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越长大,越虚假?

2023-09-13 15:07陈艳涛
杂文选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真性情贾母变老

陈艳涛

小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有一段探讨真性情的情节:盛明兰婚后有一次和两个姐姐华兰、如兰聚会时,得知她们各自在婆家过得艰难,需要各种隐忍和心机才能生存下来。这让明兰对天下女子的命运感到悲哀,情绪低落。丈夫顾廷烨察觉到了她的黯然,细问缘由,两人有了一段关于真性情的对话。

明兰感慨姐妹们都长大了,渐渐变圆滑了,她对此怅然若失,觉得“还不若小时候,大家胡乱打闹,那才是真性情”。顾廷烨听了不以为然,反驳说,“人自是要长大的,難不成小时候胡来嬉闹才算真性情?” 明兰说她的意思是不必藏着掖着,做想做之事……

这让我想起《红楼梦》里的几个人物,从明兰定义的“不必藏着掖着,做想做之事”的真性情,成长为“渐渐变圆滑了”的人。

比如黛玉。少女时的黛玉有点儿人来疯,喜欢“专挑人的不好”来取笑,很符合顾廷烨所不齿的那种“真性情”——“明知人家隐疾伤痛,开口就说,毫不顾忌”。

但黛玉在书里慢慢成长起来。第六十二回,黛玉打趣宝玉说笑时,无意间触及了彩云曾偷窃玫瑰露的心病,被宝钗用眼神提醒后,她“自悔不及,忙一顿行令划拳岔开了”。黛玉已经学会了替他人着想和自我反省,性格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从初来时的“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到元妃省亲时存心“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到后来和宝钗、探春一样,成为“明白体下的姑娘”,成长,让黛玉失去了性格里尖刺一面的“真性情”,而保留了真诚、美好一面的“真性情”。

年轻人总对成长和渐渐变老这件事有种恐惧,以为变老就意味着变得油滑,变得身不由己和言不由衷。但在《红楼梦》里的贾母身上,我们能看见另一种“变老”:拥有某种自由的真性情的“老”。

她自称“老废物”,喜欢那些聪明、好看、性格有棱角、口齿伶俐的孩子。她颇有情趣,常常组织有意义、有意思的文化活动,赏花、听曲、看戏、游园,绝不让日子枯燥无味。她不墨守成规,也绝不掩饰自己的好恶,在她那样古稀的年纪,一样拥有真性情,一样有自己的情绪自由。

为什么贾母这样的人,可以在老年时仍能拥有真性情?作家王蒙曾评价贾母:“她拥有几十年的财富、权力、人生经验,和由此而来的成熟、放松和更多的自由。”

并不是成长,让人失去真性情,而是现实生活里的种种挫折、束缚和不得已,让我们渐渐圆滑,渐渐学会虚假。

世事无常,祝愿你在成长中不曾失去少年时的真与诚。也祝你,年华逝去,仍能拥有真性情,自由美好,活到老。

【原载《小康》,本刊有删改】

猜你喜欢
真性情贾母变老
贾母的品位
跟真性情的人在一起
跟真性情的人在一起
在变老的路上,好好善待自己
论荣国府演《八义记》八出和贾母对“热闹戏”的态度
他们陪我长大,我陪他们变老
我越来越喜欢变老这件事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假天真抑或真性情——婴宁形象之我见