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白水中心小学 郑细莉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育教学要分析教材,针对学生学情确定教学重难点,从而利用教具学具帮助学生高效获取知识与技能。因此,新课标指导之下生本理念当是教师必须具备教育思想。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课堂教学策略,从而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基本的创新意识与实践技能,为学生的全方位进步奠定基础。本文以“基于生本理念,展开教学实践”为主题,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进行阐述与说明。
生本理念即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落点开展教学的理念。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对自己的认可。
随着学生学段的提升,数学能力水平之间的差异也有所体现。但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是具有一定学习难度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以合作学习为教学策略践行生本理念,能够烘托学习氛围,让学生进入投入的学习状态,从而推动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促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优化。因此,笔者结合自身从教实践,对数学教学实践中践行生本教育理念的积极作用进行如下几点分析: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广大教育实践者愈来愈注重素质教育,致力于转变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方式,采取有效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助力学生的个性发展得以实现。且事实充分表明,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落实生本理念可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同时还能够充分烘托学习气氛,尤其在数学教学中落实,可愉悦学生身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态度愈来愈积极。
在新的教育背景之下,教育教学愈来愈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及必备品格,即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然而小学数学学科包含十大核心素养,单靠以往的教学方式难以实现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而践行生本理念,能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对落实核心素养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具有积极意义。
随着“五育并举”策略的实施,“德”的重要地位愈来愈明显。目前,广大教育实践者正在追求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以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储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内在文化涵养。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践行生本理念,可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这对于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极具促进作用。
教学实践表明,生本理念视角下实施合作学习具有育人意义。但部分教师没有领会生本理念的内涵,只是简单地将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如果不考虑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这种合作学习策略则难以达到践行生本理念的目的。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理解生本理念的基础上,懂得对学生的学情做出分析,尽可能地让一个小组中的成员之间都可以做到互相帮助,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以下几点是笔者结合自身从教实践,对生本理念视角下合作学习策略如何开展所提出的具体建议。
合作学习策略是践行生本理念的重要途径,正在被广大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但是教师划分小组的方式能否起到践行生本理念的作用还需要深入思考。基于此,教师应懂得发挥自身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学目标创基础问题,判断学生学情,从而科学设计学习小组,为学生创建乐于投入其中的学习环境,再对学生做出指导,以达到事半功倍、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效的目标。
例如,在“积的近似数”教学实践时,首先,教师可从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出发,让学生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求有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其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确定其关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能力,即通过简单的例题,让学生通过“四舍五入”法合作探究积的近似数,以此为基础将学生划分成可互相帮助的学习小组。最后,教师可总结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收获。教师可从生活常识的角度出发与学生展开互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抢答嗅觉最灵敏的动物,从而根据人与狗的嗅觉细胞的倍数关系,让学生合作探究“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问题。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合作表现,引导学生学习列式过程以及如何保留积的近似数,帮助学生归纳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提高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通过科学设计学习小组,烘托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有效践行了生本理念,且发展了学生的运算核心素养,优化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水平,最终有效提升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问题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的源泉,数学也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学科,所以合理设计数学问题对提升学生合作探究动力而言至关重要。生本理念视角下设计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转变育人方式,杜绝使用题海战术,不再引入繁杂问题,而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而设计与教学目标相符的合理问题,提升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动力,让学生的探究思维达到活跃的状态,从而在有效点拨中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顺利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例如,在“用字母表示数”教学时,首先,在导入环节,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播放麦当劳、肯德基的标志,让学生感受到字母在生活中的应用。向学生提出合理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见过字母?”于是根据学生的回答判断其学习能力,将学生划分成能够起到互助性质的学习小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合作交流,继续探究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出现字母,看哪个小组发现得更多。大部分学生说了扑克牌、中央电视台的标志。此时,教师可在学生强烈的学习意愿基础上引入了学习主题——用字母表示数。其次,教师可联系学生学过的运算定律设计合理问题,让学生用字母对数进行表示,使学生在实践运用中领悟字母的作用。