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炎霖
“这个瓷缸在古代也叫‘卷缸,是古代的文人专门用来放字画的;你看这个汉代的‘猪摆件,像不像今天的野猪?当时的家猪还没有进化完全,所以和今天的野猪有几分相似……”在一间摆有各式各样古陶瓷的博物馆中,刘一田正兴致勃勃为来访者介绍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
在这间博物馆里,各式各样的古陶瓷映入眼帘:有手举兵器、栩栩如生的南北朝陶俑;有年代久远、但纹路细腻的清代光绪年间的线描缸;有古朴典雅、光泽鲜明的青花瓷盘;还有四人抬轿、精雕细琢的清代早期彩陶俑……
然而,参观这样一间展出3000 余件古陶瓷藏品,并拥有7000 余件储备藏品的民办博物馆,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在出资亿元购买了万余件藏品,并创办了这家古陶瓷博物馆后,馆长刘一田决定将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以激发更多人关注和保护文物的兴趣。
至于自己创办这间古陶瓷博物馆的初衷,刘一田告诉记者:“这既是4 0 余年的执着热爱,也是自发的传承。作为个人, 我能表达的最深沉的热爱, 就是尽最大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些文物。”
自幼耳濡目染爱上文物,辗转收藏多年
刘一田对文物的热爱并非一时兴起,据刘一田回忆,在他很小的时候,家里就有很多字画和瓷器。
在父辈的熏陶和影响之下,他自幼便耳闻了许多文物背后的故事,在他看来,文物不是冷冰冰的物件,在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或令人动容,或令人揪心,或令人欣慰,或承载几代人的爱恨情仇或记录着一个朝代的兴衰更替……
“工作以后,由于我从事的是文化方面的工作,接触了很多文化名人、瓷器大师以及收藏家,我便如饥似渴地向他们学习,与他们交流探讨收藏知识,同时在实战中磨炼自己的眼力。”2022年已经是刘一田与文物打交道的第40年,40 年来,他曾从事过编审、教授、记者、评论员等职业,见识了无数人间百态,但唯独对文物收藏痴心不改,“每次去外地出差交流,我都会去当地古玩城以及文物商店淘宝,有时候听朋友说外地有件不错的瓷器,不管是盛夏酷暑还是数九寒天,也会千里迢迢赶过去一睹真容。”说起收藏生涯中的难忘经历,刘一田饶有兴致地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趣事。
十几年前,刘一田曾去北京参加交流活动,闲暇时间,他在一家古玩店里一眼看中了一个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折枝莲纹罐。时隔多年的今天谈到那个罐子,他仍记忆犹新:“那个罐子通体斗彩装饰,腹部四面菱花形开光内绘折枝莲花,以花叶和折枝莲相隔,肩与近底处分别绘变形莲瓣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造型皆小巧。与故宫博物院藏品的品级不相上下。”
多年的收藏经验告诉刘一田,即使碰到非常喜欢的藏品,也要喜怒不形于色,装作不在意的样子与卖家还价,然而,卖家执意一分钱不降,刘一田便假装放弃。刚踏出店门,刘一田便被叫了回去,几经较量后双方商定了价格。由于金额较大,刘一田便与店家商定第二天去银行取现金后再回来将罐子买走。
第二天,刘一田并未取现金,而是先回到那家古玩店确认那件瓷器的真伪,但眼前的一幕让刘一田警惕了起来:店中有另一名顾客也在与店主商量要购买那件斗彩折枝莲纹罐。察觉到不对劲的刘一田并未作声,而是一直在旁边听着,最终确定这个所谓的买家,是店主请的“托儿”。仔细再端详那件斗彩折枝莲纹罐后,刘一田发现店主把真品换成了仿品,他当即恍然大悟,原来是店主雇了“托儿”故意抬价,还想营造出有人“抢货”的假象,把仿品卖给他。经过再三思量,刘一田并未揭穿卖家的行为,只是称钱没有周转开,便放弃了。
“在那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我心里总惦记着这个斗彩折枝莲纹罐,感觉与心爱之物失之交臂,有种坐卧不宁、失魂落魄的感觉。”刘一田怅然若失地说,“但这也让我吸取了经验,在之后的文物鉴别中更加小心谨慎。”
免费开放参观,只为让更多人“知史明智”
