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 南国书香
——“南国书香节”诞生记

2023-12-23 14:35陈俊年
岭南文史 2023年2期
关键词:南国书香广东

陈俊年

本文录自当年工作笔记,并经征询九位共事者,查阅相关文档和报章史料整理而成,以期如实展述南国书香节的诞生过程。

一、提出建议并撰写报告

1991年5月,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周圣英,经过一番调研,在局务会议上,做出“深化改革开放,重振粤版雄风”的部署。未想到会后不久,局里派我(时任局图书处处长)带队去参加第二届香港书展。

7月中旬,我和广东省新华书店总经理童自烈、花城出版社发行科科长朱讯,一行三人,抵港参展。租了两个摊位,摆上四百种新书。只卖出些中医养生类读物,其他书少人问津。七天展期,我们常作闲逛,参展者变成参观者。

香港书展(原为“香港国际书刊印刷展”)由香港贸易发展局创办,每逢暑假在湾仔会展中心举行。书展规模壮观,数百个堂皇摊位,摆满精美读物,楼上楼下,绵延成知识的海洋。广告宣传强劲,文化活动生猛。时值台风季,读者依然冒雨排长龙进场,整个展馆人如潮涌。除了常见的作者签名售书,像金庸、梁羽生等名家大师,就在现场讲授写作专题,当红的演艺明星则现唱现卖音乐碟带。声光雷电,人气爆棚。新潮的电子读物尤为抢手。香港书价高于内地五六倍,普通读者却手抱肩托扛书而归。此情此景,令人震撼。

联想广东人口比香港多十几倍,读者也更多。若举全省乃至全国出版之力,创办一个类似的推动群众读书的出版文化活动,想必大受欢迎。邓小平概论中国国情的精辟名句:“人口多,底子薄”,更是昭示着包括中国出版发展的使命与前景,我们要多出好书,多办好事。灵感的萌生,令人兴奋,促我去香港贸易发展局取经学习,促我反复思索:如何确定举办宗旨、如何策划活动方案以及如何冠名。

近穗后,我和同事文友探讨上述想法,得到了肯定和提醒。于是,向周局长汇报参展收获时,我着重详谈举办“南国书香节”的建议。

冠名“南国书香节”的用意,我解释如下:(1)冠之“南国”,旨在突破广东地域局限,以更大气魄和文化情怀迎取全国出版界的支持和参与。我也如实谈及,有人质疑,用“南国”似有“台独”的意味,我当即笑着问他:毛主席就有著名诗句“北国风光”,我们为什么不能提“南国书香”?你不知道还有那句唐诗“红豆生南国”吗?(2)纵观全国乃至全球书市、书展、书博会,直观强调的多是图书营销及版权贸易,罕见凸现其本质意义,即传播文明成果,营造文化气氛。所以,我真的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中国独有的“书香”一词。那是苦苦寻觅之际,忽见一本台湾版散文集,书名就叫《书香》,令我眼前一亮:书香,久违了!毕竟,“文化大革命”中“老九”都“臭”了,何来“书香”?其实,“书香”词源,芬芳悠久——自汉代以后,读书人就用芸香干枝夹入书籍以防虫蛀,又令满卷生香,后延伸为书卷气息和文化氤氲。故,中国读书人家素有“书香门第”“书香世家”“耕读传家”之美誉。今时今日,我们乘改革开放春风,激活书香,营造书香,传播书香,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创新。(3)称之为“节”,即是著书人、出书人、读书人共同狂欢的盛大节日。阅读活动不单是传统的“面壁”“坐冷板凳”,现代人读书是愉悦心灵的精神充电,有声有色,互动交流,应该拥有同喜同乐的悦读庆典。

听完汇报,周局长嘱我抓紧写成专题报告,以呈省委谢非书记,并报省委宣传部。

周六晚,周局长来电话,约我面谈。去到他家,见黄尚立喝着茶,接着来了黄树森(著名文学评论家,也是策划高人)。未想到,那晚打的是“锄大地”,聊的却是书香节。周局长兴致勃勃,送我们到楼下时还特别叮嘱我:关键要把举办的目的意图写充分,写到位。

