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言采之
“吹,吹……”5岁多的多多,抬起被桌子碰得微红的小手,送到孙雨的嘴边,一字一顿地说。
孙雨轻轻握住儿子的手,温柔地吹了吹。不一会儿,多多又转过头,喊了一句:“可爱!”孙雨点了点头,轻声应和着:“宝宝真可爱。”
这是多多会说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词语。然而,就是这样简单的词语,都让孙雨欣喜无比……
2018年夏,是孙雨最开心的一段日子。快1岁的儿子,会奶声奶气地喊“爸爸”,开始蹒跚学步,而且越走越好。尽管儿子还不会喊“妈妈”,但孙雨也是满足的。
孙雨是一名小学教师,丈夫是军医,正在A城某军医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在多多18个月大还不会说话时,孙雨并不担心,她以为男孩子的语言发育总会晚一些。
2019年5月,女儿出生。丈夫在外进修,女儿幼小,多多又特别依赖孙雨,而且情绪起落比较大……虽有父母帮忙,但“一拖二”的日子,让孙雨感到心力交瘁。
那年夏天,孙雨偶尔带着多多下楼,发现他总是一个人玩,而且十分敏感,人多的时候就喜欢缩在自己身边。那时,多多已近2岁,孙雨还没有等来他的那一声“妈妈”。
在一位好心人委婉的提醒下,孙雨带孩子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孩子有点发育迟缓,有可能大一点就好了。孙雨很担忧,但又不忍让本就忙碌的丈夫分心照顾。夫妻俩决定再观察一阵子。
直到冬天,始终不放心的夫妻俩带着多多到A城的大医院,儿保科医生给出了诊断——孩子发育迟缓,伴有社交障碍和学习障碍。
看着冰冷的字眼,孙雨呆若木鸡,对儿子所有的期待仿佛都成了泡影……那段时间,孙雨陷入了自责,她总在想,若自己对儿子多一点关注,或许就不是这样……
2020年末,多多3歲多了。经历了新冠疫情居家后,多多突然不敢出门了。
雪后初晴,在雪景的诱惑下,孙雨好不容易把多多带下楼,他却紧张极了。小区花园里,小朋友们在欢快地打雪仗、堆雪人,多多只敢远远地看着。每当有人经过,他就像一只受惊的兔子,缩在孙雨的怀里。
孙雨慌了,决定每天带多多出门适应环境。春天,她带着孩子闻闻花香、听听鸟鸣;夏天,她带着孩子到人来人往的商场里,坐坐小火车、看看人群。多多慢慢放松下来,不再害怕别人,孙雨也松了一口气,相信只要陪伴、互动增多,儿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2021年秋,孙雨把多多送进幼儿园。没多久,园长找她谈话,说孩子在学校不能安坐,整天哭闹,听不懂指令,言语间都在暗示:多多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希望能够退园。
孙雨的心又被拽入无底的深渊。她虽明白儿子的情况,但仍努力争取,让儿子能正常入园。孙雨也意识到,儿子的问题不是再等等的事了。她和丈夫再次带着多多来到A城的大医院。
确诊单上的“孤独症”三个字,成为孙雨心中永远的痛——
“我的多多,该怎么办?”
“儿子3岁多了,你陪过儿子几天?”
“我要上班,还要带着两个孩子,我不够细心,没有更早发现儿子的状况。可是你呢,身为医生,你却对儿子的情况毫无觉察。”
…………
对儿子的担忧和对丈夫的埋怨,交织成一个厚重的网,孙雨苦苦挣扎,却钻不出来。每次发泄过后,孙雨又感到愧疚,明知道丈夫工作忙碌,也爱着这个家,自己不该这样,可就是没来由地想发火。
母亲安慰孙雨:“你是一名军嫂,要理解孩子爸的难处。为了多多,你们俩要齐心协力。多多的事,有我们来帮你。”几近崩溃的孙雨,倒在母亲怀里,泣不成声……
多多精力旺盛,从来不肯睡午觉。为了不影响其他孩子,每天中午,孙雨下了班就把多多从幼儿园接出来;若是下午没课,孙雨便带着多多前往当地的儿童康复医院,先学习30分钟的语言,再学习1个小时的认知课程。单位领导、同事都体恤孙雨的不易,更多的时候,是孙雨的父亲接送多多去康复医院。
2022年暑假,孙雨带着多多前往B城某脑科医院。专家说这是一个典型的谱系障碍的孩子。
“那能达到阿斯伯格或者高功能的标准吗?”孙雨不甘心地问,通过查阅资料,她知道阿斯伯格和高功能谱系障碍是孤独症里能力较好的情况。
专家先是摇了摇头,随即像是安慰又像鼓励地说:“好好干预,把能力提升上来,或许能上小学。”
专家的这句话,让孙雨眼前一亮:“您是说孩子将来有机会读普通学校?”
医生点了点头。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她知道孩子进普校意味着什么——现在所有的努力,就是希望能把多多头上“特殊儿童”的标签去掉,能够融入普通人的生活。只是,这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太难了。
接下来的一年,康复路走了一遍又一遍,医院里那些像多多一样的孩子,有的学会了说话,有的懂得了算术。只有多多,仍然不会喊“妈妈”,也说不出来其他的简单词语。
有时候,一想到多多的情况,孙雨就会情不自禁地哭。那时的多多,又像有了感应似的,放下手中的玩具,用稚嫩的小手,轻轻抹掉孙雨的眼泪。
人们总是说,孤独症的孩子,是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一人一世界,不会和人交往。望着懂得心疼自己的儿子,孙雨灰暗的心里,似乎又亮起了光。
一家人拧成一股绳,越发坚韧。丈夫一边忙于工作,一边联系各地的专家,听取持续康复的建议,给孩子增加感统训练课程;孙雨工作、家庭两相兼顾,忙得不可开交;母亲在家照顾小女儿,父亲风雨无阻,带着多多穿梭于幼儿园和康复医院的各个教室……
渐渐地,不会双脚跳的多多,会跳绳了。
“青蛙!”2023年初夏,快6岁的多多指着商场门口的青蛙玩具大声喊道。简单的两个字,让孙雨喜极而泣。
再后来,多多觉得疼了,会找到大人,说“吹吹”;下雨的时候,会指着屋外说“下雨”……尽管很多时候,多多并不知道词语的意思,只是不断地重复,但孙雨已经很开心了。
“但愿,很快我就能接这个来自星星的孩子回家,听到你喊一声‘妈妈。”望着正玩得入迷的多多,孙雨这样憧憬着。
(文中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