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新
(大石桥市农业农村事务中心,辽宁 大石桥 115100)
水稻常规新品种选育,双亲通过人工杂交组配,经过系统选育,选择符合育种目标、适应大石桥地区水稻生产栽培的新品系,再经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鉴定新品系的区域性、适应性和丰产性,符合审定标准的,推荐审定为水稻新品种。
阳光稻63是大石桥市农业农村事务中心水稻项目组利用杂交育种技术,以沈农265为母本、营920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谱选择,于2015年F5代选出稳定品系。2016年通过品种比较,于2017年以阳光稻63代号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晚熟组预备试验,2018年参加省中晚熟组区域试验,2019年进行复试并参加生产试验,通过省级审定,命名为阳光稻63。
阳光稻63发芽能力强、苗齐苗壮,叶色较深,叶片清秀坚挺,根系发达,抗逆能力强,插后缓苗快。
株高102厘米,主茎16片叶,叶片基角小,分蘖能力强,有效成穗率高,蘖间角度适中,株型紧凑。
半紧穗型、直立穗,平均穗长17.1厘米,穗粒数130.1粒,结实率87.1%,着粒密度0.76个/毫米,粒型椭圆型、千粒重25.1克,颖壳及颖尖黄色,无芒。
生育期159天,比对照品种辽粳9号晚1天。4月8日左右播种,5月17日左右插秧,8月初出穗,9月末成熟,属中晚熟品种。
经沈阳农业大学稻瘟病课题组2018~2019年接种鉴定,对叶瘟病表现为中抗和中感,对稻瘟病表现为抗病。阳光稻63纹枯病感染程度较轻、稻曲病少发生,无白叶枯病。枝梗无早衰现象、籽粒饱满,青枝绿叶、活秆成熟,耐盐碱、抗倒伏。
2016年品种比较试验亩产687.9公斤,比对照品种辽粳9号(624.3公斤/亩)增产10.2%。
2017年省中晚熟预备试验平均亩产685.7公斤,比对照品种辽粳9号(611.8公斤/亩)增产12.1%,3个试验点均增产,产量居第一位。
2018年省中晚熟区试验平均亩产643.0公斤,比对照品种辽粳9号(588.5公斤/亩)增产9.3%,7个试点均增产,产量居第二位。2019年区试平均亩产673.9公斤,比对照品种辽粳9号(625.3公斤/亩)增产7.8%,7个试点均增产,产量居第二位。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58.4公斤,比对照品种辽粳9号(606.9公斤/亩)增产8.5%,产量居第一位(见表1)。
表1 阳光稻63在省区域试验中晚熟组两年产量汇总
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8.6公斤,比对照品种辽粳9号(607.4公斤/亩)增产11.7%,5个试验点均增产,产量居第一位(见表2)。
表2 阳光稻63省生产试验各试验点产量汇总
2019年在营口地区生产示范60亩,平均亩产689.1公斤。
阳光稻63属穗数穗重兼顾型品种,产量结构合理,丰产性好,在栽培管理上要适时早播、稀播、早移栽,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严格选种,剔除不饱和谷粒,提高种子质量,确保苗齐苗壮。稀播种,每盘播种量控制在80克左右。秧苗青头时及时揭掉地膜,坚持练小苗、早练苗,青头期间温度控制在30℃以下,青头到两叶一心前控制在28℃以下,两叶一心后控制在25℃左右,防止高温高湿秧苗徒长,导致秧苗素质恶化。秧龄期控制在30~35天。
在5月中旬即可插秧。插秧密度以30厘米×13.3厘米或30厘米×16.6厘米为宜,确保每穴4~5苗。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供氮能力,改善水稻生长的土壤环境。均衡施肥,氮、磷、钾比例以1∶0.5∶0.3为宜,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增施硅肥和锌肥。注重水稻需肥规律,做到平稳促进、保证全生育期的养分供给。具体施肥方法,施底肥,早期施肥,50%~60%氮肥作基肥全层施入,20%~25%作返青肥和蘖肥施入,余下的作为穗粒肥要看苗施肥,钾、锌、硅肥结合第一次蘖肥一次性施入,微肥可用作追肥。
要浅水移栽,中深水层分蘖,促进早生快发,6月25日以后适度晾田,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拔节孕穗期及时覆水,水稻齐穗后浅水为主,适当短时落干,收割前一周断水。
促进水稻稳健生长,增强水稻抗病能力,在防治上要贯彻治早、治了、治小、统一防治的原则,着重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推广使用杀虫灯、性诱剂等方法防治水稻二化螟。
适宜在辽宁省沈阳以南中晚熟稻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