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失语”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需重视的社会问题。有人说:“如果把‘狠狠地‘谁懂‘笑死‘永远滴神‘救命‘好喜欢剔除出我的词典,我将永远失去说话这项功能。”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过于依赖表情包、梗、流行语、省略语,久而久之,文字表达能力便下降了。
文字失语有很多原因,比如读书少、与人交流少、写作少、过度依赖电子媒介等。电子媒介中对文字表达形成的最大冲击甚至造成文字失语的,尤其要数劣质短视频。在“重视频轻文字”的媒介环境中,直观、可视、娱乐化的短视频在传播中形成了压倒性的覆盖。“当时觉得很有意思,就顺手拍下来,没想到居然火了”之类迎合大众猎奇需求的视频,几乎全面占据了公众的视觉世界。娱乐也就罢了,如果青少年的日常阅读、信息获取、网络环境也被这些“垃圾”所环绕,那是非常可怕的。
语言和文字是思考生成的,文字又促进着思考。文字失语症,失语的不只是文字,还有用概念和逻辑进行深层思考的能力。我们赖以表达的文字思维,不能被那些娱乐感官的垃圾短视频给废了。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3年7月4日)
素材解读
1.思辨能力的削弱。网络媒体的快捷报道和海量信息,无法做到内容严谨,可供阅读的内容通常只有广泛性,娱乐性较强,缺乏深刻性,缺乏永久的回味和深入的思考,如此下去,读者的思辨能力将被削弱。
2.互联网时代警惕文字失语症。当日常表达淹没在一些简单粗暴的网络词汇里,人们不仅会失去语言感官的敏锐性,而且会减弱大脑语言的编码功能。语言,无论是文言古语、现代白话还是网络热詞,都不能失去基本的表达能力、表达技巧、表达美感。
适用话题
思辨能力 网络用语 语言表达 阅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