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冬羊 王金霞 王均凯 李天棋 周 熠 张虹洋 曹紫阳 晏紫君 邹 琳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和胃肠炎是两种常见的儿童易发病,分别作为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的典型代表,在大多数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都不会“缺席”。流感每年约对10%左右的世界人口造成影响[1]。在流感高发季节,儿童群体中的发病率远高于成人,可达到20%~30%[2]。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9 000万例5岁以下儿童患流感[3]。201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5岁以下儿童人群中,由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导致的腹泻年死亡病例约达50万例[4];而在全球范围内,68%的腹泻发生在幼儿[5],5岁以下儿童每年罹患1~5次急性胃肠炎[6],且其患病和死亡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形势更为严峻[7]。我国的儿童流感发病率较高,可能与疫苗接种、家长的疾病观念、流感科普教育等不足有关[8]。在北京[9]、上海[10]、江苏[11]、浙江[12]等地的幼儿园、学校等儿童密集的公共场所,都曾发生过点源性暴发的胃肠炎疫情。帮助广大家长正确认识这两种儿童易发病,有助于其在疾病流行期间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并正确处理疾病。本研究面向家长开展针对流感、胃肠炎两种儿童易发病认知现状的调研,以期描摹出不同群体家长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提出帮助家长提高疾病流行期应对能力的建议。
1.1 调查对象 调查纳入人群包括目前生活在中国(以长三角地区为主),年龄为18~62岁的0~14岁儿童监护人(包括父母、留守儿童的兄长和姐姐、祖父母)。调查题为“关于两种儿童易发病的认知现状调研”,于2022年7月15—20日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发放,线上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在线平台发放至安徽、浙江、上海等多地的调查对象,线下调查现场包括学校、社区等。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批准号:2023R036-E01),在填写问卷之前,所有调查受访者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设计 通过Pub Med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流感和胃肠炎基础知识的最新相关文献及同行进行的儿童监护人对疾病认知情况的调查,设计了问卷条目。问卷包含3个部分:①受访者基本信息,共7个条目,包括受访者与儿童的监护关系、儿童年龄、儿童性别、受访者年龄、受访者性别、居住地区、居住省市。②针对流感和胃肠炎的认知水平问卷,两者各含4个维度,即疾病概况(病原体、并发症、高发季节、潜伏期)、疾病预防(传播方式、疫苗接种、预防手段)、疾病诊断(初期症状)、疾病治疗(辅助治疗手段),共9个条目。流感和胃肠炎的认知水平问卷总分均为84分,旨在评估受访者对疾病的认知状况。③针对流感的解决方案,共2个条目,包括疫苗接种、对疾病的主动预防措施;针对胃肠炎的解决方案,共2个条目,包括对疾病的主动预防措施、处理方式;旨在评估受访者对疾病的态度和应对情况。
1.3 调查样本量估算 调查样本量的估算遵循10EPV(event per variable)原则:受访者基本信息的7个条目可能与受访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相关,为保证回归分析中每个条目约有10个阳性结果事件,最小样本量需要约70名认知水平较低的受访者。
基于宋显相等[13]的研究,对流感具有中低认知水平的受访者占79.03%,预估本次调查需要89名受访者来支持数据分析。基于本研究进行的预试验,对胃肠炎具有较低认知水平的受访者约占70.00%,预估本次调查需要100名受访者来支持数据分析。则在两者之间取较大者作为最小样本量,即预估受访者为100名。
1.4 观察指标 记录并分析受访者的基本资料,受访者对两种儿童常见病的认知情况(包括疾病概况、疾病预防、疾病诊断、疾病治疗)、认知状况的因素分析,以及对两种常见病的态度与应对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8.0统计学软件。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n)和百分率(%)表示,不同因素下的及格率与不及格率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受访者基本信息条目与认知水平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首先对受访者及其监护儿童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次,为了便于对问卷认知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描述做出以下划定:≥85%为绝大部分,≥70%~85%为大部分,≥30%~70%为中等比例,≥15%~30%为少部分,<15%为极少部分。最后,对问卷的认知水平部分进行量化,并将总分作为因变量的分类依据,参考多项受访者对儿童疾病认知水平的调查结果[13-16],最终将问卷得分≥56分(问卷总分的2/3)划定为及格(提示认知水平较高),<56分为不及格(提示认知水平较低);将年龄、性别、居住地区等可能的因素作为自变量,首先通过单因素分析(χ2检验),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1 受访者的基本资料 2022年7月15—20日共发放问卷276份,答卷均收回,回收率为100%,问卷有效率100%,最终样本人数共276名。
