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丹阳中心幼儿园 陈明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人们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如何创建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成为教育界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园本化课程建设成为重要的探索方向。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养真”文化的指导下,通过灵活管理作息时间、合理规划游戏区域、有效管理学习资源和发挥生活环节的价值,促进幼儿的发展,实现园本化课程建设。
首先,在园本化课程建设中,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课程可以设定多个时间段。不同时间段的设置可以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幼儿的需求和特点,使课程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例如,早晨可以设定为活动启蒙时间,午间可以设定为休息时间,下午可以设定为才艺拓展时间等。合理分配时间,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其次,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园本化课程建设也可以融入游戏化元素,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乐趣。比如,在活动启蒙时间段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游戏和趣味操练,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才艺拓展时间设计成小组竞赛或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培养其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为了更好地适应季节的变化,园本化课程可适时调整活动的时间安排,旨在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促使幼儿学习和理解季节的特点,培养其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春天来临时,教师可组织种植和观察花卉活动,鼓励幼儿将动手培养花苗,观察花朵的生长过程,并掌握照料植物的方法。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幼儿了解春天的气候变化和生物活动,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加深其对季节的认知;夏天的时候,教师可安排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带领幼儿到自然环境中进行探险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奇妙之处。教师还可引导幼儿观察天空中的云彩,追寻昆虫的足迹,感受夏日阳光的温暖等。同时,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夏天的特点,教师还可开展一系列有关夏季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对夏季的喜爱和认知。根据上述种种实践活动,合理构建园本化课程。
灵活调整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为其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无论是以游戏化的方式进行角色扮演、团队合作等活动,还是通过探索自然、美术创作等形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目的是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找到快乐。所以,园本化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与幼儿的相伴成长,倡导家长的参与和合作,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课程活动,以提供更加全面的学习和发展支持。同时,幼儿园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需求和兴趣爱好,并根据情况灵活调整活动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和自我实现的愿望,将共同创建一个温馨而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
在幼儿园室外游戏区域规划中,需充分考虑到幼儿发展的需求和“养真”文化理念,以创建充满自然和乐趣的环境为目标,通过合理布置游戏设施和设计游戏项目,促使幼儿与自然亲近,助力其身心健康发展。
在规划游戏区域时融入园本化课程,教师可在游戏设施周围设置一些园本化课程的展示板,如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和季节变化等,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设计专门的园本化游戏项目,如“寻找小动物”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加深对园本化内容的理解和感知;设置不同类型的游戏设施,如攀爬架、秋千、滑滚梯等,供幼儿自主选择和参与。同时,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游戏项目,如勾画跳、障碍追逐等,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身体,培养勇敢、合作和创新的品质。
为了进一步践行“养真”文化,教师还可在游戏区域中创建安全、和谐、美丽的环境。比如,选择天然的材料搭建游戏设施,如木头、草坪等,使幼儿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暖和舒适;注重园区的清洁和整齐,让幼儿在整洁和有序的环境中享受游戏的乐趣;营造;积极、友善和合作的游戏氛围,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分享、互助和尊重他人。
这样的园本化课程建设,意在为幼儿提供“养真”文化的成长环境,助力幼儿全面发展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品质。
践行“养真”文化需要园本化课程的支撑,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园本化课程将“养真”作为核心理念,注重培养幼儿的内心世界和自我认知。课程设计强调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希望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活动参与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同时,园本化课程也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园本化课程需注重提高室内空间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将室内环境设计成有组织、有秩序但又充满自由和灵活性的空间。幼儿可以在自由选择情境进行探索和发现,体验自主决策的乐趣。同时,园本化课程也需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和设施,用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的室内环境能够提供幼儿之间的互动机会,以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养真”文化的引领下,幼儿园课程建设需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和创造力,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学习,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需充分利用幼儿园内部资源,将幼儿园整体教育资源融入课程,使每一位教师、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成为幼儿成长的支持者和陪伴者。
园本化课程建设不仅注重幼儿的学科知识学习,更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中引入各种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在模拟场景中体验并学习社会交往的方式和规则,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幼儿园可利用的内部资源丰富,如图书馆、实验室、音乐室等,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美、感受到科学,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和科学素养。