1991年11月30日,周局长审定签发《关于举办“南国书香节(第一届)”基本构想的报告》〔粤新出(1991)38号〕。全文七页,包括举办宗旨、活动项目、组织架构及经费筹措等四部分内容。举办宗旨,原文申述如下: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发展全国瞩目,文化领域,特别是高层次的文化建设虽有发展,但仍须加强。从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目标出发,大力促进我省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在全社会掀起广泛、持久的读书热潮,使崇尚读书、尊重知识的观念深入人心,不仅是提高全民思想文化素质,营造文明社会风气的需要,同时也是让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科技兴粤”的需要。

基于这种认识,结合我省的实际,特别是我们前不久举办“第四届全国书市”的成功经验表明,组织一项大型的、涵盖面较广的、具有连续性的出版文化活动,对于强化宣传,扩大影响,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这一活动的着眼点是:以读者为中心,以好书为导向,以系列文化活动为内容;突破传统书市单纯销售的习惯做法,综合编、印、发、读、演、唱以及学术交流等各项活动,把知识的光芒全方位辐射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形成一个“写好书、出好书、读好书”的高层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

本活动的名称,拟用“南国书香节”。每两年举办一次。

书香,书香,好书才香。办好书香节的关键,在于积极动员全国出版界踊跃参与,大力组织全国(含台港地区)优秀读物,以丰富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广大读者。它对于我省的出版工作无疑是一次大检阅、大总结和大促进。

不久,局里就收到谢非题字:

改革开放 南国书香

接着,叶选平、朱森林等也作题字。

二、全面启动筹办事宜

1992年,岭南大地,春风骀荡。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深得人心。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化作亿万人民的共同意志和伟大实践。广东出版界积极行动,周局长主持党组会议确定,粤版图书内容要主攻三大重点:(1)重在热情讴歌、全面宣传彰显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广东经验成就和新人新事新观念;(2)深入挖掘、整理、积累岭南文化的历史成果,尤其展现广东近现代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丰厚史实;(3)充分发挥、积极用好广东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的省情优势,扩大开放,引进输出,合作互利。同时,周局长要求,全面启动书香节筹办事宜,嘱我(时任副局长,分管图书、印刷、发行)主持协调书香节工作,由广东省版协下属的实业公司加挂组委会办公室牌子,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会后,我向省版协秘书长罗兰如、副秘书长兼实业公司总经理曾昭仁传达周局长布置的任务。大家都觉得任务繁重压力大,商议宜先摸清门路,再拟举办要务和实施步骤。

事非经过不知难。未想到办一个出版文化活动,会涉及众多社会管理部门。我们缺乏与社会打交道的经验,时常跑断腿还摸不着门。毕竟那时候,尚无“办事指南”,也没有网上“粤省事”。

首先是租用场地难。偌大个广州,当年适合书展的唯有广交会,而且场租排期已满,要等到1993年第四季度才能安排。申请租展之前,必须先经公安、交警、消防、环卫等部门同意。二是招展难度大。招外省的难,招港台的更难,如何发动,如何办展,如何安排食宿……越想头越大。三是经费筹措最难!实业公司向有关部门借了10万元做开办费,归还则要20万元。头两届都按这个款数上缴。收款部门的理由是,机关也要“创收”。真是万事开头难。

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黎子流名言)。带上给省委的报告和谢非等领导题字,还捎上几本好书,曾昭仁领着组委办同事逐一拜访相关部门,包括铁路、民航公司,坦陈文化单位办社会活动,缺钱也赚不了钱,恳求对书香节的支持、帮助和指导。真没有请过一餐饭,却也顺利办成几件大事:(1)拿到了有关同意办展的批文。(2)与广交会签订场租合同,租期确定为1993年12月17日至27日,其中16、17日布展,18日预展、书店订货、团体采购,19至26日为公众展期共八天,27日撤展。(3)为解决经费严重不足,大胆打破传统书市不做商业广告的习惯做法,动员知名企业赞助大众读书活动,并要求企业广告融入书香节主题宣传,得到了众多企业的热心支持。(4)预订以流花宾馆为主,东方宾馆为辅的来宾住房,并联系盒饭供应商,以备参展工作人员之需。

