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进食对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营养情况及舒适度的作用分析

2023-09-14 08:07:50赵鹏翔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17期
关键词:舒适度息肉腹痛

赵鹏翔

(巴彦淖尔市中医医院内镜室,内蒙古 巴彦淖尔,015000)

结直肠息肉是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存在恶性病变概率,需临床及时发现并治疗[1-2]。临床主张在结直肠息肉确诊后,积极采用有效手段处理息肉,避免息肉性质进一步变化,预防结直肠癌发生[3]。临床多在确诊结直肠息肉后实施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手术效果,可在内镜下明确息肉数量、息肉体积,彻底清除息肉的存在,促进患者疾病早期康复[4]。但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是一种侵入性手段,对术前准备及术后康复均有一定要求。多数主治医师完成肠息肉切除操作后,要求患者术后禁食1 d,术后次日进食全流质食物,继而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促进躯体功能康复。但是,患者术前已经禁食禁饮一段时间,术中水分、电解质流失,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口渴、饥饿、低血糖等多种不适症状,这些不适会加重患者的腹痛,短时间内无法消除生理、心理应激反应,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5]。临床认为,术后早期饮食能够加快外科手术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速度,还可减少饥饿及低血糖等不适症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度[6]。基于上述观点,本研究以2021年6月—2022年6月巴彦淖尔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 例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术后早期进食的效果,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巴彦淖尔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 例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 例。对照组男性36 例,女性24 例;年龄20~65 岁,平均年龄(42.75±7.99)岁;体质量41~87 kg,平均体质量(64.38±6.29)kg;息肉直径水平:0.5 cm 以下9 例,0.5~1.0 cm 30 例,1.1~2.0 cm 15 例,2.0 cm 以上6 例;息肉数量:单发性息肉46 例,多发性息肉14 例;息肉病理分型:腺瘤性息肉30 例,炎性息肉17 例,增生性息肉9 例,错构瘤性息肉4 例。观察组男性38 例,女性22 例;年龄20~64 岁,平均年龄(42.39±7.95)岁;体质量42~87 kg,平均体质量(64.79±6.34)kg;息肉直径水平:0.5 cm 以下11 例,0.5~1.0 cm 31 例,1.1~2.0 cm 15 例,2.0 cm 以上3 例;息肉数量:单发性息肉49 例,多发性息肉11 例;息肉病理分型:腺瘤性息肉28 例,炎性息肉18 例,增生性息肉9 例,错构瘤性息肉5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此次研究经巴彦淖尔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消化内镜检出肠息肉,且确定肠息肉良性;②有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手术指征,术后无结肠穿孔、腹腔感染并发症。

排除标准:①检出消化道恶性肿瘤;②存在营养不良;③精神状态异常。

1.3 方法

1.3.1 手术方案

为保证患者遵照医嘱在术后进食,需提前做好患者、家属工作。结合患者的疾病诊断结果,明确内镜下进行肠息肉切除术的必要性、对疾病的积极影响,讲述术前注意事项,指导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在术前3 d 开始按照要求进食进水,保证术前准备工作达到要求。指导患者遵照医嘱完成术前检查,结合检查结果明确息肉数量、息肉体积,制订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内镜下肠息肉切除计划,并在临床落实该手术方案。术中所用仪器包含奥林巴斯290 胃肠镜、爱尔博高频电刀、活检钳、圈套器以及一次性使用黏膜下注射针等。提前准备好仪器,确定仪器设备性能完好,术前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仪器清洗、消毒及灭菌等操作准备工作。局部麻醉,入操作间后,指导患者左侧卧位,给予静脉注射麻醉,起效后进行检查操作。轻柔置入结肠镜,探查息肉所在部位,在息肉的基底部应用一次性使用黏膜下注射针注射甘油果糖亚甲蓝,观察注射后的抬举征,若抬举显示良好则置入圈套器,在基底部应用爱尔博高频电刀电凝切除,应用和谐夹夹闭创面,息肉取出后及时送检,明确息肉性质。若息肉体积过大,一次性难以全部切除,可利用电刀进行多次切除操作,直至息肉彻底切除完毕。完成手术操作后,将患者转运至病房,在患者意识清醒期间主动进行探访,和患者沟通交流。结合患者组别分类,向患者介绍相应的术后进食方案,嘱咐患者遵照医嘱进食,全面配合临床工作。

1.3.2 术后进食方案

对照组的术后进食方案:术后当天完全禁食,单纯实施静脉补液治疗,术后次日开始进食流质食物,在3 d 后逐步变更为正常饮食。

观察组的术后进食方案:术后2 h 开始进食全流质食物,在术后次日进食半流质食物,在3 d 后逐步变更为正常饮食。其中全流质食物以温热米汤为主,首次进食将含量控制在20~30 mL,患者进食后观察其症状表现,若生命体征稳定且未发生恶心呕吐、腹痛加重等不适症状,增加米汤进食量或增加米汤进食次数,保证之后患者每次进食量在100 mL 左右。半流质食物以面条、肉汤、米粥等为主,初次进食量较少,结合患者耐受程度逐步加量,密切观察患者的进食后反应,禁止患者暴饮暴食。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胃肠恢复时间:包含首次排气、首次排便、肠鸣音恢复、恢复正常饮食与住院时间。

