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鹤,黄利兵,陆义真
1. 宁波市海曙区鼓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 宁波 315000
2. 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中心卫生院,浙江 宁波 315000
明代著名医家赵献可,字养葵,号医巫闾子,浙江鄞县人[1]。继承薛己、李杲等诸家之学,倡扬命门学说,著有《医贯》和《邯郸遗稿》,为浙派中医杰出代表之一[2-3]。《邯郸遗稿》为赵氏晚年所著,内容涉及经、带、胎、产等妇科证治,本书世少传本,直至1982 年祝怀宣老先生所珍藏手抄本献于《浙江中医杂志》编辑部,经《浙江中医杂志》编辑部整理校点后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笔者有幸读到此书,深感赵氏女科医论、用药之独到,本文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SPSS Modeler 等软件对赵氏治疗女科疾病的方剂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用药规律,探索赵氏在女科治疗上的特色。
1.1 资料来源与筛选 以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年出版的赵献可所著女科病专书《邯郸遗稿》[1]为研究资料,通过人工翻阅摘录的方法选取《邯郸遗稿》中女科病方剂。
1.2 纳入标准 所选方剂主治妇科病证明确,药物组成完整;药味≥2 味的方剂。
1.3 排除标准 有方剂名而无具体药物者;重复处方取其一;方剂信息缺失不完整。
1.4 中药名称规范 以《中药学》[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一部)》[5]为标准,辅助参考《中华本草》[6]、《中药大辞典》[7]等著作对中药名称、归经及四气五味进行规范。
1.5 数据录入与分析 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制软件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 及IBM 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3.9.0 进行数据分析。对所录入方剂进行中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的统计。通过SPSS Modeler18.0 的Apriori 算法对222 个处方的组方规律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最低条件支持度为10%,最小规则置信度为80%,最大前项数为5,得出关联分析结果。运用Sytoscape3.9.0 实现基于关联规则的复杂网络化展示,其中矩形代表药物,线条代表药物关联,药物颜色越深,面积越大,说明药物频数越高;线条越粗,颜色越深,说明药物两两关联强度越高。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将支持度高于10%、15%、20%所体现的用药模式中所包含的中药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网络展示,随着支持度的增加,核心药物网络关系凸显,能够直观对用药规律进行逐步把握。
2.1 中药频次分析结果 见表1。共收集方剂222 首,中药223 味。223 味中药共出现1 734 次,平均每首方剂用药7.81 味,频次≥20 的中药记为高频,共19 味,累计使用917 次,占总使用频次的52.88%。
表1 中药频次分析表(≥20 次)
2.2 中药四气、五味分析结果 见表2。温性药使用频次最高,其次为平性、寒性,三者占比约93%;辛味药频次最高,其次为甘味、苦味,三者占比为92%。
表2 中药四气、五味分析表
2.3 药物归经分析结果 见表3。排在前5 位的归经分别为脾经、肺经、心经、肝经、胃经,占全部药物归经的79.91%。
表3 药物归经分析表
2.4 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见表4、图1~2。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1 组药物关联规则,其中12 组包含有当归,排在前5 的组合有白芍-当归,白芍、当归-川芎,陈皮-甘草,白芍、川芎-当归,熟地黄-当归,说明这5 组关联比较密切。对223 味中药进行网络关系挖掘,结果显示甘草-茯苓、当归-川芎、甘草-人参、当归-白芍、白芍-川芎等药物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将支持度高于10%、15%、20%所体现的用药模式中所包含的中药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网络展示,随着支持度的增加,核心药物网络关系凸显,得到甘草、当归、川芎、茯苓、人参、白芍6 味核心中药。
图1 基于关联规则的复杂网络可视化
图2 不同支持度下核心药物网络化展示