园本化课程建设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也为家长提供了更多参与的途径。比如,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共同探讨幼儿的成长问题,促进家园合作,共同助力幼儿的发展;充分利用园内资源,如开展亲子活动、家庭游园日等,为家长提供更多与幼儿互动的机会,增进家庭与幼儿园的联结,共同打造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为幼儿的全面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幼儿教育应该秉持“养真”文化的理念,让孩子能够与大自然接触并相伴成长。将课程与“养真”文化相结合,可以为幼儿打造更加全面和丰富的成长环境。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游戏来助力幼儿的发展。比如,开展户外游戏和小组合作游戏,使幼儿学习如何合作、沟通,培养其团队意识;设计一系列拓展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探索、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自然资源是幼儿成长的宝贵财富。园本化课程建设应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园内的植物、动物和自然景观,将课程与自然相结合,创建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比如,在花园里进行植物观察和小动物护理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对自然的认知,还能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这种园本化课程建设,可以为幼儿提供充满探索和体验的成长空间,让幼儿在自然中学习和成长。
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当下,践行“养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相伴幼儿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需要构建一套园本化课程体系。园本化课程体系需紧密结合课程与游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将真实的社区场景与游戏元素相结合,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活动参与主动性,助力幼儿的思维能力和社交交往能力的发展。
社区资源在园本化课程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社区是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也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源泉。通过与社区紧密合作,幼儿园可以将社区资源转化为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教学内容。比如,利用社区图书馆资源,鼓励幼儿阅读好书;利用社区公园的环境,带领幼儿进行自然观察和实地考察。可见,在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中融入社区资源,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实施园本化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园的人力资源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因子,需要具备扎实的教育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有效地助力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应该注重教师的培训和提升,鼓励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课程游戏化的要求,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幼儿的成长。
幼儿园的其他工作人员也能提供重要的支持,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组织游戏活动、打造教育环境、提供协助和支持等,为园本化课程建设做贡献。例如,保育员可以在游戏中扮演好朋友、调解者或观察者的角色,帮助幼儿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后勤人员可以创建安全、卫生的环境,为幼儿提供舒适的学习和游戏场所。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幼儿园的人力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助力幼儿的发展。
而在实施园本化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园所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幼儿园可以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关系,共同探讨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教育目标。园方可通过定期的家园互动活动、家长培训等形式,使家长了解园本化课程的理念和实施情况,为家庭提供相关的育儿知识和教育方法,从而共同努力助力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见,家园合作可使幼儿在“养真”文化中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在践行“养真”文化背景下,园本化课程建设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将园本化课程与游戏化教学相结合,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积极参与度,同时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比如,在园本化课程中引入以角色扮演为主的游戏活动,让幼儿穿戴园服,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从而让幼儿体验到正确穿衣、洗手、整理物品等行为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有趣的方式,幼儿可以在玩乐中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园本化课程建设还可以通过设计互动小组活动的方式促进幼儿发展。比如,设置小组任务,让幼儿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这些小组任务可以是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小组一负责打扫卫生,小组二负责整理玩具等。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将学会尊重他人、合理分配任务、共同协作等生活技能。同时,通过小组活动的互动与竞争,幼儿可在游戏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快乐和成就感。
园本化课程建设还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形式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参与园内的日常生活习惯养成活动。比如,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制定早晚作息计划、营养饮食指导等;及时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家中培养日常生活习惯方面的情况,共同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通过家园合作,幼儿园和家庭可以形成良好的配合关系,为幼儿提供一致的培养环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园所不断引入新设备,而支持幼儿发展的园本化课程建设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着眼于幼儿的个体需求和成长特点。在以幼儿为中心的课程建设中,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幼儿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比如,设置各种寓教于乐的游戏任务和挑战,引导幼儿认识和使用新设备,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学习动机,从而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发展。
在幼儿使用新设备的过程中,教授方法和技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该从简单易懂的功能开始介绍,以直观的图标和界面设计引导幼儿熟悉和操作设备,帮助幼儿理解每个功能的作用。其次,教师可以采用示范和模仿的方式,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设备,以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和独立性。同时,教师需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提高幼儿的学习动力。
总而言之,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灵活管理作息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学习和游戏时间;合理规划游戏区域,可为提供幼儿自主性和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效管理学习资源和发挥生活教育价值也非常关键,它们可以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和技能。在未来幼儿教育中,园所应更加注重园本化课程建设,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不断探索和创新,使幼儿园成为幼儿成长的快乐场所,真正实现“养真”文化相伴幼儿成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