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云 白小东 岳新丽 郭 芳 范向斌 王 娟
(1 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大同 037008;2山西农业大学蔬菜研究所,太原 030031)
从1980 年以来,中国一直是马铃薯种植面积第一大国和总产量的第一大国。据统计,我国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473 万hm2,总产量达到8900 万t,产量1.26t/667m2,马铃薯消费量中占60%。多年来,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占全国总播种面积的50%。马铃薯是山西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山西的贫困县与马铃薯种植地区高度重合,很多地方把马铃薯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目前马铃薯呈现出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稳定向好的良好局面,“小土豆”正在广袤的云中大地上书写“稳粮保供、富民增收”的大文章。现有的马铃薯存在品种老化退化严重、产量低等问题,市场上急需一批优质、高产、抗病的马铃薯新品种。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组织了马铃薯科研队伍,围绕解决马铃薯生产中的一系列关键问题联合攻关,选育成了鲜食马铃薯新品种晋同薯0825。
晋同薯0825 是用自育品种晋薯13 号作母本、自育系9802-40 作父本,利用常规杂交育种技术选育的马铃薯鲜食新品种[1]。2007 年进行种间杂交并收获杂交种子,2008 年在温室培育实生苗,获得无性系一代单株,2009 年进行株系圃选种试验,编号08-25-2 综合性状表现优异。2010 年进行所内的品系鉴定试验,2011 年开展所内的品种比较试验,2012 年进行所内的引种试验,2013-2014 年进行2 年高淀粉试验,2015 年进行所内的品种比较试验,产量突出。2016 年进行不同生态区域小面积的多点试验,2017-2018 年参加国家马铃薯中晚熟华北组区域试验,2019-2020 年进行DUS 测试,2022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马铃薯(2022)140082。
1.1 农艺性状晋同薯0825 为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05d 左右。植株半直立、中间型,株高60~80cm,茎秆绿色。茎翼形状波形,茎花青甙显色极弱。茎秆粗壮,茎粗15mm,分枝数4~6 个。叶绿色,小叶边缘波状程度弱。顶小叶椭圆形,叶缘平整,小叶大小中等,复叶大小中等。花冠白色、大小中等,天然结实性少。平均单株结薯数5~8 个,块茎卵圆形,芽眼中等。表皮黄色。薯肉为中等黄色。薯皮光滑度中等,结薯集中,薯块中等,大于50g 的商品薯率68.8%,发芽形状球形、大小中等,基部根尖数量多。适宜山西、河北张家口、内蒙古呼和浩特、甘肃等一季作区种植[2]。
1.2 品质分析与抗病性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测试,块茎干物质含量18.7%,淀粉含量16.6%,维生素C 含量32.5mg/100g,粗蛋白含量2.1%,还原糖含量0.42%。经黑龙江省克山分院马铃薯病毒检测研究室接种鉴定,对马铃薯X 病毒(PVX)、马铃薯X 病毒(PVY)表现为抗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7.3、14.6。经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室内接种鉴定,对晚疫病表现为高抗。经湖北恩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进行田间晚疫病抗性鉴定,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略低于对照品种紫花白,环腐病和青枯病都未发生。