1993年2月,组委会向全国出版界包括民营书业发出邀请,并在东湖宾馆举行招商招展会议。为增强吸引力,减轻参展担负,场租摊位费一律只收原租金成本。会上,我详细介绍广东图书市场的活跃兴旺,连年销量名列全国前茅,并强调南国书香节将是展示全国出版成果的崭新舞台,更是广东向全国出版界学习的重要课堂。衷心感谢全国支持,热盼继续关照广东。招展成果比预期好,令人信心大增。有关港台展馆的招商、组织工作,统由省出版进出口公司负责,恳请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协助推介,得到了港台出版界的热烈响应。

3月,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召开全省出版社社长会议,动员为“迎接书香节,抓紧出好书”。会上各社汇报,正在加班加点,赶工编印的粤版“大部头”、重点书有:广东人民出版社《岭南文库》(岑桑执行主编)、《法藏敦煌书苑精华》(饶宗颐编,廖小勉策划)、《红楼梦辞典》(周汝昌主编,陈海烈策划),花城出版社《港澳大百科全书》(范汉生总编辑、总策划,陈锡忠、李联海策划)、《人生文丛》(林贤治主编,林贤治、陈锡忠策划)、《世界女性题材经典名著系列》,广东旅游出版社《新中国大博览》(李亚平主编、策划),广东科技出版社《中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儿童科学智慧丛书》《广东山区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踏遍青山——毛泽东亲家张文秋回忆录》(黄尚立策划)、《画说性》,岭南美术出版社《领袖与故乡》《平面设计手册》等。同时,外省也在积极赶制大批好书,如四川人民出版社《宗教与世界丛书》,四川教育出版社《后朦胧诗全集》,湖南文艺出版社《潇湘战史纪实文学丛书》,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系列》(锦装套盒),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老舍小说全集》,广西科技出版社《新编十万个为什么》等。

6月,组委会向全国省级新华书店及各大图书馆发出订货、采购的邀请函。

其间,我们策划撰写书香节的宣传广告,把“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社会流行语,改造成书香节主打广告词:“东西南北中,南国书香浓”,意蕴“书香”针对“铜臭”。自11月始,杨小彦设计的精彩海报贴遍广州大街小巷;“读书启心智,书香馨人生”“书纳百家,香飘万里”“开卷有益,一本万利”等企业冠名的大幅标语,横亘在数座立交桥及海珠桥上。那时找不到彩色喷图,省出版实业公司员工们就用曾昭仁示范的土办法,把剪好的白布大字,一针一线缝在长幅红布上。

12月4日,召开书香节新闻发布会,统请中央驻粤新闻机构及省市媒体代表,通报筹备就绪和开幕在即。我在会上动员说,新闻出版界好战友,我们一起为书香节造势,共同发起舆论总攻!

18日下午,我们从预展会场赶去省人民医院东病区,探望周局长。得知预展顺利,他笑着说,书香节一定会“香”起来!

开幕前夜,我们先后去流花宾馆和东方宾馆,登门拜谢来自全国的参展团团长。

夜深天寒。回家路上,见车窗雨刮猛泼冷雨,心里不禁连连默祷:明天可千祈别下雨啊!

三、书香盛况及社会影响

19日一早,南天放晴。广交会广场上空,飘动三个巨大气球,悬亮着“三宝”的大红巨标:万宝恭祝南国书香节圆满成功!佛宝向广大读者致意!健力宝向全国出版界学习致意!适逢周日,广州各大中小学的莘莘学子,以及珠三角如佛山、东莞、南海、顺德的众多“书迷”,早早专程赶来,集结在广场周围,冒着寒风,排起长龙。“‘广州现时只有两条长龙了,一条是买股票,一条是买好书。’一位排队等候入场的男士如是说。”(注:引号内文均摘自当时报章,下同)