受访者的人口学特征信息如下。①受访者与儿童的监护关系:67.75%(187/276)为儿童的母亲,22.46%(62/276)为儿童的父亲,9.78%(27/276)为其他监护关系(祖父母等);②儿童年龄:68.48%(189/276)<10岁,31.52%(87/276)≥10岁;③儿童性别:51.45%(142/276)为男孩,48.55%(134/276)为女孩;④受访者年龄:8.70%(24/276)≥50岁,59.06%(163/276)≥40~50岁,23.91%(66/276)≥30~40岁,8.33%(23/276)<30岁;⑤受访者性别:26.81%(74/276)为男性,73.19%(202/276)为女性;⑥居住地区:24.64%(68/276)居住于市区,75.36%(208/276)居住于非市区(包括县城、乡镇、农村);⑦居住省市:40.22%(111/276)来自浙江,36.23%(100/276)来自安徽,17.03%(47/276)来自上海,6.52%(18/276)来自其他省市(包括湖北、江苏、广东、四川、江西、山东、陕西、湖南、北京、福建共10个省市)。受访者流感认知水平问卷平均分为(54.13±13.50)分,及格率为48.55%(134/276),不及格率为51.45%(142/276);受访者胃肠炎认知水平问卷平均分为(49.70±14.94)分,及格率为35.14%(97/276),不及格率为64.86%(179/276)。
2.2 受访者对两种常见病的认知情况
2.2.1 疾病概况 大部分(81.16%,224/276)受访者知晓流感由病毒引起,中等比例(58.33%,161/276)受访者知晓甲型流感病毒导致的症状最严重,极少部分(5.80%,16/276)受访者知晓流感的潜伏期很短(1或2 d);中等比例受访者知晓流感导致的呼吸道外并发症,包括心肌炎(32.61%,90/276)、肌肉疼痛或肌无力(33.33%,92/276)、急性中耳炎(46.38%,128/276)等。
中等比例的受访者知晓胃肠炎的高发季节是夏季(59.42%,164/276),胃肠炎潜伏期为1~4 d(47.10%,130/276)。绝大部分受访者知晓“吃不干净的食物”(94.57%,261/276)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86.59%,239/276)可导致胃肠炎,但仅中等比例的受访者知晓“大量不合理使用抗生素”(31.16%,86/276)和少部分受访者知晓“他人传染”(24.28%,67/276)可导致胃肠炎。
2.2.2 疾病预防 绝大部分(98.19%,271/276)受访者对流感的传播方式为飞沫传播非常了解,大部分(79.35%,219/276)受访者知晓空气小颗粒传播也是流感的传播方式。绝大部分受访者知晓勤洗手、保持清洁通风(96.01%,265/276)、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89.86%,248/276)、少去人员密集处(88.41%,244/276)等预防措施;中等比例(69.93%,193/276)的受访者知晓注意防寒保暖是一重要的预防方式。
绝大部分受访者知晓避免吃生冷不洁的食物(95.65%,264/276)、注意家庭卫生(91.30%,252/276)和个人卫生(89.13%,246/276)可有效预防胃肠炎流行;中等比例受访者对及时开窗通风(65.22%,180/276)、隔离患者及小心处理其排泄物(64.49%,178/276)等预防措施的认识不充分。
2.2.3 疾病诊断 绝大部分受访者知晓咽痛、咳嗽、鼻塞、流涕(87.68%,242/276)为流感症状,大部分受访者知晓发烧(82.61%,228/276)和畏寒、头痛、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81.52%,225/276)为流感症状,中等比例(57.97%,160/276)受访者知晓流感时可能伴随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绝大部分受访者知晓胃肠炎常伴随典型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94.57%,261/276)、恶心呕吐(89.86%,248/276)等;但大部分(75.00%,207/276)受访者对由胃肠炎引起的食欲下降缺乏认知,中等比例的受访者并不知晓胃肠炎患者会出现乏力(63.41%,175/276)、发热(57.61%,159/276)等全身症状。
2.2.4 疾病治疗 绝大部分受访者知晓多休息、多饮水(92.75%,256/276)、保持房间通风(88.77%,245/276)、饮食清淡且富有营养(87.68%,242/276)为流感的辅助治疗,中等比例(30.80%,85/276)受访者知晓出现症状立即服用抗生素为不正确的辅助治疗,极少部分(5.43%,15/276)受访者知晓闷被子出汗为不正确的辅助治疗。
大部分受访者知晓补充水和电解质(73.91%,204/276)、少食多餐(71.01%,196/276)为胃肠炎的辅助治疗。中等比例的受访者知晓避免摄入高脂、高糖食物(60.87%,168/276),口服补液盐(56.88%,157/276)等措施是胃肠炎的辅助治疗。
2.3 影响儿童监护人认知状况的因素分析
2.3.1 单因素分析人口学特征与受访者认知状况 影响受访者对流感认知状况的因素为监护关系(P=0.011)、儿童年龄(P<0.001)、居住地区(P<0.001)、居住省市(P<0.001);影响受访者对胃肠炎认知状况的因素为儿童年龄(P<0.001)、居住地区(P=0.001)、居住省市(P<0.001)。儿童性别、受访者年龄和性别均不是影响受访者对流感认知状况的因素(P值均>0.05)。见表1。
表1 影响受访者对流感和胃肠炎认知情况的单因素分析[N=276,n(%)]
