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家桥畔四兄弟

2023-09-15 12:07:22沈寿高
铁军 2023年9期
关键词:蒋家二弟老宅

沈寿高

苏中古城如皋有座钱家桥,桥畔有户蒋家老宅。

1951年春节,如城人民兴高采烈喜迎佳节之际,区政府领导跟随敲锣打鼓队伍来到这座老宅,把一块扎着红绸的匾额送到蒋秀兰手中,匾额上4个大字:一门英烈。

匾额上的注释告诉人们,蒋秀兰的大弟、二弟、三弟、四弟及弟媳先后参加革命阵营,大弟于解放战争中在苏北光荣牺牲,可歌可泣。此时此刻,蒋秀兰接过匾额,脸上流下热泪,瞬间,无尽的思念涌上心头。

父亲送儿去抗日

1939年岁末,蒋秀兰父亲蒋稚如坐在堂屋,连声说:“走罢,都走罢!走了也好,在家不太平,走了能给国家出点力,换来太平世道。”这一年年初,二儿子峻基走了,参加了新四军,去了新四军挺进纵队。没过两个月,老大厚基也走了,同样加入了新四军队伍。8月正值酷暑,老三熙奎提出来要去找二哥的部队,结果在挺进纵队三支队里当了一名报务员。

这一年,正在中学念书的老四炳奎,才十六七岁,竟成了宣传抗日的活跃分子,每天参加军事训练,秘密加入了共产党组织,同样投身了革命。

革命斗争召唤着年轻人。儿子们走了,蒋稚如身边觉得空荡荡的。女儿蒋秀兰理解父亲的矛盾心情,对父亲说:爸,别难过,弟弟们走了,还有女儿在你身边。

秀兰身边的“儿女”

4个弟弟参军走了,父母又先后离世,蒋秀兰没有嫁人,独自一人坚守着蒋家老宅。她知道,弟弟们总要回来的,这老宅是蒋家的根。

抗战胜利后,二弟峻基夫妇回来了。二弟告诉姐姐,他在部队结婚了,爱人叫吴彤,本是无锡富家女,跑出来抗日当了新四军。二弟在一分区军政干校工作,这个干校离老宅不远。解放战争开始后,新四军主力北上,如皋城再次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没过多久,人们好奇了:蒋秀兰身边有了两个孩子。未嫁的姑娘,引来巷弄里风言风语。国民党当局责问她的孩子哪来的,蒋秀兰一口咬定:“我自己的孩子。”这时候,孩子直唤她“妈妈”。平日里,蒋家乐善好施,邻里口碑好,街坊邻居都来帮腔,保护她和两个孩子。

如皋城解放了,大家才知道,这两个孩子一个叫蒋雷,一个叫蒋露,是蒋秀兰二弟的一对儿女。为了支持二弟夫妇在解放战争硝烟里不为抚养孩子分心,她承受个人风险,含辛茹苦为二弟养育孩子。

孩子妈妈吴彤回到如皋看望孩子,年仅3岁的蒋雷看着陌生的解放军“阿姨”,蒋秀兰让孩子叫“妈妈”,蒋雷怎么也叫不出口……

大弟弟光荣牺牲

大弟蒋厚基,是家里的长子。

就在蒋秀兰苦心帮助二弟夫妇养育孩子的时候,传来消息:时任紫石县(今海安县)警卫团政治处副主任的蒋厚基牺牲了。

1939年3月,蒋厚基羡慕二弟参军救国,就说服父亲,参加了新四军。虽然只有高小文化,也成了香饽饽,当年6月就进入新四军挺进纵队教导队学习。抗日烽火中,蒋厚基转战苏中,无论是在团里任组织干事,还是在旅部任教导员、分区组织科副科长,总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深受官兵信任和爱戴。