上午9时,首届南国书香节隆重开幕。时任省委副书记黄华华致辞,并与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谢宏一起剪彩。出席领导还有王宗春、高祀仁、李兰芳及吕正操、于光远、刘田夫、梁灵光、黄浩等。

大门一开,人潮挤拥,真的把大门挤塌了。“开馆不到一小时,四川出版集团就已创下三万多元的销售额。”一上午,“广东人民出版社《岭南文库》第一批18种即卖出一百多套;8卷一套的《法藏敦煌书苑精华》,标价3280元。记者以为看花了眼,怀疑是否漏了个小数点,一问才知,标价没错。这么贵的书还真有人买,一会儿就售出十套。”再如,“广东旅游出版社的《新中国大博览》虽然价格不菲,但已被买去160多套。花城出版社的《港澳大百科全书》,岭南美术出版社的《世界室内外装饰设计全书》,都是大部头,高定价,却也是热销书。”著名专栏作家微音(许实,羊城晚报社社长,也是我们出版界老领导)撰文写道:“我去书香节‘赶集’。哗!果然是人山人海,好不热闹。全国(包括港台地区)出版单位,都在这里一展雄风。一大批新书、好书,一一向读者亮相:‘我选择了你,你选择了我’,互竞风流。我这一生人,还未看到过图书集市竟有这般风光的。”

下午三时许,说来好笑,我上洗手间,突然“大哥大”(砖头大的手机)响了,一接听是省委办公厅打来的,说谢非同志来看书香节,正在路上。我慌忙说,来不及安保,我们局长也不在现场啊。不用,对方说,你陪就行。我急忙跑去大门口,只见谢非、张汉青在人群中挤拥过来。我迎上前,想接去贵宾室。谢非摆摆手说,直接进现场。对此,微音写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广州市长黎子流等领导同志,也像普通群众那样挤来挤去。没有‘清场’,也没有保卫人员去‘开路’。领导与群众的心连在一起了:那就是崇尚读书。”有位记者接着记述:“谢非仔细地向组委会负责人了解书香节的情况,并先后参观了广东人民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的销售档口。当得知粤版新出的一批大部头书都卖得很不错时,高兴得连连点头。在河南省新华书店的摊档前,谢非停下脚步,与河南的同志聊起来;‘这次书香节比前年第四届全国书市相比怎么样?广州的市场如何?’河南的同志告诉他说,看今天的人流,预计销售要比前年好。谢非兴奋地说:‘南国书香节有这么多外地出版社和书店参加,是一次书的比赛,书的竞争。广东人不仅喜欢吃,也爱读书。吃在广东,读书也在广东。’当记者问谢非同志参加书香节的感受时,谢非说,今年书香节的势头比前年好,说明广东人对读书的要求,对精神产品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越来越高。这给我们出版部门及作者、编者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拿出更好的精神食粮满足读者需要。就好像物质生活一样,精神产品的供应也是很重要的。”

整个下午,“人潮汹涌,眼看场面已经失控,公安人员毅然宣布入场券暂时无效。有人为此提出异议,公安人员吼道:现在是‘人命第一,买书第二!’现场除了维持秩序的四部警车,五十名警察外,还加派了武警学校学员三十人,足见群众购书的盛况。”省新闻出版局机关也总动员,每天由处长们带队来展场轮值,并请出版技校师生协助安保。我嘱曾昭仁去买两套军被和两把大号手电筒,以入住组委办,当守夜值班。每晚睡前,我们去巡看展场摊档,检查电源、消防设施,以保平安。

“书香节期间,来买书的读者,有全家老少的,有打工一族,有坐着轮椅的残疾人,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老干部,有满腹经纶的老教授。更多的是青少年。华南师大一位女学生,前后来了三次,买了800多元书。记者问她买那么多干嘛?她说:寒假快到了,我要好好地充实充实自己。”“问及一位拖着行李车的读者,为何装满家具设计图谱类书,他用广州话笑言相告:我在惠州开家私厂,买返去慢慢睇,要认真学师‘偷师’啊!”“澳门王先生昨晚赶来广州,今一早就进书香节,买了近2000元书。他告诉记者,内地出版的许多中国历史、地理书籍在澳门很难买到,这次终于‘不枉此行’。”

