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多样化

2023-09-13 14:02贺志高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3年33期
关键词:竹篓阿婆景物

贺志高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生过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这些故事或引人深思,或让人感动,有的甚至使人魂牵梦绕,回忆起来总是心情激荡。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要求:选准立意,确定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

走向另一个自己

那年暑假,我跟着美术老师到一个偏远山区写生。我们暂住在一位阿婆家,阿婆和蔼可亲,笑起来连脸上的皱纹都是那样慈祥。【开头交代起因,过于平淡。】

阿婆家的土房子大门正对的方向稍显空旷,其余三面环山,交通很不方便,四周人也不多。阿婆活了大半辈子,总是待在这个山旮旯里,没怎么离开过。我很奇怪,这个山旮旯有什么魅力,老师竟然带我来这里写生。【此段赘余,与主题没有联系。】

七月,山里虽说暑气不重,却让人发闷。写生最好的时间莫过于清晨,那时天蒙蒙亮,多数植物的叶上还存现着昨夜留下的露珠,一滴滴晶莹剔透,如小水晶般贴在绿油油的叶子上,十分美丽。我从山顶下来,坐在一块大石板上,摘下耳机,感受微风拂过身上每一寸肌肤的清凉,聆听属于这座小山的专属乐曲。这份怡然自得,在城市里是完全体验不到的。【这一段中景物描写只写出了山中与城市风景的不同,不能凸显主题,需要改写。】

山里不时有人经过,偶尔回头瞧上两眼,又像是怕惊扰了我们,隔得远远的,默不作声。太阳刚刚爬上山头时,山里来了四五个孩子,他们都背着一个硕大的竹篓,皮肤黝黑,头发枯黄。他们几个安静地围在我身边。我能感觉到他们的目光一直游离在画板与我——准确地说是我这身行头之间。快画完时,一个男孩,眼睛忽闪忽闪的,急切地问我能否将这幅画送给他。我说好,让他等画风干了再拿走。画干了,他捧着画高兴地跑开了。不一会儿,小男孩从家里抱出四五个煮熟的玉米来,冒着热气,香喷喷的,忸怩地说:“我家穷,没什么钱买你的画,我爸爸总说,不能白拿别人的东西,就拿几个玉米棒给您吧!”我的心一颤,仿佛被闪电击中了一般,赶忙说:“这不要钱!”小男孩放下玉米就跑了,還连声地说着“谢谢”。【“我”此时的触动只是来源于小男孩的淳朴,主题流于浅显与俗套。】

我吃完晚饭去山路上散步时,看见夕阳渐渐退场,黑色的幕布徐徐被拉上天空。不知名的小虫举办的音乐会已经开场,它们所奏的乐曲虽没有剧院里的名曲那般有强大的气势,但有自己的风格,那便是——轻。是,它们演奏的好比是轻音乐,令欣赏者听了身心舒畅,轻松愉悦。萤火虫便是那美丽的舞娘,待乐曲演奏到合适的时机,便结伴出来,在这山间舞动着那属于这个小山村的不朽神话。【这一段中景物描写只是写出了山中与城市夜景的不同,不能凸显主题,需要改写。】

山村多么纯,多么静,多么美!难怪阿婆不愿意离开这里,不愿意抛下那根月老把她牵到这山旮旯里的红线。

我心里一下子舒坦了许多,感觉走向了另一个自己,乡村也有不一样的美。【用词不准,“舒坦了许多”表明前后有不同的经历或感受,然而前文没有与之呼应的经历或情感。】

升格建议

本文叙述了一段去偏远山区写生的经历。不足之处在于:一是叙事只停留在对事物表象的描述,仅用几个语段简单地拼接组合就想表达自己不一样的发现。修改时要加上点睛之笔,即在天马行空的遐想与思考中,用关键句加以凝聚,以凸显中心,做到形散而神聚;二是表现手法单一,语言平淡,意蕴不丰,主题流于浅显散淡。写作时,应恰当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以彰显语言的魅力,增强作文感染力,凸显作文意蕴,提升作文格调。

