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青石绿色彩溯源以及当代绘画思考

2023-09-16 21:39赵丽仙
海外文摘·艺术 2023年2期
关键词:石青青绿艺术家

□赵丽仙/文

绘画要体现时代性,不同的时代所运用的绘画材料各显不同,绘画语言与当下的文化思潮、科技进步相结合,并为社会背景下人们所特定的精神需求服务,这就是绘画语言时代性的体现。其中,民族绘画元素的应用,能够体现出当代艺术家的情感表达与思维深度。如同第一代留学海外的徐悲鸿、刘海粟、潘玉良、常玉等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画家们对于东方绘画中线条的运用、色彩的处理、平面的表达、独特的造型趣味和理念深深吸引了西方人民。作品的东方美学精神体现出作者的文化基因和传承态度,对传统绘画的传承和转化不仅体现出绘画者创作的独特性,也是绘画者精神归属的体现。近年以来,笔者发现石青石绿等传统色彩的运用,在文化艺术领域逐步展露出一种回归的风潮,这两种颜色的使用潮流是人们心目中向传统致敬和对传统文化艺术有着割不断的情感联结的体现。这种回望和重新启用传统文化的思潮,为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开辟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使当代绘画艺术体现出东方美学的生机与活力。

1 研究背景

一个国家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但要具备强盛的综合国力,还需要继承和发扬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正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当今的中国艺术是存在于全球信息化时代的艺术,受全球化的影响,中国艺术涵盖了纷繁复杂的各种风格和样式,从古老的绘画到崭新的实验艺术、装置艺术、录像艺术,其纵横交错的表达方式和陈述语言,让人感觉到眼花缭乱的同时,也令人察觉到文化艺术的逐渐趋同倾向。这容易导致一个问题,作品内容缺乏辨识度。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必然沿袭文化和历史的文脉来进行,传统文化影响着整个社会,也是民族艺术的根基所在。

在当代艺术界,许多成功的艺术作品,特别是被国际认可的佳作,其成功的原因与长期立足本土、吸收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营养分不开。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和谐统一之美,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注重把人的情感赋予物的形式,借物抒情、以形写意、形神兼备。由于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世界观和物我同一的审美观念,中国艺术的表现形式不重写实而重传神。现就当代艺术领域有国际影响力的几位艺术家为例来说明传承的重要性。(1)老一辈留法艺术家赵无极(1921年2月13日—2013年4月9日),华裔法国画家,生于北京。1935年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1948年赴法国留学后定居法国。在绘画创作上,赵无极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油画的色彩相结合,其中参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蕴,创造了色彩变幻、笔触有力、富有韵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绘画空间,被称为抽象绘画中最具有东方精神的画家,获法国骑士勋章。(2)以烟火艺术闻明于世的艺术家蔡国强,他的烟火艺术《天梯》《大脚印》《九级浪》,装置艺术《草船借箭》等很好地以中国文化的语言符号来诠释社会和文化问题。著名艺术史学家西蒙·沙玛评价说:蔡国强的作品是我所知最不利己的当代艺术,平等面向所有观众,宏阔广博充满无尽探索。它最终不是“艺术界”的私产而是献给我们所有人的一份宝贵财富,重思我们之间的人性联结。(3)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著名艺术家徐冰的《天书》《地书》《凤凰》《何处惹尘埃》等作品中,采用和创造传统哲学和文化的符号,开创一种崭新和古老并存的表达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创作的成名作《天书》系列中,他亲自设计刻印数千个“新汉字”,以图象性、符号性等议题深刻探讨中国文化的本质和思维方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经典。20世纪90年代,他移居美国后陆续创作《新英文书法》《鬼打墙》《地书》等作品。21世纪以来,徐冰的创作面更为丰富,特别是关注艺术介入社会的题材,《烟草计划》《木林·森》《凤凰》等均是颇具深度的代表作品。1999年他获得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麦克·阿瑟奖”。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感受到教育工作者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转换方面有某种程度的短缺,本文所倡导的是在现当代绘画领域,美术工作者、教育工作者需尽其所能着力于艺术形式的民族化和色彩的民族化。在当今的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中国画专业大多延续传统教学,继续选择在传统笔墨纸砚基础上的因材施教,而综合材料等新兴专业的学科教师队伍中,又缺少传统功力深厚的中国画专业的教师,将传统东方的矿物颜料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和知识点展开教学与研究。因此,我们所看到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在学习西方当代绘画的偏重于现代科技、形式感和观念的手法之外,鲜少将传统文化的代表性语言、元素、符号运用到艺术创作当中去。本文将从色彩的角度溯源石青石绿,在此基础上探索中国绘画的民族精神以及传统色彩在当代绘画中的应用。