2.1 品比试验2015 年开展了品比试验,每667m2折合产量1580kg,比对照晋薯16 号增产50.6%;2016 年在广灵、右玉、阳高进行多点试验,3 点平均产量1763kg,比对照晋薯16 号增产14.3%。
2.2 华北区域试验2017 年参加国家马铃薯中晚熟华北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2751.7kg,比对照紫花白增产36.2%,增产极显著,8 个试验点全部增产,平均单薯重119g,平均商品薯率66.7%;2018 年续试,平均产量2843.1kg,比对照紫花白增产27.9%,增产极显著,8 个试验点中7 个点增产,平均单薯重149g,平均商品薯率71.0%;2 年平均产量2797.4kg,比对照紫花白增产32.1%,产量在同组排第4 位,增产极显著。
3.1 地块选择与整地选择前茬3 年未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便于排灌的酸性沙壤土种植。施足底肥和窝肥,整地时每667m2施入腐熟的农家肥1500kg,播种时施用(N∶P∶K=18∶18∶18)鲁西复合肥50kg。春季旋耕地深度25~30cm,地平、土细、墒情充足,深耕有利于马铃薯产量的提高[3]。
3.2 种薯选择与拌种选用脱毒原种或一级种薯,种薯尽量用健康的小整薯(50g 左右)。播种前20d对原种进行挑选,把健康种薯出窖放在有散射光的室内进行催芽,以平铺10cm 厚为宜,等幼芽变为紫绿色、芽长2~4mm 后即可切种。切薯须在播种前2~3d 进行,不要太阳暴晒,每块切块重40g 左右,保留1~2 个芽眼,切块时需用0.5%高锰酸钾溶液对刀具进行消毒处理。药剂拌种:主要防治马铃薯细菌性和真菌性病害[4]。用土豆专用拌种剂1.5kg 与切块150kg 混匀即可。拌种后将种薯摊开,置于闲房地面上1~2h 后,装入纱网袋中等待播种。
3.3 播种时间当10cm 深土壤温度稳定通过7℃时进行田间播种,播种深度10~12cm。本品种为中晚熟品种,华北一季作区在4 月中下旬到5 月上中旬播种[5]。
3.4 播种密度及方式一般水肥条件较好地块种植密度3100~3400 株/667m2,旱地地块2600~2900株/667m2。膜下滴灌种植采用以下2 种模式:宽垄双行种植模式,垄距110~120cm,株距30cm,滴灌带铺设在小行中间,一带2 行,地膜幅宽90~100cm;单垄单行种植模式,垄距90cm,株距18~20cm,膜下滴灌采用机机械化作业,播种、覆膜、铺设滴灌带一次性完成。滴灌带铺设在植株基部,地膜幅宽80cm,地膜厚度0.008mm 以上,便于回收,减少白色污染[6]。
3.5 田间管理马铃薯出苗后确保马铃薯苗齐、苗全、苗壮,认真做好查苗补苗工作,发现缺苗最好采用分苗补栽的方法,为丰收打好基础。50%幼苗顶土时闷锄培土1 次,便于除草、壮苗。苗高15cm 时结合中耕,每667m2追施马铃薯专用肥15kg;苗前用田普或已斯夫盖博150mL 化学除草;苗后用富薯180mL 化学除草。进入现蕾期按照品种特征特性拔除杂株。开花期结合追肥进行锄草和培土,垄要高且陡。马铃薯的产量与水肥条件关系很大。因此应尽量创造较好的水肥条件,在现蕾期和开花期每667m2追施尿素10~15kg,各追1 次,盛花期须追施硝酸钾15kg。田间注意防治晚疫病,可在温度与湿度合适时,提早进行预防性药物防治,交替使用72%可露、80%新万生、68.75%银法利、70%安泰生等药剂,每次间隔7d,连续3~5 次[7]。
3.6 适时收获在华北地区9 月下旬植株开始枯黄,在部分地区植株正常死亡。选择晴朗的好天气进行收获。机械收获要提前1 周进行杀秧作业,有利于马铃薯薯块表皮老化和田间机械工作[8]。收获时尽量避免块茎损伤,防止薯块淋雨、长时间暴晒或受冻。薯块必须放在避光通风处把表面的水分晾干,收获后要剔除病薯、破烂薯、退化薯,装入纱网袋贮藏在黑暗条件下,适宜温度为3~8℃。
3.7 适宜种植区域山西大同、朔州、吕梁,内蒙古乌兰察布,甘肃定西,黑龙江克山,陕西榆林等马铃薯一季作区均可种植,本品种适宜范围广,可在旱薄地、丘陵以及平川等地方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