2.3.2 多因素回归分析人口学特征与受访者认知状况 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区(市区)是影响受访者对流感(OR=0.086,95%CI为0.040~0.183,P<0.001)和胃肠炎(OR=0.400,95%CI为0.229~0.701,P=0.001)认知状况的因素。
2.4 受访者对两种儿童常见病的态度与应对情况 受访者对流感的态度与应对情况如下。①主动预防:经常会注意预防占73.19%(202/276),身边有人患流感时注意预防占23.91%(66/276),几乎不预防占2.90%(8/276)。②受访者对儿童接种流感疫苗的意愿:会按时积极接种占76.45%(211/276),流感病毒传播形势严峻时考虑接种占18.48%(51/276),不愿意接种占5.07%(14/276)。
受访者对胃肠炎的态度与应对情况如下。①主动预防:经常会注意预防占62.32%(172/276),身边有人患胃肠炎时注意预防占20.29%(56/276),几乎不预防占17.39%(48/276)。②受访者对胃肠炎的处理:不做处理占0.72%(2/276),自行买药占9.06%(25/276),上网检索占1.09%(3/276),去医院就诊占88.77%(245/276),其他占0.36%(1/276)。
流感是一种以病毒为病原体的流行性疾病,在人群中主要以咳嗽、打喷嚏时的飞沫或说话、呼气时呼出的小颗粒进行传播,通常在每年的春季和冬季发生季节性的流行。流感的潜伏期通常为2 d左右[17]。儿童为流感易感人群,其家长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尤为必要。按时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6个月至8岁的儿童被推荐每年至少接种1次流感疫苗[18-20]。在我国,有三价流感灭活疫苗(IIV3)、四价流感灭活疫苗(IIV4)、三价流感减毒活疫苗(LAIV3)供家长选择[15]。针对流感有高热症状的患儿可采取物理降温、多饮水、进食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食物等辅助治疗[5]。
胃肠炎分为病毒性胃肠炎和细菌性胃肠炎,以病毒性胃肠炎更为常见。轮状病毒(47%)是导致婴幼儿急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21-22],其次是诺如病毒(29%)和腺病毒(14%)[18]。胃肠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注意饮食卫生是主要的预防措施。为了防止冰箱内食物产生细菌,要将冰箱内的生、熟食品分开,且在食用前将其重新烧熟和烧透。饭前便后要勤洗手,对生吃的蔬菜、瓜果进行消毒清洗[16]。
本次调研的结果显示,居住在市区的家长较居住在非市区的家长对流感和胃肠炎两种疾病的认知水平更高,与既往调研[24-25]结果一致。罗梅等[24]在2020年对重庆市人群调研结果显示,主城居民对健康的整体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居民(P<0.00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边防部队总医院呼吸内科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城市居民对流感的认知(包括流感疫苗接种新政策、流感的传播方式等)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居民(P值均<0.05)[25]。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影响受访者对流感认知状况的因素为监护关系(母亲)、儿童年龄(<10岁)、居住地区(市区)、居住省市(浙江),影响受访者对胃肠炎认知情况的因素为儿童年龄(<10岁)、居住地区(市区)、居住省市(浙江);故应加强对儿童母亲、<10岁儿童的家长、非市区居住人群等的科普工作;大部分受访者对流感和胃肠炎这两种疾病的预防持积极态度,多数受访者愿意按时给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及时去医院治疗胃肠炎。
总结受访者对疾病的总体认知情况:①疾病概况方面,两种疾病潜伏期是受访者认知的重要盲区,对流感的呼吸道外并发症、胃肠炎的非常见致病因素等缺乏认知;②疾病预防方面,对于两种疾病的流行,更多关注到以主要感染途径为切入点的预防措施(如预防流感的呼吸道防护、注重饮食卫生避免胃肠炎发生),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预防手段;③疾病诊断方面,受访者对流感和胃肠炎伴随全身症状的认知不够,是需要关注的科普宣传知识点;④疾病治疗方面,大部分受访者对流感和胃肠炎辅助治疗手段的认知较清楚,但在用药、营养学等方面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整体上,受访者对病灶所在生理系统以外部位的症状、预防措施、前兆症状了解不够。
综上,给出相关建议:加强对儿童易发病的科普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疾病的相关知识;科普工作应尽量做到生动有趣,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增加作品的普适性和共情能力;适当选择科普宣传的时机,如相关疾病高发时期,使更多的家长感到“利益相关”,调动家长学习的积极性;加强非市区,包括乡镇、农村等地区的健康科普工作,让更多人群可以获得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儿童健康科普;加强对疾病全身症状和迁移症状的科普,帮助家长更全面地认识疾病,填补知识盲区;可通过社区宣传、妇产科医院宣教等途径加强产前与出生后针对家长的宣传。
本次调研存在一些局限,如收集的样本不足以支持探究父母辈与祖父母辈的认知差异,无法全面地描摹家长对这两种疾病的应对态度和手段;在收集不同居住地区、居住省份样本时没有安排好样本分布,造成了结果的偏倚等。期待将来可以对更多的疾病做更进一步的认知调研,并在研究中对这些问题进行纠正,希望通过更有针对性的科普宣传提高家长对常见病的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