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山还是山 见水还是水
——国网浙江电力服务“千万工程”二十年记

2023-09-18 18:51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徐俊钐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23年7期
关键词:国网浙江农村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徐俊钐

“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了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这是20 年前外省人士考察浙江村镇后的评价。

彼时,浙江已从资源小省跃升为经济大省,农村部分人也先富起来,住上“小洋房”、开上大汽车。但是,“脏乱差”的人居环境、“薄弱寡”的公共服务让越来越多的农村成为“空心村”。

改变始于久久为功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2003 年6 月5 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部署,提出五年内要全面整治1 万个行政村,其中1000个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如今的浙江,“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90%以上的村庄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农村人居环境测评持续位居全国第一。作为较早一批投身“千万工程”建设的非政府单位,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浙江电力”)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20年来深入践行“电等发展”嘱托,在农网改造升级、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等工作中,持之以恒,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干,持续发挥先行官作用,为“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美丽乡村贡献国网力量。

起步:从“有电用”到“用好电”

2002 年12 月,刚调任浙江两个月的习近平同志撑起伞,冒着寒冷的风雨来到衢州市衢江区希望新村调研。

“水浑浑,路黄黄,进出全靠雨鞋蹚,泥巴堆里建屋房。”习近平为眼前乱哄哄的景象忧心:泥巴路上积着水,污水横流,零星的几幢小洋楼与垃圾遍地格格不入,土房子、私搭的屋棚随处可见。

履新浙江的118 天里,习近平同志跑了11个市、25个县,看到的是经济高歌猛进背后的巨大环境代价,是城乡割裂,是辛辛苦苦富裕起来的农民依然没有过上舒坦日子。

深入调研后,浙江省委、省政府总结出“五个滞后”:村庄建设规划滞后、村庄环境建设滞后、村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农民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转变滞后、政府指导服务滞后。2003 年6 月,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浙江“千万工程”正式拉开帷幕。

一经推出,“千万工程”就得到千万农民的欢迎,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参与。国网浙江电力就主动提出,将“新农村电气化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实际上,“千万工程”实施之初,浙江农村电网正处于“两改一同价”工作攻坚之际。“两改一同价”,即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同网同价,于1999年正式启动,2005年宣告完成。可以说,“两改一同价”彻底解决了农村“有电用”的问题,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得到大幅提升,用电成本大幅下降。

然而,随后一组数据暴露出当年改造面不足、改造标准不高的问题:在2006 年迎峰度夏前,浙江有6470台10千伏配变超载,748条10千伏线路、7449 条低压线路出现“卡脖子”问题。同时,镇乡村还普遍存在私拉乱接现象,如同蜘蛛网的电线极大影响了村容村貌。

随着“千万工程”的推进,农村电网发展迎来新挑战,也带来新契机——如何从“有电用”发展为“用好电”?

以往,电网建设要等上级给资金、给政策。随着“千万工程”的推进,国网浙江电力深刻意识到,这样的“等”已经不适应发展对用电的需求。于是,各县级供电企业纷纷主动争取政府支持,将“十一五”县级电网规划纳入地方“十一五”发展规划,突出农村低压电网规划和政府新农村规划中涉及的农网部分,不断加大改造力度,适度超前提高建设标准。

电气化是农村迈向现代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桥梁。电视、空调、冰箱“三大件”广泛进入农村,农村用电量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突飞猛进。2006年,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下,浙江正式启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根据“千万工程”总体布局和建设要求,浙江把示范村和整治村优先列入电气化建设名单,推广应用配电网标准化典型设计和标准工艺,将低压电网合理布局同“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五化工程结合,实现农网布局美观、大方的要求,同时美化环境,拓展发展空间,改善农村供用电环境。

自习近平开始成为历任浙江省委书记基层工作联系点的淳安县下姜村,经过农网升级改造后,不仅不见了“蜘蛛网”,甚至看不到电线杆。电缆分支箱、大型配电房、配变都住进了“小洋房”,电缆也入了地,整个村子换了新装。

2014 年,浙江成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经营区首个实现“村村电气化”的省份,农村低压电网结构逐步完善,用电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到2022 年底,浙江全省农网平均供电可靠率达99.9739%,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大部分城市相当。

振兴:由表及里暖人心

“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

20 年间,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问题做起,浙江陆续全面完成“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有了质的提升。

20年间,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做起,浙江城乡基础设施加快同规同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国领先,农村基本形成“30分钟公共服务圈”“20 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城与乡“渐行渐近”。

绍兴市上虞区东澄村,位于上虞最高峰覆卮山半山腰,风景秀丽,但“到山下镇里上学,要先扛着自行车下山”“电灯都是忽明忽暗”。该村党总支书记王柏军说,这样的山村留不住人。

“千万工程”改变了东澄村。当地政府不断加大对覆卮山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盘山公路串起景区与村居,村道砌上青石板,大水车扬起汩汩清泉,架空电线迁改至地下,“杆上变”改“箱变”,变电容量扩容到400千伏安……原本闭塞的古村落,从此敞开大门吃上生态旅游饭,村集体年收入从0 变成241 万元,200 多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

人居环境的改善,美的不仅是村容村貌,更是村民的心。在“暖人心”这点上,国网浙江电力始终遵循“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不仅投入巨资改造农村电网“硬件”,更是将提供便捷办电、智能化服务等作为推进“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5月8日,乐清市下山头村村民方孔华,步行到村里的“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中心,很快办好户口迁移业务,并在供电员工的帮助下使用“网上国网”APP 提交了用电过户业务申请。在这个服务中心,村民不仅可以享受到业扩报装等供电服务,还能获得电制茶、智能育苗温室大棚、畜牧水产电气化养殖等产业用电方面的指导。

