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群新
回溯历史,能够发现紫砂壶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大浪淘沙,淘汰了许多器物,这些器物有的被人们所摈弃,有的则被历史所遗忘,然而紫砂壶能够流传下来并且依旧动力十足地向前发展,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都为人所熟知,靠的就是许多热爱紫砂艺术的文人墨客对其殚精竭力的推陈出新,这成为了紫砂壶发展的动力所在。《道法自然壶》是一件造型精致、装饰精美的紫砂壶,笔者以这件紫砂壶为例,从紫砂壶的装饰手法出发,浅析这件紫砂作品的装饰艺术之美。
说起紫砂壶,想必很多人会联想到其精致的造型,的确,紫砂壶在其发展过程中,从最初的仅仅只是满足人们需求的实用性器物转变成供人收藏与欣赏的富有艺术性的器物,这样的转变不光光体现出时代与社会的变迁,也更加凸显出人们对紫砂壶的热爱。其实在紫砂壶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我们能够发现几乎在每一时代、每一朝代,都有热爱紫砂壶艺术的文人雅士对紫砂壶的艺术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不断地在推陈出新,可以说,正是有了他们的殚精竭力,才使得紫砂壶能够不断地向前发展,而不是原地踏步。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诞生出不少优秀的器物,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的器物已然被时代所遗忘,而紫砂壶能够永葆活力与动力,就是因为其不断地传承与创新。在紫砂壶独树一帜的艺术体系中,造型是为许多人所熟知的,但是随着人们器物美学观念的不断变化,许多紫砂艺人们也开始注重紫砂壶的装饰艺术与手法,因为精美的装饰手法是可以为一件紫砂作品锦上添花,犹如画龙点睛一般,更加会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当下,最为常见的紫砂壶装饰手法包括了洒金、描金、泥绘、陶刻等,这些装饰手法都是不尽相同的,最终形成的装饰视觉美感也是大不相同的,并且陶刻所用到的工具便是钢刀,许多紫砂艺人们都是凭借钢刀在紫砂坯体上进行创作,这难点体现在钢刀力度的合理把握。其次是对紫砂坯体空间布局的合理设计,这都是极为考验紫砂艺人们的功底以及能力的,以《道法自然壶》为例,很明显能够发现作者运用了陶刻的装饰艺术手法去点缀整件紫砂壶,在壶体的左侧以及中部,作者篆刻了两行整齐规整的字,细细来看,能够发现这几个大字在视觉上呈现出苍劲有力的美感,笔锋之间的转折衔接也是极为流畅,丝毫看不出拖泥带水在其中,同时每个字之间的间距空格也是把握得恰到好处,因为如果不考虑间距,就很容易造成字与字之间的拥挤或者松散,但是作者却是篆刻处理得恰到好处,令人赏心悦目,虽然作者篆刻的这几行字看上去较为容易,然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陶刻并不是很容易上手的,除了需要合理地掌握刀功之外,还需要许多紫砂艺人们对书法以及国画有着不断的练习,以《道法自然壶》为例,《道法自然壶》这件紫砂作品的陶刻画面在视觉上看起来相当的丰富多彩,细细来看,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壶体上陶刻中的刻字,与书法相同的是,刻字也是对书法体诸如草书、行书、隶书的篆刻,不过不同的是,书法是在纸上的书写,而陶刻的刻字是在只有巴掌之大的紫砂壶坯体上进行的,可谓是极为不易,因为这就要求紫砂艺人们对紫砂壶坯体空间需要合理布局与使用,做到画面的松紧有致以及具有透气感,同时能够发现在刻字的右边是阴阳刻。众所周知,阴阳刻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分为阴刻与阳刻,作者运用的则是阴刻,阴刻最为明显的特点便是其字体在视觉上呈现出凹陷状,相反,阳刻的字体则是呈现出凹凸状。从整体来看,这件《道法自然壶》是一件装饰精美的紫砂壶,整体相得益彰,令人赏心悦目;而从局部细节来看,又是相当的耐看,刻字与阴刻的相互结合,使得这件紫砂作品更具有传统文化的韵味感,可谓是令人百看不厌。
这件《道法自然壶》是一件不可多得、装饰精美的紫砂壶,作者通过结合陶刻装饰手法,使得整件紫砂作品看上去更加的典雅大气,同时融合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阴刻,让这件紫砂作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更符合当下器物需要凸显出民族文化的特点。的确,当下紫砂壶的设计创作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也应该与我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使得更多的传统文化能够通过紫砂壶凸显出来,这样才能够彰显出民族文化与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