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心洗尽兴难尽

2023-09-15 16:27汤全明
莫愁·小作家 2023年9期
关键词:天目湖口粮白茶

梅雨季节,清溪流过王家村,在村中形成了四五个池塘。我住的民宿就在一个池塘边。坐在临窗的茶席前,执杯添茶,喝着温厚的茶汤,隔着落地玻璃窗,看村外的青山在细雨中朦朦胧胧,看落花幽草在围墙内的角角落落和夯土墙的缝隙中努力地挤出来,顽强生长着去覆盖更多的地方。池塘就在脚下,但雨中看不清鱼儿在水中的游动。晚唐诗人张蠙写有“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的诗句,与眼下的乡村生活,倒是很契合。

雨时断时续。忽然放晴了,我赶紧把洗好的衣服晾出来晒一晒。才转过身呢,淅淅沥沥的小雨又来了。唉,梅雨季节的天气,像一个爱使小性子的娃娃,瞬息多变,让人很无奈。

1

“白茶之乡”溧阳不仅有着蜚声全国的茶产业,更有几十家星级茶舍。茶舍, “茗居”也,烹茶待客的地方,它们如一张张茶香氤氲的请柬,邀来四方宾朋。“茶旅融合”,成为溧阳发展的靓丽名片。

站在村口往外看,王家村似乎处处都有茶园。村东面的松岭头,是溧阳最早引种白茶的地方,也是“天目湖白茶”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山坡上的白茶,叶片的颜色比一般的茶叶要浅得多,呈鹅黄,甚至金黄,与翠绿的山林、多彩的山花,构成一幅鲜活的山地美景。开春后,经过阳光雨露、春风厚土的滋养,茶树将蕴藏了一整年的能量积聚尖梢,释放于一芽一叶。制作天目湖白茶是很讲究的。采茶,不可使蛮力掐断,而应顺势轻轻一弯,巧妙地摘下长度2.5厘米左右的娇嫩茶芽。鲜叶经过摊晾、分拣、杀青、揉捻、理条、焙干、提香等多道环环相扣的程序,才能成为成品茶。天目湖白茶赋予了松岭头鲜活的朝气。这个山头之所以称作“松岭头”,是因为它扼守松岭古道的北端,为皖南深山里那些镇村的物产输出到太湖边的商埠,进入流通市场,发挥过重要作用。松岭古道留有大量人文遗迹,有讲不完的往昔故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交通方式的革新,历经风雨的松岭头和周边的古村,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正焕发出新的光彩。

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因为天目湖白茶,因为王家村,因为翡翠湖边的青峰仙居。除了在网红点打卡,游客还可以在临湖观景的茶座,或者村口的驿站,品一杯好茶,静听溪水潺潺,颇有一番闲雅的滋味在其中。若是夜幕降临,虽然只能看到灯光照射范围内的一段栏杆和几盆鲜花,但配上舒缓的音乐,品茶的感受又不一样了。

2

王家村的老汉们不讲究这种小资情调,但也爱茶,春日里百花绽放的时候,看山里茶树又吐出新芽,就心痒痒地期待春天第一杯新茶。当然,他们最中意的还是清明前后自制的“口粮茶”。自制茶叶在王家村有久远的历史。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的万晓松说,老辈人大多在房前屋后、村头地边,有一小块属于自己的茶地。清明前后采摘茶叶,在自家的大铁锅里完成杀青、搓揉、烘制等工序,然后装进陶罐,面上铺几层黄表纸,压上两块生石灰,再用塑料纸封口、麻线扎紧,搁在床脚边。这就是老汉们自己享用或招待亲友的“口粮茶”。

老辈人的“口粮茶”,产自无人照看的野茶地。这种在荒芜中悄然生长的茶叶,悄无声息地汲取营养,厚积薄发。“口粮茶”虽然品相粗糙,却有一种回归本源的质朴之气。那是经历过世事沧桑的老人最喜爱的滋味。村里年长的农民,年轻时肩扛生活重担,白天开矿、采石,砍竹子、打板栗,晚上劈篾、编竹器,为舒缓身心,就养成了喝茶的习惯。忙碌一天后回到家中,先坐下来泡壶茶,打开收音机听着戏曲,喝着香味浓郁的粗茶,疲惫的身心似乎立马就有了缓和的感觉。

