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山西原平炕围画的发展及其艺术价值

2023-09-13 10:13□吴
艺术家 2023年2期
关键词:边饰原平题材

□吴 琼

炕围画作为一种民间绘画艺术装饰,被广泛应用在我国华北地区农村家庭烧柴、做饭、取暖、休息的土炕墙和灶台周围的墙壁上,又名“墙围画”,俗称“炕围子”。炕围画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包括山西、陕西及内蒙古等地,其中又以山西原平炕围画尤为著名。山西原平炕围画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特征,其艺术水平之高、表现题材之广、工艺手法之精,在全国范围内享誉盛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一、原平炕围画的形成因素与形式内容

探究山西原平炕围画的起源,首先应该了解原平的地理地貌。原平地处山西省的中北部,东西有太行山脉与吕梁山脉绵延形成天然屏障,南北有滹沱河、阳武河汇集贯穿冲积而成的平原地貌。原平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其成为古今重要的交通枢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原平北上大同,南到运城,西邻陕西,东至北京,大运高速公路贯穿其南北,且原平作为终点的京原公路(108 国道)是北京通往太行山往西的重要战略通道。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以及水系丰沃的水文条件,使原平自古成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人民相互交融发展的必经之路。在人文和地理交织融汇的背景下,原平的文化形式及审美价值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风采,从而为炕围画的出现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山西原平农村地区的人们利用地理优势,在黄土地上建造起自己的房屋农舍,墙壁多以砖和黄土夯实,再涂抹白灰使其表面平整,原平位于晋北地区,气候普遍干燥,夏季多雨水,勤劳智慧的先辈们为了防止炕围上的土灰被衣服和被褥蹭掉或者墙体表皮干裂自然脱落,他们利用黄土、炉渣和石灰粉等混合成为特殊材料——三合土来粉刷墙壁,待到其干燥凝固后再刷上油漆,从而使墙壁表面凝固形成一层不易脱落的光滑、平整且结实的墙面。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工艺水平的提升,人们用按比例调和好的白土(甘子土)和胶水沿着炕和墙壁的连接处环绕粉刷涂抹,打腻铺底,不仅避免了墙壁上的土灰掉落,还进一步防止人们的衣服被褥和炕围接触摩擦沾染上墙灰。这样的墙壁由于特殊材料的涂抹覆盖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并不美观以至于缺乏审美性,因此人们在炕围上绘以色彩丰富的图案来突出房屋里的装饰性。绘制图案前,人们首先将墙壁打磨平整,再用细黄土混合清漆和糨糊调匀后均匀涂抹在墙壁上做底,裱以麻纸再覆一层油光纸,最后用胶矾水平刷一遍。经过打底的墙壁变得坚实且光滑平整,同时还使后期画面更加鲜艳清透,经久耐磨。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结合的功能性成了炕围画形成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山西原平炕围画的绘制形式由于炕灶一体的房屋结构从而形成了固定的内部构成模式,其中包括灶头画、锅台画和炕体画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均以边道(也称边饰)、画空和底色组合而形成画面的整体结构。原平当地有一句俗语“边饰一半功”,足以证明边饰之于炕围画的重要性。边饰整体呈条带状,分布排列或包围在画空的周围形成边框,其中图形纹样连续、并列、循环组成一个完整的边饰。复杂华丽的边饰能够决定炕围画的细致度,原平炕围画里所描绘的边饰,大多数由代表着吉祥如意、花开富贵、福寿双全等图案演化而来,其纹样反复连缀,类型极为丰富。边饰分为平面、立体两种,平面边饰常见的有以文字为基础演变而来的,如丁字纹、工字纹、回字纹和万字连续纹等;立体边饰有以文字演变成立体化的万字纹和工字纹,也有以生活中的花鸟虫鱼及神话传说中的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和夔龙纹等吉祥纹饰作为基本图形从而演化成今天常见的立体几何纹样。边饰与边饰连接包围起来的内部空间就是画空,画空的位置就是炕围画的精华部分,表达自然风景、人物花卉、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等题材的炕围画贯穿其中。炕围画的内容并不固定,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停发展演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炕围画从描绘比较传统的如“二十四孝图”等代表修身立志、治国安邦、诸子百家、神话传说和为人处世的经典故事发展到描绘风景名胜、影视明星再到歌颂伟大领袖以及能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的福寿图和胖娃娃图等,画空里的内容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也为家中幼儿的启蒙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原平炕围画的内容丰富,生活气息浓郁,具有寓教于乐的作用,同时也已逐渐演化成为当地具有教化功能的关键题材。原平炕围画的底色大面积平涂绿色、深绿或粉绿,整体呈现为中性色调以及中性偏冷色调,而画空里的内容色彩以及边饰的色彩则采用较暖的红色或相近色,以此来产生整体较弱的冷暖色调对比,使画面和谐。富有装饰性色彩的炕围画底色与画空、边饰相结合,呈现出了原平人“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的美好愿望。

