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重叠词对比与翻译

2023-09-19 16:27:33朱晓玉
今古文创 2023年32期
关键词:对比翻译

朱晓玉

【摘要】重叠词是汉英词汇系统共有的语言形式,涵盖多种词类,变化十分丰富。然而,由于两种语言中重叠词的不对称性,翻译和跨语言交际成为难题。本文从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分析汉英重叠词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汉英重叠词互译的策略。研究发现,汉语重叠词在数量多寡、形态表征和词性分布上均与英语叠词有明显差异。通过对等互译、转换重叠对象、押韵法、舍形取意、添加成分等多种方法,汉英重叠词互译的难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关键词】重叠词;对比;翻译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2-009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2.029

“语言与语言之间具有相似性,这是人类语言的本质;语言与语言之间具有差异性,这也是人类语言的本质”[1]。通过对不同语言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母语和外语的特性,洞见语言背后的文化特质,利于文化间的交流互鉴。

传统语言学研究主要针对语法和语音,如雅各布·格林的《德语语法》、索绪尔的《论印欧语元音的原始系统》等。词汇研究受到忽视,被视作“语法的附属”[2]。然而,“一般来说,词法结构比句法结构更为烦琐”[2]。因此,各种语言在词法上的差异比句法更显著,词汇研究因而显得弥足轻重。随着语言学研究范围的扩大,词汇研究日益丰富,尤以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化研究最为突出。词是一门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是语言的核心部分,汉英词汇对比能够触及两种语言差异的本质。

重叠词是汉英词汇系统共有的语言形式,增添了语言的丰富性。然而,由于汉英重叠词的不对称性,翻译和跨语言交际成为难题。本文将从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分析汉英重叠词的异同,并探讨其互译策略。

一、重叠词概述

(一)定义

重叠词,又称叠词、迭字等,指同一音节、词或词素的重叠运用,体现了语言的韵律美、形象美和表达美。丹麦语言学家杰普森认为这类词的产生是由于“人类天性”,音节的重复可以加强言语效果[3]。

汉语多数词类都有重叠形式,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很常见。因为汉语字与音节的统一,重叠词在定义上几无争议。然而,英语重叠词的定义见仁见智。许余龙认为,重叠法“以重复词根的一部分或全部来构成新词”,其生成结果即重叠词[4]。而陈宏薇则认为只有单词完全重叠才可称作重叠词,因此英语中重叠词的词类较少,多属拟声词和回声词,如tom-tom(鼓声)、bubble-bubble(沸腾声)等[5]。然而,英语属于表音文字,与表意的汉字并不相同,不宜以词为最小单位进行归类。据朗文词典解释,“reduplication”指一个音节、词素或单词的重复,而不仅仅是严格意义上的单词重复。可见,英语词语重叠的最小单位应为音节。

(二)研究简述

重叠现象以其常见性、独特性和多变性吸引了许多语言学家和修辞学家的关注,汉英重叠词及其翻译受到广泛讨论。1954年,陆宗达和俞敏便指出重叠这一形式在汉语中的重要地位,但并未对其做出分类[6]。20世纪八九十年代,语义学、语用学等研究范围扩大,为后来的重叠词结构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步入21世纪以来,汉语重叠词研究更加深入,为后来的研究者带来很多启迪。

英语重叠词的研究也备受关注。蔡丕杰、陈安全的《英语叠用研究》以文学作品为例,充分探讨了英语重叠词的语用效果[7];王佐良、丁往道从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分析了研究了英语重叠词的语法功能和意义[8];何善芬将重叠视作一种构词手段,从五个层次对英汉重叠现象展开对比分析[9]。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明晰了汉英重叠词的分类标准,并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类。

二、汉英重叠词对比

(一)结构对比

汉英重叠词构词形式有相似之处,分类也大多归于完全重叠和部分重叠,另有字母表述法(如AA 、 BB 、 AAB等),能够直观展示构词类型。本文采取字母表述法,汉语以字为单位,英语以语形为单位,以期形象地展示汉英重叠词的结构差异。

1.汉语重叠词构成

因本文对汉语重叠词的划分以字为单位,因此汉语重叠词必然至少包括两个声韵具同的汉字。这类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数量巨大,跨类广泛,可分为以下几类:

AA型:日日、月月、年年、慢慢、渐渐、呵呵、嗖嗖、圈圈……

AAB型:晶晶亮、摆摆手、团团转、飘飘然、佼佼者、面面观……

AABB型:干干净净、零零碎碎、大大方方、清清白白、破破烂烂、缝缝补补、打打闹闹……

AABC型:欣欣向荣、姗姗来迟、循循善诱、落落大方、惴惴不安、栩栩如生、彬彬有礼……

ABA型:扫一扫、刷一刷、走一走、黑吃黑、背靠背、面对面、手把手、大哥大……

ABAB型:翠绿翠绿、殷红殷红、考虑考虑、打扫打扫、研究研究、说道说道、乐呵乐呵……

ABAC型:一板一眼、一模一樣、像模像样、作威作福、自私自利、自暴自弃……

ABB型:黑压压、红彤彤、白花花、绿油油、羞答答、轰隆隆、亮晶晶、一点点……

综上可见,汉语重叠词比比皆是,且以AA式完全重叠为中心,向两端或内部发展演变而来,几乎遍布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在内的所有词类,成为书面和口语交际不可或缺的语言形式。

2.英语重叠词构成

与汉语重叠词不同的是,英语中完全重叠的词语非常罕见,而以音节重复为主,且多由连字符连接重叠部分。主要分类如下:

AA(完全重叠)型:so-so,yo-yo,go-go,dodo,goody-goody…

ABA型:word-for-word,air-to-air,dog-eat-dog,hand-in-hand…

ABAC(头韵)型:wigwag,chit-chat,pitter-patter,cha-ching…

ABCB(尾韵)型:walkie-talkie,downtown,handy-dandy, shilly-shally…

可见,英语重叠词多由元音或辅音重叠而来,除少数专有名词外,包括形容词、动词、拟声词在内的词语多见于口语,带有非正式性,与汉语重叠词的书面化、规整化相距甚远。

两相对比,可见汉英重叠词有同有异,但异大于同。两者在数量多少、词性分布和构词形式上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

(二)功能对比

1.汉语重叠词功能

汉语重叠词词性丰富,作用也因此复杂。重叠词因词性不同在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补语都很常见。本文主要探讨其语用功能。

(1)双音节重叠名词表达情感关系:如“哥”这个称谓情感距离较远,较为严肃,而“哥哥”则更为亲昵。“妈妈”“姐姐”“狗狗”等同理。

(2)重叠量词表达“每个”的含义:如“件件”“把把”“个个”“张张”等。

(3)动词重叠表“轻微”“委婉”:如“晒晒”“晒一晒”隐含动作的短暂性和轻微性,而“开导开导”则表现出说话人语气的委婉。

(4)动词重叠表“完成”:在AA型重疊词中加入“了”字,变为“A了A”或“A了一A”,如“晒了晒衣服”“摸了一摸毯子”等。

(5)动词重叠承接两种状态:“吃着吃着”“写着写着”等,既是“吃”和“写”等动作的延续,又预示着这种状态即将结束,转入新的状态。如:“她写着写着,电话突然响了”。

(6)重叠表“频繁”:AABB型重叠词“磕磕绊绊”“踉踉跄跄”“忙忙碌碌”等传达出动作频繁、屡次发生之意。

(7)拟声重叠词能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如杜甫《登高》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歌曲《一剪梅》中脍炙人口的“雪花飘飘,北风萧萧”,给人带来强烈的意境美。

2.英语重叠词功能

英语重叠词多用于日常或亲昵的场合,带有很强的非正式性。使用对象多为家人、朋友、熟人等,体现了交际的自然、不拘。其功能如下:

(1)模拟声音,加强效果:如“cling-clang”“rat-tat”“The bell goes ding-dang.”等,拟声重叠词生动形象,增加了句子的声音美。

(2)模仿动作的重复性、连续性:如“see-saw”“pitter-patter”“zigzag”等,体现了动作的连续不断、单调重复。

(3)传递讽刺的情感态度:如“clever-clever”“goody-goody”等词均带有贬义色彩,用来讽刺某人的品质和行为。

(4)加深程度:如“super-duper”“pell-mell”“teentsy-weentsy”等,通过适当的夸张手法,起到加深程度的作用。

可见,汉英重叠词在加强效果、体现关系的亲疏等方面存在共性,但总体而言在功能上呈现较大差异。比如,汉语重叠词充当的句法成分比较固定,而英语重叠词往往兼具两种或以上词性;汉语重叠词一般可以根据实际语境改变词语形式,而英语重叠词形态较为固定。

三、汉英重叠词互译策略

汉英重叠词在构成和功能上的不对称也造成了翻译的不对称性。由于汉英文字本身在语音、文字结构和词语形态上的巨大差异,汉英重叠词往往无法直接互译。连淑能曾对李清照《声声慢》中七对连续的叠词做出如下评价:“无论再美的译文,也难以再现汉语那样重叠所体现出来的意美、音美、形美。”[10]然而,不能完全直译不代表重叠词不可译,译者仍然能够通过一定的手段尽可能重现原文的用词风格。

(一)对等互译

当汉语重叠词的重叠部分本身可独立成词时,往往可以在英语中找到对等的形式;多数拟声词也可以在不同语言的词汇系统中找到对应。如:

(1)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他们顽强地生活和战斗在荒山野林里。

Day after day and year after year, they fought and lived stubbornly in the wild mountains and forests.