每一壶茶的背后,都有一代代人的传承和血脉相连。71岁的老站长周志清告诉我,山里待客泡茶,有几种不同的方式。用紫砂壶泡茶,然后注入白瓷杯分享,那是常见的。讲究一点的是用瓦罐煮茶。先将瓦罐中的水煮沸,再抓一小把粗茶投入,然后撤火,用余火慢熬出棕褐色的茶水。更讲究的,是将茶叶放入陶罐中,先用文火烤炙,除去潮气,再倒入滚烫的开水,“呲啦呲啦”爆响的同时,窜出一股扑鼻的茶香味。这样熬煮出来的茶,称为“酽茶”,滋味十分香浓。酽茶招待的都是懂茶的知己。一般人觉得酽茶太浓、太苦,而年轻时以体力劳动谋生的山里老人,却觉得喝酽茶长精神,干活有劲。“喝几盅酽茶,就能精神一整天。”80岁的老队长吴顺法,年初病了一场,手术后恢复得不错。跟我闲聊时,他满意地说:“年轻时天天干重活,透支了健康,现在身子骨还算硬朗,就是长期喝茶的效果。”老吴每天喝酽茶,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似乎也是除躁止咳的长寿良药。就像现在的梅雨时节,在小火炉上煨一瓦罐茶,伴着水煮沸的声音,茶的浓香飘出来,老两口一遍又一遍倒腾手中的器具,互相斟茶,虽然言语交谈甚少,却是相互陪伴的最好方式。

这几年,村里的产业兴旺起来了。松岭头茶场、白莲茶场有近500亩茶园,松岭部落的乡村旅游项目、云袖文旅等多家民宿,还有刚開张的温德姆温泉度假酒店,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如今,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只要身体健康,都还在上班,从事农园维护、环境保洁、旅游安保等行当。万晓松笑道,83岁的老母亲,每天去茶叶地里拔草,工资一百元一天,身体好,心情更好。社会安定、经济富足,老人们也注重养生与享受了,喝的“口粮茶”也升级了。茶场的采摘期结束,修剪之前,老人们自己去采点茶叶,或者收十几、二十斤鲜茶,到加工点做两三斤茶。没人在家做粗茶了。论起喝茶,万晓松品着茶杯里的天目湖白茶说,这滋味毕竟要比粗茶好得多。

村里的老人饮茶,看似随意,却蕴含着他们对生活的满足感。早上起来,饮一壶茶,顿时浑身神清气爽、舒心畅快。劳作之余的茶歇,边喝边话家常、聊八卦,其乐融融。忙了一天回到家,泡一壶好茶,喝上几小口,悠闲地与老伴聊天,也是身心放松的一种养生方式。

用清明后的茶叶制作的“口粮茶”,冲泡出来,茶汤浓醇厚重。村里老汉们饮茶,重的就是淳朴厚实的味儿。从茶中慢慢地品味着阳光的味道,当年的豪情,有一种心醉神驰的圆润甘甜。王家村里有好多古树,数银杏树最醒目,长在池塘边,枝丫伸向老宅子的瓦屋顶。村里老人多,他们白发、佝偻、脚步蹒跚,比起大树,他们并不老;走进他们的内心,听他们讲述属于他们的故事,也许很古老。

在闷热的梅雨季节,喝乡土风味的酽茶,需要心态的沉淀。祛除急功近利,回归本真,才能品出酽茶的本味,发自内心地感觉到:劳动和人生,都是苦尽甘来。在王家村,在煮茶、喝茶的氛围里,我们又找到了庭前花开、天上云卷的感觉。

汤全明: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多部散文集。

编辑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

猜你喜欢
天目湖口粮白茶
天目湖日月潭演绎的佳话
绘本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杨凌农科 让普通口粮变“地下黄金”
改革开放推进口粮消费模式融入美好生活
TЫCяЧEЛETний КУЛьTУрнЫй гороДоК
ANIMATING ‘IP’COMICS AND EMOJIS BECOME ENTERTAINMENT BRANDS
祖传“口粮”
漫画轻兵器之十四 舌尖上的军粮——战斗口粮与营养(Ⅶ)
天目湖砂锅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