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FOREST 项目及对我国科学基金管理的启示 *

2023-09-18 11:31马荣康张乃惠唐福杰张香平孙玉涛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年4期
关键词:突破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马荣康 张乃惠 唐福杰 张香平 孙玉涛,3

(1.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连 116024;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财务局,北京 100085;3.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创新创业与产业转型研究中心,大连 116024)

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是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任务,而优化科学基金资助政策是助力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1,2]。为持续优化和完善我国基础研究管理机制,有必要跟踪研究发达国家的基础研究资助政策[3]。其中,日本作为亚洲获诺贝尔奖人数最多的国家,其基础研究资助项目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一些学者重点关注日本“诺贝尔奖计划”对我国基础研究发展战略的启示[4-6],还有学者重点关注日本典型战略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对我国的启发,如前沿技术探索研究计划(Exploratory Research for Advanced Technology,ERATO)[7]、世界顶级科学研究中心计划(World Premier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Initiative,WPI)[8,9]、“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推进”项目[10]等。

2020 年1 月,日本政府举行第28 次综合科学技术创新会议,审议通过《强化研究能力和支持青年研究人员综合措施计划》[11],提出了以青年研究人员为中心进行挑战性研究的支持,设立最长为10 年期的创发性研究支援(Fusion Oriented REsearch for disrup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FOREST)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考虑多样性和融合性,支持独创性研究,不陷入短期成果主义,重视研究人员的资质,希望能创造出颠覆性革新且能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

目前,FOREST 项目在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下设的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JST)管理下已经实施2 年,本研究重点梳理和分析该项目的组织、运行以及实施现状,从科学基金管理角度提出对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建议和启示。

1 FOREST 项目的组织与运行模式

1.1 资助领域与提案

FOREST 项目在2020—2022 年共组织3 次申报,每名申报者有2 次申报机会[12]。不管申报时所属机构如何,每名申报者只能申请1 件研究提案。若研究提案不受理,则不算作申报次数。FOREST 项目资助的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科学、制造技术、纳米技术和材料、生命科学、情报通信及人文社会等。但是,如果主研究领域属于“人文社会”,那么副研究领域就必须是其他领域。

公开招募对象的研究提案要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研究周期要长,研究课题选题范围如下:①发现或创造新知识,或者阐明尚未研究透彻的基本原理;②从研究的多样性观点出发,继续致力于多领域融合的研究;③发掘新技术知识和开发有价值的创新技术;④通过科学性、技术性知识的融合突破或创造新的研究领域;⑤实现研究成果落地,令其得到利用或普及。

1.2 组织模式

FOREST 项目由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下设的JST 负责管理,由其创立的FOREST 项目主任委员会(FOREST Program Director Committee)负责对整个项目的运行政策进行审查、规划和选择。根据委员会的审议,JST 为该项目所针对的研究领域确定了若干FOREST 项目专员(Program Officer)。这些项目专员负责审查这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并帮助研究人员不受现有框架约束自由思考,旨在为颠覆性创新创造种子。在此过程中,将指派FOREST 顾问(Advisors)协助项目专员对每位研究人员进行指导和进度管理,以实现成果最大化。整体组织模式如图1 所示。

图1 FOREST 项目组织模式[13]Fig.1 Organization Mode of FOREST Program[13]

目前,FOREST 项目共有15 位项目专员,每个专员匹配7~15 位项目顾问,共同管理项目(表1)。FOREST 项目专员在遴选和评估(阶段性评估、事后评估等)中发挥核心作用,严格审准选定的研究项目(包括研究费用计划),并在每个获资助研究人员所属机构的支持下,与项目顾问、外部评估人员以及其他人员合作,维护项目研究环境。项目专员汇编的选择和评估结果由FOREST 项目主任委员会审议,并由JST 最终决定是否通过。

表1 FOREST 项目管理模式[14]Tab.1 Management Mode of FOREST Program[14]

1.3 周期与管理

FOREST 项目的研究周期原则上为7 年,分为两个研究阶段,阶段1(3 年)和阶段2(4 年)。所有资助对象在阶段1 结束时进行审查,只有通过审查的课题才能继续进行阶段2 的研究,否则以阶段1 结束作为研究结束。在阶段1 结束约半年前,项目专员在顾问等协助下实施审查。

通过阶段1 审查需满足以下条件:1)研究进展和试错与设定的研究构想相符;2)有不畏风险、勇于挑战的强烈意愿;3)确保有适合进行创造性研究的研究环境,且项目要有切实进展;4)积极参加研讨会议;5)满足提案时关于独立开展研究的条件。

阶段1 审查结果将反映在阶段过渡后的研究计划调整中(包括研究经费的增减、研究体制的审查等),也可能使研究课题提早结束(中止)。在阶段2 结束后,原则上通过项目专员批准后最多再延长研究3 年。课题的延长要同时满足2 个条件:1)延长研究时间后预期有较大成果;2)若无法获得其他资助,项目结束会产生恶劣影响。