“书香节期间,适逢毛泽东同志百年诞辰。省新华书店特设纪念展台,陈列毛泽东专题图书足有100多种。”这些重点图书,内容厚实,设计庄重,印制精美。报道读者争购有关毛泽东和邓小平图书的场景及细节,记者大赞“广东人对领袖、伟人的爱戴和敬意”。

举办“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出版业研讨会”的同时,书香节开展了系列文化活动:书香交响诗晚会、中国图书走向世界研讨会、读书发烧友精神会餐日、第一届国家图书奖粤版获奖图书表彰暨第二届粤版优秀图书颁奖大会,评选读者最喜爱的10本书(摘自1994年1月29日《南方日报》专稿)。包括:

《现代青年智力与能力丛书》(广东人民出版社)

《踏遍青山——毛泽东亲家张文秋回忆录》(广东教育出版社)

《文史英华》(湖南出版社)

《港澳大百科全书》(花城出版社)

《苦界》(春风文艺出版社)

《后朦胧诗全集(上下卷)》(四川教育出版社)

《领袖与故乡(画册)》(岭南美术出版社)

《最后一战》(湖南文艺出版社)

《新编十万个为什么》(广西科技出版社)

《儿童科学智慧丛书》(广东科技出版社)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未想到这个书香节这么热闹。’一位香港出版商与记者聊天时,连续说了几个‘未想到’”。其实,我们也有一连串的“未想到”。

未想到,四川省新华书店把川版好书装满四部集装箱车,途经四省,四日四夜,顶着风雪,南下广州。真是“八千里路云和月”。无独有偶。那时,《岭南文库》编辑部主任曾宪志,带领两位编辑,专程北上韶关,连续五天,进厂终审蓝样,督印那批新书。未想到,最后才发现,书中有一帧历史照片印反了。事不宜迟,他们当即要求重印重装订,直忙到将那批合格新书全都装上大货车。此刻,离书香节开幕只有7小时!两位编辑挤进驾驶室,曾宪志“缩”上车箱尾。一夜霜雪,一路泥泞,十万火急,终于赶到开幕前,直抵展馆大门,紧急搬书上架……未想到,纯文学作品颇受冷落之时,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敢投巨资,编辑出版当红名家现实长篇小说系列《布老虎丛书》,特地带来了刚出炉的洪峰的《苦界》和铁凝的《无雨之城》。“春风”展台别出心裁创作了一副醒目的楹联:布老虎下羊城书香有缘,读书人上档次名家莫忘。读者兴冲冲手捧刚买的《无雨之城》,排着队请铁凝签名。憨笑可爱的布老虎卡通行行走走,令满场虎虎有生气。有感于“广东是全国最活跃的图书大市场”,不少出版人忙着收集书香节信息,从中分析行情,研判走势,着手策划新书选题。其间,像北京、湖北、广西、湖南的精明编辑纷纷走访广州、深圳的学者、作者,约稿组稿,深挖广东改革开放的鲜活题材。组稿归来的湖南文艺出版社编辑李一安,在摊位前对记者说:“广东也是一座富藏出版选题的大金矿。”

未想到,首届书香节特设的港台馆,吸引216位港台出版商,近两万种书,摊位面积占全场的三分之一。按原规定,港台书原则上只展不销。但读者强烈求购。考虑到书已审读,且参展商飞机来回,食宿酒店,花销颇大。为满足读者需求,减轻来宾负担,组委会同意现场销售港台图书。25日晚,为感谢港台地区出版界,组委会在广东迎宾馆举行招待会,每桌安排一位内地参展团团长主持。满场气氛热烈,欢叙同胞骨肉亲情,共祝中国出版繁荣。台湾出版公会代表团团长陆又雄兴奋地举杯直言:“广东人拥抱书香的热情确实让人吃惊!我们要组更大的团来参加下一届书香节。”

