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系统功能语言的阅读赏析思想;以系统功能语言为方法,探索了品鉴英美文学作品的方法:语言赏析、语境挖掘、细节分析等;从《印度之行》《老人与海》等多部英美作品,融合系统功能语言,进行作品试析,以功能方法把握英美文学作品的宗旨,从行文主线、细节支线、精美词句、经典意境等方面,逐一给出作品赏析结果,切实增强个体英美文学的赏析能力。
【关键词】英美文学;语境;细节
【中图分类号】H0—0;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0—233—03
引言
1970年代形成的功能主义,相比早期的形式主义,在语境赏析、语言品鉴、句法规范各层次,均有一定文学差异。功能主义的形成,打破了初期形式主义的文学研究方法,以更为动态、更为多变的视角,开展文学赏析。系统功能语言表现出较强的赏鉴优势,主要集中于语句、细节、语境等方面,作为一种高效赏析方法,可有效揭示语言使用的精妙性,有助于增强个体文学的赏鉴能力,极具研究价值。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对英美文学作品的赏析可以帮助更多学者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品鉴。
一、系统功能语言的阅读赏析
(一)功能含义与赏析要点
多数情况下,文学作品赏析时,主要从作品主旨、作品思想各方面,作为研究出发点。系统功能语言方法,融合作品赏析体系时,更能展现出作品内在的文学功能。作品是一个语义系统的具体形式,含有“语篇”“概念”“人际”等多种语义功能。语篇功能,具体指文章表达的思想,比如寄情、叙事等。概念功能有两种情况:使用语言阐述真实经历的过程,称为“经验类概念功能”;从概念视角进行内容细分、语言分工,体现出理论、语态、客观事物三个层次的内容,称为“逻辑类概念功能”。人际功能是以主人公为中心,涵盖“事件”“时间”“关联人物”“地点”等要素。系统功能语言的作品研究方法,一般是从“语言”“事件细节”“关系”“实物”等层次,逐一进行作品赏析。
(二)作品赏析的研究主体
系统功能语言是一种全新的作品赏析视角,是“英语语言学”的研究范畴。从思维逻辑层次观之,系统功能语言传承着语言研究的基础方法,兼具更实际的文学思想。此种研究方法,侧重于语言的社会功能,与批判性分析方法相近。从学科本质层次观之,系统功能语言打造了多层次功能分析網格,以语义功能视角,探索语言在语境中、社会环境中、人际关系中的具体功能[1]。
二、以系统功能语言为方法,品鉴英美文学的路径
(一)语言赏析
系统功能语言阅读赏析方法,用于英美文学作品中,并非简单赏析英语语言、作品主旨、行文内容,而是借助社会性用语功能,探究英美文学作品的用语交际方法,研究内容包括:语言表达方式、语言功能等。英美文学实践赏析时,需准确运用解读方法,挖掘作品主旨表达的用语形式、用语方法。用语功能的赏析过程有三个层次。一是概念功能。英语词汇使用时,其概念功能具体表示人物与事件的词汇表达,进行经验类概念功能的用词赏析,集中反馈人们真实事件、生活经历等。二是人际功能。英语作品中,各人物之间的交流形式,具有一定差异性。各阶层、各职业的群体,用语表达形式均有差别。语言是反映作品中人物交际过程的关键符号,具备人际交流的语义表达、话语动机等功能。由此发现:英语作品中的词汇、语言,具有一定人际交流作用。参照英文语言学的使用方法,应从行为人的表达语气、情景神态等方面,具体分析语言人际作用。三是语篇功能分析。此项语言功能分析,具有作品赏析系统性、行文结构框架性的特点,侧重于整篇语言的表达功能,借助语法、语言结构、信息层次等方法,分析用语宗旨。
(二)语境挖掘
