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希胜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热潮中,深入研究并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100多年来始终坚持调查研究的重大意义,对于提高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积极投入调查研究的自觉性,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调查研究,从根本上讲,就是党全面认识中国、认识世界、认识人民、认识自己,进而作出正确决策,团结带领人民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践行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党倾听群众呼声、把握群众脉搏、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渠道。
调查研究既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命题,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党一成立,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100多年来,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归根到底的原因,是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重要保证。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党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人民的重大贡献。党的100多年的历史说明,结合就是探索,就是奋斗,就是创新,就是发展,而要结合的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个是掌握中国实际。要做到这两个掌握,离开广泛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是绝对不行的。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站在加强党对红军的正确领导,反对红军中的教条主义(当时称本本主义)的高度,明确提出了“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的重要思想。联系党的100多年的历史,今天我们也可以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揭示和正确反映,是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经过实践检验的人类智慧的升华,而这包含着调查研究的功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社会各阶级、农民运动和井冈山地区我情、友情、敌情、地形以及红军在井冈山和赣南苏区革命斗争实践等方面情况的调查研究,就不可能成功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1956年2月至4月对国务院30多个经济部门工作的调查研究,就不会有《论十大关系》的产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亲自深入全国各地调查研究,以及广泛吸取中央领导机关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调查研究的成果,就不会适时提出符合形势任务、发展要求、来自群众和实际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更充分彰显出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重视调查研究的重大作用。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党的10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党的理论要变为实践,还要有若干个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党的路线方針政策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通过对全国各地的各方面实际情况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保证其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必须通过对本领域本行业本单位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才能使之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创造性的贯彻落实。
党的路线是以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群众路线等为主要内容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统一体。党的路线要在实践中落实,在群众中扎根,都离不开对调查研究的实际情况的掌握。毛泽东同志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从这段论述中可以领悟到坚持思想路线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同样,坚持其他路线,如果不搞调查研究,就掌握不了实际情况,弄不清相关事物的特点规律,其路线就落不到实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100多年的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调查研究则是催生、锻造和发展这一武器的必要条件,其作用不仅体现在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且影响全世界。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伟大成果,就不会出现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中国的成功而在世界舞台上展现的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形象,更不会出现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有利于社会主义重大转变的新趋势。
打江山必须赢得民心,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只有赢得和守住民心,才能凝聚中国力量,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从党的100多年历史经验中得出的结论。赢得和守住民心是一个艰巨复杂的伟大工程,涉及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是党的最大政治,是党群关系中的核心内容。赢得和守住民心,必须通过调查研究摸清和掌握民情。100多年来,党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为中心内容的实际情况,在团结带领人民开辟正确前进道路、创立党的与时俱进的理论的过程中,坚持把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与及时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相结合,广大党员用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感动影响人民群众,与对人民群众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逐步赢得和守住了民心。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持续觉醒和紧密团结,适时形成了适应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气吞山河、威武雄壮的革命大军、社会主义建设大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军,书写了凝聚中国力量的恢宏篇章。调查研究既是这一篇章中的序曲,又是每一章节中的前言,从中可以看到,调查研究就是党依靠和服务人民,赢得和守住民心,为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凝聚中国力量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战胜国内外各种反动力量的破坏,冲破党内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干扰,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适时掌握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民情、军情、党情,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创了正确革命道路,创建和发展了新型人民军队,完成了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极其艰苦的任务,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志愿军夺取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的同时,保持和发扬党的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掌握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国情、民情、军情、党情,在此基础上制定并执行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整顿了党风党纪,加强了对人民群众的忆苦思甜、发扬光荣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教育,推进了人民军队的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启了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亿万中国人民从新中国成立后得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实际利益中振奋了精神,满怀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感恩共產党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真情实意,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形成了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营造了激情燃烧、争光创优、催人奋进的难忘岁月,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严肃认真的调查研究,掌握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的国情、民情、军情、党情,实行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群众亲眼看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防实力的显著增强、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党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深刻感悟到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增强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信念,自觉形成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加自觉进行调查研究,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了新时代中国的国情、民情、军情、党情。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新时代以来,他几乎走遍了全国各方面各条战线具有代表性的单位,从街道社区到企业学校,从雪域高原到北国边陲,从有现代化机械装备的车间和精密仪器仪表的实验室到快递小哥的集中地,从发达地区的居民家庭到条件较差的农民简陋的住房,从军营、哨所到机场、舰艇等等,都留下了他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坚实的足迹。从长江、黄河等江河的治理,到南水北调工程的积极推进;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到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综合治理;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从保护并发挥历史文化作用,到推进科技创新等,各个领域、各条战线都回响着人民群众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声音,展现了一派新的景象。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亲自调查研究,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并掌握了新时代中国各方面的真实情况,为组织领导党中央和中央领导机关制定一系列破难题、闯难关、创新业、开新局的方针政策,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重要依据。
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向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广大人民群众正是从电视中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农村调研时,揭开老乡的锅盖,摸摸老乡的被褥,喝口老乡水窖中的饮水等具体行动中,看到了人民领袖爱人民的光辉形象,不由自主地从内心发出“习近平总书记好”的真实声音。广大人民群众正是从接受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亲眼看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和自身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和显著提高中,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地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形成了推进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调查研究是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的重要举措。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网络快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和掌握。特别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世界范围内的不确定性、难以预料的因素显著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而且国内形势与国际形势紧密相连,中国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更加需要中国。及时认清和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调查研究不仅不能离开,而且更要加强。
调查研究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经途径。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思想。他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深刻阐明了为什么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怎样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他认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明确提出并深刻阐明了“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上述重要思想,必须紧紧围绕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一重大课题,深入进行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本质要求、战略安排和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思想,积极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实现,既向调查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又提供了广阔舞台。必须通过调查研究弄清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便学习吸收外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有益经验为我所用,保持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使中国式现代化在博采众长中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弄清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以便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扬长补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快速发展;弄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困难和问题,以便使党和人民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发扬经验、克服困难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勇毅前行。
调查研究是解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问题的必要保证。新时代以来,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都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了真实情况,进而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与魄力,采取正确全面有力的方针原则方法和坚决果敢持之以恒的行动紧密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新时代新征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新的部署,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完成这方面任务和要求,既给调查研究提供了新的舞台,也给调查研究提出了任务和要求。围绕解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是一个重大的政治性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调查研究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搞浮光掠影、人到心不到的‘蜻蜓点水式调研,不能搞做指示多、虚心求教少的‘钦差式调研,不能搞调研自主性差、丧失主动权的‘被调研,不能搞到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调研多、到情况复杂和矛盾突出的地方调研少的‘嫌贫爱富式调研,而是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我们开展调查研究,一定要铭记习近平总书记上述重要指示精神,真正把功夫下到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