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探究

2023-09-14 17:51金小河
留学 2023年16期
关键词:高技能产教职业院校

金小河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技能职业人才培育的基础工程,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当前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設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中共中央及大连市相继出台了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及指导思想,并立足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对于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有效融合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与重视。产教融合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职业人才的内在要求,是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重要基础,也是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语境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职业教育工作进行了多次发文部署。从2019年1月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到2021年10月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再到2022年12月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越来越明确,为职业教育改革实践所提供的基本方向也越来越清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来支撑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职业院校应向社会输出更多的高技能专业人才,而深化产教融合是解决当今职业教育人才供给和社会转型升级需要之间差距的有益尝试。2022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9次提到“产教融合”,2次提到“产教深度融合”。由此可见,产教融合已从制度安排上升到了法律调整层面。

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一系列谋划部署,中共大连市委办公室、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23年印发了《大连市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明确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完善产教融合办学机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工作格局。由此可见,大连市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并着力在国家指示精神的引领下打造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连市模式”,通过体系建设与改革融通,来建设制度供给充分、条件保障有力、产教深度融合的大连市职业教育发展新生态。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实践困境

多元主体尚未形成合力。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大多数的职业院校都是由企业创办的职业培训机构所设。但随着我国国企改革步伐的加快,企业开始逐渐撤出身影,职业教育出现了“校企分离”。在这一办学形式下,校企合作往往流于形式。这就使得当前校企合作处于浅层次、自发式、松散型、低水平状态,无法形成良性互动的格局。虽然目前大连市相关部门针对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全面、不充分等问题,加之对实习生投入成本存在一定的回报风险,导致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过程中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在深化产教融合方面无法与职业院校及政府等主体形成合力。

课程教学体系与产业存在脱节。虽然企业人才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但是目前院校的“供给侧”与企业的“需求侧”契合度较低,而究其原因就在于职业院校的课程教学体系与产业存在一定的脱节。这一问题首先表现为企业参与融合的深度不足,院校培育企业实习的流程使得合作形式融合度不够,学校的教学与企业需求的不相匹配也使得培养目标融合度也有所欠缺。这就导致目前产教融合在高技能人才培育方面成效不高,也预示着学生在毕业后可能无法胜任企业的工作。这一问题还表现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落实不足,即使部分职业院校响应国家号召,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及时调整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却没有真正落实,依旧在走以往的老路,要么重视知识讲授,却忽视实践;要么重视实践,却忽视理论知识。如此一来培养适配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只能是一句空谈。

高技能人才与教师双向流动不畅通。教师是职业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和推动者,是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虽然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建成,教师素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但是产教融合的背景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能像以往一样做“书斋式”的研修,而是要经常“走出去”,主动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来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但是由于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目前存在“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短缺、专业教师与高技能人才双向流动不畅等问题,成为制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大连市的“双师型”教师占比按照国家要求还需继续提升。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优化校企合作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必须强化企业的主体作用,激发企业参与融合的动力,努力实现校企双元育人来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首先,要转变企业角色,变“参与者”为“办学主体”。要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施多元协同育人,联合开展招收学生,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教材、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完成教学实施、共同建设实训基地,以最大限度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其次,要深化校企合作关系。以往的校企合作模式是以“结合”为导向,运作机制的缺失加之政策支持的缺乏,使得校企合作很难有实质性的进展。而“产教融合”一词在职教法中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一困境,职业院校与企业要积极借助产教融合办学体制“融合”成一体,共同培养人才来实现合作共赢,从而提高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

最后,要完善校企合作形式。在以往的校企合作中,由于缺少相应的法规支持,校企双方很难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这就造成了合作内容的局限性。而在新职教法中明确了校企双方在资本、技术、设施等方面的资源投入和使用条款,校企双方应该依托有关法规,完善合作形式,挖掘深层次的资源元素来整合深化产教融合。

构建适配课程体系。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与产业发展的需求相适配,从而实现供需的有效衔接。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职业院校应当立足相关产业与行业企业的特点及需求来构建课程体系。这就要求职业院校不仅要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课程,还要从横纵两个维度上拓宽相关课程体系。

首先,积极探索纵向的多级课程体系。所设一级课程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加深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认识度;二级课程的设置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三级课程要设置为实践课程,要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本领。通过纵向课程的设置,将行业企业发展需求渗透其中,充分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升课程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其次,职业院校应当拓宽横向的综合性课程体系。所设课程应当在完成本课程大纲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发散联系到相关产业和技术中来,打造专业精准、知识广泛的课程体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专业壁垒,使学生不仅精通专业领域,还能熟悉相关领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产业适应能力。

畅通教师流动渠道。基于教师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校企须共同开展有效措施,积极探索企业兼职教师“流动编制”,促进人才流动,激发人才活力。职业院校不仅要加大高技能人才及紧缺型人才的引进力度,还要与企业合作畅通行业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从教渠道,完善流动机制,推动企业高技能人才与职业学校教师双向流动,使他们既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能在各种实训教学中从事实践指导。这一双向流动能够带来双向助力,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增强教学实践能力及技能水平,还能够充分发挥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引领作用,在企业的在崗教育过程中持续发挥效能。此外,企业高技能人才进入职业院校任教,还可以帮助学校强化技术技能这一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看家本领”,打造职业能力强大的人才队伍,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在当前以高质量发展引领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大连市各类职业院校积极落实相关政策指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利用国家、地区及社会多种有效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共赢,提高协同办学质量;通过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促进课程体系不断开拓创新,优化专业课程设置;通过促进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素质的双提升,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深入推进大连市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大连市综合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产教职业院校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