随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不断延伸乡村供电服务渠道,国网浙江电力全面推行下沉式服务,逐步构建起“台区经理+农村用电安全员+便民服务点办事员”的“1+N”供电服务网络,建成“红船·光明驿站”106座、电力便民服务点1.6万个,进驻乡镇及以上级别政务服务中心377个。大力推广“网上国网”等线上办电渠道,依托电力驿站推广水电气等多业务联办,助力村民“办电不出村”。

人心暖了,神奇的化学反应就会接二连三。昔日“挖矿吃山”的安吉县余村,时髦地发起“英雄帖”向全球招揽创客;萧山梅林村的孩子们在村青少年宫上课,最喜欢玩益智玩具、绘画、朗诵、主持人课……

浙江农村的兴旺,不只在“颜值”,更在“里子”的天翻地覆。在这里,乡村完成城市外溢产业的梯次承接,承担了细分领域的业态分流。

电力数据看发展。2021 年,浙江省乡村农业用电量为29.2 亿千瓦时,较2012 年增长145.3%,年均增长10.5%;乡村服务业用电量为727.8 亿千瓦时,较2012 年增长322.1%,年均增长17.4%。这意味着,这十余年来全省农业综合生产力不断增强,乡村农业产业现代化、乡村服务业发展趋势持续向好,乡村发展正在释放新动能。

共富:乡村无限好风光

2006 年8 月16 日,习近平同志到衢州开化县金星村考察新农村建设。返程上车前,他回过头对着当时的金星村党支部书记郑初一叮嘱:初一书记,山水空气,将来都能卖钱的。

郑初一不理解。直到2017 年,一批退休的上海人在金星村民宿里连住好几天。他们对郑初一说,上海的房子比这里好,但空气这里好。郑初一豁然开朗,原来空气果然可以卖钱。

良好的生态环境,正是农村最大的财富。余村村口石碑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个大字赫然醒目。今年3 月20 日,余村到账5800万元,这是6000亩竹林30年的碳汇收益。

幸福就在绿水青山间,这是浙江从美丽生态、美丽乡村、美丽经济的实践中获得的幸福密码。这个幸福密码里,也藏着乡村能源革命。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网浙江电力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构建乡村绿色能源体系,推广应用乡村电气化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动乡村建筑节能,融合可再生分布式能源、储能、地源热泵及直流用电终端等能源设备,建设“光储充柔直”新型零碳建筑样板,引领乡村绿色低碳发展新风尚。支撑政府规模化开发分布式电源行动,建立多方投资、收益共享的合作机制,让乡村居民充分享受新能源发展红利。

宁波鄞州区李岙村,地处青山绿水间,一排排别墅排屋依山而建。细瞧屋顶,不是传统农居的红瓦,而是清一色的光伏板。2015年12月,李岙村屋顶光伏一期正式并网发电,成为浙江首个“光伏村”。如今,全村每户每年可免费用电600千瓦时,村集体则每年通过“太阳卖钱”增收60余万元。

一张智能、高效、绿色的全域零碳能源互联网,正在景宁县的山水间全面铺开。2023年初,景宁绿电100%泛微网工程正式投运。通过在水电站、光伏电站等部署控制终端,在国内首次应用主配微网协同的分层分级县域电网模型,实现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最大化利用清洁能源。项目建成后,新增新能源消纳能力11 万千瓦,为电网节省投资约1亿元,可支撑全县平均每天17个小时使用清洁电。

国网浙江电力在乡村用能侧也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动农业生产电能替代,推进农村厨房、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电气化,推广电排灌、电烘干、温度调节,不断提升“三农”领域电气化水平。

今年4月,美维湖羊养殖基地在安吉县红庙村正式启用。作为“全电养殖”基地,这里的每只湖羊都有各自的“健康档案”,“智慧大脑”能实时监测湖羊的健康状况,异常时自动发出急救警报;输送带实时将羊粪传送至发酵车间制成有机肥,智慧喷淋系统会自动喷水、除臭降温……湖羊在“咩咩”声中日渐壮肥起来。

有乡村用能现代化加持,农业生产现代化渐行渐近。仅在上一轮乡村振兴规划周期内(2018—2022 年),国网浙江电力就推动建成粮食电烘干示范基地300 余个,推广电制茶5600余家,海产品全电加工700余家,累计建成4A及以上“全电景区”133个,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越来越绿色低碳。

而当数字革命与能源革命在乡村融合,乡村的未来感更加扑面而来。在龙游县溪口村,电力驿站融入未来社区建设版图;在下姜村,电力大数据让独居老人感受到现代科技的“温暖”;在萧山,促进新能源汽车下乡基础设施先行实施方案发布,计划在“千万工程”重要起源地梅林村等5个未来乡村示范村,开展充电桩布局规划和充电站投资建设。

乡村无限好风光。6月21日,浙江召开全省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浙江样板推进会,提出加快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这张新画卷上,国网浙江电力也已起笔酝酿,相信浙江乡村的未来,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猜你喜欢
国网浙江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创新成果展示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国网江西电力2017 回眸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特别感谢为本刊付出辛勤劳动的审稿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特别感谢为本刊付出辛勤劳动的审稿专家 (按姓氏拼音排序)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