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艺·大匠精神:设计史思维下对大匠精神的探析

2023-09-15 05:14:58尚元昊杨东方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榫卯

尚元昊 杨东方

【摘 要】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文明的古老国度,历经千年淬炼依然屹立于世界前沿。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运用自己的智慧,在我国设计史中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灿烂文化,他们用双手书写着大匠精神,传递着属于中华民族的大匠精神。榫卯结构是我国古代先民在设计探索中发明的一种极为精巧的用于建筑和家具设计的构件连接方式,其作为传統手工艺的一门行业,树立了传统手工艺的典范。直到今天,一些设计师们在设计中仍然延续了榫卯结构,将从榫卯的源与流在大匠精神中的体现,以及古今榫卯在生活中的设计展现,再到榫卯在未来创新与发展等几个方面对榫卯结构所传递的大匠精神进行阐述。

【关键词】榫卯;大匠精神;设计史

【中图分类号】J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0—172—03

在对于工匠精神方面的区别,大匠精神更指向于具有突出造诣和成就的人所具备的精神特性。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有不少文人墨客都对“大匠精神”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李渔的《闲情偶寄》、计成的《园冶》中都有对于“大匠精神”的阐述,《考工记》中的“材美工巧”对于“天地人”的协调作用以及对于“良器”的决定作用直到今天仍然是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榫卯在我国设计的历史长河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展现了属于我国劳动人民的自己的大匠精神。

一、榫卯的“源与流”在设计史中对于“大匠精神”的诠释

(一)榫卯的发展史

我们都知道,人类诞生之初首要解决的是自己的温饱问题,也就是满足功能要求,而后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开始追求精神生活方面的满足,因此我们说,物质生活的满足是人们从事其他一切事务的基础。在石器时代,较为早期榫卯结构雏形就已经在河姆渡文化中就出现了,在早期的一些榫卯结构的物品是石器时代那个时候就有用石器完成,在今天的浙江地区一支原始部落的干栏式建筑,也算是最早起源的榫卯结构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榫卯发展不仅应用在建筑中,而且发展到了家具中;随着秦汉时期的木质架构使用与发展逐渐成熟,榫卯的使用也发展了起来,并且出现榫卯自己独特设计的榫卯砖、企口砖等等;魏晋南北朝时期,我们中原地区与各个少数民族的交流日益频繁,于此同时也促进了木制家具的成型与发展;到了隋唐时期,榫卯在设计与使用方面的建筑与家具都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最为出彩的榫卯发展在明朝时期,作为最大的木质结构建筑就是紫禁城,以及明朝皇帝朱由校,他在对榫卯在建筑设计以及家具设计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再到后来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榫卯结构也开始融入我们日常的生活。榫卯也被称作木质家具的“匠心与精神”,在我国古典家具的设计中,榫卯设计是不同于传统的手工艺制品,榫卯制作工艺不单是要有精美的外形,同时也要满足人们的美感要求,在符合一定的力学原理,实用性要强耐用,同时又要做到方便拆卸和耐腐蚀等一系列要求。在榫卯设计中的每一块木头,都融入着古代工匠的心血,体现着每一位匠人的匠心与传承,就是在这种层层严格要求之下,榫卯在不断的传递着属于我们自己大匠精神。

(二)设计史中所蕴含的大匠精神以榫卯为例

在设计史的历史长河中,物质生活中很大一部分讲的就是造物,也就是人工物,它是我们人类走向文明大门的一把钥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一件人造物都蕴含着设计的本质特征,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当时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人们的思想状态,同时附有一种精神,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利用身边的原始材料来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通过磨制石器创造想要的生存条件,到后来打制石器的出现将人们带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早期先民的设计思维在慢慢觉醒,就有了早期榫卯的雏形,以及为后续的发展打开了新路径。随着历史的发展,设计也在跟着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设计史长河中一个非常闪耀的时期,中华民族的诸多精神文化以及物质文化就奠基于此,著名的文化史学家雅斯贝斯将这一时期也称作为“文明的轴心期”。根据相关记载,在我国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春秋战国时期是最早分立出独立的手工业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榫卯结构也开始在建筑以及家具等各个方面开始运用,为后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榫卯虽然在设计史的人工造物长河中,只是其中一粒砂砾,但榫卯工艺的传承,不仅仅是在保存经典的木制工艺,也为当下诸多的木制结构建筑与家居设计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参考和依据。榫卯也是中国伟大的传统技艺,传承了设计史长河中一种大匠精神,当每次看由榫卯结构设计出的古建筑的细节,都不禁会想到的是我国大匠精神传承,以及我国独特的建筑文化的魅力和设计能力。

