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杨
从校服到婚纱,从军绿到藏蓝,我和杜莎一起携手走过了十多个春夏秋冬。
我们是大学校友,2010年5月,读大三时确定了恋爱关系。同年12月,我参军入伍,从河北邯郸来到黑龙江大庆,实现了儿时的军旅梦。
异地恋饱含思念之苦。当时,通信只能靠插卡的固定电话机。由于平时训练紧张、时间仓促,而且单位只有一部共用的电话机,根本无法像其他情侣那样“煲电话粥”。每周一次10分钟的通话,对我们来说都是“奢侈”。每次接通电话时,我都能感受到电话那头杜莎的兴奋和喜悦。义务兵期间,我每个月的津贴几乎都用来购买电话卡,不知不觉间,薄薄的电话卡摞起来足足有半米高。
2011年6月,我回学校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这是我们分开后的第一次重逢。
“你既然这么喜欢部队,去试试考军校吧!”杜莎鼓励我。
“但是我们的感情……”我原本打算2年服役期满就退伍,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没事的,我可以继续等,直到你实现梦想的那一天。”杜莎眼睛里闪着光,有对我的信任,还有不舍。
短暂相聚后回到部队,我反复琢磨杜莎的话,也更明确了自己参军的意义,白天更加刻苦地进行训练,晚上加班学习文化知识。
杜莎也用实际行动支持我,给我邮寄军考辅导教材、购买营养品,总写信鼓励我“付出和收获一定会成正比的”、在通话中叮嘱我“在部队要安心服役”等等。
2012年7月,我收到天津某军校的录取通知书,把消息告诉杜莎后,她特别为我开心。
起初,因为我们俩家庭条件差距较大,担心父母会反对,家境不错的杜莎没有公开恋情。当不明真相的家人忙着给她介绍相亲对象时,她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或“逃避”。直到2012年底,我读军校半年以后,杜莎才将我们的恋爱关系向父母和盘托出。
杜莎的爷爷、父辈亲属都曾参军服役,对我自然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和我见面之后,她的父母彻底理解并转而支持女儿的选择。
2013年10月,在军校训练期间,我右腿膝盖受伤。那段时间,杜莎正在河北石家庄准备公务员考试。但得知我需要到北京做手术,她毫不犹豫地向父母借钱,和我几乎同时抵达北京的医院,帮我办理住院手续等。
手术之后,我不能下床活动,杜莎精心照顾我,每天晚上“值守”在病床前。由于吃不好、睡不好,在那7天里,她几乎瘦了一圈,却始终毫无怨言。看着我的伤情一天天好转,她比谁都高兴。
有人曾劝杜莎:“以后做军嫂会更辛苦,你家庭条件好,完全可以找个当地的,没必要受这份罪。”
她却态度很坚定:“既然选择了军人,也就选择了这份辛苦,只要兩个人心在一起,再苦再累都值得,我不后悔!”
那时,石家庄到天津还没有开通动车和高铁,往返列车的车票很难买。为了能见我一面,杜莎常常是周五晚上买一张普快火车票,站7个小时到天津,周六见上一面后,当晚再站7个小时返回石家庄。
2015年4月,杜莎在辽宁锦州。
2014年6月,我军校毕业,被分配到冰城哈尔滨。只要一有时间,杜莎就会坐上列车前往哈尔滨与我相聚。她为爱的付出和执着,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愈发觉得这份感情的珍贵,也以努力工作来回报她的支持。
经过5年的异地考验,2015年10月,我们领证结婚。2016年6月,杜莎考上了河北省的公务员,成为一名狱警。
2021年初,我被交流到河北省军区工作,我和杜莎终于结束了两地分居的生活,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家人、孩子其乐融融地在一起,心里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团聚总是短暂的。2022年12月,我被借调到北京工作,一家人又开始了两地生活。
如今,在老人的帮衬下,杜莎一边上班,一边照顾两个孩子。我在北京只能通过电话或微信视频与他们“云相伴”。多年的异地恋,让我们坚信:距离不会稀释感情,只会让它更加醇厚香甜。
(作者单位:河北省军区)
编辑/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