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5期《军嫂》曾刊发《师德仁心更胜金》一文,作者孔祥权回忆了与妻子王秀平相知、相伴53年的点点滴滴,读来令人感动。本文为他们的女儿孔燕有感而发、怀念母亲,她写下母亲对自己的教导和培育,从另一角度丰富了一名教师、军嫂普通却不平凡的形象。
时间飞逝,母亲王秀平离开我们已一年有余,但她的音容笑貌仍时常出现在我梦中。每每回想起母亲对我的谆谆教导和辛勤培育,都不禁泪湿眼眶、感念至深。
父母1969年8月结婚成家。婚后,父亲在祖国南疆某部工作,母亲在苏北老家农村当小学教师。二人相隔千里,分居将近10年。
我是1972年出生的,妹妹比我小2岁,我们自小就由外婆帮忙照看。外婆不识字,只能照应我们的饮食起居,不能教我们学习文化。当时,我的家乡偏僻落后,没有幼儿园。作为教师,母亲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尤其对我这个长女寄予厚望,在培养上颇下了一番功夫。
在我三四岁的时候,母亲为了我的启蒙教育,动了很多脑筋,想了不少办法。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数火柴棒识数”和“贴字块认字”。
1980年2月,孔燕与父母合影。
我开窍晚,识数能力比较差,跟不上同龄的孩子。别人数数能数到几十甚至上百时,我往往数到6、7就卡住了。母亲想出了一个妙招,就是在吃饭时,反复让我说“吃饭”二字。因为家乡方言中“吃”與“7”发音相近,训练几次后,我终于突破了数“7”的难关。
母亲又买回几盒火柴,拆散开来,每盒放上数量不多、数目不一的火柴棒,让我去数。我总是数不准,母亲就让我反复数,慢慢地都能数对了。母亲又把每盒的火柴棒打乱,让我由少往多去数。一段时间后,我的识数能力大有提高。
在教我认字方面,母亲也别出心裁。她先将一些简单易认的字,贴在家里对应的地方,房门上贴“门”,木板上贴“木”,教我看物认字。她还画了一些图,在上面注上字,从单个字到词组,教我识认。等有一定基础后,又将小学一年级的功课拿来让我做。
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我在5岁多时,知识程度已基本达到小学一年级的水平。
6岁上学后,我领会能力已变强,学习成绩也好。班主任常对母亲说:“你女儿是一块读书的料。”班主任只是看到了结果,不知道母亲在背后花费了多少心血。
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难成才。”
父亲工作调动,我们也随军来到广东广州。母亲还是当教师,我插班读小学,妹妹上幼儿园。
刚从农村来到大城市,我觉得一切都很新鲜,贪玩的天性也表露出来,每天放学后,我都跟一个要好的女同学在外面玩上一阵才回家,有时玩得时间太晚,甚至还忘记写作业。
母亲发现后,并没有简单的责怪,而是给我讲道理。她对我说,小学阶段如果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不牢基础,将来很难学有所成。她还与班主任沟通,找那位女同学谈话,让我们从“好玩”转变为“好学”。最后,我们俩都顺利考上了大学,也成为挚友。
我上高中时,同学之间曾出现过相互攀比的现象。看到家境较富裕的同学花钱大方,我回家和母亲闲聊时,也会露出一丝羡慕。母亲发现苗头后,认真地对我说:“你们现在是消费者,花的是家长的钱,没什么值得羡慕的。”她还说:“学生就要心无杂念,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不与别人比花钱多少,也不比吃好穿好,要比就比谁的学习好。”
我反复思量母亲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从此,“只与别人比学习”成了我努力读书的动力。
母亲还鼓励我利用空余时间去图书馆看书。我爱读知识类书刊,也爱看文艺作品。有段时间,我成了图书馆的常客,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让我受益匪浅。
父母工资都不高,要供我和妹妹读书,还要赡养老人,家里一直不宽裕。尤其在我读高中二年级到大学三年级的那几年,老家的老人相继患病、治疗,使我家的经济条件更为窘迫。
为了克服困难,母亲利用假期,从工厂揽回一些拆缝包装袋的活计,赚点辛苦钱补贴家用。为省下一两角钱的买菜钱,她常跑到离家远的菜市场,有时还会去买摊贩收摊前处理的便宜菜。
可不管家里怎么困难,只要我和妹妹学习方面有需要,母亲几乎有求必应,从不吝啬。她对我们许诺:“你们有本事读到什么程度,我就保证供你们到毕业。”
母亲始终把“讲诚信,不负人”当作人生信条。她常说,一个人只有守信用、守诺言,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朋友才能真心与你相处,自己的路也会越走越宽。
母亲退休后,一位年轻女同事因急事要和爱人去外省,正读小学的女儿无处寄托。她想到了我母亲,便将孩子送到我们家。当时,她对母亲说的一句话,我至今还记得:“我在广州有许多老乡和朋友,但考虑再三,还是觉得您最可信赖。将孩子托付给您,我最放心。”
2016年12月,孔燕(右)与母亲王秀平。
母亲为我树立了一个讲诚信的好榜样,这对我后来的工作,特别是自主创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上大学时读的是工业外贸专业。毕业后,很快找到了对口单位。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便与几位业内的朋友,产生了创办一家外向型实体企业的想法。
开始时,母亲并不太赞同,她总觉得干一份稳稳当当的工作,心里才踏实。听我解释说,我们创业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还是政策鼓励的方向,母亲才转过弯来,并一再提醒我:“生意场上,一要守法,二要守信。只要记住这两条,做生意的根就扎牢了。”母亲的教导,让我心明眼亮。
不久,我与朋友合伙开办了一家小型企业,我负责出口方面的业务工作。在与客户打交道时,我处处注意按法律法规办事,严抓产品质量,交易恪守信用。企业经营蒸蒸日上,规模不断扩大,员工达到百余人。
当我取得一点成绩后,母亲又担心我贪图享受、不思进取,便经常在我耳边敲响“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警钟,并告诫我:“创业难,守业更难。”正是母亲的时时敲打,让我没有走弯路、错路。
后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又改做进口业务。尽管经营方向不同,但“讲信用”依然是我时时恪守的不变“法宝”,也让我渡过了许多难关。
2022年4月,母亲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痛失慈母,我心如刀绞,但母亲生前的开朗、乐观和顽强,又给予我继续前行的力量。
我会牢记母亲的教诲,走好人生每一步,不辜负她的期望。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某贸易公司)
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