1.4 资助对象

项目资助对象为个人,可与其管理指导的研究员、博士、研究助理、学生等共同进行研究。一般要求申请人取得博士学位15 年之内,对于医学、牙医学或兽医学等需要完成法律规定的临床进修者延长到取得博士学位17 年之内。项目要求主要由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的年轻独立或潜在独立研究人员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多样性的研究计划,目的是让年轻研究人员占比较高的大学助教能够像美国大学的年轻博士后、助理教授那样独立开展研究,而不是给教授和副教授打下手。

同时,项目设定了申报人的重复资助限制,规定以下项目负责人不能申报[12]:1)JST 管理的科学研究补助金项目,包括特别推进研究、新学术领域研究(研究领域提案型)、学术变革领域研究(A)、基础研究(S);2)JST 管理项目,包括未来社会创造项目(加速探索(全面研究)和大型项目)、战略性创造性研究促进组织(ERATO、CREST、PRESTO)、Moonshot 研发项目、A-STEP(产学合作(全面、种子开发型));3)日本医学研究开发机构资助的创新性先进研究和开发项目(LEAP、AMED-CREST、PRIME);4)新能源和工业技术发展组织管辖的项目——Moonshot 研发项目;5)国家农业和食品研究组织管辖的项目,包括生物技术研究援助中心(BRAIN)、农业、林业和渔业Moonshot 研发项目。

1.5 研究经费

每项FOREST 项目的直接经费原则上7 年间总额上限为5000 万日元(约250 万元人民币),其中阶段1 的总额上限为2000 万日元(约100 万元人民币)。由于项目刚开始实施,对于阶段2 结束后延长的经费追加方式和额度尚未明确说明。根据课题的具体情况,FOREST 项目主任委员会和项目专员也会适当变更上限额。直接经费预算科目包括物品费、旅费、人员费及其他,其中人员费是指包括项目负责人(每年上限为70 万日元)以及研究参与者的人员费用和报酬。JST 会根据委托研究合同,将直接经费加上间接经费(直接经费的30%为上限),作为委托研究费支付给研究机构。

2 FOREST 项目实施进展

2020 年,JST 共资助252 个FOREST 项目,资助对象来自81 个大学或研究机构。其中,获得3项以上资助课题的都是大学,有13 所,课题数占比63%。2021 年,JST 共资助259 个FOREST 项目,资助对象来自65 个大学或研究机构。其中,获得3 项以上资助课题的有17 所大学或研究机构,课题数占比73%(图2)。

图2 2020 年和2021 年获得大于3 个资助课题的大学或研究机构[15,16]Fig.2 Universities or Research Institutions with >3 Funded Projects in 2020 and 2021[15,16]

从资助对象来看,FOREST 项目不限制研究人员的职称,有教授、准教授(相当于副教授)、讲师、助教、博士后、研究员、主任研究员、副主任研究员等。图3 统计了主要的资助对象职称分布,2020 和2021 年均是准教授获得资助最多,占总数的44%~46%;其次是助教,占总数的约28%;再次是讲师,占比由9%增加至13%;然后是教授,仅占总数的6%~7.5%。最后是科研院所中的研究员和主任研究员,获得资助均较少。

图3 2020 年和2021 年资助课题主要研究人员职称分布[15,16]Fig.3 Distribution of Titles of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of Funded Projects in 2020 and 2021[15,16]

3 对我国科学基金管理的分析与建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始终坚持以支持基础研究为主线,努力为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为增强我国源头创新能力作出贡献[17]。当前,为了应对全球性挑战和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对源头创新的需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在聚焦“明确资助导向、完善评审机制、优化学科布局”三大重点任务,深化科学基金改革[18]。为了进一步推进基础研究资助改革,借鉴日本FOREST 项目的经验,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提出以下五点建议。一是,专门设立支持“鼓励探索,突出原创”属性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突破性研究计划”项目;二是,建立突破性计划项目的专门管理机制,每个学部设置公开、长期的专家评审小组;三是,实施突破性计划项目的长周期资助方式,将资助期限分成“3+4+3”三期最长资助十年;四是,放宽突破性计划项目资助对象的职称要求;五是,对突破性计划项目实行预算和经费弹性管理。

3.1 专门设立支持原创的突破性研究计划项目

2018 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积极推进基于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申请和评审工作。根据杨好好等[19]对2019—2021 年全年申请和2022 年集中接收期间分类申请项目的统计分析(图4),2019—2022 年,属性Ⅱ“聚焦前沿、独辟蹊径”和属性Ⅲ“需求牵引、突破瓶颈”项目申请占比较高且呈不断增加的态势,属性Ⅳ“共性导向、交叉融通”和属性I“鼓励探索,突出原创”项目申请占比较低且不断降低。其中,属性I 占比由2019 年的17.82%下降至2022 年的5.04%。可以看出,旨在产生从无到有原创性成果的“鼓励探索、突出原创”类项目已经成为四类科学问题属性中申请占比最低的类型。