据了解,这间名为“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的民办博物馆,是刘一田一手出资办起来的。他曾撰写出版《为人处事宝典》一书并将所得收入及其他积蓄全部用来购买了上万件藏品,并建成这家民办博物馆。博物馆建成后,刘一田决定免费向公众开放,尤其是欢迎学生集体前来参观、了解古陶瓷背后的优秀传统文化。
据介绍,这座近1000 平方米的博物馆中藏有3000 余件中国各时代陶瓷器藏品,各个窑口瓷器标本1000 余件,藏品上至马家店文化时代,下迄明清时期,其中既有宫廷传世佳品,又有民间收藏珍品,涵盖中国多个历史时期。然而,作为圈内公认的“收藏狂人”,这展出的3000 余件藏品对刘一田来说只是冰山一角,到目前为止,刘一田已个人出资上亿元购买藏品10000 余件,他还在郑州另开设了一家文物鉴赏交流中心,为文物爱好者提供交流鉴赏的平台。
“事实上,开办这样一家非国有(民办)博物馆并免费开放是十分艰难的,在人才配置、财政支持、日常维护上,民办博物馆比国有博物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一路走来,刘一田真切感受到开办和运营民办博物馆的压力,但他仍因热爱而坚持着,“事实上,即使这间博物馆收门票,也是无法维持生存的,我索性免费开放,供大家学习。”
据介绍,自建馆以来,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多次联合相关单位举办了古陶瓷研讨活动、接待省市相关单位领导的指导考察,与部分兄弟省市非国有博物馆进行了经验交流活动,每年接待中小学生参观数万人次。
“文物艺术品是祖先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殷实财富。它们不仅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的重要实物佐证,也是我们如今知史明智、与伟大智慧的祖先们对话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我认为只要参观者能有所收获,免费开放就是值得的。”每当看到参观者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和求知欲被藏品激发,刘一田都由衷地感到满足和开心。
“因为热爱,所以更要保护和传承”
“作为生长在中原大地上的中华儿女,又如此热爱收藏,我无论如何都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保护文物免遭流失,让它们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因为热爱,所以更要保护和传承它们。”刘一田很明确自己成立古陶瓷博物馆和文物鉴赏交流中心的初衷——让民间收藏被更多人所关注,通过法律允许的商业手段让民间文物得到交流、保护和传承。
为此,刘一田还经常撰写行业文章,一边普及民间文物背后的故事、优秀价值观,一边通过发表文章呼吁广大收藏爱好者提高专业鉴赏能力和自我道德约束力。
如在《真正的收藏家,不仅要有“钱袋”,更要有高人一等的“脑袋”》中,他劝告广大收藏爱好者,不应过分迷信个别“专家”和“圈内人”,要自己主动学习交流相关知识,形成体系化的知识,才能养成一双慧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收藏家不易,真藏品难得,收藏人必要有自己的收藏原则》中,刘一田批判了只为牟利的古玩经营行为,提倡收藏者多阅读古书和历史典故、多请教学者和博物馆研究人员相关知识:“许多古玩经营者,只知道从中获取贪小利而已,殊不知收藏的境界是人文陶冶的升华,以及对人类历史文明的见证。”
在成立后的4 年里,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館已免费接待参观者12 万余人次,其中有6 万余人是学生。对此,刘一田感到十分欣慰:“在文物艺术品面前,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历史的匆匆过客,渺小且短暂。能让更多年轻人因此对历史典故、文物保护产生兴趣,形成保护和传承民间文物的意识,我想也算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未来也欢迎更多的人前来参观!”
稿件文图来源正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