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琼,袁 权,胡 赛
(江苏农民培训学院,江苏宿迁 223800)
智慧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快速发展,开启了数字农业发展新模式,农业生产要素数字化现象日渐明显。例如,利用先进传感、遥感及机器视觉等感知技术,生产作业机械、装备工况信息实现数字化标示和获取。根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数据显示,83.26%的高素质农民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数字农业背景下高素质农民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农业生产信息化是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的标志性重要指标。农业农村信息中心报告显示:经综合测算,2020年全国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为22.5%。反映出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对农业总产值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发展农业信息化是释放农业数字经济潜力的根本途径。
从“三农”内涵发展逻辑出发,基于“互联网+”的创新理念和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优势,建设好数字乡村有助于农民整体素质提升,并持续增强数字技术在乡村的广泛应用。乡村建设的数字化程度,已经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农民数字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考量乡村治理效能高低的重要标准。农民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提升农民数字化素养正成为全面振兴乡村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途径[1]。
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普及推广,推动信息技术与娱乐文旅、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等各领域的融合更加深入,在线医疗、办公、即时通信等应用广泛普及,新技术的应用,政策监管日益完善,基层治理数字化快速提升,政务信息公开、网格化管理、政务处理信息化给处于这一环境下的农民新的数字环境。
数字信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便利的同时,还存在一定的风险挑战。工信部数据表明,我国境内APP上架总量约274万款,在大规模扩张发展用户的过程中,企业违规成本比较低,个人信息保护能力良莠不齐,违规侵害用户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工业和信息化部向社会通报96款侵害用户权益的APP名单,其中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欺骗诱导用户提供个人信息等情形较为严重。如何在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中有效规避利用风险需要对使用者进行数字素养的培养。
综上,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战略决策的推动下,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互联网+”现代农业、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等重大部署,积极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稳步发展。各地开启了农民数字素养提升的探索和实践。例如,句容市依托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项目与江苏南盐电子商务研究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定期开展农村电商公共宣传,针对农民等等群体提供基础普及性的公开、免费培训,从电子商务方面培养农民数字素养,进一步探索了农民数字素养培养的路径。实践中农民面对数字农业发展,对其数字素养培养需求做进一步调查研究,已经成为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当务之急。
为调查清楚高素质农民数字素养培养现状,以宿迁市为例,一方面选取2019年至今参加职业农民培训学员和涉农成人学历教育培训学员作为调查对象,另一方面通过农广校在各个乡镇的教学点负责同志,从三县两区中随机抽取部分农民、新型农民经营主体来进行有关方面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星网上平台,共回收有效问卷426份。
表1显示,这426份调查样本中,受教育程度体现为,小学及以下8人、初中64人、高中及中专147人、大专158人、本科及以上49人,分别占比1.88%、15.02%、34.51%、37.09%、11.5%。从这里可以看出高素质农民学历层次普遍集中在高中及大专之间,占比高达71.6%,为其接受数字素养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学历基础。
表1 样本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情况
图1表示受调查主体愿意参加职业培训方式的普及率。排名从前到后分别为占61.5%的村里田间地头、占55.4%的专门农业实践基地、占50.94%的教室课堂、占47.89%的一对一指导、占39.67%的手机电脑网络远程培训、占32.39%的观看教材自学,其中网络教学和自主学习排名靠后,说明现实生活中网络教学、教育教学信息化手段利用还存在许多不足,从形式上需要改进。
图1 愿意参加职业培训方式的普及率
图2是受调查主体愿意学习的培训内容的普及率。占54.23%的智慧农业技术知识与操作内容排第二,说明智慧农业、数字农业、互联网农业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对高素质农民职业培训相关方面教学内容的增加已经是势在必行。
图2 愿意参加职业培训内容的普及率
图3表示,接受调查的农民认为需要改进内容的强烈程度中增加智慧农业等新技术培训的普及率为64.97%,而且是最高,表明他们能够较为清醒地认识当前从业环境面对的是数字经济时代,已经突破了传统生产技术和经营模式的束缚,朝现代化方向发展。反映出当前对农民的培养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其需求也反映出供给侧的短缺,对丰富数字素养培训内容提出了要求。
图3 反映职业培训需要改进的内容占比情况
打破城乡“数字素养鸿沟”、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是建设数字乡村的“最后一公里”。只有农民对数字时代的适应能力增强,利用数字化解决问题、创造收入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广大农民在数字时代“有机遇抓不住,有条件不会用”的问题才能得以解决,真正实现数字科技赋能于人。
乡村振兴战略下,为切实丰富数字时代农民数字生活的价值内涵,助力数字乡村稳健推进,就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共享、协同共建”的创新发展理念,落实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等“三网”信息化建设,改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使智慧乡村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加大优质“三农”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实施力度,不断增强基础信息的支撑能力。如火如荼的数字化实践进一步激发了乡村经济新动能,大幅提升了全社会的数字化应用水平,已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新引擎。
近两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种不稳定因素增多,各教育培训线下组织形式经常容易被要求暂停,或者是缩小一次性人员组织规模。在这样的形势下,各种线上教育培训实践得到探索和发展:一是线上教学资源随着时间在慢慢积累,应当及时梳理汇总线上教学资源,利用学科分类的标准,整理名目,同时挖掘出创新教法、创新内容,补充完善学科知识,应用于线下教学当中。二是线上教学终端设备多元化,应当利用教学设备数字信息本身的效果,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字素养培训的方法。这些使用的设备本身就是数字技术的应用,线上培训开展过程,如何利用这些设备听课、学习或者是查找到目标内容,就是数字素养培养过程,用好这些设备将有利于农民数字素养培养。
通过研究发现,农民面对数字技术深层次应用、对数据背后的经济规律、治理规律等数字信息的创造利用还有很大的差距。数字素养培养的目的是让接受者能够利用数字理论指导生产实践。当前,针对农民的数字素养培养侧重于智慧农业操作等技术应用,很少涉及数字信息技术背后数据规律的挖掘能力培养,导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要做到深层次学习培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提升农民整体的学历水平,这是其掌握数字技术应用的基础,毕竟数字信息技术是新型行业,而且面对环境变化多端、更新换代速度惊人,要从中掌握应用技巧或者深层次理解对个体学习能力的要求还是很高的,所以提高学历很有必要,虽然不是唯一的但是却是最为便捷的考核指标。二是丰富数字素养培养内容。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于人类社会方方面面,就拿信息消费新态势来讲,就涉及生活和公共服务、智能产品、消费群体和理念、环境保护等等。为了能够较深层次理解,至少应该先拓展数字素养的包含内容,避免对农民数字素养培养仅限于物联网等智慧农业操作层面。
《人工智能白皮书》(2022)指出:全球高度关注人工智能治理工作,人工智能安全科学成为重点。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伴随生产力的提升,同时也附带安全可信的危机。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与挑战是多方面的。除了人工智能技术自身存在天然的缺陷外,区别于纯粹的技术风险,人工智能风险的渊源是人工智能系统的应用对现有的规范体系以及伦理与社会秩序的冲击[3]。说明数字素养内容里面除了包括数字信息技术应用内容,还应该增加安全性方面的认知培养,在有保障的前提下,较为有效地加以利用。特别是数字信息技术数据集的处理、可信度的把握和掌控往往既是创新突破点所在,又是向危险边缘靠近的信号。能够较好处理数据安全问题,将是数字素养提高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