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讨了工匠精神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问题: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完美主义和精益求精的追求、注重细节和注重过程、尊重传统和创新精神的结合、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的表现;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教育形式单一、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教育效果难以评估以及学生缺乏参与感和归属感等;提出了工匠精神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方式,包括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开展工匠文化活动,以增强学生对工匠文化的认识。通过研究和实践案例分析,本文得出了工匠精神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的结论,并对未来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工匠精神;思政教育;融合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寻找新的途径。与此同时,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实践价值。本文旨在探讨工匠精神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问题,以期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一)完美主义和精益求精的追求
工匠精神的完美主义和精益求精的追求体现了对卓越和高质量的执着追求。工匠们在工作中不仅仅是完成任务或生产产品,而是追求卓越的品质和最佳的效果。他们对工作的敏感性和追求,驱使他们在每个细节上不断挑战自己,力求做到最好。完美主义意味着追求极致的完美,不满足于平庸和现状。工匠们对自己的工作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不断寻求改进和提高。他们注重细节,从最微小的部分入手,追求每个环节的卓越。他们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以达到卓越的品质和效果。精益求精强调不断改进和提高的精神。工匠们始终保持对自身工艺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挑战,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他们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以提升工艺水平。他们注重实践和经验积累,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追求更高的效率和质量。工匠精神中的完美主义和精益求精追求的背后是对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工匠们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视其为一种追求和乐趣。他们对工作负责,将自己的技艺和素质投入到工作中,追求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贡献。他们注重团队的整体效益,关注工作的社会价值,以实现最大的社会贡献。
(二)注重細节和注重过程
工匠精神强调注重细节和注重过程,认为良好的品质源于每个细节的精益求精。工匠们在工作中注重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力求完善工作过程中的每个细节,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他们深知良好的品质不是凭空而来,而是通过精心管理和精益求精的过程来实现的。他们注重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操作,相信只有每一个环节都达到了最高标准,才能创造出卓越的成果。
(三)尊重传统和创新精神的结合
传统是工匠文化的源泉,也是工匠精神的基础。工匠们既尊重传统技艺和文化,又积极探索创新的方法和思路,以实现工艺的升级和工作效率的提升。他们在传承传统的同时,善于结合现代技术和新思维,不断寻求创新途径。工匠们明白,只有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才能不断推动工艺的发展,创造出更加优秀和有竞争力的产品。
(四)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的表现
工匠们对自己的工作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们以精湛的技艺和过硬的素质为自己的工作负责,不断追求提升和发展,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工匠们对自己的技能提升和工作效果非常关注,他们不满足于平庸,而是追求卓越。同时,他们也关注团队的整体效益,明白个人的努力与团队的协作相辅相成,共同创造最大的社会价值。工匠们对工作充满热情,他们把工作视为一种追求和乐趣,以此驱动自己不断进步和创造。
总之,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注重细节、尊重传统和创新、表现出高度工作热情和责任心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价值引领[1]。
二、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一)教育形式单一、内容单一
传统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形式单一、内容单一,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内容主要涉及政治理论和国家政策。这种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单一性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和无聊感,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很难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缺乏差异化和个性化,更重要的是因为在这些方面的缺陷,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很多大学生在课堂上对思政教育缺乏兴趣和投入,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了缺席和逃课的情况。这是因为思政教育不够实用和具有针对性,没有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学生进行真正的思想引导和价值观教育。因此,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基础上,注重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爱好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调整,让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三)教育效果难以评估
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难以量化和评估。当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政教育只是以学分的形式存在,并没有系统的评估机制,教育质量的标准化和量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
(四)学生缺乏参与感和归属感
学生缺乏参与感和归属感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1.缺乏积极参与: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缺乏积极参与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通常只是被动地听讲,缺乏互动和思辨的机会。他们可能感到思政教育只是一种被灌输的过程,无法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欲望。
2.缺乏实践机会:思政教育应该是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相结合的,但传统教育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的环节。学生可能难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缺乏与社会互动的机会。这使得他们难以产生对思政教育的实际认同感和归属感。
3.缺乏个性化关注:传统思政教育往往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个别关注和指导,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和需求。这使得学生难以建立起与教师和课程的紧密联系,缺乏对教育内容的认同和归属感。
三、工匠精神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方式
为了解决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将工匠精神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进行融合:
(一)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程中
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融入思政课程的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思政课程的同时,了解和认识工匠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也可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进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1.引入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
教师可以在思政课程中引入工匠精神的内涵,例如完美主义、注重细节、尊重传统和创新、工作热情和责任等核心要素,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工匠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2.借助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工匠文化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研究工匠精神在不同领域和不同时期的具体体现,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工匠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通过引用一些著名工匠人物的实例,在教学中讲述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工匠精神和成就,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工匠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从而在学习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比如,以钱学森为实例。教师可以通过介绍钱学森的工作过程,让学生了解钱学森为实现飞机的性能和飞行安全所做的各种努力和创新,如设计新型喷气式发动机、优化空气动力学设计等,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工匠精神在实践中的体现。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钱学森的工匠精神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和体验,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工匠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工匠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价值。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图表等静态图片来呈现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例如,可以用一张对比图片来展示工匠制作和普通制作的差异,或者用一个图表来阐述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价值。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来展示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例如,可以播放一些记录工匠制作过程的视频,或一些展示工匠人物成就的视频,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工匠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音频的形式来呈现工匠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例如,可以播放一些古琴、笛子等中国传统音乐,让学生感受工匠文化的传统和美感,进而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工匠文化的内涵和价值[3]。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方面,可以通过实践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例如,对于一些专业的实践课程,可以安排学生参观企业、实习或参加实践项目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工匠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和实践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科技创新比赛、文化艺术活动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实践项目来感受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课程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例如,在思政课程中安排一些小组或个人的项目作业,让学生通过研究和实践来深入体验工匠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4]。
(三)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和人民的需要,体验和感受工匠文化的內涵。
首先,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人民的需要。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了解社会各领域的需求和问题,并从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同时,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可以了解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性和意义,了解社会中弱势群体的需求,进而形成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良好品质。其次,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工匠精神对于社会和人民的贡献,体验到工匠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例如,学生可以参与到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志愿服务活动中,亲身感受到工匠精神对于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贡献。此外,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成长。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可以积极投身社会,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从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为其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四)开展工匠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对工匠文化的认识
工匠文化活动可以包括工匠技能比赛、工匠精神讲座、工匠文化展览等形式。通过参与工匠文化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工匠文化对于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重要贡献,也可以了解到工匠文化对于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这种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成长奠定基础。此外,工匠文化注重创新和创造,可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机遇。总之,工匠文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工匠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工匠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增强其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其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奠定基础。
结束语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同时,高校也需要加强对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在思政教育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启示,让思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榕,姚剑平.工匠精神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研究[J].秦智,2023(2):62-64.
[2]李静雨.工匠精神视角下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和路径研究[J].文化产业,2021(24):145-146.
[3]鄂园圆.“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入“工匠精神”路径创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21):195-196.
[4]郝永荣,王博.新时代工匠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新路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9):145-147.
[5]沈惠.工匠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途径[J].领导科学论坛,2020(17):85-88.
作者简介:王阳(1993— ),男,汉族,山东青岛人,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硕士,辅导员。
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