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

2023-09-13 15:07
《学习方法报》语文七年级 2023年8期
关键词:李龟渝州概览

峨眉山月歌

【原诗略】

【诗意概览】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月亮啊,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渝州。

【品读鉴赏】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写下的绝句。历经千余载时光的淘洗,依然鲜活如新,脍炙人口。其魅力不仅在于诗中所描绘的人与月心心相印的清丽之境,更在于它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唐开元十二年的一个秋夜,24岁的李白结束了他的峨眉之旅,开始了走出西蜀的漫长行程。半轮明月从峨眉山上升起来,皎洁的月光洒在从山下流过的江。诗人站在船头,目光注视着那山、那水、那在波浪上跳跃的月光,他觉得月亮像是一位老朋友在为他送行,与他一道向广阔的人生前景进发。一个白天又一个白天,一个黑夜又一个黑夜,船儿进入岷江,穿过渝州的山林原野,进入峥嵘险要的三峡航道。这时诗人突然发现月亮不再出现在天宇,于是不禁从心底发问:“我的朋友,你为什么没有陪我走出渝州进入三峡呢?”

从“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等地点的变化和“发”“向”“下”等动词的选用可以看出,这短短的四行诗描述的不是一个场景,而是一个流动的旅程。渐行渐远,而依依惜别的深情却在优美的意境和明快的节奏中渐行渐浓。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原诗略】

【诗意概览】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在战场旁边零星地开放了。

【品读鉴赏】

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字,就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据《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明白如话。

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渲染了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诗人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而且这是由登高饮酒的叙写自然生发而来的,是由上述陶渊明因无酒而闷坐菊花丛中的典故引出的联想,具有重阳节的节日特色,又点出“长安故园”,可以说是切时切地,紧扣诗题。末句承接前句,是一种想象。诗人设想故园菊花“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这一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余意深长,耐人寻味。

江南逢李龟年

【原诗略】

【诗意概览】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看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品读鉴赏】

《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以个人的际遇变化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赏析这首诗需要重点把握三个要素。一是李龟年。李龟年是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以卖艺为生,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潸然泪下。二是杜甫。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因才华卓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青睐,常常在他们的府邸中欣赏李龟年唱歌。“安史之乱”直接导致杜甫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带给他无尽的苦闷和烦恼。三是“安史之乱”。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开始到唐代宗宝应二年结束,前后达七年之久。“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这首诗里诗人先追昔,“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既是回忆红极一时的李龟年,也是怀念当年自己安定幸福的生活;再抚今,“正是江南好风景”交代地点环境,“落花时节又逢君”,写暮春时节与老朋友重逢。“落花时节”,既交代了时间,也暗示人的衰老飘零,社会的凋敝丧乱。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事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我们可以感受到“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

夜上受降城闻笛

【原诗略】

【诗意概览】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着故乡。

【品读鉴赏】

品读这首诗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冷的画面:“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似雪”“月如霜”可見寒气袭人,渲染了心境的愁苦凄凉。二是缥缈的音响:“不知何处吹芦管。”在万籁俱寂中,传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不知源于何处,曲折缥缈,回荡在夜空里,回荡在军营里,回荡在将士们的心中。三是浓烈的情感。那幽怨的笛声触动了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一夜”和“尽望”写出了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体现了将士们置身边塞绝域的寂寞和孤独。

(供稿 河南 王 菊)

猜你喜欢
李龟渝州概览
重庆高温预警(外二首)
兰屿
兰 屿
《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江南逢李龟年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览
掷笔槽
江南逢李龟年
江上赠李龟年
2009年展会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