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有荣
知识整合
202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一个重大转变是从侧重记忆能力的文化常识考查,过渡到侧重理解能力的文言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用法等的考查,重视考查考生的迁移能力。
高考文言文知识考查的这一转变传递出两个信号:一是高考命题在“回归教材”,二是考生备考须“学以致用”。为此,考生在备考复习中要实施三维迁移策略,以期赋能文言知识的理解、掌握。其操作方法是,每讲解、训练一个文言知识点,都分别链接一个所学文言文、古诗词的例句和一个成语,举一反三,力求理解透彻,掌握牢固。如: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此非唇舌所争,尔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乳母既至,朔亦侍侧,因谓曰:“汝痴耳!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节选自《世说新语·规箴·第十》)
下列对材料中黑体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指回头、回头看,与《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中的“顾”词义相同。
B.顾,指回头、回头看,与“忍顾鹊桥归路”的“顾”意思相同。
C.顾,指回头、回头看,与成语“奋不顾身”的“顾”意思不同。
【解析】“顾”在文本“但当屡顾帝”中的意思是“回头看”,而在所学文言文《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中的意思是“看望、拜访”,在所学古诗词《鹊桥仙·纤云弄巧》“忍顾鹊桥归路”中的意思是“回头看”,在成语“奋不顾身”中的意思是“顾惜、顾念”,所以B、C项判断正确,A项不正确。
【答案】A
命题分析
迁移维度一:文言文
命题者将考查文本与考生所学文言文中的文言词语(或“短语”)在意义或现象上进行比较,并作出“相同”或“不相同”的判断。如:
(2023年新课标Ⅱ卷第11题)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D.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
【解析】在D项中,“果”在文本“坚以千馀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中的意思是“实现、成为事实”,而在所学文言文《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中的意思也是“实现、成为事实”,两者意思相同,所以该项判断正确。
迁移维度二:古诗词
命题者将考查文本与考生所学古诗词中的文言词语(或“短语”)在意义或现象上进行比较,并作出“相同”或“不相同”的判断。如:
(2023年全国甲卷第11题)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B.何怨,怨恨什么。“多歧路,今安在”中“安在”表示在哪里,两者结构相同。
【解析】在B项中,文本“我又何怨”中的“何怨”是宾语前置结构,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调整为“怨何”,而所学古诗词《行路难(其一)》“多歧路,今安在”中的“安在”也是宾语前置结构,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也应调整为“在安”。两者结构相同,所以该项判断正确。
迁移维度三:成语
命题者将考查文本与某一成语中的文言词语(或“短语”)在意义或现象上进行比较,并作出“相同”或“不相同”的判断。如:
(2023年全国乙卷第11题)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D.绝世,指断绝了诸侯的世系传承,与成语“绝世无双”的“绝世”意思不同。
【解析】在D项中,“绝世”在文“本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以无礼莅之,此所以绝世也”中的意思是“断绝了诸侯的世系传承”,而在成语“绝世无双”中的意思是“当代独一无二”,两者意思不同,所以该项判断正确。
实施三维迁移策略可调动考生知识储备,增强对文言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
拓展延伸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1.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
(节选自《孟子·萬章上》)
下列对材料中黑体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指跟随、追随,与《师说》“吾从而师之”中的“从”词义相同。
B.从,指跟随、追随,与“弟走从军阿姨死”的“从”意思不同。
C.从,指跟随、追随,与成语“言听计从”的“从”意思相同。
2.安曰:“宫室弊陋,后世谓人无能。”彪之曰:“凡任天下之重者,当保国宁家,缉熙政事,乃以修室为能邪?”安不能夺其议,故终彪之之世,无所营造。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六》)
下列对材料中黑体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宁,指使安居,“拔剑撞而破之”的“破”表示使破碎,两者用法相同。
B.宁,指使安居,“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表示吹绿,两者用法不同。
C.宁,指使安居,成语“安邦定国”的“安”表示使安定,两者用法相同。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期,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后元伯寝疾,甚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征晨夜省视之。元伯临终,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征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忘我,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殁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乃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未至四五里,乃委素书于枢上,哭别而去。其兄弟闻之,寻求,不复见。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上书表式行状。三府并辟,不应。
(节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黑体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中国古代国立最高学府。东汉时,太学生又称“诸生”,入太学学习可称“游太学”“受业太学”。
B.“共克期日”的“克”是约定的意思,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能克终者盖寡”的“克”含义不同。
C.“恨不见吾死友”的“恨”是遗憾的意思,与《出师表》中“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的“恨”含义相同。
D.“辟”指汉代高级官员自行任用属吏的制度,《陈情表》里说“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就遵循这一制度。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式跟张劭关系很好,两人分别时,范式说两年后会来拜见张劭的父母,并看望他的孩子,张劭对此深信不疑。
B.张劭卧病在床,病势沉重,两位友人从早到晚看护他,张劭认为他们是自己的生友,范式是可共生死的死友。
C.张劭死后,范式号哭着前来奔丧,亲自执绋引柩,并且留下修好坟墓,然后才离开此处到京师太学去。
D.范式没有把陈平子的灵柩送到陈家,而是在即将送到之前提前离开,就是为了避开陈平子家人的谢恩。
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
译文:
(2)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殁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
译文: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