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前臂内旋力量对羽毛球正手杀球速度的影响

2023-09-15 01:03
关键词:杀球前臂羽毛球

杨 叙

(安徽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

力量素质是指人们在肌肉系统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克服阻力的能力,它能为人们完成各种动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1]。在以体能为主导的运动中如田径、羽毛球、游泳等,力量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竞技水平。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强弱,将直接对其速度、耐力及灵敏等其它相关素质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2]。众所周知,竞技运动训练是以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和水平为最终目标,正确的力量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挖掘运动潜能提高竞技水平。不同的竞技项目它的动作技术与运动形式不同,从而使得力量素质在不同的技术动作中的重要程度也不同。拥有良好的力量素质特别是专项力量素质是每一位世界级优秀运动员的共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3]。

杀球又称扣杀,是在较高的击球点上手指手腕发力鞭打使球快速落地。这种球具有速度快、力量大和弧度大等特点,可以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威胁,是羽毛球比赛中击球威胁最大的进攻技术和得分的主要手段。

杀球包括重杀、劈杀、点杀。在比赛中重杀出现的几率不是很高,往往是劈杀和点杀运用的次数较多,凭借着速度快、落点刁达到得分的手段,也给对方心里施加了压力。点杀是在中后场进攻中常用的技术动作,主要是以手指和手腕发力,它具有突击性强、动作幅度小及速度快等特点,球飞行的弧线短且落点近网,击球突然性很强,点杀的整个技术动作跟吊球存在一定相似,可以起到迷惑对手的作用。从点杀的特点可以看出,其效果不仅与身体各部位协调发力有关,也与其前臂爆发力水平有关。提高前臂的力量素质,对运动员完善点杀技术,提高点杀技术水平,提高点杀技术速度和运动成绩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从目前训练的实践看,对于羽毛球前臂力量素质训练的研究比较薄弱,因此本文从这个薄弱点出发,通过实验探究前臂力量素质对正手斜线点杀速度的影响,提出羽毛球运动员前臂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为羽毛球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1.2 羽毛球后场杀球技术的概念与分类

1.2.1 羽毛球杀球技术的概念 截止到目前为止,羽毛球专家们对杀球技术概念的界定大体上趋于一致,羽毛球杀球技术是指由对方击来的在场地上空的高球,在最高的击球点上以最快地速度击向对方场地的带有进攻性质的一门技术,它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球速快、落地快、威胁性大等特点[4]。

在高水平的赛事上,当球在反弹上升时进行扣杀具有非常大的威胁,因为击打这种球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击球节奏,一旦熟练掌握这项技术,可以成为克敌制胜的武器。不论扣杀什么样的球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将球打回去,不给对手留有充裕的时间。另外,这种技术还具有挥拍幅度较小,可减少失误的优点。对于打旋转球的队员来说,因为可以在球发生变化之前击球,所以身体容易保持平衡,另外还有借助对手的力量击球,不易产生疲劳等长处。在比赛中的站位通常要比练习时靠前,这样有助于回击球,如果出现机会球时,可抢先进行进攻。此外,比赛中对于缺乏击球信心的人,可以尝试使用这项技术控制比赛节奏。

1.2.2 羽毛球杀球技术的种类 不同的羽毛球专家在对羽毛球杀球技术种类的认识上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例如根据击球点与空间位置的关系,可以分为正手杀球和反手杀球技术;根据动作速度和动作力量,分重杀、轻杀、劈杀、点杀等;按击球后球的落点可以分成杀直线球、杀斜线球、杀中路球以及杀追身球等[5]。由上述分类可以看出,杀球技术动作的要点在于击球力量、拍面角度以及身体的运动轨迹等。

1.2.3 羽毛球杀球运用时间 面对对方来球的飞行路线适当选择杀球的运用时间,才能更好的发挥杀球的威力和效果。杀球除了力量大和速度快之外,还有它的弧线。当球在高点时,击球者利用上下肢协调用力快速下压,在比赛中当对手看到来球时,球离地面的距离已经很接近了无法有充分的时间来完成相应的技术动作。面对这种情况,通常对手已经处于被动的地步了,只能被动挡网或将球挑到对方后场去,想要通过平抽的方式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当这种球出现时,出球后入射角度大且靠近中前场。

