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惊悚片的《坠落》和作为恐怖片的《暗袭》都是以户外探险为题材的电影。电影的主角都是女性,她们去到被文明遗忘的岩洞和被遗弃在沙漠中的电视塔探险。突发的意外以及求生的本能让她们试图寻找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封闭的时空和有限的资源使得冲突不断,人的本性显露无遗。两部影片揭示了当人远离文明,被剥夺理性后,沦为野兽一般去杀戮,最后走向灭亡。然而,这是人类认识自身必经的过程,正是通过走向毁灭,让人类虚伪的面纱向死而生,认识到人性的恶,教导我们心存敬畏,弃恶从善,从而获得救赎。类似探险主题的电影有很多,本文通过从心理学角度和哲学角度分析这两部电影,探讨电影中死亡和救赎的主题。
【关键词】《坠落》;《暗袭》;恐怖电影;毁灭;救赎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03-0055-04
一、引言
電影《暗袭》多被定义为一部较为经典的恐怖片(horror),于2005年在英国上映。《电影艺术词典》将“恐怖电影”定义为“专门以离奇怪诞的情节,阴森可怖的场景制作感官刺激,以吸引观众的好奇心的故事片”(许南明)。本片由尼尔·马歇尔执导,上映当年便荣获英国独立电影节的最佳导演、最佳特效奖,片中无论是从剧情设计、画面质量还是恐怖氛围设计都让人印象深刻。《坠落》是一部2022年出品的小成本制作影片,由斯科特·曼执导,格蕾丝·富尔顿、维吉尼亚·加德纳等主演。作为一部惊悚电影(thriller),它既给观众带来恐怖片的视觉冲击,同时又有着悬疑的氛围。尽管两部影片属于不同时期的影片,但是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以女性角色为主,并且同属于户外探险电影。
本文谨从户外探险片的角度探讨两部影片。作为一部较为成功的探险,《暗袭》讲述的是妻子莎拉经历了丈夫和孩子意外去世的劫难,好友为了帮助她告别过去,走出阴影,相约一起去洞穴探险。洞穴坍塌,为了生存资源,她们从最初的共同寻求出路到后来自相残杀。《坠落》主要讲述了爱好极限运动的女孩贝基因丈夫在一次攀岩中意外离世,好友亨特为了帮助她重新开始人生,相约攀爬2000英尺废旧电视塔探险的故事,因为电视塔被遗弃已久,当攀爬到塔顶,梯子意外脱落,两人与世隔绝,面临生死考验。两部电影均为探险主题,模式大致相同。文章将以这两部电影作品为例,探讨电影中的人性。
二、户外探险电影:
特定时空下对人性的探险
作为一种特殊的类型片,户外探险电影(outdoors adventure film)是冒险片的亚类型或次类型,它以户外探险求生为主题,有着较为定型的主题内核,多以登山、冒险、探索、极地生存等为背景。户外电影中的“户外”并非仅仅指具有“地理学维度的存在场域”(赵博雅),泛指远离人类社会秩序的特定空间。在这个地理空间里,人与人类社会和文明隔绝,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环境。既能展示出人陷入封闭时空的焦虑,也能够深入剖析人物在困境中的冲突和矛盾,情节紧凑。因此,有其独特的魅力。户外探险电影探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对抗,揭示了人文与自然的关系,借助各种自然灾难警示人们应敬畏自然。在遵循自然法则的原始环境下,人的生存面临挑战,或是人类最终凭借勇气、智慧战胜自然活了下来,如《荒岛余生》,又或是付出惨痛代价后,最终意识到自然的强大与人的渺小和荒谬,如《暗袭》和《坠落》。
此外,户外探险电影将人物置于特定的时空背景,同时也具备一定精神层面的含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户外探险电影既是人类对强大自然发起的挑战探险,也是一场人性的探险。此类探险一方面暗指人内心深处本我的释放,另一方面也是对内心未知原始力量的探索。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本我即人的本能,是人性中最原始的部分,主要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饿、口渴、性,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本我是人性中最原始的部分,坚持享乐原则。自我是人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分化发展而成的,带有一定的社会性。人为了适应社会环境,需要遵从一定的秩序法则,自我帮助人找到社会所接受的缓解本能的替代方式,是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的纽带,自我帮助本我更快适应文明社会。超我是内化了社会价值和规范之后形成的心理结构,代表着严苛的秩序和制度,它排斥个体的本能需要和欲求。超我压抑本我,使得自我实现达到完美状态。依据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人格就像海里的冰山,显露在海平面上的很小的部分是人的意识层面,包含超我和小部分自我,而冰山大部分掩埋在海平面以下,它们是人的无意识层面,即人的本我。依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文中两部户外探险电影在相对封闭远离文明和法则的环境里,激发了人的本我和无意识的觉醒,生的本能让片中的人物奋起抗争死亡。
