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莹,丁希伟,王金堂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儿童医疗中心,湖北十堰 442000
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对儿童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1],该病现仍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2]。ARI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及非典型病原体等[3]。有研究显示,ARI多由病毒引起,部分呼吸道病毒具有传染力强、传播快、潜伏期短、发病急等特点,从而导致该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易引起疾病大流行[4]。临床上常见引起ARI的病毒有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毒(Flu)、副流感病毒(PI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腺病毒(ADV)等[5],由于呼吸道病毒引起儿童ARI在临床表现上具有相似性,医生难以依靠患儿的临床表现给予精准诊治。我国常将抗生素用于治疗儿童呼吸道疾病,但这对单纯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患儿疗效欠佳,有可能延长或加重病程,且抗生素的滥用也会对患儿造成影响。因此,早明确病原体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作用。不同地区病原体的流行与当地气候、季节及地理因素均相关,研究呼吸道病毒感染的ARI患儿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将有助于ARI的治疗和预防。本研究旨在分析儿童常见6种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诊治和预防提供思路。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儿童医疗中心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因ARI住院的患儿1 3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82例(56.26%),女608例(43.74%),男女比例为1.29∶1。纳入标准:患儿年龄为29 d至14岁;符合第八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6]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及先天性气道畸形等影响其免疫系统功能的患儿。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 在取得患儿监护人同意后,于入院24 h内由专职医护人员用一次性咽拭子擦拭患儿两侧腭弓、咽后壁及扁桃体隐窝及侧壁,反复擦拭3~5次。将咽拭子头浸入装有3 mL生理盐水的采集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注明标本采集时间及患者信息并及时送检。未检测标本可以置于2~8 ℃环境中存放24 h。
1.2.2检测方法 采用PCR-荧光探针法定性检测RSV、ADV、PIV1及PIV3等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核酸片段(试剂盒购自广东和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阳性结果判定标准为荧光增幅明显,且FAM荧光Ct值≤35.00。采用荧光PCR法定性检测Flu A、Flu B的核酸片段(试剂盒购自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阳性结果判定标准为Ct值≤42.00,且具有明显的S型扩增曲线。以上实验均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步骤及方法规范操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呼吸道病毒总体检出情况 1 390例患儿口咽部分泌物标本中,658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检出阳性率47.34%,各种病毒检出的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RSV 20.43%(284/1 390)、ADV 12.23%(170/1 390)、PIV3 9.78%(136/1 390)、Flu B 6.40%(89/1 390)、PIV1 3.31%(46/1 390)和Flu A 0.36%(5/1 390)。其中病毒混合感染73例(5.25%),仅有1例(0.07%)为3种病毒混合感染。RSV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比例最高,占60.27%(44/73),其中RSV与PIV3混合感染检出最多为17例,ADV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占56.16%(41/73)。
2.2不同性别患儿的呼吸道病毒检出情况比较 男性患儿的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为47.57%(372/782),女性患儿的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为47.04%(286/608)。不同性别呼吸道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患儿的呼吸道病毒检出情况比较[n(%)]
