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煜 杨得鸿
潮州府城府前街府仓内,原是明清时期官府粮仓所在地。府前街府仓内约300米长的小巷里,清末至民国时期是以官商为主的居住地,住户非富即贵,只有50号门牌住了近百户人家,涌现出杨国崧、杨栻、杨棫、黄瑜、郑子弼、康晓峰、张秩君、詹励群等8位书画名家。
潮州自唐宋“十相留声”从中原带来了文明之风,特别是韩愈(文公)来潮为官,推动了本土庶民勤耕苦读之社会风气,读书蔚然成风,涌现出潮州人称颂的前、后“八贤”杰出人物,至宋代潮府已有“海滨邹鲁”之美誉。潮人书法从唐宋时期已形成,至明清以后达到鼎盛,涌现出林大钦、黄锦、吴殿邦等状元进士的传世书法作品。
中国书协原副主席陈永正教授曾指出:“国内学术界开展了‘潮学’的研究,潮汕的历史文化,如潮剧、工夫茶、美食等,都有学者进行较深入的探讨,但书画艺术方面,似乎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岭东画派在广东以至全国早已拔戟成一队,岭东的书法家所取得的成就更是不容忽视。所谓‘超越物象,直指人心’,才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1]中国书画艺术追求传统与创新,潮人书画受到闽南、海派、江浙、岭南等画派的影响,加上本地的精工细琢工艺精神,形成独特风格。潮州书画艺术自明清颇具盛名,从清末至民国已成为广东美术界的重要生力军之一,主要由三方面人才组成:一是朝廷命官、科举翘楚来潮任职及书画家的入籍寓居,如刘溎年、符翕、杨国崧等;二是大批书画家赴全国各地进修学习后回潮从师带徒,如王显诏、黄家泽、李开麟等;三是家传或自学成材,如佃介眉、郑子弼、康晓峰等。而居住在府城府前街府仓内的八位是潮人书画的佼佼者,在现代潮人书画史上具有一定地位。
府仓内因官府设粮仓而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社化时期曾改为“大食堂”,后为“潮安旅社”部分,现为“伟南园”右侧高楼位置。据考,清末至民国时期,因粮仓迁移,府仓内成了官宦及富商择居之地。8位书法名家后来也居住这里。
杨国崧(1859—1919),字小亭,又作筱亭,号耕云樵子。清末举家从南京雨花台赴潮府任师爷,同行携带不少金陵、海派名家书画。喜巨幅京版纸作画,笔墨功底极深,擅长山水人物,笔意高古,构图严谨,属金陵画派风格,作品格调高雅。居室初名韩水寄斋,后改为思补轩。知名金石书画集符翕见杨国崧作画有杨思补遗风,故以宋代名画家杨思补之名“思补”二字名其居室。郑心经又为此题跋,两家书法刻在一块木板上,成为思补轩匾额。郑心经题文:“宋杨思补先生,以绘画名世,史称其善画梅。张之壁间,有蜂蝶集其上,信乎其技神矣。吾友筱亭仁兄为其后人,性倜傥不羁,幼工六法,每当驱遣烟墨,模水范山,洒洒然觉胸中别有丘壑,妙有乃祖风。符子琴司马一见奇其才,甚钦迟焉,因以思补二字额其居,余故乐为志之,以见祖述有人云。樗居士郑心经跋。”[3]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画“山水人物图”(见图1),江边小舟上高士弹琴看书,图景之美,弹指间琴声荡漾,疏密有致(作品入藏省博,编入《岭东雅韵》)。[4]艺传儿子杨栻、杨棫。
图1:杨国崧——山水人物图
杨栻(1886—1966),字寿枏,又字寿扬,系杨国崧之长子。中医师懂玄学,自幼聪慧勤勉,喜文学,随父亲杨国崧学书画,并得家藏历代名家作品观摹,擅长书画。书法以碑入书,苍劲有力,变化有序。国画承家学,在其家父的基础上再突变,受吴昌硕、任伯年的影响,加入更多的海派风格,形成自己的特点,是蜚声潮府的书画家。杨栻一生行医,以诗文、书画为乐,不进出公门,不结交权贵。国学大师饶宗颐少年在家乡曾拜杨栻为师学画,曾在杨家临摹不少任伯年画作。2004年由饶宗颐拜题拜序的《杨栻画集》序曰:“金陵画派,清初八家,已能尽其美,龚野遗尤其英绝领袖。自兹以降,风流弥繁,至于季世而有杨氏。筱亭翁与符翕游幕潮州,以写京榜巨幅山水著闻。既高尚其事,与沪上任伯年交往尤深。