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选
1974年“五一”,我和王竹青结了婚。
当时,我是沈阳军区某部的连职参谋,她是歪头山铁矿的一名女工,我俩都住在各自单位集体宿舍里,两地相距50公里。
由于我的职级原因,爱人不够随军条件,婚后我便申请了单身干部宿舍。周末,爱人便来沈阳和我团聚——那间9平方米的房子里,留下了我们的一段幸福时光。
单身干部宿舍的小房紧紧挨在一起,一楼住了我们4户小家庭。一到周末,房间里便都飘出一阵阵欢笑声……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我们遇到的最大困扰,就是吃饭难题,军官可以去机关食堂就餐,但不允许打包外带。于是,我们在走廊里摆个凳子,放上煤油炉,凑合着自己做饭。那是个热闹的场景,走廊里烟熏火燎,军嫂们相互取经,不同的家庭做着不一样的菜,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把分量做得足一些,相互分享。
小家初建,几名年轻军嫂缺乏过日子的经验,就时常凑到一起切磋交流。郭干事的母亲,从河南来帮着看孙子,老太太有一手做面食的绝活。年轻军嫂们就向老人家学习做面食,陆续掌握了蒸馒头、烙饼、擀面条、包饺子等技能,做出的面食形色味俱佳,甚至可与机关食堂的老厨师相媲美。
厨艺没什么问题了,燃料紧缺的难题又出现了。休息的时候,我们几个男人身穿便装,跑遍附近的大街小巷寻煤油,一旦买到就兴奋得不得了,扑空了便难免垂头丧气。有了孩子后,一次,我家因为没有煤油,几天做不成饭、热不了牛奶,孩子饿得嗷嗷叫,爱人急得抓耳挠腮。邻居家的备用煤油也都用完了。正在一筹莫展时,分管机关行政管理的副参谋长听说情况后,特批分给每家一个液化气罐,彻底解决了燃料难题。
单身干部宿舍里没有女厕所,家属们上厕所要么等单身干部上班后再去,要么让爱人在厕所外面“站岗”,每次都跟做贼似的蹑手蹑脚,来去匆匆。夜里,大家只得使用尿盆。天亮后,往往是丈夫第一个起床,端着尿盆直奔厕所,趁没人匆忙倒掉、洗刷,唯恐被人看见了“掉价”。
我们的儿子李黎1975年出生。带孩子住单身干部宿舍,最大的考验是夜里和午休时不能让孩子哭闹,怕影响大家休息。两口子矛盾再大,也不敢争吵,担心隔墙有耳,成为第二天单身干部饭桌上的“笑料”。
为了节省开支,孩子的衣服都是年轻军嫂自己动手缝制,不舍得花钱购买。儿子2岁时,我们一家三口有一张雪中合影:儿子的一身衣服,除脚上的棉鞋是奶奶做的之外,头上的毛线帽子,身上的棉衣、棉裤和罩衣,手上的棉手套,都出自于爱人之手。她心灵手巧地把儿子打扮得整洁得体,谁看了都要夸赞几句。
后来,在单位的协调下,爱人从矿上调到了驻地一家皮鞋厂工作。
1977年5月,我的职级晋升为副营,爱人符合了随军条件,我们搬离那间9平方米的单身干部宿舍,住進了带卫生间的房子。
搬迁那天,我们欢天喜地放鞭炮,像过年一样开心热闹。
(作者为军休干部)
编辑/朱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