角度对力量训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将这种理论运用到具体训练之中,对于发展力量素质来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效果较为突出。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安徽师范大学2022年在校校羽毛球队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1.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主要以“力量训练、羽毛球杀球技术”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以及羽毛球运动相关书籍中查得羽毛球杀球技术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将所获取的文献进行整理学习,对羽毛球杀球技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为本文的研究奠定基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2.1.2 教学实验法

(1)实验分组

结合羽毛球正手斜线点杀技术的用力特点和运动员个体力量素质情况,以安徽师范大学2022年在校校羽毛球队20名学生为实验研究对象,前10名同学为实验组,后10名同学为对照组,分别给他们从1-20编号,进行为期8周的前臂力量训练的教学实验。

(2)实验过程的整体设计

实验组在训练开始前先做3 组负重挥拍练习,休息5 分钟之后进行前臂内旋力量练习,就是拿着重量为2kg 的哑铃做羽毛球点杀技术的动作,3 组为宜。时间应该尽量控制在30 分钟之内完成,之后在开始训练点杀斜线球的同时换上特制的铁制拍子,在完全按照点杀技术的动作特征下进行练习。在训练8 周后由羽毛球专业课老师从身体姿势,击球点,球的落点,球速这五个方面分别进行测试。以王保成、杨汉雄编著的《竞技体育力量训练指导》为理论基础[6],结合专家访谈法获得的建议,本研究主要采用“前臂旋内旋外负重练习”来进行前臂的力量训练。实验组在日常的力量训练中增加“前臂旋内旋外负重练习”的方法,对照组按照传统常规力量训练的方法进行力量训练。实验结束后,要求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用78 号标准羽毛球接高远球进行正手斜线点杀(击球10 次,求平均分)和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随机抽出5 名同学进行一对一三局两胜的单打比赛。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力量训练后正手斜线点杀速度以及在比赛中正手杀球得分的差异情况。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有效性,教学实验前对两组学生的杀球技术测试进行了统计。

(3)测试速度过程

实验前由3名老师用78号标准羽毛球给两组学生分别发高远球,让他们进行正手杀球的测试。被测对象与发球员隔网进行杀球的测试,测速人员站在球网附近进行测速,在被测试人员对面场地上摆上4个标志物,杀过来的球的落点进入该区域并计算成绩,不进入区域不计入成绩。实验方便易行,为了检验实验结果的有效性,教学实验前对两组学生的杀球测试进行了统计检验。

(4)实验对象、实验器械及场地

实验对象为安徽师范大学2022在校校队羽毛球学生中20名男同学.

实验器械包括78号标准羽毛球若干,手持雷达测速仪器一个。标准羽毛球场地一块,标志物若干。

2.1.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和SPSS22.0对实验前后所搜集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其有效性进行检验并判断此次实验是否存在明显差异。

表1 受试者基本信息情况Table 1 Basic participant information

3 结果与分析

3.1 正手杀球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3.1.1 正手杀球技术各关节的角度特征分析 如表2、表3所示,本研究对10名运动员后场正手杀球技术相关角度进行了统计,R3-R4、Y3-Y4、W3-W4、K3-K4、X3-X4 以及T3-J4 分别表示挥拍开始到击球时右肩、右肘、右腕、右髋右膝以及右踝的关节角度。以下数据皆是运动员在正手杀球时各关节角度的3个连续成功动作的平均值,单位为“度”。

表2 正手杀球动作上肢各关节角度表(单位:度)Table 2 Angle table of upper limb joints in forehand smash action(unit:degree)

表3 正手杀球动作下肢各关节角度表(单位:度)Table 3 Angle table of lower limb joints in forehand smash action(unit:degree)