2 石青石绿的色彩溯源

石青石绿,是中国绘画的传统颜料,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灵魂材料,这些独特的绘画材料曾经在中国青绿山水繁盛的时代大放异彩,承载了儒释道对宇宙、人生的认识和中国文人独特的审美归属。

五行是古代思想家解释宇宙变化的朴素的唯物论思想,汉代许慎《说文解字》[1]:青,东方色;赤,南方色;白,西方色;黑,北方色。我们从五行对五色的角度展开诠释《论衡·验符》[2]:黄色为土色,位在中央。明代杨慎讲:木色青,故青者东方也;木生火,其色赤,故赤者南方也;火生土,其色黄,故黄者中央也;土生金,其色白,故白者西方也;金生水,其色黑,故黑者北方也;木旺于春,色青。火旺于夏,色红。金旺于秋,色白。水旺于冬,色黑。中央均属土,色黄。石青石绿色彩青翠欲滴,适合描绘万物生长、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它们是典型的矿物颜料,矿物色也称石色,这类颜料不能直接用水粘取,需要加入明胶、胶粉,以水融化后使用。矿物颜料有着历经千百年不变色的优秀特质,若想从文化属性上研究,我们需要梳理美术史上这两种颜色诞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细查文化脉络中绘画的社会背景和题材的发展变化。

追踪溯源,汉代和汉之前的中国绘画是以黑和红色为主要颜色的[3]。魏晋时期佛教美术的传入改变了中土绘画用色单一的局面,受西域外民族和佛教绘画的影响,在印度佛教、密教、雅利安等文化的影响下,绘画开始走向繁荣而多样化,古代的中国文化以儒道思想为主,天人合一、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深植于人们的理想和道德理念中。画家们在这一时期选择了静穆而又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青绿色作为绘画主要用色,这在满足本民族审美需求的同时融入了西域和中亚文化的元素。魏晋时期是敦煌石窟开凿的初期,我们可以看到在北魏晚期的西魏的壁画中,用石青、石绿表现山水的图像已成为经典。莫高窟285窟窟顶四批下部边缘,就描绘了山林中僧人结庐而坐,在远离尘世喧嚣的自然美景中静心修行。石窟南面描绘了五百强盗成佛故事,一组组起伏的山峦分隔开画面空间,分割的空间把故事情节分段展开,同时使这些故事具备了时空感和神秘感。山峦的主色调用的正是明亮中透出高贵和典雅的石青和石绿色。

隋代画家们开始运用石青石绿画山水,展子虔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到了唐代,青绿山水大行其道,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也有了新的模样,初唐的青绿山水中增加了暖暖的赭石色、褐色。盛唐时期敦煌莫高窟217窟是描绘化城的经变画,以生动直观的图画表现经文所叙事的内容。在壁画《化城喻品》中,使用青绿色调表现自然山水,色彩渲染、过渡更加柔和,层次分明,画面构图善于把不同的时空进行布局,很好地表现远近空间;在故事情节表现上描画得愈加丰富细腻。敦煌千佛洞保存的唐代壁画为最多。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确立了青绿山水的基本面貌特色,在绘画技巧上,创造性地运用了青绿勾填的方法,画笔工细、气势雄壮。明末以蓝瑛的没骨重彩山水为代表,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近现代张大千、刘海粟等创立的青绿泼彩山水。没骨重彩长于艳丽缤纷,青绿泼彩则挥洒酣畅。时至今日,矿物色仍被广泛运用。

3 艺术的传承与转换

在近期举办的“龟兹当代艺术创作研究展”上,不同领域艺术家的120幅作品在上海的金臣亦飞鸣美术馆展出,其中画家们受石窟艺术的影响呈现出以石青、石绿为主要基调的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如唐承华的《西域风情系列NO.1》、王书杰的《须弥山》、郭峰的《弥勒说法图》、赵丽娅的《像》等,这些作品无一例外运用到了石青石绿作为画面的主要色彩作为画面基调,而他们使用的材料却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唐承华先生使用丙烯颜料作为媒介进行抽象绘画,表现一种对于新疆历史文化的追忆和致敬,而王书杰则使用类似于壁画的古朴而粗糙的厚重基底,在其上运用泼彩、肌理、模仿壁画效果等手段,来对于敦煌壁画的色彩、造型的继承和发扬进行实验。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主任胡伟先生的综合材料作品 《金秋》,则是运用纸材料进行着色和重新拼贴来对于历史和绘画进行重新思考,并对传统绘画元素进行解构和打散、重构。对于胡伟在当代绘画领域所进行的身先士卒的实验,中国美术家协会原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范迪安先生评价称,胡伟的作品在物质化的时代里探索精神的意义,从而提供一种东方式的解决方案。同时还可以看到,胡伟的作品与传统美学、传统诗学有着一种深层次的对接,实现了一种东方式当代精神的表达。2023年的4月25日,国家艺术基金宣传交流推广项目——“海上丝绸之路”当代艺术展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博物馆开展,本次“海上丝绸之路”当代艺术展,汇集了20位艺术家所创作的60余件(套)作品,作品包括大型装置、影像、架上艺术和综合材料绘画,其中艺术家颜景亮、陈翔宇运用传统的石青、石绿等色彩结合综合媒介材料表达他们对于传统的回溯和古代丝绸之路的情感联接,同时也表现出他们对材料与画面的关系、画面与观众的关系所作出的深入探讨。