嗣子寿枏先生承其业,复工书,结体学山谷,运笔如飞。擅诗文,兼通岐黄术。邓椿曾言:‘其为人也多文,虽有不晓画者寡也’。于先生见之。余年十二,亲炙先生之门,所居垂杨覆径,如履五柳之宅。师隐遐于此,蝉蜕嚣埃。恬然自足。家藏名作,任画尤多,供余泛览。故舍自少为擘窠书、能站立抵壁作山水大画,实根基于是。余自弱冠后,远去乡国,东西泛梗,山河隔绝,音讯渺然;但知师晚岁失明,以六六年寿终。其遗作存于家者,曾编入《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书画家》及《中华古今画家吉祥福寿大典》。此者杨耀兄见告,师作品,复收入《世界美术大典》光华四照,师亦可以无憾矣。耀嘱为师画集作序,谨述师平生风尚,及余所受业于师门者,以表我景慕之意云尔。壬午冬日—受业饶宗颐拜序。”[5]“荷花香里昼如年”(见图2),画面奔放,墨韵淋漓,海派风格明显(作品入藏省博,编入《岭东雅韵》)。[6]艺传儿子杨耀、饶宗颐、余作新。
图2:杨栻——荷花香里昼如年
杨棫(1897—1934),字士峨,系杨国崧之次子,青年赴外洋留学,归来曾任潮州、汕头政府机要秘书,洋行股东。师承家学,从家父(杨国崧)兄长(杨栻)学书画,善花鸟精诗文,在结合金陵与海派画风中,也吸收了岭南画派的营养。其“花卉图”(见图3),画面可见,虽摹青藤道人笔意,构图呈S形,简洁而不失骨力,淡木枝干,突出红棉花,书画作品存世甚少(作品入藏省博,编入《岭东雅韵》)。[7]
黄瑜,字璞庵,号真平道人,清末至民国人,师从晴波,擅画人物、山水,喜画青绿山水,笔法苍劲古朴,以画为业,其作品曾赴日本展览,获得好评。设书画局于府仓内。其“山水人物图”(见图4),初夏,溪风凉意,地面青草染绿,溪边竹林下两位高士席地而坐,聚精会神对弈,两茶童距五步设茶炉准备煮工夫茶。人物生动传神,山旁红花盛开,一派韩江边潮人的悠闲生活气息景象,并自题诗一首:“世外烟霞亦许时,至今风致后人思。却怀刘项当年事,不及山中一着棋。”(作品入藏省博,编入《岭东雅韵》)[8]
图4:黄瑜——山水人物图
郑子弼(1895—1966),字毅,号培经,潮州府城人,毕业于上海法政大学。早年从事教育,后从政再改业商。抗战潮州沦陷前携眷到兴宁,一生好施乐善,因广办救济事业有功,被当时的广东省政府委任为咨议。抗战胜利后回潮,在府仓内19号建欧式小洋楼(后被征用为潮州广播站)。新中国成立后任潮州市防洪复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参与石亭、牌坊字画价值考察工作。平生善诗文精书画,在兴宁设换鹅斋、创小桃源诗社。兴梅界数百家潮行的招牌,如潮州的老字号永大金铺、四西书局、郑义成鞋铺、义华百货商店、至今还在营业的杏和堂等招牌都出自其手笔。书法擅长隶、楷、行、草四书俱佳,笔墨闲逸秀丽,招牌字大如桌;诗抄字小似珠。其大中小楷,真草隶篆,皆有神韵。他为潮州意溪上津郑氏宗祠四位祖先所写的像赞,楷书带行,从1948年保存至今还很完整。其作品楷书七言联“和为贵治家上策,富勿骄处世良谋”(见图5)字体端庄,中锋用笔,碑帖临摩,变化有度(作品入藏省博,编入《岭东雅韵》)。[9]郑奕群先生提及饶宗颐教授少年时曾师从郑子弼老先生学书法,饶宗颐教授向郑老先生索草书“举头是福”,他把“福”字隐画为“蝙蝠”之中,可谓图文并臻。他擅作国画,擅长花卉、蜂蝶、昆虫,画得栩栩如生,广布于潮汕兴梅港澳名人墨客之手。晚年在潮州百花台开设“换鹅楼”,卖字画为生。2000年饶宗颐教授为郑子弼《换鹅斋翰墨留馨》一书题签,曾楚楠先生也为该书题诗:“当年勋业已随尘,摭拾残片倍足珍;更有贞珉留手泽,凤凰台下仰丰神。”并注:凤凰时雨匾额乃先生手书。[10]重修凤凰洲公园时郑子弼在1936年夏月手书《凤凰台》《凤台时雨》石匾也展现在游客面前。
图5:郑子弼——楷书七言联
