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琴华
江苏宜兴,地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环境赋予了其儒雅、软糯的特质。紫砂壶诞生于宜兴,宜兴也因紫砂壶而著名,互相成就,相辅相成,两者互相都离不开彼此。艺术高于生活,更来源于生活。紫砂壶的属性决定了它接地气、贴近生活的一面。小小的紫砂壶,承载的却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发展的精髓,集艺术、文化、历史于一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艺术语言的积累,紫砂壶的艺术文化气息是无人可比的。
自然给予了宜兴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都是一切的起源。宜兴出产全中国品质最好的紫砂泥料,这也是制作一把紫砂壶的基础。经典的紫砂泥料层出不穷,原矿紫泥、黄金段泥、底槽青,一种更比一种别致。紫砂壶的泥料选择往往奠定了作品的基调。笔者制作《美人宫灯壶》这件作品,表达的是一种端庄优雅、古朴之风,因此笔者选择了最经典的底槽青。这种泥料色泽偏深,烧制过后能让颜色更纯净,光泽度也越好,手感也极佳,最能将紫砂壶的古朴风韵进行展现。底槽青也深受紫砂壶大师们以及收藏家的喜爱,许多经典作品都是底槽青的产物。《美人宫灯壶》这件作品有了底槽青的加持,可谓是天作之合。
紫砂壶的实用性毋庸置疑,茶具之王的地位无人敢动摇。紫砂壶的艺术性,是让其区别于其他陶瓷艺术脱颖而出的一大原因。艺术性的最直接体现,就是紫砂壶的造型了。紫砂壶艺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与演变,逐渐形成了自成一套的艺术体系,具有中国传统、中国美学审美的独特体系。紫砂壶凭借自身的魅力,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也站稳了脚跟,成为了拍卖场上商人追捧的艺术收藏品。而《美人宫灯壶》这件作品是宫灯艺术与紫砂壶艺术的结合,笔者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经典的宫灯造型。宫灯是古代皇宫用来照明的用具,其造型别致优雅,自古以为就是幸福、祥瑞的象征。《美人宫灯壶》突出了紫砂壶的古典之美,造型整体简洁大气,壶身以典型的宫灯为造型。壶身呈现出上部饱满、下部收缩的状态。笔者还在壶身上做出了腰线的形状,在唐朝,以胖为美,宫灯的饱满圆润,匀称大气,稳稳站立于平面之上,实属“美人”。壶盖设计成了压盖的样式,子母线的分割十分清晰,壶盖与壶身的衔接可谓是天衣无缝,十分紧密。壶嘴三弯流的设计使整件作品显得更具曲线美感,增添了细节的精致。壶把做成了经典的耳型,方便使用,也不易打滑。壶钮简洁的造型,没有过多的设计反而显得更加古色古香。整件作品典雅匀称,左右对称更符合传统美学,同时每一个部分的比例都恰到好处,不失为一件上好的艺术品。
宫灯在古代经常在节日时出现,因此装饰也是宫灯制作的重中之重,笔者也将这一特点重新进行了设计采用,在壶身上以陶刻的手法进行了装饰。陶刻是紫砂壶装饰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手法,对创作者的美术与雕刻功底也有很高的要求。陶刻的手法也有很大的讲究,入刀的深浅与角度都会影响到线条的成型,通过深浅不一的刻绘,能够呈现出富有层次的画面。
笔者以刀为笔,进行刻绘,一笔一划都融入了笔者创作时的真心。《美人宫灯壶》这件作品作为方圆结合的性质,壶身的块面更平整,也更加容易装饰。笔者在四个块面上都进行了装饰,加入了花中四君子的装饰,梅花的盛放、兰花的幽香、竹子的挺拔以及菊花的端庄,都在这一件《美人宫灯壶》作品上得到了展示,好花配美人正是如此。花中四君子的不同品质都值得世人的学习,无论是兰花的淡泊名利,还是梅花的寒冬盛放,这件紫砂壶作品的每一面都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时至今日,紫砂壶依旧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美学的路上不断前进着,优秀的文学实现与不断探求创新的努力是紫砂壶传承至今的重要原因。创作者们在创作过程中花了大量的心思,只为了保证紫砂壶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可以兼得,可以让人们在品茶时陶冶情操,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意。
《美人宫灯壶》这件紫砂壶作品具备精气神的高度统一,不仅展现了紫砂壶外在造型的精致与灵动,更突显了紫砂壶内在的价值。紫砂壶文化在数百年的发展之中不卑不亢,默默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光芒,这也是紫砂壶的价值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