二、贯通古今的榫卯结构在生活中运用所体现的“大匠精神”

(一)榫卯在家具方面

在我国设计史上,明式家具是榫卯发展的代表时期,明式家具榫卯结构技术也一直沿袭至今,但没有衰落的原因大部分与其合理设计有关。榫卯结构是古代家具常用的连接方式,但在现代家具和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借鉴和应用。榫卯设计的可靠性,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表现。一是榫卯结构连接非常牢固,榫卯设计可以利用榫卯之间的连接,不需要利用外来材料的额外保护,机械部件之间可以牢固地连接,不仅牢固结实,而且美观。二是,榫卯的结合不仅使内部构件紧密结合,还考虑到外部结构的支撑力。榫卯结合榫头和卯眼、挂销、挂套等多个细节的设计,是为了使受力均匀、稳定。从力学理论方面的研究,考虑榫卯设计与受力的关系、受力的作用点等,既要考虑上下压力,也要考虑前后、左右推力。燕尾榫的受力相对于摩擦力和按压力对冲,并且榫头随着向外的受力而拔出时,其受到的摩擦和按压力增大,变得更强。在榫卯的设计实用性上,明式家具榫卯结构的实用性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不过时。在榫卯结构的装卸上,注重内涵,明式家具榫卯结构不仅在功能上零件牢固紧密,在造型艺术方面也十分注重文化内涵方面。早期榫卯结构为了实现衔接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开始侧重装饰。“马蹄足”在明式家具中很常见,有内翻“马蹄”、外翻“马蹄”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这种流线型线条上模仿生态的造型也是榫卯结构内涵的表现,这种设计使家具整体设计显得更加华丽。一直延续至今的设计方法在现代许多家具设计中一直得到体现,也是榫卯在家具方面对传承大匠精神的体现。

(二)榫卯在建筑方面

自古以来,设计史上家具与建筑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在古代,家具设计也深受建筑环境的影响,虽然在造型和表现形式上有差异,但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在榫卯结构设计的家具和建筑部分,榫卯是用榫卯连接起来的,家具和建筑至今仍保留着,牢固稳定。传统建筑能维持至今,其牢固性和稳定性有很大关系,如果能经久耐用,就要考虑诸多因素,特别是外在受力。建筑受力主要来源于建筑上部压力和环境产生的外力,如地震和强风天气等。我国古代建筑设计中常见的榫卯结构是斗拱,斗拱有其复杂的造型,斗拱属于构建组合类的榫卯结构,其结构牢固但不是单一的榫卯结构形成,而是通过榫卯之间的连环挂重叠,形成整体,相互牵制它坚固而稳定。根据三维角度的分析,受力可以分为上下、左右、前后,同样,也可以分为纵向受力、横向受力、竖向受力。因此,在斗拱这种榫卯结合的方式中,来自三维的外力作用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从中国传统建筑角度看,榫卯结构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当中的独特建筑结构,而山西应县木塔便是中国榫卯结合的代表建筑。此木塔完全是由榫卯构造所建造而成的,通高六十多米,已经出现的时代达到了一千年以上。在制造木建筑结构的过程中,在内部部分榫卯构造时还能够完全隐蔽在暗處,从外部看不到榫卯构造。应县木塔在施工的过程中,也充分利用了榫卯结合作为连接和隐藏方式的特点,保证了整个建筑物都具备良好的支撑点,并且还具备了良好的整体外观。由于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的起步相对较晚,并且发展时期也较短,不过他们依然在广泛的采用着大量的榫卯构件。如在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就完全运用了樵卯构造,不但表现出了我国特点,还完全运用了中国传统榫卯构造,体现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文明的特殊魅力。纯木构架建筑物在进行联接的过程中,使用榫卯结合是最合理的一种方法此种联接方法不但为中国所特有,在全球不同地方也都充分利用了该种方法联接建筑物。榫卯的设计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代表了我国广大人民所在传承属于我们自己的大匠精神。