文学作品拥有一定的语言组织结构,组成整部作品。而语境是建构语言结构的关键因素。在作品整体语境中,刻画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给出文章主线。为此,梳理英美文学作品的内在功能时,侧重分析语言功能,挖掘其对应的语境,给出语境主旨。语境分析时,应确定作品语境的关键性,语境会限制作品内容的方向、主线走向等创作。在实际挖掘作品语境时,积极利用语言功能,更好挖掘作品主旨,阐释作品内涵,外延作品思想。《爱丽丝梦游仙境》作品中,题目设定了一个“仙境”的语境,赋予语境一定神秘性,配合插画,便于解读题目语境的文学创作功能。
(三)细节分析
作品细节分析方法,是深层赏析英语文学作品的方法,作为系统语言功能的关键策略。细节分析的单位较小,以短词、短句为出发点,赏析结果直接反映着语义功能。细节分析方法:以概念含义为分析出发点,解读语言用法、语言含义;借助短句分析结果,梳理作品中各角色的关系、社会地位等;从作品结构视角分析,指出短句、短词的使用功能,进行全篇性系统功能分析。《鲁滨逊漂流记》作品赏析时,主人公处于荒岛时,作品中诸多细节描写,便于读者体会荒岛中人物的心理变化、生活心态等细节,具有环境呈现、反映心理状态的语义功能。
(四)梳理作品行文主线
使用系统语言功能,品鉴英美文学时,系统性梳理作品行文主线,从中挖掘作品文学价值。一是梳理英美作品的文学创作方法,分析此种创作的原因。比如,正叙、倒叙等。采取语言功能、写作意图相互融合的方法,逐字逐段赏析作品。分析各组词汇、特殊字的语义功能,分析其对应的事件与角色。比如,表达“寻求帮助”的语义时,应选择具有尊重色彩的词汇,而不能选择具有恶霸色彩的字词。二是分析英美文学的行文主线,力图把握文字主旨。文字赏析时,应深层思考文字用意。由于各类文学作品赏析时,作品角色、作品故事、情节内容,均以文字表达。使用字、词、各种符号,创设语义环境,融合作者情感,比如“思乡”“悲痛”等,以此更全面地阐述故事内容。作品《红字》,被誉为“心灵罗曼史”,作品营造出浪漫型语境,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白鲸》中“迪克”主人公的思想极具矛盾性。亚哈船长作为“人类征服自然”的代表角色,具有坚毅、不追求名利等高尚品德,兼具负面思想,人物塑造较为立体。作品中,亚哈船长成功击杀白鲸,作品整体语境具有悲痛性。把握文章语境核心,便于更精准地找出文中功能性词汇。《老人与海》文学创作,打造出“不屈服”“坚韧”的语境氛围,赏析人员可按照“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思路,梳理作品内容。三是从句式、段落、篇章三个层次,逐一分析用词功能。句式中的动词、词汇前后的关键字,均是功能分析的重点。作品整体品鉴时,应找出语法内容,以此高效赏析作品[2]。
(五)找出作品功能支线
鉴赏人员应熟练掌握系统功能语言的分析方法,与一般赏析方法相互结合,全方位给出赏析内容。英美文学作品含有多种语境特点,包括“浪漫思想”“现实社会”“批判类思想”等。各类作品使用的词汇、文字、语义表达,均有一定文学功能。作品中的词汇、句式,常被引用于生活中。由此发现:文学创作的语言具有一定生活应用功能。词句赏析时,需准确分析角色特点,将词汇、语气与其身份进行匹配,以此还原语言表达用意。词句赏析,作为梳理作品支线的关键点,有助于深层把握作品内容,体会文学创作的艺术性。《愤怒的葡萄》作品中,使用“结”字,表达“地面表层结出薄壳”,此词语翻译后,蕴藏一定悲伤色彩,由此体现出“字”的语义表达功能。
三、英美文学作品的赏析实例
