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并整合文言文中的信息

2023-09-13 16:12程鸣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36期
关键词:节选自选项原文

程鸣

考点概述

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类试题是对考生全面把握文言阅读材料内容与主旨的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做到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在命题时,“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常常与另外两个考点结合,命制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选择题。在回答这类题目前,考生必须先读懂文章,对选文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在回答这类题目时,考生存在一些问题:(1)不善于借助文段中相关的人、时、地、事等线索,不能准确把握、筛选和整合文本信息,准确归纳要点、概括中心。(2)没有掌握高考文言文阅读分析概括类试题的设误类型和方式,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3)不会“借题发挥”,不懂得围绕题干要求来准确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归纳要点和概括中心。

新高考卷还会设置一道主观题,要求考生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考生回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考题连线

(2023年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注〕曰:“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苻坚与谢玄隔淝水列阵,苻坚的部下认为,应当在淝水阻击,不让晋军渡河,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

B.苻坚的大军在后撤过程中发生了混乱,不受控制,谢玄等人乘机率八千精兵渡河,两军大战于淝水之南,苻坚的部队溃败。

C.苻坚全军大败,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得到保全,苻坚带领残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他乘机杀掉苻坚。

D.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

2.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答:

备考链接

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

仔细阅读全文,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文意。有时材料中提及的不只一个人物,涉及的不只一个事件,表述的不只一层意思,考生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就要分清人物、事件、意思的轻重主次。答客观题时考生要注意题目要求的答题范围是“局部内容”还是“整体内容”,前者需要将选项和原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避免错误;后者则需要对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力求全面准确。阅读材料时产生的疑问常常有两种情形:一是冷僻字词或典故,未给注解,通常不会成為出题点,可忽略;二是在题目中出现冷僻或未曾见过的内容,这类选项往往具有提示性,是正确的,要敢于确认。

2.细看选项,关注细节

(1)人物、时间、事件的表述是否正确,是否错位,是否张冠李戴。(2)词语是否有错解、颠倒是非、表述与原文不同的情况。(3)事件与人物品质塑造的关系、事件中的前因与后果、条件与结果等逻辑关系。(4)选项是否故意夸大、以偏概全、以全概偏或无中生有等。(5)情节、细节的表述有无错漏,转述是否准确,是否有不同时空的事糅合起来表述的情况。

3.根据原文,仔细比对

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在对比选项与原文时,“概括”侧重于对内容的提炼,“分析”侧重于对内容的理解。考生可从人物、时间、地点、关键词语、逻辑关系等方面将原文与选项进行比对、分析,从中发现选项内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干扰选项。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后梁太祖开平元年,荆南留后高季昌为节度使。季昌到官,城邑残毁,户口雕耗。季昌安集流散,民皆复业。二年冬十月,依政进士梁震过江陵,高季昌爱其才识,留之,欲奏为判官。乃曰:“震素不慕荣宦,明公不以震为愚,必欲使之参谋议,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何必在幕府。”

季昌甚重之,以为谋主,呼曰先辈。乾化二年,高季昌潜有据荆南之志,乃奏筑江陵外郭,增广之。乾化三年,高季昌造战舰五百艘,为攻守之具。朝廷浸不能制。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高季昌闻帝灭梁,避唐庙讳,更名季兴,欲自入朝。明宗天成元年四月,梁震荐前陵州判官贵平孙光宪于季兴,使掌书记。季兴大治战舰,欲攻楚。光宪谏曰:“荆南乱离之后,赖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与楚国交恶,他国乘吾之弊,良可忧也。”季兴乃止。二年春,高季兴既得三州,请朝廷不除刺史,自以子弟为之,不许。及夔州刺史潘炕罢官,季兴辄遣兵突入州城,杀戍兵而据之。帝怒,以刘训为南面招讨使,将步骑四万讨之。高季兴求救于吴,吴人遣水军援之。三年春,楚王殷如岳州,遣六军使袁诠击荆南,高季兴以水军逆战。季兴大败,请和。冬十二月,高季兴寝疾,命其子从诲权知军府事。丙辰,季兴卒。

从诲既袭位,谓僚佐曰:“唐近而吴远,舍近臣远,非计也。”乃因楚王殷以谢罪于唐,帝许之。四年秋七月甲申,以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高从诲性明达,亲礼贤士,委任梁震,以兄事之。梁震曰:“先王待我如布衣交,以嗣王属我。今嗣王能自立,不坠其业,吾老矣,不复事人矣。”遂固请退居。从诲不能留,乃为之筑室于土洲。从诲时过其家,四时赐与甚厚。自是悉以政事属孙光宪。

臣光曰:孙光宪见微而能谏,高从诲闻善而能徙,梁震成功而能退,自古有国家者能如是,夫何亡国败家丧身之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氏据荆南》)

文本二: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节选自《过秦论》)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梁时期,高季昌凭借出色的政治才能让原本凋敝落后的荆南恢复生机,后野心滋生,实力不断增强,逐渐超出朝廷的控制范围。

B.后梁覆灭后,高季昌改名季兴,打算亲自入朝觐见后唐君主,没有得到允许,于是大量制造战舰,想攻打楚国,最后被孙光宪劝阻。

C.潘炕罢官时,高季兴领军突击,杀死防守士兵并占领了夔州城。第二年楚王马殷派袁诠率军攻打荆南,高季兴派水军迎战,被击败。

D.梁震因为自己年事已高、高从诲没有荒废先王遗业,请求退居。高从诲留不住他,于是为他在土洲修建府舍,每年给予他丰厚赏赐。

2.高季昌的为政之道与贾谊提倡的治国之道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答: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猜你喜欢
节选自选项原文
节选自简·奥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
节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集Hearts and Hands
十月
跟踪导练(四)
名家写夏天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