《暗袭》和《坠落》两部影片探险模式类似,均为人们离开文明社会,去荒野探险出现意外,为了求生而亡命探险。户外探险电影不但常常以远离文明的荒野为背景,还经常在开场处描写片中人物在文明社会受到的心理创伤,例如这两部影片中的女主角,她们都经历了至亲的意外离世,试图通过自然探险、挑战未知来疗愈自己。洞穴和荒漠都是原始外部环境,缺乏人类社会中的秩序和理性,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逐渐褪去文明的外壳,原始欲望显露出来。
《暗袭》里,因为岩石意外崩塌堵住洞口,主角们与外界失联,野外探险变成了绝望求生。莎拉在幽暗恶劣的环境里寻找出路,同时还要抵挡隐藏在暗处可怕的食人生物。人性的自私、黑暗面凸显出来,她感受到了队伍里彼此间的猜忌和背叛。在和怪物搏斗的过程中,朱诺误伤了贝丝却置之不理,只顾逃走。莎拉在和怪物打斗的过程中逐渐也变成了“怪物”。
《坠落》中的女孩们因为电视塔年久失修,梯子意外掉落,手机又无法接收信号,因此被困在塔顶,失去了和外界的联系。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下,两个爱好攀岩的女孩奋力求生。好友亨特死后,贝基独自一人被困在电视塔上。她腿部受伤,缺少食物且孤立无援,为求自保而出现了幻觉,仿佛看见死去的亨特又和她对话。强烈的求生欲让贝基变成了比秃鹫更为疯狂的“野兽”,她依靠生吃秃鹫肉存活下来,呈现出了潜意识里凶狠的一面。两部影片讲述的都是主角在与外界隔绝的时空下求生,充满对未知的恐惧,既是对环境的探险更是对人性的探索。
三、理性和文明的毁灭
与人性恶的思想
两部影片中引起悲剧的根源,不仅来自人们对原始洞穴和外部自然环境的轻视,更是因为对人类文明和理性的过度自信。人类文明建立在工具理性之上,而户外探险电影将人置于初始的状态,远离了工具理性。当人们处在与外界文明隔绝的封闭时空里,文明和理性也受到了震动。在与外界隔绝的洞穴或者沙漠地带,周围恶劣的环境似乎暗示理性已死,人类引以为傲的文明和科技救赎不了他们。这两部影片中的主角们都试图挑战自然,探索未知领地,但很显然她们低估了自然力量,最终陷入困境。
《暗袭》中一行人来到地下洞穴,她们虽然随身携带专业装备,试图凭借自身的力量征服深不可测的洞穴,那里除了黑暗潮湿的环境,还有吃人的不明生物。几个女孩在被切断与外界联系的路后,已意味着理性和文明在洞穴里消失了,她们稍有不慎就会坠入万丈深渊。此外,为了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源,她们彼此猜忌,互相残杀,还要和不明生物抗争,影片后半部分充满着令人绝望的氛围。《坠落》中位于沙漠处地带的电视塔早已废弃,它与沙漠融为一体,如同荒原中高耸入云的树一般。原始洞穴和被弃的电视塔代表着非理性的自然力量,影片中人与人之间的恶意也被诠释得淋漓尽致。《坠落》里,最初两位女孩爬到废旧电视塔顶却意外被困,手机也没有信号,她们通过向下扔拖鞋等方式求助,均以失败告终。后来她们在上空发射所剩不多的信号弹,最终吸引了沙漠附近一位流浪旅人的注意,女孩们欣喜若狂,以为能够被解救,但让她们绝望和恐惧的是,路人在附近找到了她们的车后,却把车开走了。当陷入困境时,导演让观众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敌对,而非来自他人的善意。不同于很多歌颂真、善、美主题的影片,此类户外影片更为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黑暗的一面。此外,片中人物随身携带的遥控飞行器也代表着工具理性。女孩们向路人寻求帮助无望后,只能尝试通过给飞行器充电来向外界求助。虽然在贝基的努力下,最终爬到塔顶成功充上了电,但当飞行器带着求助纸条飞到餐厅门口时,却在最后一刻因低空穿过马路而被来往的货车撞得粉碎。代表着文明和理性的飞行器无法拯救她们,在死亡面前,贝基的原始求生欲望让她逐渐沦为野兽一般。
从影片的名字来看,电影《暗袭》的英文片名为“Descent”,意思是下降、下坠,既指一行人深入地下岩洞探险,也隐含了人从文明社会跌落到原始洞穴,开始了求生的探险,更是对人性自身的探险。
《坠落》的英文片名为“Fall”,也含有跌落、下降、墮落的意思。“Fall”与“Descent”意思相近,既暗示了影片中两位女孩在废弃电视塔顶随时都有跌落的危险,也意指最后的幸存者被困于塔顶,丧失理性,跌落到远离文明的荒原,退化到茹毛饮血的本能,挣扎求生。神秘未知、深不见底的洞穴与地处沙漠的废弃电视塔,对来自文明世界的人们充满敌意,它们迅速击垮了理性的外壳,让观众看到了人性中的黑暗面。因此,两部影片不仅仅带给观众视觉感官上的冲击,更对人性有了更多的反思。