(一)《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1)语境功能分析。作品中描述了主人公的生平事迹,是一种及物性、经验类的概念语义功能。经验类语义表达,包括人物经历、行为与活动,构建出作品语境。比如,作品开篇的“our whole town(我们整个镇子)”,是作品环境、特定群体的描写,表达行为词汇是“went to(去)”,目标地点是“her funeral(她的葬礼)”。由此构建出小型语境,奠定了作品行文方向。作品采取“问答”形式,进行多组人际交流,使人物彼此熟悉。(2)语篇功能分析。作品行文中,使用多个连接词,用以连接主线。连接词有:“so(为此)”,“because(因为)”等。借助多种连接词,打造完成的语言组织结构,使语境更完整,语言功能更具体。
(二)《老人与海》
(1)《老人与海》进行概念功能分析时,侧重描述“老人”角色的个体行为,刻画主人公捕鱼、丢弃小鱼、处理伤口等行为,展现出“出海—捕鱼”的画面,立體呈现出老人的人物形象。(2)人际功能分析时,相比其他作品有一定差距,整篇内容集中反映老人捕鱼的英勇与无畏。应对捕鱼时风浪、海浪的击打、怪兽的侵袭,老人逐一化解困难。在此期间,并未进行人际交流,而是以老人角色进行自主对话,弥补了人际交流的空白。以老人心理变化过程,表达老人应对各类海上风险的坚韧品质。(3)作品语境分析时,是以大海为主要环境,海浪、风浪、海底动物均是环境要素,具有创建语境功能。(4)语篇系统性分析时,作品多用短小急促句式,用于描写海上惊险场景,提高了语篇用词表达的精炼性,营造出紧凑急促的语义基调。语篇赏析发现:老人具有勇敢、不畏艰难的人物特点,表达出作品弘扬的勇士精神。
(三)《仲夏夜之梦》
(1)概念功能分析。作品中的多位人物角色,在“雅典内森林”的仲夏夜语境中,由此增加了作品语境的饱满性。(2)人际功能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语言交流,反映出各位角色的人际关系。(3)语义功能分析。作品中使用了多种表达技法,带给人们梦幻场景,感受作者文学造诣的高深性,混合了“幽默”“夸张”等语言表达方式,以此展现出语言的戏剧性功能。(4)语篇功能分析。整篇作品以三位女性的情感故事为主线,从多个视角描述主人公的行为,表达出“男女平等”的情感观念,全篇用词、句式均具有一定戏剧性。(5)细节功能分析。作品中,引入了“仙王”“仙后”两个人物,用以提高作品内容的神秘性[3]。
(四)《NoName》
(1)概念功能分析。《NoName》的主题概念,表达主人公没有姓名,受到周围人的轻视,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作品中,使用“小子”词汇,称呼主人公,使用“花钱”“乱套”等多个词汇,动态表达周围人对主人公的态度。(2)细节功能分析。加思的母亲,面对主人公时,从语义表达、角色语气等方面,均表达出加思母亲对主人公的责怪,对主人公的性格形成对比,反映出主人公的“善良”。文中使用“踩”“foul(臭)”各词汇,集中反映主人公的勇敢。(3)语篇功能分析。全文建构出“道德”“章法”的语境,主人公以其“善良”“无畏”的品质,与周围人的“恶意”形成思想对比。
四、结语
综上所述,系统功能语言的阅读分析方法,有助于人们从语篇整体把握文章主线,从细节用词、精彩段落梳理作品支线,从概念、词汇、语境等视角,分析作品的文学功能,挖掘作品表达的文学内涵,高效完成英美作品赏析,展现出较强的功能主义优势,有利于个体从语言、概念、细节、语篇等多个层次,进行多视角语义功能分析,提高英美文学赏析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王倩.英美文学作品赏析中人文素养的提升[J].名家名作,2022(12).
[2]宋葛.叙事理论在英美文学作品赏析中的应用(英文)[J].外文研究,2021(1).
[3]刘家宏.关于英美文学作品赏析问题的探讨[J].北极光,2019(1).
作者简介:雷宇堃(1996—),女,汉族,山西太原人,硕士,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