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勤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以下简称“北小”)从促进学校与学生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建立高度整合多方面资源的立体化新规范,更新学校管理理念,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方式,在管理机制、课程体系、课堂学习、评价样态、教师发展等方面进行深耕、实践,建构与未来要求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可持续发展。
学校有效管理,目的是为学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使核心素养培养能从理念走向行动,而学生综合素养水平是衡量学校管理效果的重要指标。管理之道应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避免事情的人为复杂化,善于在纷繁之中找到重点和主线,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核心问题上。
学校工作一般分部门开展,设立教学部门、德育部门、后勤部门等,但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往往存在交叉,每个年级又有不同年级的特点,单纯按部门管理容易出现工作上真空叠加、教师管理无序混杂等问题。北小采用分段管理,确立段长管理制,分管校长兼任年级或年段段长,减少管理层级,避免层级过多而产生的递减效应和无谓羁绊。段长全权负责本年段的教育教学等工作。德育、总务、教学等具体问题,由段长协同教师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实现分级式管理,每层级各司其职,彰显管理实效。
学校管理可以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平台,对人事管理流程进行简化,教师可以在平台上申报病事假、就餐、值班等事宜。基于信息技术的大数据管理,既能让过程留痕,又能避免人找人消耗大量时间、精力的情况。
北小根据教师发展和学科发展需要,设置不同骨干层级、年龄层次的工作室或项目组,进行有目标的教师研训。学校将教科室这样的部门转为课程资源研发中心、教师发展研训部等,从组织架构上保证项目学习、团队研训顺利实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学校需要思考各学科的本质及其育人价值,变革学校课程的构成和实施方式。学校要从审视学科课程的教育意义出发,注重课程整体性,突出学科实践性,关注学科思维方式和探究技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设计长线学习任务或者主题式、项目化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持续发展。
课程首先要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学校课程构建以发展的眼光为起始点,以适合社会发展需求为落脚点,旨在培育兼有爱国之心和国际视野的中华儿女,使其拥有胸怀祖国、心系天下的品质。多层次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个性化选择,满足其基本的课程学习需求,浸润幸福人生底色。学校课程有明确的课程目标,能将学科逻辑与学生经验充分结合,课程内容精心选择与整合,提供恰当的主题情境,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认知水平与能力结构,在课程活动中润泽学生心灵。
学校课程体系需以发展多元智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真正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富有个性地成长。北小开展研究性学习、伙伴式学习、实践式学习等,并依据部分学科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游戏形式的课程。如数学学科的“巴克球”“数学万花筒”“数学桌游”“超脑麦斯创意数学”等,让课程寓教于乐,学生在头脑风暴中,掌握了数学技能,发展了创造性思维,提升了数学学科素养;艺术学科教师依据各年段学生特点,创设多样性的课程,使全校每个学生均能掌握至少一种艺术技能,参与率达100%。
每学期课程的展示既是一学期课程的小结,也是各课程班学员展示的大舞台。在展板巡展、俱乐部展会、视频串烧、生活模拟体验等活动中,丰富的成果展示了学生多元智能的综合发展。
北小充分调动全校教师、家长志愿者及社会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协作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合力打造品质课程。大部分课程在构建时都运用“往前寻,往后延”的思路,以教学主题为根基,“往前”追寻相关内容的历史,“往后”提供竞赛或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学以致用。例如,“玩转汉字”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往前”追寻汉字蕴藏着丰富的美感和诗意,“往后”把汉字学习转化为一个个令人兴奋、快乐的主题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探究汉字的奥秘;“云锦”课程中,学生走进云锦博物馆,得到非遗传承人亲身传授,亲手设计、制作,体验传统匠人的工作过程,深入了解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的内涵,领略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享受精彩的精神文化之旅;“模拟联合国”课程中,中外教师合作引领学生对全球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真实模拟联合国峰会的全过程,在提案、演讲、辩论和表决的过程中提高了对国际事务、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等问题的参与意识,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素养。
学校建设课程体系,设置丰富多彩的课程,旨在引领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爱的素养,引导学生获得独特的个人体验,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课程不拘泥于让学生学知识、技能,更注重培育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的情感态度、优秀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角色意识。从课堂教学到校园活动,从校内教育到校外延伸,从学生引导到家庭、社会共育,北小充分给予学生爱的原动力。同时,课程从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出发,引领儿童在更加符合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体验中,成长为具有爱的智慧和爱的素养的人。
核心素养并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能力”,它指向人的综合素养发展。这就要求学校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开放、灵活、平等、温暖的环境。在课堂学习时,学生自主探索,敢于质疑,乐于挑战。教师尊重、善待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潜质,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空间,并给予他们发展的权利和成功的机会。