(2)术后并发症率:包含腹胀、低血糖、恶心呕吐、出血,并发症总发生率=(腹胀+低血糖+恶心呕吐+出血)例数/总例数×100%。

(3)腹痛症状评分: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7]在术后即刻、术后2 d、术后3 d、术后5 d 评价患者的腹痛症状,0分是无疼痛,1~3 分是存在轻度疼痛,4~6 分是存在中度疼痛,7~10 分是存在重度疼痛,得分越高代表腹痛症状越严重。

(4)舒适度评分:应用简化的舒适状况量表(中文版)[8]在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术后5 d 评价患者的舒适度,评价维度分别是社会文化、环境、心理精神以及生理,总分是0~120 分,得分越高代表舒适度越好。

(5)营养指标水平:在术后即刻、术后2 d、术后5 d 采集患者5 mL 空腹静脉血样,常规进行处理,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检测指标包含总蛋白(TP)、白蛋白(ALB)。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术后并发症率)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胃肠恢复时间、腹痛症状评分、舒适度评分、营养指标水平)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 检验,当P<0.05 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胃肠恢复时间对比

观察组5 项胃肠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胃肠恢复时间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胃肠恢复时间对比 (±s)

住院时间(d)观察组 60 3.90±0.94 37.65±9.25 8.11±1.23 1.00±0.32 6.34±1.13对照组 60 6.85±1.25 47.99±9.56 12.19±1.45 2.03±0.56 8.45±1.67 t 14.610 6.021 16.621 12.370 8.106 P<0.001<0.001<0.001<0.001<0.001组别 例数首次排气时间(h)首次排便时间(h)肠鸣音恢复时间(h)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周)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对比 ~[n(%)]

2.3 两组患者的腹痛症状及舒适度对比

术前即刻观察组的腹痛症状、舒适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即刻比较,术后3 个时间段两组患者的腹痛症状评分更低,舒适度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术后3 d、术后5 d 观察组的腹痛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腹痛症状及舒适度评分对比 (±s,分)

表3 两组患者的腹痛症状及舒适度评分对比 (±s,分)

注:与同组术后即刻比较,△P<0.05。

2.4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对比

术后即刻观察组的营养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即刻比较,术后两个时间段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术后5 d 观察组的营养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对比 (±s,g/L)

表4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对比 (±s,g/L)

注:与同组术后即刻比较,△P<0.05。

ALB术后即刻术后2 d术后5 d术后即刻术后2 d术后5 d观察组6069.21±8.7666.95±6.57△62.37±6.29△39.34±3.5536.12±3.78△33.78±3.89△对照组6069.02±8.7163.26±6.34△59.05±6.14△39.65±3.5933.15±3.62△30.35±3.82△t 0.1193.1312.9260.476 4.396 4.873 P 0.9050.0020.0040.635<0.001<0.001组别例数TP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9-10]。有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新增180 万例大肠癌患者,新增88万大肠癌死亡病例,在所有癌症发病率与癌症死亡率中占1/10[11]。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升高,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日益升高。多数结直肠癌源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结直肠黏膜表面有突出至肠腔内的息肉病变,早期病变性质多为良性,可同时存在多个,但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危害并不大[12]。但若不能第一时间识别结直肠息肉的存在,及时采用有效措施清除息肉,任由疾病发展,息肉性质会在致癌基因下发生变化,最终发展为结直肠癌。为最大程度上规避结直肠息肉发展为结直肠癌这一结局,需在疾病早期发现其存在,结合所获取疾病信息,实施内镜下切除术将息肉组织一一清除,保证息肉组织不会发生恶性病变。内镜下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性手术操作,在胃肠镜辅助下可明确患者的结直肠息肉具体生长位置、实际体积大小、实际数量,针对性地进行息肉切除操作,尽可能不留下息肉残留,避免结直肠息肉复发。但若患者术后康复速度缓慢,则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与息肉复发率,所以需密切关注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及时采用有效措施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为保证切除术操作顺利完成,临床要求患者术前禁食禁饮8 h。而且以往完成肠息肉切除术后,要求患者术后禁食24 h,所以患者存在能量摄入不足表现。手术操作是一种高消耗过程,且患者术中有出血表现,水分及电解质均有不同程度流失,对营养有很高需求。若术后禁食时间过长,营养物质未及时补充,不利于息肉创面及时愈合,还会增加低血糖与营养不良发生率,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术后早期进食其实就是让患者术后2 h 开始进食少量全流质食物,在理论上可有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减少胃肠道相关并发症[12]。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胃肠恢复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率更低、术后腹痛症状更轻、术后舒适度评分更高、术后营养指标更好,可见术后早期进食具有较好应用价值。原因分析如下:术后早期进食全流质食物,该类食物以米汤为主,没有固态物质,不会增加胃肠道吸收及消化负担,可促使肠壁尽快吸收水分,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异常;全流质食物变更为半流质食物这一过程,肠壁细胞逐步恢复正常,可进一步吸收食物中的能量,满足躯体的能量供应要求,所以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营养指标水平更高;术后2 h 进食流质食物,此时结直肠息肉创面已经在凝血作用下止血,开始初步愈合,米汤固然会诱发一定刺激,但不会导致创面出血,有利于胃肠道恢复,不会增加腹痛症状,反而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进食,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腹痛症状,减少并发症,改善躯体营养水平,提高舒适度,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舒适度息肉腹痛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基层中医药(2018年9期)2018-11-09 01:20:40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54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