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洁
(水利部运行管理司,100053,北京)
2023 年6 月13 日,水利部印发《水利工程白蚁防治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水利工程白蚁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举措和保障措施,为全面推进水利工程白蚁防治工作制度化、专业化、常态化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水利工程白蚁危害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反复性、长期性,是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重大风险隐患。近年来,我国南方省份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结合除险加固、运行维护等工作,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水利工程白蚁防治。但是,尚未正式出台专门针对水利工程白蚁防治的行业管理制度,对白蚁防治工作的职责落实、全过程管理、资金保障等缺乏制度和政策支撑。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水利工程安全的重要指示,水利部党组先后3 次召开党组会议和部务会议,专题研究水利工程白蚁防治政策措施,提出全面开展水利工程白蚁等害堤动物防治工作方案,决定编制《指导意见》。4 月17 日至19 日、5 月23 日至24 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先后赴湖北省长江干流堤防,河北省卫运河堤防,浙江省宁波市赤坎水库、四明湖水库就白蚁等害堤动物防治工作开展“解剖式”调研,详细了解防治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分析问题根源和症结,研究提出对策措施,为《指导意见》的制定指明了工作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安全问题,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指导意见》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风险意识,树牢底线思维,建立健全白蚁防治体制机制,加快完善制度标准体系,积极推动防治新技术研发推广应用,推进常态化综合治理,及时有效、科学规范做好白蚁防治各环节工作,牢牢守住水利工程安全底线。
《指导意见》明确了水利工程白蚁防治应坚持的三条基本原则。一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立足水利工程白蚁危害的隐蔽性、反复性、长期性以及白蚁防治工作的常态化要求,强化日常管理、常态防治,做到白蚁危害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理。二是综合治理、持续管控。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综合实施白蚁危害治理,持续有效管控白蚁危害,建立白蚁防治长效机制。三是科技赋能、绿色安全。坚持创新驱动,加大白蚁危害防治科学研究力度,加快先进技术和设备应用,积极推广绿色防治技术。
有效防治白蚁危害、确保水利工程安全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备的水利工程白蚁综合防治工作体系,防治工作责任得到有效落实,防治工作制度和技术标准及定额进一步完善,白蚁防治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初步形成,白蚁危害预防、发现、治理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白蚁危害险情发生率显著降低。到2030 年,水利工程白蚁防治常态化机制全面建立,白蚁危害预防、发现、治理全过程实现绿色、智能、高效管理,白蚁危害得到全面控制。
水利工程白蚁防治是一项长期事业,必须树立长期性观念。要抓紧建构“研究—实验—规律”“预防—发现—处置”“能力—机制—经费”“规范—定额—制度”组成的综合防治工作体系,建立健全水库大坝白蚁隐患防治工作体制机制。《指导意见》要求白蚁危害地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白蚁防治管理体制,明确水利工程白蚁防治的职能部门和职责任务,落实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责任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白蚁防治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防治责任、经费、人员和工作措施,建立预防、发现、治理全链条白蚁防治工作机制。
推进白蚁防治必须将制定制度标准摆在重要位置,从国家行业管理层面进一步强化政策供给,在充分总结已有经验、研究成果和深入分析未来需要的基础上,尽快搭建相关法规制度、技术标准的“四梁八柱”。《指导意见》指出,在国家层面,要针对水利工程白蚁防治各环节,研究制定危害普查、预防治理、应急整治等管理制度;加快制定包括检查监测、危害等级评定、防治方案设计、防治施工、应急处置等内容的技术标准;修订完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有关白蚁等害堤动物防治定额。在地方层面,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工程特点、蚁害情况、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候特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制定完善本地区白蚁防治制度标准,规范指导水利工程白蚁防治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要树牢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锚定确保水利工程运行安全的目标,科学设计白蚁发现机制。《指导意见》规定,白蚁危害地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组织开展白蚁危害日常巡查、检查,重点检查曾经发生白蚁危害的部位;在春秋两季白蚁外出活动高峰期,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专业检查。同时,考虑到发现白蚁手段的局限性,难以一次性发现堤坝上的所有白蚁隐患,必须合理设置巡查频次。《指导意见》指出,要强化关键时段白蚁危害排查,汛前和主汛期前分别开展全面排查,发现白蚁危害或监测设备报警时要进行重点排查,及时报告并科学研判处置,坚持抓小、抓早、抓细、抓实,把风险隐患化解于未萌。
在《指导意见》的制定过程中,通过调查研究,总结提炼各地成功有效的经验做法,提出白蚁危害地区的新建、改建、扩建及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要把白蚁防治措施纳入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内容,按照《水利工程白蚁防治技术指南(试行)》的有关规定,开展专项调查,评定危害等级,制定白蚁预防和治理专项方案,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运;已建水利工程要加强日常运行管理,做好布设监测装置、设置隔离屏障等工程措施以及清除白蚁喜食物料、强化灯光管控等非工程措施。已经发生白蚁危害的水利工程,要根据危害情况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专业机构,选择适合本地区本工程实际的防治方法和技术,精准治理措施,及时消除蚁患,并形成完整的防治档案。《指导意见》对白蚁危害应急处置作出规定,强调高水位期间因蚁害出现险情时,应按照“先抢险后治蚁”原则,先进行应急抢险,水位退到安全水位以下后及时进行蚁害处置。
水利工程白蚁防治工作历来都是工程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白蚁危害地区要将白蚁防治作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重要任务,纳入日常巡查、检查内容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开展防治效果评价,推动动态监控和预报预警在白蚁防治中的综合应用,提高防治智能化水平,实施预防、发现、治理全过程管理。为摸清水利工程白蚁危害及防治情况,要求白蚁危害地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每年组织开展全覆盖普查,逐个工程摸清白蚁种类、活动规律、发展趋势、危害程度等,逐个工程建档立卡,实行台账动态管理。为推动水利工程白蚁防治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鼓励白蚁危害地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白蚁防治工作,培育水利工程白蚁防治专业化队伍,规范水利工程白蚁防治市场行为,确保白蚁防治效果。
当前水利工程白蚁危害及防治方面的基础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方法主要集中在末端治理,先进探查监测技术和新装备研发应用不足。面向水利高质量发展要求、面向更安全的保障、面向更根本的治理,必须要加强基础研究、强化科技赋能,掌握白蚁生存习性和规律,逐步实现堤坝范围内白蚁危害的前端预防。《指导意见》指出,要强化白蚁习性规律、发展趋势、危害机理、生物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推动高效、环保型防治药物研发,加大绿色防治技术推广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揭榜挂帅”等激励方式开展白蚁隐患探查技术攻关,加快研发一批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强的防治技术和装备,建立白蚁隐患动态监控和预报预警系统,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装备提高防治效率,逐步实现末端治理向前端预防转变。此外,经沟通财政部,中央财政对工作得力、管理规范、示范效果明显的地区采取“事中补助、事后奖励”方式予以激励。
要求白蚁危害地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从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白蚁防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做好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制定重点工作任务目标,细化落实具体措施,确保防治工作取得成效。加强对白蚁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对白蚁防治工作不落实、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要求白蚁危害地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与发展改革、财政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多渠道筹措白蚁防治经费。有白蚁防治任务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要将白蚁防治投资纳入工程概算。已建水利工程日常白蚁防治经费要纳入维修养护范畴,列入工程管理单位部门预算或专项经费。加大对白蚁防治科技研究和技术推广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
要求白蚁危害地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大力引进和培养水利工程白蚁防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采取课堂教学、现场实践等多种形式组织白蚁防治宣贯培训班,开展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建立专业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白蚁防治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