表4 药物关联规则分析表
2.5 药物组方规律分析 见表5、6。根据筛选出赵氏治疗女科疾病方剂数量的综合经验判断,选择相关度6,惩罚度2,得到223 味中药两两之间的关联度,共154 条结果。以药物间关联度为基础,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算法得到核心药物组合共12 组。根据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得到新处方共6 条。
表5 核心药物组合
表6 潜在新处方组合
3.1 补气血,畅气机,散瘀郁 《邯郸遗稿》中赵氏治疗女科疾病的方剂共222 首,中药223 味,累计使用中药频次1 734 次,用药频次≥20 次的共19 味,排在靠前的分别是甘草(116 次)、当归(99 次)、川芎(80 次)、茯苓(70 次)、人参(70 次)、白芍(60 次)。与关联规则组方分析阶梯化展示得出核心用药相符,核心药物中当归、白芍、川芎加上赵氏常用的熟地黄组成四物汤为补血基础剂,加上人参、茯苓、甘草及白术为气血双补之八珍之意。当归甘温,善走心肝脾三经,为补血圣药,并常与人参、黄芪等补气之品通用,气旺则血生,且当归辛温能散,活血不伤正气,为调经之要药。赵氏经候病篇中当归用药频次高达77%,凡气血虚、血瘀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均投以当归补气生血,活血调经。不仅如此,赵氏常配伍桂枝、肉桂以温血寒。白芍同属心肝脾经,补血之力虽不及当归,但常与前者配伍治疗血虚、血瘀所致痛经、闭经、月经不调、胎漏、崩漏等妇科诸证。赵氏认为虽然白芍酸收易致产后体内瘀血停滞,但予以酒炒后利用酒之走窜之性可制约芍药之酸寒兼以助活血。川芎辛温,辛散之力胜于当归,故能散风、破瘀,开郁,逐痛,通经。如《本草汇言》[8]言:川芎,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人参、茯苓、甘草“三君子”补气固脱,补气生血,常单独或组合使用,治疗气虚致月经先期、崩漏、妊娠或失禁、胎漏、带下病等,如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独参汤等。
3.2 辛甘温补扶阳,肺脾肝肾同调 223 味中药中温性药频次最高,其次为平性和寒性。药味中占比靠前的是辛味和甘味,其次是苦味。赵氏治疗妇科病以甘温药物为首,重于扶阳,不失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赵氏主张“滋水更当兼养火”,指出在滋水调经的同时兼以养肾中之真阳,水火阴阳成互抱之势共居下元。并且在安胎方面指出朱丹溪所提黄芩安胎不可一药概括,提出“肾中暖和,脾始有生气”。平性药无寒热之偏,具有性平力不平的特点。其次是寒性药,赵并非一味温补,如血热引起经水先期而来、经水过期而来、崩下、胎动不安等时予生地黄、黄连、黄芩、知母、牡丹皮等。辛能行能散,苦能泄能坚,赵氏治疗妇科诸证等常运用当归、川芎等活血化瘀,柴胡、香附、橘红、青皮、枳壳等疏肝理气,半夏、黄连、黄柏等清热燥湿。虽然赵氏以肾水命门学说为首创,但在《邯郸遗稿》用药规律分析中,脾经为赵氏用药之首,其次是肺、心、肝等。女子以气血为本,重视后天之本脾的培养,脾升清有力,统血能摄,水谷精微能运,则气血生化有源。肺主气,为水之上源,朝百脉而输精微,肺与肝左升右降,气的升降得宜则气血条达、经血疏泄。肺与肾共主水的正常代谢,气之主与气之根相互协作,气行则经血行。肺与心同居上焦,主司气血运行。本书产后病所占方剂较多,产后妇人肺易失濡润,更易受邪,赵氏常治气血虚挟外感主参苏饮治疗。肝藏血主疏泄,具有畅气机、调血液的功能。诸多如叶天士、傅山等医家在妇科疾病治疗上多重视肝脾、肝肾的调治[9-10],赵氏也是如此,常在补肾水命门和健脾的基础上,配合疏肝、清肝、抑肝等治法。
3.3 聚类新方,诸证兼治 通过无监督的熵聚类算法得到12 组核心药物组合及6 个候选新处方。处方1 为平胃散去甘草加藿香、白芷、大腹皮组成,其中陈皮、苍术、厚朴、大腹皮、藿香健脾理气,化湿利水,白芷辛香温燥,善除阳明经湿邪。本方可用于湿浊阻滞中下焦所致妊娠、带下诸证。处方2 升麻、蔓荆子升阳举陷、清利头目,知母清热滋阴,地肤子祛风清热除湿,全方四味药各司其职,共奏升阳、祛风、清热、燥湿、养阴之功。处方3 熟地黄、川芎加艾叶补血行血温血,苍术、泽泻祛湿泄热。适用于气血虚滞、湿浊内犯引起月经不调、带下、淋浊等。处方4 由四物汤加延胡索、肉桂而成,温阳补血,行气止痛,适用于气血虚滞、寒凝经脉所致痛经、闭经、产后腹痛等。处方5 益智仁、萆薢、石菖蒲、木瓜、槟榔温里利湿,分清化浊,下气行水,取分清饮与鸡鸣散配伍之意,适用于真元不足、下焦虚寒之膏淋、白浊、水肿等。处方6 中枳壳、前胡、桔梗、紫苏叶、大腹皮正是赵氏常用于妇人虚而外感夹痰湿的常用方剂参苏饮加减,适用于治疗妊娠、产后等正气不足,卫外力弱,外邪乘虚而入诸证。
浙派中医源远流长,历代名家辈出,赵献可作为温补学派代表人物之一,重视肾水命门,发挥命门学说,主张妊娠运用六味、八味以壮水益火,强调调经宜滋水,滋水兼养火等。本文通过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邯郸遗稿》中赵氏治疗妇科病的用药规律与特色进行探索,以期更好地拓展和继承浙派中医赵献可治疗女科疾病的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