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楚涵
一船,一水,一落日。船只摆动,波光粼粼,夕阳西沉。粉红的晚霞中,水鸟停栖在浮木上;异国的味道中,显露沉沉的乡愁。
“这味道跟我们那边差不多,”父亲抿了口水煮鲜虾汤,“不过也有不同,还加了枸杞。”我赞同地点了点头。
身处马来西亚的霹雳州,入口却是熟悉的乡味,我不禁好奇地翻开菜单。清蒸、药炖、水煮……菜品按烹调方式分类,在满是咖喱、酸辣味的东南亚菜肴中独树一帜。等上菜的时候,我转头望向海面,远处的马当红树林扎根于海水中,近处的船只上有落脚的水鸟。这时,我听见旁边桌的小男孩说了声“阿公”(闽南语中的“爷爷”)。若不是菜单上的马来语,那一瞬间,真以为自己还身处于厦漳泉地区。
清蒸鱼、花蛤豆腐汤、柯杂鱼被一道道端上桌,清蒸后露出白肉的鲜鱼被浇上汤汁与葱丝,清甜的汤中漂着张开大口的花蛤,不同种类的小鱼被放在一起用酱油水烧制……味蕾终于又感受到了家乡的味道。
这熟悉的乡味要追溯到一千多年前,沿海地区民生凋敝,生活在这“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人民,将目光投向山海之间,从中获取食材,加以简单的调味,才成就了如今的乡味。千百年来,对故乡的思念就在熟悉的菜式中代代相传。
父母对这清淡的乡味很是青睐,便拿起菜单又加了几道菜。我已无力再“战”,靠在座椅上休息消食。父亲还在消灭着最后一道肉片鱼丸汤,一勺下肚,父亲激动地喊道:“孩子他妈,这是小时候的味道!”母亲闻声尝试,只见下一秒她的眼睛就变得亮晶晶的,连着多喝了好几勺。
酒足饭饱之后,父母和隔壁桌的几个老乡用闽南话相谈甚欢。在父母的谈论声中,我似乎看见在海边抓鱼的小女孩正提着一桶“战利品”向大人炫耀,却不知自己早已变成了“小花猫”,把大人逗得前仰后合的场景。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那是母亲的童年,也是每个闽南人的童年。
我们常将家乡的味道称为古早味,这种味道即使在异国他乡也有著蓬勃的生命力。儿时熟悉的味道,后来便成了那一口浓浓的乡愁,轻易就能唤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味道浓时是故乡,味道深时是思乡。
【福建泉州市实验中学】
点评
“乡愁”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小作者身处异国他乡,却收获了来自故乡的温情。本文叙述了小作者一家在国外旅游的一段经历,从饮食的视觉切入,追根溯源,由浅入深,去发现传承的乡愁记忆与保留的文化基因,并借由父母的回忆来表现“乡愁”强大的文化认同感,可谓构思巧妙,小中见大。由此可见,写作源于生活,体验就是成长。
(曾志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