3.1.2 正手杀球技术各关节角度分析 如表2、表3所示的数据可知:(1)在挥拍与击球开始时,右肩关节的角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25°、98°,由此可得,挥拍开始时右肩关节的角度大于击球时右肩关节的角度。(2)在挥拍开始时,右肘关节的角度的平均值分别为87°、132°,挥拍开始时右肘关节的角度小于击球时刻右肘关节的角度。(3)朱**在正手杀球挥拍开始时,右肘关节的角度为109°,击球时右肘关节的角度为96°,挥拍开始时右肘关节的角度大于击球时右肘关节的角度,由此说明了在挥拍击球时,他的右肘关节没有挥动充分,仍然是屈着的。(4)右腕关节的角度平均值分别为97°、136°,挥拍开始时右腕关节的角度小于击球时右腕关节的角度。(5)右髋关节的角度平均值分别为152°、147°,可以看出,右髋关节的角度变化小。(6)右膝关节的角度平均值分别为142°、157°,说明挥拍开始时右膝关节的角度小于击球时右膝关节的角度。(7)右踝关节角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03°、110°,说明右踝关节角度增幅较小。

3.2 前臂负重法对正手杀球速度的影响分析

前臂负重法就是在扣球臂的小臂绑上一定重量的物体进行挥拍练习,在运动过程中拿质量较重的羽毛球拍(如:铁拍子)进行点杀的练习,是完全按照杀球技术动作来进行练习的方法。

3.2.1 前臂负重法与常规力量训练的差异比较 身体各要素之间不仅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相互转移[7]。在日常动作速度训练过程中,应采用与专项比赛动作相似的训练方法,可以使已经掌握的技术直接运用到比赛中去。因此当素质练习与专项练习的技术特征具有一致性时就会产生正迁移,反之产生负迁移[8]。

和常规力量训练相比,前臂负重法更适合于训练也更符合技术动作的要求,符合运动训练学中的动态适应性原则。点杀的挥臂击球动作就是采用了前臂负重法,整个手臂完整的鞭打动作没有被破坏,减少了不确定因素的迁移过程,因而起到较好的训练效果。在进行技术练习时前臂负重法也同时进行,在小臂上缠沙袋或采用重量大于普通的羽毛球拍进行正手点杀球,这样不仅能提高技术同时也能增强了素质,既节约了训练的时间,又将训练效果强化了。

3.2.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正手杀球速度比较 表4和表5是对实验前后两组实验对象正手杀球球速的比较,为了检验实验结果的有效性,教学实验前分别对两组学生的点杀测试进行了统计。

表4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正手杀球球速的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forehand smash speed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the experiment

表5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正手杀球球速的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forehand smash speed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experiment

表6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赛情况分析Table 6 Analysis of the competi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the experiment

表7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赛情况分析Table 7 Analysis of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experiment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正手杀球球速的比较中并无明显差距,经过为期8周的前臂负重训练,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正手杀球速度球速方面有了较大差距,由此可以得出前臂负重训练对正手杀球球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3.2.3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比赛中正手杀球得分情况的比较 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随机抽5名同学进行一对一三局两胜制的比赛,分别记录他们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正手杀球得分情况。

如下图所示,实验组在经过8 周的前臂负重训练之后,在比赛中运用正手杀球技术得分数次数明显增加,也证实了通过运用前臂负重训练可以对学生的杀球技术产生正面影响。

3.3 从运动学角度对前臂负重法提高杀球速度的机制分析

从试验后的比较可以看出,采用前臂负重法可以有效提高腕关节的速度,有效提高正手杀球的速度。

3.3.1 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对前臂负重法进行分析 运动生理学的原理告诉我们,肌体组织的生理基础具有兴奋性和适应性,它是机体机能增强的生理基础[9]。在训练的过程中对有机体施加运动负荷刺激它所产生的训练变化本质上就是一种生物体的适应过程。当有机体适应了这一负荷后那么肌体机能就会得到提高。但当负荷刺激停留在原有水平上不再提高时,肌体组织就不会有新的适应,肌体机能就不再能得到提高。因此只有施加更强烈的负荷刺激,使得肌体组织萌生新的适应能力,这样机体的机能就会增强,进而就会产生新的训练效果。肌体在受到一定负荷的刺激后会产生适应现象,增大刺激会产生新的适应。在不断刺激、适应、再刺激、再适应的过程中前臂肌肉的机能得到了提高。给小臂负上沙袋,就是给予一个新加负荷,对挥臂的肌肉群进行刺激,使其产生适应,提高挥臂肌肉群的收缩机能,从而提高挥臂的速度。

