秀校友的工作经历,激励学生通过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除此之外,明德育人馆创新性地植入了地方特色,能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语境,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二)提升育人效果

高校通过建设校园场馆,可以将鲜活、立体的资源呈现在学生面前,贴近历史、贴近生活、贴近个人,帮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综合国情,从而使思政课实践教学变得更加“真实”。生动鲜活的场馆资源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筑牢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让大学生更自觉地将国家进步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自身的使命。同时以文化人,将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作为物质保障,进一步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感。

明德育人馆设计开展了不同主题的实践学习活动,旨在生动持久地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如革命文化厅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革命精神和情感,回顾革命历程,引导大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传统文化厅能够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格和崇高的道德品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厅能够培养学生的政治定力,使其形成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依照植根历史、关切现实、放眼未来的逻辑线索,新时代校园场馆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但能够以理服人,而且能够以情动人,增强学生对于文化的感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以及就业观,有效提升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提高组织效率

很多高校由于安全和经费问题很难经常组织多样且富有意义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校园场馆可以有效规避各种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

校园场馆资源具有显著的直观性教育意义,既有政治高度又有教育深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素材和重要资源,既考量了学生的安全又可以达到较好的实践育人效果,兼顾理论和实践。

二、校园场馆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

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校园场馆对于学生来说只是变换了教学环境,并未探索出成熟的融合模式。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式浏览参观,很难使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入耳入脑入心。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只是将传统的主题演讲、知识竞赛和辩论赛等常见的实践教学方式搬入了校园场馆中,组织形式非常单一,信息化水平较低,形式不够活泼,缺乏互动。如果不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无法真正地使思政课实践教学“活起来”和“火起来”,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场馆参观频次低,教学效果差

由于班级较多,各班级进馆次数受限,校园场馆无法真正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日常课堂。为保证场馆使用效率,各班级会在不同教学周进馆,而校园场馆资源只能和部分章节内容进行有效结合,这种时间差很难保证实际进馆时可以和课堂理论教学互为补充,也就无法增强实践课的生动性。

由于校园场馆环境空旷,在课堂纪律和学生管理上存在难度,实践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具有随意性,无法保证教学效果。

(三)资源更新效率低,备课难度大

校园场馆资源在开发更新上存在短板,如固定展板内容很难与时俱进。如果长期不更新场馆内容,就很难保证学生的新鲜感和内容的时效性,也无法结合时政和热点事件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内容。校园虚拟场馆资源的开发有一定的信息化和专业性要求,仅仅依靠思政教师团队无法进行有效开发和资源更新。

校园场馆资源相对体系化的教材内容来说是比较零散的,如果只是简单的知识内容拼凑,就无法开展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设计。因此如何将静态的、碎片化的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效结合,是思政课教师在实际使用校园场馆进行实践教学时需要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不仅要非常熟悉校园场馆的内容,还要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打磨和改進。

三、校园场馆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探索

(一)创新教学形式,构建实践教学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明德育人馆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双轮驱动,努力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构建具有高校办学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有效利用校园场馆资源,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和突破,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授课内容和考核,着力探索构建最新的实践教学育人模式。

教师可通过小班教学模式,配备专业扩音设备,并由一名场馆管理员协助课堂及设备管理,有效解决学生参与实践的比例较低、聆听讲解困难以及组织松散等问题。明德育人馆实践教学也纳入了思政课教学实施方案,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进馆,进馆次数及授课主题内容皆由集体备课探讨确定。实践活动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师提前策划布置实践教学方案、主题、内容以及考核方式,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提前组织团队并进行分工,使参加实践课程的学生明确实践内容、实践目标、指导思想及实践意义,并且从传统的讲解、视频、展览逐步扩展到短剧、音乐、舞蹈等多种展示形式,避免实践教学平台变为形式主义的“打卡”。

明德育人馆作为实践教学平台,考虑到教学内容更新的需要,部分内容采用了可随时更换的版面设计。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灵活选择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如“时代楷模”板块就可以及时增改,展示我国建设、改革发展过程中的英雄人物,新闻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跨越时空的采访,播音专业的学生可以口播他们的生平事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讲述人物故事,摄影摄像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剪辑再创作短视频人物介绍。