另外,2020 年开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增设了专项项目“原创探索计划项目”,旨在资助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培育从无到有的引领性原创成果,从而推动我国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20]。该项目还处于探索阶段,分为专家推荐类和指南引导类两种,资助期限一般为1~3 年,资助强度一般不超过100 万元/年[20]。从项目类别和资助周期来看,该项目不是常规资助项目且资助期限较短,科研人员往往难以长期专注某一个领域从事突破性基础研究。

因此,本文建议在科学基金资助体系中专门设立常规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突破性研究计划”项目,仅针对“鼓励探索,突出原创”属性的课题给予资助,鼓励研究人员开展探索性与风险性强的原创性基础研究,以期产出突破性科技成果。

3.2 建立突破性研究计划项目的专门管理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项目一般均设有专家评审环节,并在积极推进“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评审机制试点工作[18]。然而,各类项目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机制,主要依靠从同行专家库中随机选择的外部评审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并定期披露各类项目的评审专家名单。项目执行的监督和管理主要由基金委自身负责。

为了加强专家对突破性研究计划项目青年研究人员的指导和帮助,建议可以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突破性研究计划”的专门管理机制,由基金委负责成立突破性研究计划管理委员会,在每个科学部中各设1 位项目主任委员,并分别遴选7~15 位专家作为项目顾问,共同组成突破性研究计划项目学术委员会,负责对每年项目申报、阶段进展和结题进行评审。该学术委员会采取任期制,任期为5~10 年,并面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通过这种任期长且公开的专家评审机制,实现专家对原创性基础研究项目的长期跟踪指导,并持续性帮助青年研究人员成长。

3.3 实施长周期的项目资助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年限最长一般是5 年。其中,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曾经允许根据研究工作需要提出期限为3 年的延续资助申请,但目前已经取消。创新群体项目重点在于建设研究团队,不是支持单个研究人员。而且,创新群体项目申请人一般要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国际影响力,资助的重点对象并不是青年研究学者。另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曾在2012 年在面上项目中设立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连续资助项目,在3 年青年基金项目结题后可以直接申请面上项目连续资助,资助期间4 年,目前也已经取消。

我国科学基金资助体系中研究周期超过5 年的项目很少,不利于开展以原创和突破为目标的基础研究工作。建议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突破性研究计划”项目实施原则上7(3+4)年、最长期限达10 年的“3+4+3”长周期管理。申请人在项目研究期间内,不能同时申请基金委资助的其他项目。同时,考虑到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执行周期内的评价与考核问题,基金委可以给该项目赋予统一的项目编号,但将该项目的每一期均认定为一个项目,在每一期开始前由基金委发放新的项目批准通知书。

3.4 放宽对资助对象职称和年龄的要求

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越来越重视对于青年研究人员的支持。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0 年度绩效评价报告》[21],2020 年新批准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中讲师占比最高(74.63%)。2020 年新批准资助的面上项目负责人平均年龄约为42.75 岁,40 岁及以下面上项目负责人占比47.82%,比例持续上升。2020 年新批准资助的地区基金项目负责人平均年龄为41.63岁,40 岁以下地区基金项目负责人占比49.89%,为更多中级职称和硕士毕业的科研人员提供了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机会。

不过,我国很多科学基金项目(如青年基金等)还是有明确的年龄上限,一旦超出年龄上限就无法申报相应类别的项目,而这未必符合所有学科领域支持青年人员研究的特点。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突破性研究计划”项目适当放宽对年龄的限制,不限制申请人的职称,给予刚参加工作的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带团队的资格和申请项目的机会,最大限度地鼓励青年研究人员持续投身到原创性较强的基础研究中。

3.5 实行项目经费和预算的弹性管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各类资助项目普遍有预算额度限制,而且同类型项目在不同学科的预算额度差异很小。以2022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资助额度为例(图5),除了管理科学部稍低外,其他科学部之间的平均资助强度差异很小。然而,不同学科面临的原创突破难度以及科研人员对经费的需求难免存在差异,相似的预算额度限制无法真正根据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需要提供相应的经费资助。

图5 2022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直接经费平均资助强度[22]Fig.5 Average Funding Intensity of Direct Funds for Key Projects and General Projects of NSFC in 2022[22]

考虑到原创性与突破性的项目导向,以及不同学科领域开展研究的预算需求差异,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突破性研究计划”项目率先试点不设置资助经费额度限制,由项目申请人根据研究需要自主申请经费额度,突破性研究计划项目学术委员会根据研究需要对申请经费额度进行评审,并给出资助经费额度的建议。具体实施中,可以由项目负责人在每年的年度进展报告中写明当年花费情况,并申请下一年的预算;然后,由项目学术委员会对资助经费的使用情况与预算情况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才能进行下一年拨款。这样,通过经费额度的弹性管理,最大可能为研究人员提供持续性经费支持和相对充足的经费保障,既避免研究人员不断寻求经费支持而无法专心原创性研究的情况,也有利于加强基础研究科研经费的过程监督与管理。

猜你喜欢
突破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特别策划《突破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设计研究综述》
“双超”油菜新品种选育取得突破性进展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我校喜获五项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
2017 年新项目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