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雄
清明节前夕,回老家上坟的我,和老爸再次说起了我的爷爷。
爷爷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二,是家族中及全村里有名的犟老头,认死理。听老爸讲,其实爷爷是一位解放前入党的老革命,立过功,受过奖,很早的时候就在“公门”就职。也许就是因为脾气犟,性子直的缘故,受到了排挤,最后被调回基层供职。20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响应国家号召,又带着同样是公家人的奶奶返回了农村务农。
爷爷一生经历坎坷。从他的简历中可以看出,爷爷在中学毕业后,于1941年元月参加工作,194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爷爷先后担任过农村红色剧团演员,乡文书,延安地干班学员,延安职业学校管理员,解放军第一后方医院二所会计等。解放后,他又担任过甘泉县高小教员,延川县财政局科员,延川县粮食局股长等职务,后回乡当了农民。(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落实政策,由粮食局发给退养补助69.71元每月)于2003年因病去世,享年82岁。
爷爷的一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他有时喜欢斤斤计较,有时又很大方;他还习惯记账,而爷爷的账本恰恰又能反映上世纪我们家庭生活的变迁。
看着那厚厚的草黄色账本,基本上是破破旧旧的,但是这字很工整,很漂亮。我翻了一下,从残留的账本记录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出爷爷在1988--1990年期间的零碎支出及每一个月下来的小结。
那满满的日常账单流水,承载了爷爷对家人浓浓的挚爱以及全家人的辛劳与坚守:
1988.7.7.付買煤油10市斤人洋3.50
1988.10.11.付買全脂奶粉一包人洋5.00
1988.10.24.付買四川老窖氿一瓶人洋2.25
1988.12.12.付買豬肉13斤(市)人洋26.00
1988.12.27.付给五个孙子春节费人洋15.00
累计全年开支人洋950.12元
1989.1.20.付给几个孙子上学费人洋40.00
1989.2.8.付给晓萍去四川泸州人洋30.00
1989.4.12.付给向文購字典和購汽水人洋3.00
1989.5.17.付買佪子白、黄瓜等人洋1.00
1989.12.22.付買猪肉10斤人洋24.00
累计全年开支人洋965.59元
1990.1.3付给贺(杜)国芳来家拜年人洋10.00
1990.4.14.付買柳林春氿一瓶人洋4.00
1990.5.5.付買饸饹二碗人洋1.00
1990.8.1.付買关中特曲氿一瓶人洋1.80
1990.10.22.付買活络丹二合人洋4.00
累计全年开支人洋2406.83元
在爷爷写下的行行字迹里,除了浓浓的爱与坚守之外,也能折射出那些年当地的经济变化和物价涨幅以及老百姓日益提高的生产生活水平。
爷爷是一个勤快人。回村后爷爷为生产队放过羊,当过饲养员,为了解闷,也为了我上学方便,我和爷爷一块都住在饲养场的小窑洞里。记得那时候爷爷半夜时分要起来提着马灯给牲口家草填料,到了早晨,又把牲口换个地拉到场地里,拿着扫帚为它们扫去身上的毛毛草草,爷爷经常给我说:牲口是有灵性的,要像对待人一样对待它。
早年,奶奶多病,老爸又在公社林牧场工作,家里劳力少,孩子多,爷爷只好带着妈妈上山劳动,春耕夏锄秋收冬藏。几乎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只是爷爷在做农活方面和妈妈相比并不怎么在行,干活慢,爱挑剔。这也许和他过早参加工作,身处“公门”有关吧。
爷爷有些吝啬,但对我们几个孙子孙女十分疼爱,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总是先给我们,是一个典型的“护犊子”的主。要是我们几个对外受了气,挨了打,他是绝对不让的,总要和人家说道说道不可。外人来借东西,他要说明日子,到时一定要还。否则,他会托人带话去人家里催讨,生怕把东西弄坏。有时还会占点小便宜,尤其是靠近爷爷耕地的小土哇或小土圪梁梁,他会一撅一撅地摊平或挖倒,再用锄头把子丈量好土地,放上石头作为记号,以示自有。
爷爷去世的前两年,因为年老体弱,疾病缠身,瘫痪在床,吃喝拉撒全靠奶奶和老爸照顾,即使是那样了,仍然牵挂着家里的光景,念叨着家族中的老老少少。
爷爷离开我们已有整整二十年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好像在眼前,每每想起,心里总是阵阵发痛,浓浓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选自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