最后,教师可让学生自主探究字母所表示的计量单位,使学生在合作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数学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合理问题,既可以提升学生合作探究数学知识的动力,培养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充分倡导了新课标中生本理念,使学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收获,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近些年来,国家实力显著提升,我国向来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这使教育领域中的教学教具愈来愈丰富。特别是在国家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后,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教具在课堂上的重要地位变得愈来愈明显。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把握信息技术的使用,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形象的画面,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充分践行生本理念,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效果。
例如,在“图形的运动(三)”教学时,首先,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播放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物体,达到吸睛效果,再拿出自己手工制作的作品——风车,联系形象画面中物体以及风车的转动,引入学习主题。其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差异,将其科学划分成学习小组,安排时间让学生合作制作风车,并基于学生制作的风车简单介绍旋转的要素。再次,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兴趣,深化学生对旋转的理解,教师可为学生分发钟表教具,并设计有关钟表旋转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确定钟表旋转后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最后,教师再归纳具体图形旋转的过程,清晰学生对本节数学知识的认知,让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利用丰富的教学教具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使其抽象思维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提升,还培养了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发展了学生审美素养,有效践行了生本理念,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优化。
新课程标准表明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也提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肯定了合作学习策略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考虑到数学学科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必然联系,在对教材内容做出深入分析之后挖掘相关的生活元素,进而在生本理念视角下划分学习小组,为学生设计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实践能力,提升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能力,使其从内心深处肯定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效。
例如,在“找次品”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从现实生活出发,对向学生说道:“在某家商店里,有两瓶口香糖,但其中一瓶被吃掉了几颗,你们说被吃掉几颗的这一瓶还能卖吗?”学生给予否定回答。其次,教师可继续对学生说道:“这瓶少了的我们可以称之为次品,但是店长的孩子比较淘气,将这两瓶放在一起了,你们认为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少的那瓶找出来?”于是将学生划分成了学习小组,让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几乎各个学习小组都提到了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一掂、用天平称量等方法,教师可积极评价学生的各种方案,让学生自己总结最佳方案。最终学生一致认定用天平称的方案。最后,教师可对学生提出问题:“你们会用天平吗?”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对其进行指导,从中找出次品。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找次品的基本技能,教师可出示三瓶口香糖,让学生合作实践,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升学生用最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联系生活实际,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价值的现实意义,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进行合作探究,懂得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必要性,还提升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践行生本理念,落实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大部分小学生重在完成学习目标,往往忽略完成质量和完成过程,难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而数学学科前后知识联系十分紧密,若只顾完成学习任务不注重加强联系,会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发展。所以,在生本理念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师可基于教学目标设计合作学习任务,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再要求其回顾学习过程,在小组之中互相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询问组内成员的建议,从而在合作过程中将重点学习内容夯实,达到优化学生合作学习效果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扇形”教学时,首先,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演示常见的扇形物体,如折扇、扇贝等,对学生说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扇形的知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手工制作圆形,再独立阅读教材,通过手工制作的圆形裁剪出几个扇形,用数学语言表达圆形和扇形的关系。其次,教师根据学生制作的扇形,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弧、圆心角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师需设计合理问题,让学生独立判断圆心角和扇形。最后,教师可让学生合作总结学习内容,并进行自我学习评价,将自我评价的结果告诉组内其他成员,共同交流学习难点,深化对扇形概念以及应用的理解。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践行了生本理念,使学生夯实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以及学习重点与难点,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发挥积极作用,达到优化学生合作学习效果的教学目的。
总而言之,生本理念视角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合作学习策略的优势已经得到充分认可。对此,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当用实际行动践行生本理念,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创新更多如科学设计小组、合作设计问题、丰富教学教具、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自评的教学途径,发挥合作学习策略在课堂上的作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身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人,认识到数学学科的魅力,不断保持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动性,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