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宁
于2019年9月建成招生的宣威市西宁街道第四小学,自建校以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心构建独特的“三三三”育人模式:坚守“三”个育人目标、落地“三”个实施维度、关注“三”方协同发展。学校现已拥有44个教学班、2 300余名在校学生,有效地缓解了主城区大班额问题,推动了教育均衡发展。
坚守“三”个育人目标
认知目标重教研。学校认真解读践行新课标要求,根据教学情况,每位行政人员及中层挂钩到一个年级,专门负责相应年级教学的工作,通过集体备课制度、定期团队磨课等方式,对课程内容结构进行优化,注重学科内知识关联、学科间关联,全面提升课程系统性。开学集体培训教研,各教研组对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进行分析,挖掘可以融合的契合点,在新学期进行活动落实。同时,在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时,各教研组可根据实际情况拟定行动计划,构建具有学校自身特质的教学体系,实践“课时·课程·课堂”三改 ——“调整上课时间、丰富课程设置、扩大课堂概念”。另外,成立西宁四小语文组、数学组、综合组中心教研室,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種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公开课,建立学科师徒队伍,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新教师熟悉业务,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在此过程中,达成认知共识,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强化学科实践和跨学科融合,驱动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深层变革。
情感目标在素养。围绕“为什么教”和“为谁教”,切实践行以素养为导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活动方面:设计组织 “体育节”“艺术节”活动,确保孩子人人上台、个个展示,让活动贴近生活、体验生活,激发情智教育,增强情感体验;深入开展传统文化“大课间”“读书节”“感恩节”,全面开展“孝德雅行”“经典诵读大赛”等系列活动,为培养“具有民族灵魂、面向世界的现代人”奠基。教学活动方面:结合学科特点,将素养目标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语文课程将“文化自信”作为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通过设计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等方式,体现出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数学课程围绕“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数学学科的深刻理解。
行为目标见应用。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化学科实践。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强调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身感受知识的活学活用。学校在尝试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同时,部分学科做了大胆尝试与创新。传统学科上:以英语课程为例,通过语言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开设“课堂+会话课”,每堂课有不少于5分钟的课堂会话,每周加设一节“口语交际训练课”,开设“口语角”,开展“口语交际节”“小主持人大赛”“英语口语兴趣联盟”等活动,为学生创造机会,能够将所学语言进行场景应用。素质拓展上:积极探索开展“非遗剪纸”“创客编程”“绘本阅读”“旱地冰球”几门特色主题课程;通过“科技节”“手工机器人制作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打造“创客空间”“steam课程体系”,探索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文化的有机融合。
落地“三”个实施维度
以境唤情。学校以“琴棋书画”为主线,每层楼打造一个主题文化大厅。一楼以“非遗剪纸”为主题。二楼以“书法”为主题。三楼是“棋”文化大厅,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这里感受围棋与象棋的魅力,每逢课间都能够看到在这里切磋棋艺的学生。四楼以“琴”为主题,以文化艺术为主题的涂鸦墙和摆放在四周供学生们在课间拍打的非洲手鼓,都以境唤情,在情境中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五楼的“科技”长廊与学校创客中心连为一体,走进科技长廊学生就可以了解中国航天发展史,在创客中心,学生可以体验VR全景课堂、无人机飞行、3D打印等科技产品,让科学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中萌芽。
以情启智。学校鼓励各个学科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情智教学模式,提倡百花齐放。在“非遗剪纸”课堂上,学生系统化地学习剪纸课程,从低年级启蒙阶段简单的图案到高年级复杂图案的生成,对剪纸艺术有了深入了解;在“创客编程”课堂里,学生从基础的编程入手,到掌控无人机的飞行,深入体验由萌生“热爱”到高难度“实践”的“以情启智”过程;在探索阅读教学课程体系过程中,语文学科和美术学科教师积极挖掘开发“绘本阅读”课程,把“绘本阅读”纳入学校阅读教学课程体系,让美术教学与阅读教学进行有机融合,达到“以情启智”的目的。
情智共生。学校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载体,让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到各种特色活动中,达到“情智共生”的目的。每年4月定为学校主题“阅读月”,开展与阅读相关的各项活动;5月开展全校“经典诵读”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月是“艺术节”;9月10日是“教师节之夜”,开展“感动四小”年度人物评选活动;10月是“科技节”;11月是“体育节”。同时,学校格外关注劳动教育,深入践行“五育并举”理念。在动手实践课——制作无患子洗手液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学到了洗手液的制作技术,还了解到中药无患子的功效和特性,切实将公益与劳动教育课程创新融合,让孩子们从书本跳脱到实践中,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关注“三”方协同发展
学校教育有温度。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用爱施教”是学校情智教育管理中的核心点,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老师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批评用“电话”,表扬用“喇叭”;落实“双减”政策,重新定义作业,拟定《西宁四小作业管理制度》,对作业布置及批改提出具体要求——周一至周四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以阅读、劳动为主;周末作业严格控制总量,提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设计科学的作业内容,真正落实“双减”政策,让孩子有时间锻炼、有地方劳动、有机会发展艺术特长,坚信学校若能给老师和孩子们创造一份又一份的感动,老师和孩子们自会创造一份又一份的惊喜。
学生要做沉浸式学习的主人。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 在常规课程学习中,学生通过各个学科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和实践活动,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除了学校正常开展的文化艺术体育课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按照自己的喜好特长选择参加包括艺术、运动等多种类型共计22个“红领巾”社团,通过社团体系化课程的学习,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多机会和可能,进一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家长有担当。通过定期的家长会沟通了解,发现不少家长都有自己的教育心得或专长,难能可贵,各班于是发起“众人拾柴火焰高 家校携手同育人”的活动倡议,得到了家长的积极响应:有些家长喜欢研究手工制作,便邀请到素拓课堂,进行特别的指导;有的家长爱好摄影,便主动在实践活动或节日庆典时进行拍照留念;还有些家长对各种纪念场馆、实践基地等相关情况比较熟悉,便为校外实践探究活动提供各种建议和攻略。家长群策群力,与学校通力配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
通过三年多的实践探索,学校已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三三三”育人模式,2022年学校获评为“曲靖市校本培训示范学校”,教师模拟课堂、课堂教学竞赛成绩优异,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