康晓峰(1918—2004),号凯庐,是清光绪年间韩师第一任校长康咏进士之侄子,原籍福建长汀,随伯父来潮州,居府仓内21号,经营一家纸行。家学渊源,饱读诗书,擅诗文精书法,文学功底厚实。1993年饶宗颐教授首次在广州画院举办书画展览,康老用楷书书写“饶教授宗颐先生书画展”序:“饶宗颐选堂先生书画展,于十一月十八日至廿四日在广州画院举行,意义殊不寻常。我国古代,以人物故事界画道释为主题,有唐王摩诘,以水墨渲染,一变钩斫之法,世称南宗,其画造理入神,迥得真趣,又谓之为文人画,天下奄然宗之,宋苏东坡倡文人士夫画尤力,尝谓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画,画中有诗,盖东坡一代宗师,无所不造其极,予曾有句云,文艺之全才,千古一东坡,非过誉也,沿及元明,有赵孟 董其昌辈,堪为文人画表率,至清则时尚四王八怪宫廷画等,而以诗书画齐全,则目为文入画,此其大较也,选堂先生青少年时期,于书画已露头角,然为诗文名所掩,世罕知者,及教授生涯,犹勤于著述,先生精通英法日印诸国文字,曾远游世界各国,举凡博物馆及私家珍藏书画文物,靡不摄其精微归来,以心血为炉,镕铸古今中外,以成其学者之书画,退居后,益游心艺事,自言笔迹当以磊落为高,点画更取离披为美,神不可见,其盼际意,正期极于周密,不滞于手,不凝于心,用法而不囿于法,关捩相须道通为一,此次展出作品,虽尺帧巨幅,无不生意勃勃,书卷之味,盎然其间,神奇韵妙之致,又非浅学之士所能见及者,先生为当代汉学大师,国际汉学界公认为权威学者,等身著作累计达一千多万字,现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先刊文集二十册,约六百万言,昔蔡起贤评先生,谓前无古人,旨哉言乎,予则曰:后世有学者,书画未尝不自今日选堂先生始,敢以质诸中外人士之有同感者,共研讨焉。凯庐老人。”文采飞扬,楷书端庄。康先生多写隶书,以习曹全碑为主,亦学长汀乡贤伊秉绶,用篆籀之法写隶书,古拙苍劲,可见几分伊秉绶书体。隶书七言联:“笔岸东向横书案,韩水南流过凯庐。”作品入藏省博,编入《岭东雅韵》。[11]著作有诗集《劫余集》,饶宗颐教授为之作序。
詹砺群(1920—2006),澄海人,系书法家詹哲明之子。詹哲明一生寄情诗文、书法。其楷书册页(见图8),陈永正教授以“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八字为其书法总评”,曰:“近世学颜、学何者,鲜见有如此沉雄劲健之制。”[12]詹砺群从汕头商校毕业后一直在潮从事邮政工作。书法师承家学,其作品入选1979年、1980年全国美术展,曾是潮州书法学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詹砺群得其父詹哲明家传,擅书法精行书。其行书轴:“鸟啼铃语梦常萦,闲立花阴盼嫩晴。怵目飞红随蝶舞,关心茸碧绕阶生。天于绝代偏多妒,时至将离倍有情。最是令人愁不解,四檐疏雨送秋声。鲁迅先生《惜花诗》其一。”(见图9)书写流畅,疏密有度,中锋用笔,具“二王”风骨。全国书协原副主席陈永正赞曰:“詹老先生‘书为心画、书如其人’,詹老的书法,各体皆能,我认为最能代表其成就的还是行书。其中年所书,秀朗挺拔,自具骨力,晚年则简淡冲和,已臻化境了。”[13]父子两人书法均入藏省博,编入《岭东雅韵》。[14]
图8:詹哲明——楷书册页
图9:詹砺群——行书
张秩君(1892—1950),潮人儒商。1922年张秩君与饶鄂、黄雪亭组建“湖山钧游社”,于西湖山鳌峪内参与官府主导的整治西湖的工作,“同资臂助,辟治湖山”,使整治工程顺利完工,今西湖山鳌峪顶还留存其竖写隶书“翼峰”石刻阴文72厘米见方擘窠大字。书写学张迁碑之苍劲古朴,可见其书法功底深厚。款约8厘米,款曰:“邑人张秩君题。”该隶书石刻拓片由潮州市博物馆收藏。1928年张秩君在府仓内28号建造了一座潮州建筑风格四点金大厝,现被潮州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市级“历史建筑”,并授予牌匾。
2022年我们有幸参加广东省博物馆《岭东雅韵》的编辑工作,加深了对历代潮人书画的认识。书籍载录明清以后潮人书画家196位作品,其中居住在府仓内除张秩君外其他七位均有传世作品入编。由此可见,清末民国以降,府仓内八贤在现代潮人的书画艺术阵营中有着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