(2)我们听到雨雪打在冰冻的玻璃窗上的滴滴答答的声音。

We heard the tick-tack of sleet on frosted windowpanes.

第一例中,汉语重叠词的重叠部分为“天”和“年”,本身独立成词,且作为国际通用的时间概念,并不具有文化特异性。因此,这类重叠词可在英语词汇系统中轻松找到一对一的映射,实现对等翻译。第二例中,“滴滴答答”是拟声词,模拟水滴降落这种自然现象所造成的音效,同样反映全世界人类共同的生活体验,不具备文化负载。因此,多数拟声词可以直接对等翻译。这条规律在英译汉和汉译英中都成立。

(二)汉译英转换策略

因为汉语重叠词数量远多于英语重叠词,汉译英时重现原文的音美和意美是不小的难题。虽然难以找到完全的对应形式,但采取一定策略,仍可部分保留原文风格。如:

1.转换重叠对象

(1)那老和尚念了又念,教我头上疼了又疼。

He recites again and again, causing endless pain in my head!

上例中,汉语重叠词中的重叠部分若对等译入英语则会失之自然流畅,变得佶屈聱牙,因此需要适当转换重叠的对象,既保留原文中动作的单调重复,又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2.押韵法

(1)见那些花开花谢山头景,云来云去岭上峰。

See those flowers blooming and dying – this mountain scene, Where clouds draw near or leave the soaring peaks.

(2)战战兢兢

to shake and quake

头韵和尾韵是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段,当无法直译汉语重叠词时,不妨利用英语表达的优势,变重叠为押韵,取得近似的音韵效果。当然,有时很难将重叠词完全转换为具有修辞效果的形式,这种情形下便需要舍形取意,灵活处理了。

(三)英译汉转换策略

英语重叠词数量较少,一般能够译作生动形象的汉语叠词,且汉语叠词的形式不甚固定,有时可以为了修辞效果自己拟造。因此,大多数英语重叠词都可用相应的汉语叠词表示。自行拟造的主要方法是添加成分构成ABAC型重叠词,例如:

(1)His sister merely looked exhausted, having stayed up the whole night tending to her mother's moans and groans.

他姐姐照看了又呻又吟的妈妈一整晚,看起来筋疲力尽了。

(2)Easy come, easy go.

易来易去。

(3)Early wed, early dead.

早婚早夭。

上述三例中的汉语译文本非固定的重叠词,但通过添加成分勾连起两个相关的汉字,构成符合重叠词结构的四字格,提高了语言的规整性,是可取的译法。

四、结语

重叠是一种富有独特魅力的构词法,汉英两种语言都根据自身的特性衍生出一系列朗朗上口、生动形象的重叠词,极大地丰富了各自的词汇系统,充分展示了两种语言的音美、形美和意美。通过分析汉英重叠词的结构和功能,发现两者在构词和词性分布上有一定共性,但主要表现出差异性。汉语重叠词在数量多寡、形态表征和词性分布上均与英语叠词有明显差异。两者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给汉英重叠词互译带来很大的难题。通过对等互译、转换重叠对象、押韵法、舍形取意、添加成分等多种方法,漢英重叠词互译的难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译者只有潜心研究其使用的场合、语境、搭配等诸多因素,才能真正掌握其语义,并在翻译实践中加以运用,从而使译文更好地传达出汉英语言之美。

参考文献:

[1]王文斌.论英汉的时空性差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18-19.

[2]Bloomfield,L.Language[M].New York:Holt,1950: 207-274.

[3]曾宪华.汉英叠词比较初探[J].新西部,2010,(09): 132-133.

[4]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3.

[5]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0.

[6]栗泽.汉英重叠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7]蔡丕杰,陈安全.英语叠用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02):141-151.

[8]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1987.

[9]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0]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240.

猜你喜欢
对比翻译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07:33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21:03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39:58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34:20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电影文学(2016年16期)2016-10-22 10:21:16
浅议工程建设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