二、改革开放后原平炕围画展新容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原平的文化艺术发展得到了政府的鼓励支持及人民的积极参与,既美观又实用的炕围画也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个时期炕围画的内容开始出现了人物肖像画,如劳动模范、爱国英雄及戏曲人物等,风景名胜画如能够体现出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建筑南京长江大桥等,描绘着人民安居乐业、时代飞速发展的图画跃然墙上,画面内容具有十分明显的时代性特征。20 世纪80年代,随着原平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思想的解放,炕围画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达到了原平炕围画发展的顶峰。大多数原平的农村家庭这个时候在新建的房屋内绘制一套炕围画,能够证明这户人家脱离贫困,以及展现他们向往新生活及迎接未来的美好希冀。改革开放后的原平炕围画在人民群众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同时也为向世界展示出其珍贵的艺术价值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后原平炕围画的艺术形式得到了不断的丰富与完善,由简入繁的装饰效果被运用到边饰的纹样中,与此同时,画空的绘画内容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具有时代背景的炕围画题材。改革开放也带动了炕围画的改革,画空由原来庆祝丰收的农牧题材、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神话传说题材以及一些名著戏剧人物题材和风景花卉题材等描绘对象,发展增添了改革开放后歌颂美好生活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和飞机等题材。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其精神世界也较之前更为丰富,爱国英雄、影视明星等为人所熟知的名人们逐渐出现在炕围画上。山水及建筑、人物和花鸟三大题材成为改革开放后炕围画的主要题材,山水多以描绘祖国大好河山、名胜古迹、亭台楼阁和著名的道路桥梁为主,如北京故宫、天安门、苏州园林等;人物题材大多取材于名著小说、影视戏曲明星和我国的国家领导人及爱国英雄人物等人物肖像;花鸟题材的种类就更为丰富了,各种珍禽、花卉、松柏和梅兰竹菊等代表着吉祥如意和品性高洁的动植物等都成了描绘对象,被人们画在“炕围子”上。

改革开放后的炕围画,其艺术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装饰性上,也体现在了社会性和时代性上,在那个信息并不是非常发达的时代,这些特别的绘画作品将当时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政治经济及时代特征展现在炕围画上的小小空间中,成为当时的人们认识和接触改革开放后中国新风貌的信息窗口。人们能够从朝夕相伴的炕围画中读到历史风俗和时代风貌,还能够体会来自民间炕围画手艺人巧夺天工的技艺和鲜活旺盛的创造力,更加能感受到炕围画艺术所体现出的朴实热忱、天真率直、接地气的艺术风格。在原平炕围画的画空中,丰富多彩的绘画内容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时代性特征。画空不仅仅是绘画作品的呈现空间,更是时代发展的缩影,它在体现晋北地区人民群众审美意识的同时,反映出了一个地区民间文化发展的风貌。另外,炕围画作为当地人民乔迁新居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既能为新居带来新的家居风格和文艺气息,又能为当时的时代信息构建出一个有着传递和交流作用的交互平台。炕围画是人民群众生活文化的表现,同时也是民间艺术文化的“活化石”。

炕围画以艺术形象的方式出现,使人们能够带有主观情感色彩接受与了解客观世界,为人们打开了了解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资源的大门,同时也为儿童对改革开放后的新中国的认知了解提供了大量早期教育素材。炕围画这种具有教育意义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们从对物质世界的固有感受过渡到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再把从中所获得的审美经验通过图案表现在炕围画中,使人们的审美意识及认知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改革开放后炕围画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有记录时代变化的社会风貌,有描绘大好河山的秀丽景观,有歌颂爱情的浪漫故事,有向往美好的劳动建设情景等。这些绘画内容在无形中承担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同时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其中富有教育意义的绘画题材,如“二十四孝图”“孟母三迁图”等,以及歌颂祖国题材,如“开国大典图”“毛主席头像”等,对于每个生长在这种环境中的儿童来说都极具教育意义,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孝老爱亲和爱国精神,还有利于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和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

三、原平炕围画的现状及传承

原平炕围画是特定自然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且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绘制工匠主要以民间艺人为主,绘制题材也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原平炕围画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同时还寄托着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幸福期望,可以说它已经成为老百姓民俗生活的一部分,具有审美艺术价值、生活实用价值和德育教化功能。然而,这块渗透着自由精神的民俗艺术文化瑰宝却在慢慢消失。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农村城市化带来了大量对床的需求。床的普及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炕围画的发展,失去了载体的炕围画走向没落,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工序繁复的绘制过程,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也都成了阻碍炕围画发展的重要因素,载体的局限性也导致炕围画更难长久保留。原平炕围画的现状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当地政府、民间炕围画艺术家和广大热爱炕围画艺术的人民群众对原平炕围画采取了保护措施。2009 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将原平炕围画列入了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积极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地政府关怀照顾老艺人并给予补贴,鼓励支持年轻人向民间老艺人学习继承这一传统民俗文化,积极为原平炕围画提供展示平台,营造有利于炕围画保存的环境;民间炕围画爱好者们响应号召,自发组织成立保护单位,召集聘用民间老艺人,对炕围画这一非遗技艺进行保护、整理、复制和传承,同时开发出实用便携的载体,如他们把炕围画画到纸上、绢上,画到卷轴上和镜框里,再把这一幅幅精美的炕围画艺术作品送到全国各地参加艺术博览会和美术展,或是作为艺术品被收藏家们珍藏。相信原平炕围画这项古老的民间技艺将会长久流淌在滹沱河畔,生生不息。

原平炕围画作为独一无二、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失去传承也许就会永远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因此,抢救与传承炕围画成了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对于原平炕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新的时代,我们要用新的发展眼光看待它。炕围画的承载不应该被拘束在单一的炕墙载体上,炕围画的内容也应更符合时代风貌,才能更好地融入当下人们的生活中。在政府扶持下,更多人开始关注原平炕围画的传承和发展,并且喜欢上原平炕围画这一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我们只有正视炕围画所面临的困境及衰落原因,才能真正做到对原平炕围画切实可行的保护,更好地促进原平炕围画的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边饰原平题材
梦幻联动
海港“黑老大”覆灭记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情迷荷叶边
擅写反腐题材的“厅官作家”落马了
梨花
一种古代软靴的边饰研究
——以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文物为例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暖暖翻绒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