北小转变教学关系,以“学”为中心构建“情智课堂”文化。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特点设计教学环节,组织开展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交流、质疑和反思。创设问题情境、分析反思和结果运用之间的灵活关联,有利于打破传统课堂“教师说、学生听”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欲望,使其享受学习、看见成长、激活思维、发展素养。
设定研究主题,变革有方向。课堂变革不是随意为之的,而要与学校办学理念、学科素养和学生发展相关联,从而成为学校教育主张的实践表达。北小根据学校主课题分学科、分年段设定学科课题、年级研究子课题,并围绕子课题开展年级教研、组内备课、校级教研等系列活动。
细化实践过程,变革有实效。课例研究是促进课堂变革的重要形式。北小确定学科研究专题,尝试了“课堂观察”这一研究方法,设计课堂互动生成记录表,将“课堂观察”这个测查工具运用到课堂教学管理与课堂质量诊断评估中。例如,设计“预设达成度观察”,选取师生对话这个点,通过师生问答,判断预设的达成度。“师生学习方式观察”包括课堂提问类型、教师理答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等三个视点,通过客观数据对现象进行补充,做出理性分析。细化实践过程有利于帮助教师看到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秉持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视角思考教学活动,真正找到问题的根源,不断在总结反思中优化自己的教育行为。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能为学校管理服务,还能为教师教学服务。北小积极构建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创意化的课堂学习新生态,搭建师生、生生互动的平台。基于技术支持,动态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组内交流情况和思维发展情况,帮助教师做好学习过程的监控,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适时介入,及时补位,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北小充分变革学习形态,设计各种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利用废旧饮料瓶种绿植、发豆芽、育蒜苗,观察植物生根发芽的过程;利用学校活动空间,设立班级读书角、年级漂流角,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和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开辟班级文化墙,制定班级日常规范,书写班级名言,展示班级成果,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乐趣、自然的伟大和田园风光的美好,学会分享、合作、沟通与理解,并形成以探究为核心的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创新品质等。
学校管理、课程实施、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需要评价体系来验证。对于学生的评价,学校构建个性化、多维度的“绿色生态评价体系”,真正激发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无限可能。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动态地获得学识和技能、产生体验和情感的过程,因而评价应注重个体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同时,评价应注重课程之后学生的发展情况,使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提升,产生成就感。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并及时进行动态评价。
“人是知识产生与发展的源泉”,教育要成为促进人发展的过程,成为完善人生的过程。评价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的生长。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是评价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北小围绕核心素养设立了符合校情的“每月之星”的评选,同时改进原来“三好生”评选制度,在评选“三好生”的基础上评选各类单项“小标兵”,让更多的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北小改变以往教师单方面评价学生的状况,给予学生自我督导、自我评估、自我评定的权利。例如,学科学习中实行“五位一体”教学评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现状,制订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法,在自我评价单上对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成果进行总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学习伙伴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使学习共同体在评价中得到发展。同时,让家校社中的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形成立体的评价模式。
学校管理只有着眼于教师的发展,发现教师潜能,激发教师热情,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够实现学校和教师、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学校管理者要分析、研究教师群体和教师个体特点,善于看到学校文化对教师言行的影响。北小在打造良好学校文化同时,关注不同层次教师的精神文化和成长需求,让每位教师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和位置。北小遵循“鼓励教师,促进发展”的原则,从助力教师发展视角来思考教师管理,主动看到每一位教师的长处,帮助教师进行职业发展规划,为教师的发展找准方向。
学校发展靠教师。北小在进行教师队伍建设时注重分层管理,以鼓励、肯定来激发教师努力前行的动力。面对新教师,以关心、帮助和指导,保护其工作热情,提升他们的职业幸福感;面对老教师,给予充分重视与尊重,肯定其付出和成就,激发他们为学校献计献策的激情,始终乐于为学校贡献力量。
北小按年龄层次、职级头衔、学科等打造教师团队,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讨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的作用。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学习、交流、研究、合作,有利于推动教师的快速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例如,课堂教学竞赛,对于老教师而言并不是竞赛,而是风采展示的平台;对于新教师,则设“最具潜力奖”“最佳语言奖”“最佳组织奖”等。另外,北小开展“我为学校发展献一计”“地平线报告”“大讲坛”“教师品牌日”“名师模仿秀”“团队展示周”等活动,培养教师的主人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