教师结合明德育人馆的场馆资源也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地选择创新课堂教学主题。比如在讲述抗战精神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歌唱《松花江上》,以情动人;在讲述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领会毛泽东诗词的魅力;在讲述传统文化时,教师可以融入地方特色来传承文化传统,通过场馆中的徽派建筑设计和文化结晶来讲述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讲述红船精神时,教师以场馆中的仿真红船来带领学生跨越时空。有效地将校园场馆资源与思政课深度融合,可以给学生带来新的课程体验。

(二)设立第二课堂,探索朋辈思政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性作用,加大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达到教学相长的预期效果。如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探索符合青年學生思想认知发展规律、使用学生青年听得懂听进去的话语、运用青年学生乐于接受的表现形式、设置贴近青年学生思想生活实际的议题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依托校园场馆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研究会在探索推进新时代青年学生朋辈思政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的社团活动,探索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第二课堂。

思政教师通过培训引导,已在社团中培养了一批明德育人馆学生讲解员。通过考核的学生讲解员可以为实践教学、党员活动日以及校外参观等活动提供讲解。

社团在策划活动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与思政类学生比赛相结合,如党史宣讲比赛、大学生讲思政课等,以赛促学。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还有利于建立浓厚的思政课研讨氛围,真正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三)结合虚拟场景,丰富实践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紧跟时代的发展,结合时事热点和学生的兴趣点,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式来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增强课程代入感和对学生的吸引力。截至2022年7月,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共展示17项思想政治教育类项目,其中三分之二都是实践教学方面的项目,这说明在现阶段虚拟仿真技术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相结合是最能体现其价值的。[3]明德育人馆充分考量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并在实体场馆的基础上不断扩充线上虚拟仿真资源。

为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确保教学目标的实践,明德育人馆配套保障了丰富的虚拟场馆资源,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虚拟仿真场景、360°全景视频教学资源以及红色主题虚拟场馆教学资源。学生在场馆内可以体验红色文化虚拟场景,通过教学设备,能在虚拟仿真场景中以固定路线学习或以自设路线进行学习,在实践体验活动中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理论知识。

明德育人馆包含50多个虚拟场景教学资源,并配有专业设备,使学生在课堂中也能浏览丰富多样的红色虚拟场馆,如北京抗日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遵义会议会址、井冈山烈士陵园、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等;还有专项虚拟展厅资源,如红船精神虚拟仿真实践体验馆、延安精神虚拟仿真实践体验馆以及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元宇宙展厅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虚拟场馆,展示虚拟现实场景、全景场景、音视频、图片以及文字等学习资源,使书本上固化的文字、图片及案例动起来,让身处教室的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参观浏览,感受历史事件的过程和重大意义,打破时空限制,强化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加深学生的感触。这种虚拟性和沉入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参与特定事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师生互动体验,打破传统教学中单一灌输的现状。

四、结语

校园场馆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有效场所,一方面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便于教师利用场馆资源进行多样化教学和专题模块化教学;另一方面为学生畅所欲言构建了良好平台,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场馆解说和主题表演,实现师生充分互动。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学生社团还自发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纪念日策划了主题教育活动。校园场馆资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够真正使学生悟深悟透课本,激发内心的爱国主义热情。虽然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虚拟场馆使用效率不高、实践课程主题不够鲜明及备课难度大等问题,但是校园场馆资源在增强教学的新鲜感、提高学生课堂主体性和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3D虚拟仿真馆可以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强化沉浸式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验。

参考文献:

[1] 杨嘉.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及路径[J].文教资料,2022(19):79-82.

[2]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3] 杨敬辉,徐红.虚拟仿真技术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8):63-66.

基金项目:2021年省级质量工程重点项目“校园主题场馆资源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以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明德育人馆为例” (2021jyxm0224),2022年校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媒体奇观视域下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XJYQ202212),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团队”预研项目。

猜你喜欢
场馆德育校园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