2.3不同年龄段患儿的呼吸道病毒检出情况比较 29 d至6个月患儿病毒检出率为45.26%(105/232),>6个月至1岁为51.37%(75/146),>1~3岁为51.87%(236/455),>3~5岁为46.15%(162/351),>5岁为38.83%(80/206)。其中>1~3岁患儿的病毒检出率最高。RSV、ADV、Flu B、PIV1及PIV3这5种呼吸道病毒在不同年龄段患儿中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SV在29 d至6个月的患儿中检出率最高,ADV在>3~5岁患儿中检出率最高,而Flu B在>5岁患儿中检出率最高。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患儿的呼吸道病毒检出情况比较[n(%)]
2.4不同季节患儿的呼吸道病毒检出情况比较 春季患儿病毒检出率为41.62%(154/370),夏季为29.46%(38/129),秋季为56.33%(169/300),冬季为50.25%(297/591)。秋季患儿的病毒检出率最高,夏季检出率最低。RSV、ADV、Flu A及Flu B在不同季节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IV1及PIV3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DV在春季检出率最高,RSV在秋季的检出率最高,Flu B在夏季的检出率最低。见表3。
表3 不同季节患儿的呼吸道病毒检出情况比较[n(%)]
ARI是全年龄段人群都常见的疾病,也是全球卫生保健系统的共同负担[7]。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呼吸道解剖结构发育不完全,导致儿童患ARI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8]。地域差异、气候差异、季节变化及时间的推移均影响病原体在不同年龄段儿童间的流行。同时抗生素的不恰当使用及相关疫苗的接种,使得呼吸道病毒的疾病谱和流行病学特征也发生改变。因此,本院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率的监测及流行病学分析显得十分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1 390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6种呼吸道病毒的总体阳性检出率为47.34%(658/1 390)。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不同地区、研究设计和病毒检测方法报道的病毒总体检出阳性率为14.55%~67.8%[9-13]。本研究中的病毒总检出率低于长沙(67.8%)[13]、锦州(61.2%)[14],高于丽水(44.62%)[15]、无锡(35.19%)[16]、甘肃(37.6%)[10]、深圳(14.55%)[11]等地报道的检出率。可能是由于研究设计与检测方法的不同,本研究采用PCR法,对病毒检测更为敏感;直接荧光测定法也是可靠且准确的替代检测方法[17]。本研究发现病毒混合感染73例(5.25%),其中RSV感染最常见,这与葛小丽[16]报道基本一致。各病毒总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RSV、ADV、PIV3、Flu B、PIV1、Flu A。RSV的阳性率最高,而Flu A的检测阳性率最低,这与张星树[14],WU等[18]报道有所不同。但本研究结果显示RSV仍是本院患儿ARI最主要的病毒病原体,与目前国内部分研究一致[12-14,16]。国内也有报道儿童ARI主要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18],流行病学差异、采集时间及环境差异等都可能造成这种现象。
不同年龄段患儿病毒的总检出率不同。本研究中>1~3岁患儿的病毒检出率最高,其次为>6个月至1岁患儿,幼儿期发病率高可能与儿童处于特殊生长发育时期,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有关。3岁以下儿童应重点预防呼吸道感染。3岁以上儿童的病毒检出率下降,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免疫功能增强,疫苗接种的完成,使其对病毒产生一定免疫力;另一方面近2年学龄期儿童居家学习活动的时间增加,减少了儿童之间聚集和交流的机会,抑制了病毒的传播。不同病毒在不同年龄段的检出率不同,本研究中RSV在29 d至6个月的儿童中检出率最高,ADV在>3~5岁患儿中检出率最高,而Flu B在>5岁的患儿中检出率最高,RSV、ADV、Flu B、PIV 1及PIV 3在不同年龄段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SV在低龄患儿中发病率较高,建议将婴幼儿作为预防工作的重点,如有免疫功能缺陷等高危易感因素患儿应尽早按计划接种相关疫苗。
不同季节病毒的检出率也不同,部分病毒感染具有季节流行特征,而不同性别的患儿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秋冬季节天气冷,室内外温差大,室内空气不流通,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这与国内多数研究一致[19-20],其中RSV检出率最高。因此季节性预防有重要意义,在秋冬季节,婴幼儿可以相对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尽量避免聚集;学龄期儿童也要注意手卫生,室内学习时也要多开窗通风以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风险。通常ADV感染性肺炎起病隐匿,但是常发病急,可能伴有严重的中毒症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21],本研究提示ADV在春、夏季检出率高,临床医生应该作为参考,提高重视程度。
综上所述,本研究为十堰地区的儿童呼吸道感染情况提供了病原学资料,在今后指导临床医生对呼吸道疾病治疗及制订疾病预防策略有重要作用,从而减少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进一步实现精准医疗。但本研究还有不足之处,标本采集时间短,仅能代表近期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病学情况,其次本研究只检测了6种病毒,今后的研究应该把更多常见呼吸道病毒、细菌及支原体等病原体一起纳入研究中,逐渐完善十堰地区儿童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研究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