人性恶的思想在很多作品中都有所涉及,如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脏》和戈尔丁的《苍蝇王》等,与《暗袭》和《坠落》的主题类似。《暗袭》中,一群好朋友为了帮助莎拉走出情绪阴霾,相约洞穴探险。在中途发生意外之后,一行人先后被不明生物杀死。莎拉发现丈夫生前就出轨了好友朱诺,而自己竟全然不知。除了对抗不明生物,莎拉和朱诺为了夺得生存机会,自相残杀。《坠落》中贝基也是在与外界失去联络后,在与亨特的交流中,发现原来丈夫和好友亨特早已背叛了她。塔顶上她们准备用无人机报警,即便设法充好电之后,却被卡车撞碎导致最终报警失败。这些细节似乎暗示了来自人类社会的文明和理性无法拯救身处绝境的人们,当理性被击溃以后,人性中暴露出来的是彼此的猜忌和背叛。户外荒凉之地无情地撕毁了文明的面纱,人类的文明和理性力量在死亡面前不堪一击。不管现代社会多么发达,陷落在岩洞深处的人们和置身云端之处的亨特和贝基,只有通过本能驱使拯救自己。人的理性如同冰山浮在水面上的部分,只是冰山很小的一部分,等同于超我,而真正受到驱使的是人的自由意志,它是本我,是非理性的,是利己的。
四、非理性的救赎
——直面毁灭,向死而生
非理性属于哲学范畴,它与理性相对,与人的生理本能相类似,更多强调人的无意识状态下的行为方式,包括人的欲望、情感需求,强调人的直觉和冲动。现在哲学认为,人的意志和欲望是非理性的,先于理性,人的本能自由选择的可能是人之为人的标志。叔本华人的非理性的力量就是“生命意志”,它是世界的本源。人的非理性就是人在“生命意志”的驱使下一种“向恶”的选择。只有直面黑暗才能战胜恐惧。两部影片均展示了人在绝望时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和力量,电影结尾部分的幻象如同失去理性和希望之后的人类的自救行为。
电影《暗袭》中,同伴纷纷丧命,莎拉最终和朱诺对峙,把朱诺丢给怪物。莎拉一路拼杀,为了活命,变得比吃人的怪物更加凶狠。影片里她浑身是血,眼神绝望而狠戾,手握匕首,时刻警惕着四周怪物的袭击。此时的莎拉在经历了与同伴和怪物的厮杀后,见识到了洞穴的恐怖和人性的黑暗。但影片结尾存在了反转:后来莎拉似乎最终找到生路,她开着汽车逃了出来,成为最后一个幸存下来的人。但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却又让人绝望:当她慢慢睁开眼,发现自己依然独自身处黑暗侵袭的岩洞里,躺在一堆白骨上,四周充斥着吃人的不明生物发出的叫声,原来只是做了一个梦而已。整部影片充满着恐惧氛围,把人们在洞穴内逐步走向毁灭的过程描写得生动且残酷。影片的最后并没有交代莎拉最终是否成功出逃,开放的结局给人留下更多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坠落》里的贝基在亨特的鼓励下,独自爬到最高处给飞行器充电。在腿部受伤,没有食物,虚弱不堪,并且与外界孤立无援的时候,她通过和亨特的对话获得内在的力量,激发了她强烈的求生欲。贝基最后变成了比秃鹫更为疯狂的“野兽”,她通过生吃秃鹫肉存活下来。影片的最大反转是真正的亨特早在设法取背包时就已摔死,片中后半部分使用了大量的真实和幻象穿插的镜头以及虚实交错的对白,暗示贝基似乎早已失去理智,求生的本能让她借助死去的亨特的尸体和外界取得了联系,自救成功。这段难忘的经历既救了自己的性命,更帮助贝基从失去丈夫的伤痛中振作起来。也有人认为《坠落》的结局是开放式的,因为最终获救的结局有可能是贝基的潜意识,真实的贝基或许早已冻死在电视塔顶之上。
五、结论
电影《暗袭》和《坠落》无论在视觉、听觉还是情节设计等方面都给了观众极大的震撼。由于都穿插了主人公半梦半醒之间的幻象,两部影片的结局似乎都没有明确揭示现实中的主人公是否最终被救。
无论是《暗袭》中的莎拉还是《坠落》中的贝基,她们都通过这次遇险完成了自我救赎,看到了人的傲慢与脆弱。除了人性中的恶以及荒野中神秘的敌对力量,两部电影也传递了一些积极的力量,让观众看到了人在远离文明和理性的环境下,被非理性的本能和直觉驱使,尽管人性本恶,但人物角色在毁灭中也获得心灵的救赎,她们有着向死而生的勇气。通过电影告诉观众:无论何时,人只有敬畏自然,看到人性的黑暗,弃恶从善才能战胜对于未知的恐惧,进而获得内心的安宁。
参考文献:
[1]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电影艺术词典[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12).
[2]赵博雅.户外电影的类型思辨及空间价值表达[J].当代电影,2019(02):21-26.
[3]刘邵阁.恐怖电影中的恐惧及其外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4]刘伟.荀子与西方“人性恶”理念的比较[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2(11).
[5]陈一霖.论观看恐怖电影的审美感受[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
张晓颖(1977-),女,湖北武穴人,硕士学位,副教授,英语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