苏中七战七捷后,蒋厚基没有随新四军主力北撤,而是调到县警卫团任政治处副主任。面对国民党部队的疯狂进攻和主力北撤后留守人员的不安心理,蒋厚基深入基层连队,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做思想政治工作,抓作风纪律建设,不断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1947年1月,警卫团接到情报,驻姜堰的敌自卫队将于第二天下乡“扫荡”。团里决定:主动出擊,在敌人控制的地区打一个伏击战。14日拂晓,警卫团两个连在姜北、白米、沙岗、台南区队的配合下,兵分两路分别埋伏于娄庄西二里的陈家庄、张尤庄。敌人进入伏击圈后,警卫团立即发起攻击,很快歼灭了敌人先头部队,缴获了枪支弹药。遭受损失的敌军,不甘失败,以数倍兵力包围了我警卫团部队,蒋厚基带部队掩护主力部队突围。激战中,蒋厚基中弹牺牲,年仅31岁。同年,蒋厚基牺牲时的所在沙岗区青墩乡,被命名为“厚基乡”。

天南地北三兄弟

1953年,二弟蒋峻基来信了,要蒋秀兰带着蒋雷、蒋露到南京团聚。此时,蒋峻基已在南京军区文化部任职,爱人吴彤也随调到了南京工作,让孩子回到他们的身边。

回忆起两个孩子生下来就被送回二姐蒋秀兰身边抚养,二弟夫妇十分感恩。二弟蒋峻基历经战火硝烟,在解放战争徐东阻击战中,他跟随纵队司令员胡炳云,始终战斗在前线防御阵地上。1982年,因突发心肌梗塞,蒋峻基倒在江西省军区副政委岗位上。

1939年8月,三弟蒋熙奎追随两个哥哥的足迹,顶着酷暑赶到扬中,参加了新四军挺进纵队,后随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打回老家如皋,参加了黄桥战役。皖南事变后调新四军军部工作,历任报务主任、分队长、股长,新四军暨山东军区司令部通信参谋等职。1946年12月,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联合发起宿北战役,激烈战斗中,蒋熙奎受命在紧邻战役中心的新安镇设立转话站,冒着纷飞的炮火,随时向军区和野战军首长机关转报战场情况,为取得战役胜利提供通信保障。上海解放后,蒋熙奎随陈毅进驻上海,任军管会电讯处秘书,参与上海电信接管和华东电信创建工作,后调入国家邮电部工作,曾任邮电部党组成员、邮电物资总局局长,是新中国电信事业的首批工作人员。

四弟蒋炳奎,在革命队伍里是党的“一块砖”,凡是组织安排,总是“打起背包就出发”。1940年,蒋炳奎入党并参加新四军,随即参加黄桥战役。1941年6月任如皋县警卫团政治处干事,后抽调到地方工作,被送到抗大九分校学习。抗战胜利,蒋炳奎随军撤出苏南返回苏中。在解放战争中,蒋炳奎转战苏鲁,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他出任过苏中军区随营学校副指导员、华中雪枫大学的大队组织干事、学员队副指导员,华中军区通讯学校学员队指导员。新中国建立后,蒋炳奎无论在华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军交部,还是转业地方工作,都满腔热忱投身党的事业。

二姐其人

蒋家老宅,蒋秀兰一直守护着。

蒋秀兰,宁愿生活拮据,不肯享受政府的军属优待,就连大弟的抚恤金也没去领。她总记着二弟的话:“我们国家还很穷,人民生活十分困难,我们不能拿国家的钱。”

蒋家老宅,经三兄弟商议,无偿赠送给了国家。蒋秀兰原先跟着二弟过日子,后来回到了老家,就搭伙住到了大姐蒋瑞兰家里。

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蒋秀兰常来到钱家桥畔,倚靠着历尽沧桑的古桥,凝望着蒋家老宅,脑海中总会回想起弟弟们接二连三走出家门的场景……

(作者系江苏省如皋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

(责任编辑黄朱清)

猜你喜欢
蒋家二弟老宅
老宅旁的竹林
小主人报(2022年9期)2022-08-25 03:15:06
蒋家林作品
一条草鱼
当代工人(2021年18期)2021-09-24 04:00:31
老宅
金秋(2021年18期)2021-02-14 08:25:40
杨家有只羊
快乐语文(2017年26期)2017-11-15 05:42:04
太爷爷家的老宅(下)
大象
山花(2016年18期)2016-12-17 10:12:36
二弟的悲情人生
金秋(2016年11期)2016-06-15 14:04:27
苏州老宅 二月
苏州杂志(2016年5期)2016-02-28 16:32:20
同名同姓不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