化蝶之作

缺 少

【化虚为实,将原题目“走向另一个自己”改为“缺少”,突出了作文的着力点。】

李晓玮

那年暑假,我跟着美术老师到一个偏远山村写生。我们暂住在一位阿婆家,阿婆和蔼可亲,笑起来脸上好似绽开了一朵花,从前额到眼睛,再到嘴角,逐步展开,温暖如春风。【将阿婆的笑分解描写,使读者近距离感受人物特点。】

阿婆每天做各种美食招待我们,有许多美食我不知道怎么用普通话称呼、也是城里买不到的,好吃得停不下来。给妈妈打电话时,我一直在夸阿婆做的美食,要妈妈回去做给我吃,妈妈无奈地说她见都没有见过,怎么给我做。我不禁感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而一些传统的、美好的东西却在一点点消失。【没有正面描写,反而通过“我”对美食的评价,侧面表现了阿婆做的美食好吃。增添议论,紧扣“缺少”主题。运用铺垫的手法,为下文孩子们的出场作了铺垫。】

七月,山里暑气不重。走出家门,随处都能选到可以入画且美不胜收的景物,不禁让人犯选择困难症。这里树木种类繁多又茂盛,走近树林深处,阳光几乎射不进来。清晨,植物的叶上还挂着露珠,一滴滴晶莹剔透,如小水晶般贴在绿油油的叶子上,美极了。走上山顶,坐在一块大石板上,感受微风拂过身上每一寸肌肤的清凉,聆听属于这座小山的专属乐曲。这份怡然自得,在城市里是完全体验不到的。想想往年在城里的这个时候,那真是如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柏油路被太阳烤得发软,若不做防晒,根本不敢上街,在家空调不能关,电表字数随之蹭蹭往上蹿。【通过描写乡村和城市的景物,对比展示乡村和城里环境的不同,凸显了乡村的美好。】

我们一般会从早晨五点画到上午九点左右。山里不时有人经过,还会回头瞧上两眼,又像是怕惊扰了我们,只隔着远远的距离看着,也不吱声。太阳刚刚爬上山头时,山里来了四五个孩子,他们都背着一个小竹篓,一边打闹一边说说笑笑地走来。看见我们在写生,便都扔下背篓,好奇地走过来。刚开始,他们几个都安静地围在我身边,过了一会儿,一个女孩腼腆地问我能不能让她帮我涂颜色。我看着她一脸渴望,便爽快地答应了。她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她拿过画笔,小心翼翼地按照我的提醒涂着色。【从大人写到了小孩,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不仅放慢叙事节奏,而且有利于凸显村民的质朴。】

快画完时,一个小男孩小心地问我这画多少钱,我抚额失笑,告诉他这只是习作,不卖钱。他的眼睛忽地闪出些光亮,急切地问我能否送他,我说好,让他等画风干了再拿走。画干了,他捧着画高兴地跑开了。没跑出几步,像是想到了什么,小心翼翼地将画放在地上,然后提着他的小竹篓跑到我面前,忸怩地说:“爸爸妈妈总说,不能白拿别人的东西,这是我从山里采的野生食物,有野果子、野蘑菇,味道很好的!送给你!”我赶忙说:“这只是习作,不要钱!”小男孩放下竹篓就跑开了,还连声地说着“谢谢”。这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不是上课就是待在家里,一会儿也不能离开大人的视线,哪能像他们一样在外面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呢?【细节描写,通过小男孩回赠“我”的东西,折射出山里孩子的快乐,由他们的自由快乐想到自己童年的不自由,凸显了“缺少”的主题。】

返回城里时,房东阿婆来牵我的手,她说下次再来时还会给我们做好吃的。我点了点头。

后来车便渐行渐远了,车上,我回忆起阿婆和山里的孩子们,也想起了我的小时候。几天的乡村生活,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由舒适,也让我明白了我的生活缺少了什么。

【浙江慈溪实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竹篓阿婆景物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螃蟹行为
小镇阿婆茶
阿婆
重阳糕送阿婆
螃蟹行为
景物描写要准确
螃蟹行为
说话的竹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