中国的架上艺术是以材料来分画种的,比如,油画、版画、中国画等。现在人们意识到画种之间的互相融通,对于创作观念的更新材料技法的拓展大有益处,中国的美术需要与国际接轨,更需要体现它的生命力和时代性,于是综合材料绘画应运而生。201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成立了综合材料艺委会,胡伟主任根据中国美术发展的实际需要对于综合材料绘画给出了以下学术释义:单画种材料技法的演进;多画种或多种材料技法的互渗融通;原生态表述。在艺术家们所作的综合材料绘画创作实验中,中央美院教授胡明哲老师在色彩的材料学上做了很长时间严谨而深入的探索,她意识到矿物色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媒介,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基因和东方审美特征。她表示,我们有责任将矿物彩画复兴。带着这一理想,她成为推动中国岩彩画发展的重要人物。胡明哲教授不仅在画面中广泛使用传统的石青、石绿色,还拓展使用泥土色、水干色、金属色、箔类,也使用黄沙、白沙、金刚砂,甚至用红砖、黑瓦来绘制画面,使其跨越了颜色与材料、古典与现代两个领域。这些矿物色根植于深厚的中国传统,具备在当代时空向多向延展的可能。一方面是传承,一方面在发展,岩彩在使用中可凸显材质的肌理,各种材质对比交织共构形象和空间,打破了绘画与制作的界限,带给艺术家们新的启迪。

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推出了一场令人耳目一新的舞蹈诗剧节目《只此青绿》,它的青绿山水的色彩和循古服装造型灵感来自于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画面用青色绿色点缀出高山的延绵与雄峻,青绿代表东方、代表春天、代表万物。身着古衣的姑娘们在青绿山水画中翩翩起舞。画中的青绿设色被抽离出来,抽象成舞台上的女性人物形象。当舞者们舞出不同的造型和体态变化时,层峦叠嶂的山水画卷以另一种全新的形式展现出来。《消夏杂诗·其九》陈肇兴(清)有诗云:“山田青绿水田黄,看惯人家刈稻忙。乌雀也知禾黍熟,欢呼飞下野人场。”绘画——舞蹈——诗歌,我们在不同的文化艺术形态中都能找到自己独特的情感归属,即使到了全球化时代、东西方文化剧烈碰撞的今天,都在不停地寻找东方人的归属,只因我们身体中那个共同的中国灵魂。

如今敦煌壁画已成为世界级文化遗产,石青石绿作为极具代表性的色彩,广受学者、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喜爱。这两种颜色也演变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符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传统绘画、雕塑、染织、服装等领域被广泛使用。回望传统,我们的绘画颜料是杰出的、极具特色和无可替代的,这一课题有待于学者们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当代艺术是观念性的、自由与创新的、具有批判性的。受西方艺术影响,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很大程度上在对欧美等西方艺术进行模仿或挪用,作品中缺少了中国当代艺术自身应有的从本土和传统中生发出的生命力和创新性。阿纳森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中,将西方美术史分为两条线,一条是现代艺术史,一条是前卫艺术史[4]。当代艺术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介入社会,艺术的作用是对文化价值进行重组,艺术家的作品体现出对生活的介入,以直接的方式去影响社会精神、文化、思想、体制和消费等。当代艺术强调自由的创作空间和自由的精神,但是作品必须是创新的,即他的语境一定是前所未有的,既不能重复别人也不能回归传统。

如何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并契合当下的社会环境进行创作?如何对传统色彩、材料和语言进行挪用、重组、转化,从而形成艺术家自己全新的艺术语言?在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中,油画、丙烯画、综合材料绘画等各种绘画门类还处在长期受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下,发扬民族文化艺术的长处,传承传统文化元素和精神来建立新的艺术语汇,使传统文化符号和重要文化元素在新的时代拂去历史的尘埃重现光明,这是艺术家们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引用

[1]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 王充.论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3] 王文娟.墨韵色章 中国画色彩的美学探渊[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4] 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石青青绿艺术家
青绿人家
山河间的一抹青绿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凡设青绿 体要严重 气要轻清 青绿山水画法探源
仿古脱古 清代青绿山水画
雀舌
雀舌
雀舌
李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