三、榫卯在未来的创新与发展中传承“大匠精神”

(一)榫卯在未来的创新方向

榫卯在技术创新方面应从各个环节进行技术创新,在不断创新榫卯设计材料的过程中,为榫卯结构设计进行技术创新,发挥其结构设计的优点和功能。同时,为了适应当前环保、节约、环保等概念的要求,应积极利用绿色设计理念对榫卯设计的现有设计方案加以改进和调整,发挥装配式节点榫卯设计的优点和功能,将环保和绿色设计贯彻到榫卯结构设计中。榫卯结构运用方式的创新,在与现代工业的背景下,给榫卯结构艺术的创新继承和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因此,榫卯结构设计者积极运用现代化建筑思路,同时强化和运用榫卯结构“简单拆解”的特点,积极运用计算机技术辅助生产,不仅可以形成榫卯结构的变形设计可以进一步优化榫卯结构的生产方式,为今后榫卯结构形式的创新创造更大的可能性,创新新的方式,传递榫卯大匠精神与时代相结合。

(二)榫卯在未来的发展角度

榫卯在未来发展中,应利用当下一些科技与技术完成新的发展,随着不断优化的建模技术与设计方法,可以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利用这些方法完成新的革新与创新。例如,可以运用当下的参数化设计以及模型建造设计方法,对一些形式较为繁杂的结构进行整体优化并且做出调整,降低其后面的加工的难度。但是虽然随着时代在发展,许多的榫卯设计产品会由于成本或者制作工艺,以及材料等诸多因素淡出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但我们只有不断去继承与发展其中的大匠精神,它还会以更多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未来无论是用什么样子的方式去发展,其传承下来的大匠精神都会在我们的身边。

四、结语

榫卯艺术展现的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大匠精神,同时可能所有的工匠和设计师都有关于榫卯的梦想。榫卯结构作为中国传统建筑和家具工艺的精髓,在不需要任何辅助的金属零件或粘性物质的帮助下,可以通过各种镶块结构牢固地固定木零件,榫卯结构也可以说是顶级工艺的化身。榫与卯之间,凝聚着几千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当工匠将多余部分凿掉后,两块木头便会紧紧地互相紧靠,不再分开。就像我们的民族一样,通过不断的锤炼,各个民族紧紧相互依靠,不会因为受到任何外力所能分开的,在榫卯所传递的大匠精神也是我们国人骨子里的一种精神。

参考文献:

[1]梁梦娇,刘岩松,耿晓杰.中国传统榫卯结构在现代家具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11).

[2]储凯锋.榫卯结构在木构建筑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4).

[3]王帅.传统家具榫卯结构参数化设计技术及系统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21.

[4]袁进东.明式家具体系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

[5]李良瑾.大匠造物 成器之学[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6]姜彤彤.中国设计中的工匠精神——以榫卯结构为例[J].西部皮革,2021(22).

[7]邹其昌.论中华工匠文化体系——中华工匠文化体系研究系列之一[J].艺术探索,2016(5).

[8]王嘉仪.榫卯的结构意识探究及其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21.

[9]薛坤.传统家具榫卯结构的性能与设计进化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3.

作者简介:尚元昊(1998—),男,汉族,辽宁宽甸人,硕士在读,广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设计史论。

猜你喜欢
榫卯
榫卯
榫卯结构在玩具中的应用研究
玩具世界(2022年3期)2022-09-20 01:45:52
榫 卯
榫卯铅笔设计
设计(2021年24期)2021-08-27 20:51:56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阿木爷爷成“油管”网红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融设计展·榫卯 和合而生
现代装饰(2019年10期)2019-10-17 02:04:00
荆风楚韵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榫卯木雕
原创木制产品榫卯创新设计
工业设计(2016年9期)2016-04-12 12:56:45
《榫卯》
中华手工(2015年5期)2015-05-11 12: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