未想到,国内外媒体对书香节的宣传如此热烈火爆,刊发报道、评论及照片多达240多篇(幅),电视广播常作滚动式的现场直播。《人民日报》连发三篇署名评论:《又闻书香飘》《文化与经济应同步——首届南国书香节启示录》《愿闻书香》。《新闻出版报》刊发该报记者虹飞的长篇通讯,以《给文明插上翅膀——南国书香节启示录》为题,落笔就写道:

好一方沃土,得改革开放之先。

1993年12月19日至26日南国书香节期间,位于广交会场占地6500平方米面积,摊位320多个,陈列图书达7万余种,日夜场共计接待入场读者56万人次,图书销售总额920万元,订货额1300多万元。参展省区市20个,还有港台地区,计有出版发行单位300多家,来宾3000多人。

无疑,上述数字显示了南国书香节的成功,其重要成因,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更得益于改革开放,敢为人先。

其间,常见记者们挤在人群中,现场采访,或躲进组委办,埋头赶稿。因为天天见面打交道,我至今记得这群辛勤的名记,如《南方日报》记者陈志、李贺,《羊城晚报》记者许志权、龚丹枫、张唐生、何龙,《广州日报》记者张穗华、曾佳等。

未想到,组委会编的《书香节简报》,原定每天出一期,却编了十六期,成了抢手的权威信息发布。简报由局调研科金炳亮、王开洲主笔,包括釆写、送审、打字、油印、派发,天天奔忙于流花广交展馆与水荫出版大楼之间,单车轮胎也忙爆了两次。有关销售书款及入场人次则由局计财处黎惠廷收集汇总。

也未想到,南国书香节还吸引了“孔雀东南飞”,不少外省出版人士,奔改革开放而来,投身于岭南热土。尤见好几位“湘军”尖子,调来广东后,成长为“粤军”将才,如花城出版社社长肖建国、海天出版社社长毛世屏、广东教育出版社总编辑曾大力及该社编审姚莎莎和杨向群,珠海出版社编审李一安,南方出版传媒总编室主任秦颖等。

更未想到,后来有论文总结,首届南国书香节创下了中国出版史上的三个“第一个”:第一个省级主办旨在推动群众阅读活动的书展;第一个在内地设有港台馆的书展;第一个采用市场化运作,喜得企业赞助、文化滋养的书展。其实,南国书香节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华文书展,更是世界上唯一取名“书香”的书展。

回头看看想想,对南国书香节诞生的时代背景、历史使命及社会影响的精要概括,莫过于浓缩凝炼在谢非的这八个题字:

改革开放 南国书香

五、从书香岭南到书香中国

书香书香,历久愈香。

2005年南国书香节提出“文化广东,书香岭南”。

2007年,省委宣传部决定,南国书香节每年举行一届,并将羊城书展与书香节两展合一,实现同城共展。

2008年起,书香节直接由省委宣传部主导,省出版集团主管和省新华发行集团主持,先后由杨世华、肖开林、蒋鸣涛负责具体组织。

2009年南国书香节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全民阅读活动优秀项目”(2019年再获此奖)。

2010年,南国书香节列入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和公共文化惠民服务重点工程,财政扶持和集团出资,书香节主会场移师广交会琶洲新馆。

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两年写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中央有关部委在全国举行“书香中国万里行”活动。国家“十三五”规划,将全民阅读列入文化重点工程,提出建设书香社会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冠疫情三年期间,南国书香节在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同时开设分会场,实现全省全覆盖。澳门特别行政区也连续两年设立分会场,书香飘溢大湾区。同时,省新华发行集团创办面向全国全球的网上书香节,用互联网联动亿万读者,好书快递千家万户,书香远播万水千山。

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五周年,也是南国书香节诞生三十周年。作为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受益者,南国书香节的亲历者、见证者,我们庆幸躬逢盛世,有幸共襄盛事,此时此刻,更由衷地——

感念改革开放!

祝愿书香中国!

猜你喜欢
南国书香广东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红豆生南国
南国神草金不换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南国牡丹
红豆生南国
广东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