3.3.2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对前臂负重法进行剖析 牛顿定率可知当物体在受到合外力的作用下就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正比于合外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惯性质量成反比。正手斜线点杀作用在球上的力量F=ma,F为球的质量,当F不变时,m决定了加速度a的大小。又因为a=(V1-V0)/t,所以得知加速度的大小与击出球的速度相关。并且击出球的速度又决定于挥臂击球的速度也就是挥臂速度。挥臂速度越快,球飞行的速度同样也就越快。我们也可以将击球动作看成是力学当中的完全弹性对撞,从此原理中我们可以得到正手斜线点杀球之后球的飞行速度,即:

在这其中球的质量m1和小臂的质量m2以及球的初速度均为固定不变,而要让击球后的球速V得到提升只有加快挥臂击球的速度V2

依据转动惯量I=mR2,I和m、R是成正比的,当进行前臂负重训练时,在一开始提高手臂的质量(本研究将手臂和沙袋视为一个整体),那么转动惯量就会增加,因此挥臂速度就会减小。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产生新适应以后,挥臂的速度就会达到缠沙袋负重以前的水平,在这时候要是去掉手臂上的负重或者减小负重量,就相当于手臂上的质量m减小了,挥臂的半径R是固定值不变的,依据I=mR2,转动惯量I与手臂的质量m是成正比的,转动惯量I会随着手臂的质量m的减小而减小,于是当增大转动角加速度时,可使转动的角速度增加,最终,线速度(即挥臂速度)也同样会加大。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在力量训练中增强前臂负重训练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准确的正手杀球动作,可以提高前臂的力量,巩固正确的动作,将正确的击球动作和感觉牢记于心,从而达到动作自动化。

4.1.2 采用前臂负重法能够有效提高正手杀球速度,能使角动量在各个环节的传递更流畅,对挥臂肌群的功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各肌群间的协调配合,形成1+1>2的合力。与常规力量训练相比,采用前臂负重法训练产生的训练效果更好,更适合正手斜线点杀技术中前臂力量素质训练要求。

4.1.3 通过前臂负重训练,在比赛过程中能明显感受到学生速度、力量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杀球技术尤为明显。

4.2 建议

4.2.1 前臂负重练习提高运动机能负重训练符合人体适应机制,它促使运动员在训练专项的时候,同时对肌肉产生刺激,并让肌肉不断地习惯这一刺激。习惯的同时,让肌肉的形状、机能、供能方式、运动形式等不断趋向于这一运动方式的发展,使得它更为适应这一运动,即力量直接转变为前臂力量。因此负重练习对运动水平的提升非常明显,推荐羽毛球专项学生积极运用前臂负重训练法进行练习,不断增强手臂力量和技术水平。

4.2.2 为尽可能减小实验以外因素的影响确保实验的有效,本文将羽毛球专项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前臂负重练习法这一项训练方法适用于所有人群,具有科学且合理的特点,推荐羽毛球专业队选手采取该方案训练手臂挥臂速度,并做进一步研究讨论。

4.2.3 在日常训练中,应多用定点杀练习,不仅能加强击球的稳定性,还能巩固击球动作,也可以多次进行分解动作练习,体会在转体挥拍击球时身体各关节角度变化规律,体会以肘关节为轴手臂内旋发力的感觉。

猜你喜欢
杀球前臂羽毛球
肩关节、肘关节及前臂活动范围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羽毛球
中外羽毛球混双运动员不同区域杀球分布及效果研究
羽毛球接杀球,是不是你的心魔?
2017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创造和限制杀球进攻途径的研究
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羽毛球杀球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
羽毛球PK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